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扈成心說祝家莊要是沒了,光憑借他和妹妹扈三娘,還是撐不起來這個莊子。


    這扈家莊原本是扈太公打下的基礎,當初扈太公年輕,武藝高強,靠走鏢置辦下來產業,最初在這獨龍崗屬於外來戶,祝家莊和李家莊是地頭蛇,李家莊李應不欺負人,但是祝家莊霸道,扈太公是依附於祝家莊才立下了扈家莊的基業。


    後來扈太公老了,就更爭不過祝家了。


    祝家莊厲害就厲害在祝朝奉黑白兩道通吃,其實這些當地的官府也經常到他們這些大莊戶來要錢糧打秋風的,你要是對付不好沒準他們會叫官兵裝成土匪來打劫你,叫你一夜之間就家破人亡。


    扈成心說,事到如今,是成也祝家,敗也祝家,扈家莊因祝家莊而起,現在祝家莊要完蛋,扈家莊也跑不了。


    “旁的話,我不多說,你們自己想想。”


    狄泉點到即止,轉身前去赴宴。


    這位“撲天雕”李應,對於狄泉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位一百單八將裏麵的“天富星”,那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


    李應這個人,在《水滸傳》原著裏麵,就像是有個吸金體質一樣,在沒上梁山之時,那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生意做的連祝家莊都眼紅,可見他極其會賺錢。


    然後,被宋江以極其卑鄙的手段騙上梁山了之後,在梁山排座次時,李應排第十一位,星號天富星,與柴進一同擔任掌管錢糧頭領。


    宋江似乎也很看中他這種生財有道的本事,要不怎麽會讓他來幹這個活呢?


    最後,南征北戰,東打西殺一圈,兜兜轉轉征完方臘,李應幸免於難,迴京受封,被授為武節將軍、中山府鄆州都統製。


    他到任半年,聞聽柴進隱退,便推稱風癱,納還官誥,返迴故鄉獨龍岡,與杜興同作富豪,最終得以善終。


    他上梁山之後,被宋江把他以前的財產充公了,他征方臘當官才半年,顯然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撈那麽多的油水,估計也是兩手空空的迴到了老家獨龍崗。


    但是,令人意外的就是在於此,他竟然又白手起家,再度成了富豪!


    不愧是“天富星”,這賺錢的本領實在是太厲害了!


    現在,梁山上的商品不少,高度白酒和辣椒粉的銷路,在柴進那邊打通了北方的銷售。


    至於宋朝南方的廣袤市場,狄泉還沒有打通,有點鞭長莫及。


    但是,有了李應這個人的加盟梁山,那就等於是給梁山弄來了一個大財神,這不隻是說他會賺錢,而是說狄泉更喜歡的是他那生財有道的本領。


    到了堂屋去,李應布下一桌酒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應有盡有,李應還拿出來自己珍藏的百年佳釀來招待眾人。


    “狄寨主,快請入席,請上座!”


    李應情商不錯,知道自己以後就要跟著狄泉混了,於是請狄泉上座。


    狄泉知道,這當口了,沒必要客氣,於是也不謙讓,直接坐到了主位上。


    都是聰明人,繞來繞去,讓來讓去,沒什麽意思。


    “李大官人如此豐盛的酒宴,實在是盛情!今日我狄泉也備了點梁山泊上的特產酒菜,叫李大官人嚐個鮮!”


    狄泉說罷,就拍了拍巴掌,外麵小嘍囉便操持了起來。


    “寨主太過客氣,如今李應已經是梁山的人了,何必勞煩寨主?”


    李應心說這梁山上能有什麽特產,不過是些野味罷了,或是飛禽走獸,或是些什麽魚蝦一類,不能出他所料。


    結果,那“白日鼠”白勝則率領了一眾火頭進來,另支起一張桌子,擺上了些菜肴。


    最顯眼一道菜,乃是以一砂鍋盛放,下至一炭爐,但見其中紅湯翻滾,這紅湯越滾,香氣便自堂內湧出,一浪濃似一浪,真個讓人五髒廟難受。


    李應也算是吃過見過,此時問到了這辛辣氣味,不由得胃口大開,竟然打了個噴嚏!


    “狄寨主,這是何物啊?”


    李應沒見過也沒吃過,便問起了狄泉。


    “李大官人,此乃我梁山的菜肴,紅糖牛雜,請李大官人嚐嚐。”


    李應自然是沒見過這“紅湯牛雜”,要說這牛肉他自是吃過,在《水滸傳》原著裏麵,那梁山好漢們天天把牛肉當飯吃。


    可這牛雜的滋味他卻不知,隻知道此物皆為廢物,無人拿來食用。


    畢竟他富甲一方,不會像那些吃不飽飯的窮人一樣去吃下水。


    畢竟,在古代隻有窮人才吃下水,不像是後世,原本不值錢的下水變得極其貴,人們不吃好肉,偏吃下水。


    “這菜須熱吃,涼了便不是味兒了,李大官人請動筷!”


    狄泉一邊介紹,這邊李應走過去,提起著子,挑起紅湯內滾燙的牛雜送入嘴中。


    李應吃入口中的這是一塊牛肚,入口之後,隻覺得這味道麻辣鮮香,口感細膩化渣,來不及細品,舌尖之上便有一股灼燒之感通透脊背流入四肢百骸。


    沒嚐過如此辣味的李應一時不覺,喘了兩口氣,隨即額頭汗湧,嘴中忙叫道:“好!好!好!”


    這一口下去,舌尖又麻又辣,有些刺痛,盡管如此,卻仍覺得意猶未盡,李應又夾了其中一種紅色管型菜蔬入口。


    狄泉剛想阻止,已經晚了!


    但見此物一入口,李應便是“噗”的一聲噴了一地口水鼻涕。


    但見他雙目紅赤、那須眉便如刺蝟般擰作一團,這又是咳嗽,又是打噴嚏,一時間涕泗橫流,粗氣亂喘,看呆了在座眾人,笑殺了旁邊魯智深,隻羞臊了李應一人。


    “李大官人,先喝口水!”


    這家夥吃了一顆辣椒,不這樣就怪了!


    “失態失態!”


    李應緩過辣勁,向眾人抱拳致歉。


    “啊也!這味道當真是好,麻辣鮮香,細膩化渣!”


    李應還在迴味,狄泉就把另一盤子菜推了過來。


    但見此菜,其色澤醬棕中透露金黃,香氣濃鬱,似是三種菜蔬製成,一種色澤如金,一種翠綠如玉,三種之中,唯有茄子這一味蔬菜李應自是認識的。


    有了“紅湯牛雜”的經驗,李應也不敢小瞧了這道菜,於是,小心翼翼的提箸品嚐。


    先吃那黃的菜,隻見其外焦裏嫩,外酥脆而內軟糯,口感味道皆是李應平生未見!


    而那翠綠之菜則口感爽脆,別有清新,其中又略略透出幾絲辛辣,味道獨特。


    李應也是北方山東之人,獨龍崗就在山東鄆州嗎。


    此菜色澤濃重,味道鹹鮮酥脆,可以說是正合了李應這個山東人的胃口,而那紫茄經了油炸,渾如脂膏入口,讓李應不由得大為誇讚!


    若問這菜是什麽,滿個大宋朝恐怕沒一個人認識,但千百年後的後來人若是一看,必然脫口而出一句“地三鮮”!


    此菜正是“地三鮮”!可這地三鮮的三種原料:土豆、青椒、茄子,除茄子在漢朝已自印度傳入川蜀之外,另兩種皆在明朝時才傳入華夏,要不是狄泉把這兩樣東西帶來了,還得個幾百年才能吃上這道菜。


    “好味道,好味道!”


    李應吃的是高興了,但是不能光吃高興了就完事了,狄泉還想和他說說這做生意的事情呢!


    狄泉便把梁山上這些特產之物的事情和李應說了,而且還拿出來了辣椒粉、高度白酒等一係列的實物作證狄泉說的一句都不是假話。


    李應聽完了之後反應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拍案而起。


    他媽的,有這樣的東西,那還用做強盜上山落草嗎?直接就可以富甲一方了啊!


    “狄寨主,若是能以這些東西牟利,隻怕是能夠唿風喚雨,富可敵國啊!”


    李應知道這幾樣東西在宋朝隻要用的好,甚至是能把全國的財富都賺取來。


    “李大官人,錢再多又有什麽用呢?日後遼人、金人南下,我大宋子民又有多少會喪命在他們手下呢?就是金山銀山,擋得住他們的鐵騎嗎?”


    “狄泉聚義反宋,隻因朝廷昏聵,貪官害民,民不聊生,眾生困苦,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地步,而四方異族虎視眈眈,常常侵犯中原,這樣的朝廷,能保護得了中原百姓嗎?”


    狄泉反問李應道:“昔日異族入主中原,五胡亂華,蒼生塗炭,李大官人應該也記得吧,狄泉不為一己私利,隻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文正公的那篇《嶽陽樓記》,狄泉當年學習的時候,就為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所震撼過。


    而先祖狄青和“橫渠四句”的作者張載,也都曾經被範仲淹勉勵過。


    現在想想,若是宋朝多幾個範文正公這樣的人物,何至於曆史上出現靖康之恥啊!


    “寨主雄才大略,令我折服!李應願意跟隨寨主持鞭墜鐙,幹出一番大事業!”


    李應此時躬身下拜,算是服了狄泉了。


    狄泉率眾在李家莊修整一夜後,第二日便出兵先去祝家莊外圍困起來。


    之前祝家莊見識到了梁山泊的厲害,幹脆閉門不出,不和他們打了。


    不過,狄泉並不是這就沒辦法了,畢竟解珍、解寶兄弟兩個早就已經潛入到祝家莊裏麵去了。


    隻要趁著夜色裏應外合,那還是可以取勝的。


    隻不過,現在祝家莊已經被封鎖了,和解珍、解寶沒法傳遞消息,隻能按照之前和他們約定的,三日後舉火為號。


    現在剛過了一天,還有兩天。


    而這兩天,狄泉就準備把祝家莊外圍的各種陷阱給拔掉。


    畢竟,在原著裏麵,祝家莊這些複雜的陷阱,給梁山人馬帶來了不少的困擾。


    而祝家莊隻能眼看著狄泉讓士兵把他們的陷阱一個一個的拆除,而自己什麽也做不了。


    因為真的打不過,就隻有一個“鐵棒”欒廷玉可以和林衝、魯智深、武鬆這樣的高手過招,但是也打不贏。


    這樣下去,祝家莊早晚還是會丟失。


    最終祝家三子和祝朝奉商量出來了一個對策,這淩州的知府是祝朝奉的老相識,叫人突圍出去,帶上稀世珍寶去給那淩州知府,求他鼎力相助,派兵解圍。


    現在,能救祝家莊的也就隻有這一個辦法了。


    而突圍去求援的人,也隻能是“鐵棒”欒廷玉了。


    畢竟,眾人裏麵他武功最高。


    於是乎,趁著夜色,他在祝家三子的掩護之下從祝家莊的北門突圍而出。


    北麵狄泉安排防守的將領,正是“病尉遲”孫立與“行者”武鬆。


    這孫立一直不願意上戰場和自己師弟“鐵棒”欒廷玉兵戎相見,可惜無巧不成書,到了兩個人還是要見麵了。


    在祝龍、祝虎和祝彪的掩護之下,“鐵棒”欒廷玉向北門的梁山軍發起了進攻。


    “病尉遲”孫立直接提槍上馬,準備阻擊,結果抬頭一看,來的竟然是自己的師弟,“鐵棒”欒廷玉。


    這一下,孫立猶豫了。


    因為他不想和自己的師弟兵戎相見。


    但是,他猶豫,武鬆可不會猶豫。


    論殺伐果斷,武鬆堪稱典範,出手幹淨利落從來不用拖泥帶水的招數,都是速戰速決。


    武鬆手中兩口刀砍出萬道寒光,直接在欒廷玉前麵攔住了他。


    欒廷玉皺起眉頭,自己怎麽碰上這個家夥了!


    當初扈成就是叫這個人一腳踢翻,然後活捉了的。


    欒廷玉想要快跑,可是遇上了武鬆,他還快跑得了嗎?


    欒廷玉用手中鐵棒擋住了武鬆砍過來的戒刀,然後用力磕開雙刀,想要憑借馬力逃跑。


    武鬆自然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飛起一腳,直接踢在了欒廷玉戰馬肚子上。


    武鬆神力,這一腳把那匹戰馬踢的很痛,腳下一軟,差點坐倒在地,就連馬背上的欒廷玉都差點被掀翻。


    武鬆剛準備繼續動手,隻聽見後麵一人喊道:“武都頭,且叫我來戰他!”


    欒廷玉心說這聲音怎麽這麽耳熟,定睛一看,過來的竟然是自己的同門師兄弟,孫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