狄泉此次迴山,估計山上的水泥城郭已經完全製造好了,自己這邊弄到了“轟天雷”淩振迴去,到時候讓他造出一點火炮來,那梁山的防禦能力直接就能更上一層樓。


    畢竟,“轟天雷”淩振那大炮在原著裏麵的描寫是能打十四五裏遠,威力天崩地裂。


    “十四五裏”這個射程,已經遠超明末紅夷大炮的射程。


    在《水滸傳》所描寫的宋朝時期,工業革命還沒有開始,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這樣的火炮來。


    而淩振就這麽造出來了,但有意思的是,宋朝拿著這樣的一位寶貝卻不知道用。


    北宋沒有這麽先進的火器,至少不可能大規模使用。


    但是考慮到《水滸傳》的成書最早也在元末,而淩振這個人物也不見於早於《水滸傳》的文學作品,作者很可能會根據當時的兵器發展情況來描寫。


    無獨有偶,更絕的是,在《水滸傳》這部作品裏,淩振火炮的威力被描述得這麽厲害,在梁山上的作用竟然隻局限於放號炮!而在實戰中卻沒什麽戰績。


    梁山裏麵的各種遠程武器,都有說出場,比如說就花榮的弓箭,張清的石子,燕青的弩箭,哪怕是丁得孫的飛叉和項充、李袞的飛刀都有斬敵戰績。


    但是淩振這逼格滿滿的大炮卻沒什麽用武之地。


    梁山大聚義時,憑借掌握核心科技,又有功勞傍身的淩振,排第五十二名,這排位在技術型人才裏麵算是相當靠前的了,可惜,表現機會一直不多。


    淩振的對應星號為地軸星,軸,是軸承的意思,還是壓軸的意思,說不好,但是他這戰績是真的不漂亮。


    兩贏童貫時,淩振負責帶著副手二十餘人,圍繞在杏黃旗後的炮架周圍。


    淩振和他的火炮,像是守護替天行道大旗的底牌,但是一炮沒放。


    三敗高俅時,淩振在梁山製高點設置火炮,作為公孫勝祭風的信號。


    招安後,淩振依舊隨軍南征北戰,帶著他的火炮參與大小戰役,就是沒什麽大用。


    征遼時,淩振在檀州施放號炮,震懾敵軍,又在薊州用火炮幫助攻城,立下不少功勞,但也沒看見他打死一個猛將。


    征王慶時,淩振主要仍做放號炮之事,還曾以步兵頭領的身份親自上戰場搏殺。


    而王慶部下猛將袁朗,死於炮擊,也是淩振部下炮手所為,但這屬於狂轟濫炸。


    征方臘時,淩振多次在攻城戰中放炮,起到轟塌城樓或震懾對手的作用,被當做了一種攻堅武器。


    比如攻打睦州時,淩振開炮攻堅:“那火炮飛將起去,震的天崩地動,嶽撼山搖,城中軍馬,驚得魂消魄喪,不殺自亂。”


    看樣子,他的大炮實戰效果遠沒有其震懾效果那麽厲害。


    除了壯聲勢發信炮之外,所謂的“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其實隻有一次。


    在睦州之戰中發炮炸死包道乙,一炮爆頭,這也是“轟天雷”淩振在《水滸傳》原著裏麵唯一的一次殺敵記錄,算是報了武鬆的斷臂之仇。


    如果梁山每次作戰都用上這招的話,估計沒人會是對手,但是他這有且隻有一次的戰績,看起來更像是瞎貓碰死耗子,湊巧碰上的。


    征討方臘結束後,淩振為梁山好漢幸存者之一,在朝廷為被封“武奕郎,諸路都統領”中的一員。後在火藥局禦營任用。


    而狄泉則是要把這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收到自己的帳下,為自己所用。


    在他的手上,狄泉可以讓“轟天雷”淩振所製造出來的沒一門大炮都成為戰場上的大殺器。


    原著裏麵把這玩意當做號炮打的操作,狄泉是實在不能理解,這是因為講武德還是怎麽?敵方不出動妖術,我方保證不放出大炮是嗎?


    還是說這大炮,“造價昂貴”,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不過,狄泉知道,製造大炮那可不是什麽省時省力的事情,尤其是想要大批量的製造大炮,火藥的消耗,銅鐵的消耗,那都不會太少。


    盡管說現在梁山已經積累的一定的家底,但是這“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是說著玩的,想要製造大量的大炮,也就隻有宋朝朝廷有這種實力了。


    而現在的狄泉則是設想著想讓“轟天雷”淩振研發一些大炮作為火力支援用於守山,之後再研究一下能不能擴大生產。


    在離開了河南地界之後,狄泉等人在夜裏投宿,眾人長途跋涉了一日,連焦德亮都累了。


    狄泉把店家的大鍋借來,把自己身上所剩下的所有辣椒油都給倒進了鍋裏麵,熬了一鍋酸辣鯉魚湯,讓大家美美的吃上一頓。


    “大刀”關勝和“井木犴”郝思文那都是山西人,一人一碗湯,再拿著兩個白麵炊餅就著鍋新鮮熱辣的喝湯,酸酸辣辣,最合胃口。


    武鬆則是把魚湯裏麵給兌上了好酒,一股腦的喝下去。


    狄泉簡直都被這種操作嚇呆了,這魚湯本來就夠辣的了,再來白酒兌在一起,這舌頭受得了嗎?


    還真別說,這武鬆還真受得了,就這樣連喝了好幾碗,然後再去找了兩碗飯吃。


    狄泉想起來前世在外地比賽的時候的時候,經常和隊裏麵的幾個師兄弟一起喝酒,有時沒辦法溜出去買下酒菜,有個四川兄弟就找人家食堂廚房拿一把花椒下酒。


    狄泉當時也學著他拈一顆花椒放嘴裏嚼吧嚼吧,滿嘴麻以後灌一口烈酒,瞬間那個辣勁就把麻勁衝散了,而且花椒能壓住酒下肚後返上來的酒氣,感覺醉得沒那麽快,感覺挺神奇的。


    也不知道這武鬆喝酒是不是也是這種感覺。


    而李師師吃不得辣,會胃痛,自己吃了小灶,清湯陽春麵。


    焦德亮則被狄泉禁止過來一個鍋吃飯,這家夥太能吃了,他一下筷子別人連渣都吃不著了,狄泉叫店家給他弄了一大鍋米飯,讓他自己端著鍋吃。


    “二哥,我想吃那辣湯!”


    焦德亮聞著酸辣魚湯的味道,食指大動。


    孟邦傑小聲說,“待到他們吃完,我把剩的湯抱來,給你拌在飯裏麵吃!”


    果然,“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什麽時候老孟都想著老焦。


    而張三、李四這一眾潑皮則是一人拿個炊餅夾著兩片肉,做一個簡易的肉夾饃在點外麵蹲著啃,輪番看守三個俘虜。


    狄泉想起“轟天雷”淩振還沒有吃飯,於是盛了一碗湯並兩個炊餅送去。


    狄泉前腳一走,孟邦傑就把鍋裏的辣湯魚肉,一股腦澆在了焦德亮飯上,焦德亮吃得沾了一臉米粒,好不快活。


    狄泉到了張三等人看守的一間草屋,本是店家的一間酒窖,現在在裏麵關著三個俘虜。


    狄泉進去一看,高衙內兀自還昏迷著,那朱勔見了狄泉進來,確實滿臉的惶恐,嚇得在不停亂動。


    狄泉走過去,摘掉了堵著淩振嘴的破布,對淩振說,“淩振兄弟,且吃些東西!”


    淩振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拿走!我……”


    他的聲音太高,幾乎是喊出來的,結果剛一開口就被狄泉又把嘴給堵上了。


    “咱們可得說好了,你好好吃飯,別大聲叫嚷,給你解開,要是不依,還得塞上!”


    “轟天雷”淩振尋思自己好歹還能混口飯吃,實在是餓得不行了,於是就點了點頭。


    狄泉於是便拿掉了堵住淩振嘴的破布,把湯碗遞到了他的嘴邊,給他喝了兩碗湯下去。


    淩振直辣的是呲牙咧嘴,狄泉便問道:“淩振兄弟,我們可要把你帶迴梁山造炮了,你可願意?”


    “呸!”


    淩振這一口湯差點沒把自己嗆死,立刻吐了出來,反問起來,“你們是梁山賊寇?”


    “你聽說過?”


    “你們劫取了梁中書生辰綱,又殺死了濟州府官兵,如何不知?休想叫我助紂為虐!”


    淩振又喊了起來。


    狄泉一把又把他的嘴巴給堵上了,“說好了,你要是叫喚,這該塞上還得塞上!”


    這下子,淩振的嘴巴又給堵上了。


    “淩振兄弟,且聽我一言,你堂堂大宋第一炮手,在朝廷受不到重用,有什麽用?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我知道你的大炮天下無雙,應該用在殺敵立功上,我們梁山,替天行道,你隻怕也有所耳聞,我們隻殺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不殺老百姓,劫取梁中書那生辰綱,已經分了一半與百姓,你可聽說過?”


    狄泉說的,淩振也聽說了,隻是他腦子裏麵傳統那種儒家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麽可能輕易就被消除呢?


    “淩振兄弟,你想一下,如今大宋已經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四大奸臣把持朝政,這朱勔在江南花石綱暴政,導致百姓水深火熱,揭竿而起,而遼國久欲南侵,西夏虎視眈眈,金國如今也已經勢力成長,隻怕早晚也將犯境,我們梁山兄弟,隻為天下百姓,早晚要與四方異族為戰,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他趙家的天下!難道你不想有朝一日,你的大炮響徹在邊關城樓之上,成為保國安民之利器嗎?”


    狄泉說完,這淩振倒不是滋味了。


    他是大宋第一炮手,也曾經希望過自己能夠用自己的大炮為國家出力,炮打外敵。


    可是,那八帝徽宗皇帝根本就不重視這東西,當做一種儀仗用具來用。


    比如說,祭天求雨之類的,開一炮。


    再比如說,他出宮外巡,拿來當做鳴鑼開道,出發之前放一炮。


    就是不用在軍事上。


    “轟天雷”淩振說句實話,也是憋屈啊!


    大宋立國這麽多年了,皇帝都傳了八個,淩振怎麽可能不想為國建功立業,痛擊外族?


    可是沒機會啊!


    “怎麽?動心了?”


    狄泉捕捉著這淩振麵部的細微表情變化,他的眼裏麵的情緒從憤怒開始,慢慢消退,閃過一絲希望,然後就又重新歸於落寞。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秦始皇,漢高祖,哪個不是另立王朝,哪個沒有創下千古基業?能對百姓好,讓百姓國泰民安,豐衣足食,那才是真正的好,而不是對一個昏君盡忠!”


    狄泉繼續趁熱打鐵道,順便把淩振嘴上的那塊破布取了下來。


    “這……可……”


    淩振自然知道朝廷腐敗,自然知道自己有誌難伸,自然知道奸臣不除,早晚亡國!


    可是,他還是下不了決心!


    “對了,給你看一下這個東西!”


    狄泉一邊說,一邊從自己的懷裏麵一張,圖紙拿了出來,遞給了淩振。


    “你是行家裏手,看看,這東西能造的出來嗎?”


    狄泉問道。


    而“轟天雷”淩振的眼睛在剛一接觸到了那張圖紙的時候,就深深地被吸引了,然後就開始了目不轉睛的研究。


    “這……巧妙,巧妙,雖不及我那炮那般大,可卻更加輕便……”


    “轟天雷”淩振還一邊看,一邊發出感慨。


    狄泉拿出來的,是他在後世看書看到的那種明代三眼銃圖紙。


    宋朝時期已經有了火器出現,但是並沒有出現過火銃。


    三眼銃,這種造價相對低廉,製造工藝並不高,而且能夠一次發射三顆彈丸的火銃,確實是適合大規模製造。


    如果說,現在製造大炮比較困難,火繩槍有時代局限,造不出來,但在“轟天雷”淩振的手裏,三眼銃可沒有理由造不出來!


    而且,現在狄泉在梁山泊上訓練了“鴛鴦陣”,當時沒有火器,隻能把“鴛鴦陣”裏麵的火器士兵改成了弓弩手。


    而三眼銃問世了以後,“鴛鴦陣”就可以配備火器了!


    “妙,妙,妙,這比我那炮輕便不少,當真可以批量製造!”


    “轟天雷”淩振也不由得讚歎起來。


    “淩振兄弟,這就誇獎了?上了梁山泊,我給你畫圖紙,保管還能讓你造出來更多的好東西!”


    狄泉心說這家夥應該對火器比較有追求,也許可以用自己對火器的了解和用一些後世的火器製造方法來引誘一下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