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十年八月,趙構開始著手準備第三次大宋帝國中興黨全國參議代表大會。
作為總會長,趙構要在這次大會上作報告,總結從複興元年到十年這十年期間,大宋帝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將來複興十一年到複興十五年做出發展計劃,並且要規劃未來十年大宋帝國的宏偉藍圖。
這件事情,去年遠征的時候,已經責成政務院開始準備,一年的時間,政務院的工作效率還是很高的。從公文下發,到組織接待的培訓,各地來東京參會人員的安排接待,各大報紙媒體的公告刊發。當然,更重要的是安保,這一點,梁景是總負責,東京衛戍區、安情總局、開封府府衙等相關衙門,統一受梁景節製。
這些外圍事情,自有相關部門和人員去做。趙構主要的精力,卻放在這份報告上。
取得的成績毋庸置疑,也無需再議。關鍵是和李綱在未來十年規劃上,兩人第一次發生了重大分歧。
第一件事情是裁軍,數量在五十萬。這已經是整個大宋帝國軍隊力量的三分之一,還不算天竺半島。
趙構的整體規劃是陸軍占比五十萬,水軍三十萬,空天軍十萬,炮兵十萬,內衛部隊十萬,其他保障部隊十萬。總數一百二十萬,這已經比預期增加了二十萬。
現在大宋帝國總體兵力在二百萬左右,裁軍五十萬,加上這次加大退役士兵的數量,一共需要裁減大約八十萬的部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這八十萬軍隊,可都是正軍在編軍籍的。
出人意料的是,政務院居然大多數人不同意,總丞李綱,副丞趙鼎、鄧肅、趙楷、陳遘、張確、章振,一個總丞,六個副丞,居然隻有章振和張確同意,其餘人都不同意。理由很簡單,咱大宋不差錢,能養的起二百萬的軍隊。
隻有張確和章振,好像明白趙構的一點心思,同意裁軍方案
倒是樞密院,樞密使嶽飛和副使韓世忠、完顏婁室、趙子明,幾人都同意大帥的裁軍意見,而參議長劉浩、國防部長陳堅持反對意見。
下麵各大戰區司令,大多數不同意裁軍。原因有二,一是咱們大宋帝國有能力維持目前軍隊的數量,大不了不再擴軍,維持現狀二百萬正軍,一百萬預備役。二是如果裁軍,被裁撤的部隊的安置將會是一個大問題,安置費、安置崗位、人員去向,特別是一些特殊部門的裁撤,涉及到大宋帝國的很多機密,弄不好,會出亂子的。
這兩個月的時間,趙構一直在整理這些反饋迴來的意見,大多數不同意裁軍,也有建議將裁撤數量再少一些,控製在十萬人,也大多數以年齡、傷兵等原因,還有就是一些文職部門、後勤保障部門,至於一線軍團,還是維持穩定為主。
這些意見,都由崔敏姬帶著謝雨、嶽雲、憨態四寶、劉正、劉直等幾人整理匯總,已經形成了好幾卷的文書,分門別類地放在趙構的案頭。
第二件事就是趙構提出的,五年之後的西征、東擴、南連、北拉。向西,趙構要徹底打通陸上絲綢之路這條商道,並且要牢牢掌握住連接歐亞之地的中東地區,也就是當下的塞爾柱王國。
向東,主要是遠洋艦隊要徹底將大宋移民至整個美洲大陸和澳洲大陸,將這些地方變成大宋帝國的飛地。
還有就是向南,將南亞各個小國和整個天竺半島連成一體,以宗屬國的身份加入天竺半島自管區。
北拉,就是拉攏北邊的基輔大公王國,實現商貿互通,將這頭北極熊先安撫住。
這件大事,李綱持反對西征和南連,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政務院的意見是先守住目前所得再說。一致認為大宋帝國目前最大的任務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繼續勞師遠征,徒費錢糧,特別是西征,是要大軍遠征的,戰線拉長不說,沿途地理不熟悉,遠師征戰,補給線很長,萬一被敵方切斷,身處敵占區,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麵。
還有就是,李綱摸準了趙構的小心思,他又要禦駕親征,這是萬萬不可的,於是幹脆就在提議階段反對。
對於李綱的意見,趙構還是很尊重的,他代表著政務院的大多數人的想法,這些人的思想工作做不通,很多工作是推行不下去的。
大會之前一定要統一思想才是。
趙構又想到了在相州的那次會議,也是統一思想,還是汪伯彥第一個站出來相應。
想到汪伯彥,趙構也是一種悵然若失的心情,這個人,才幹和能力是有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在最後被蒙蔽了雙眼,自毀前程。要不是看在以往的功勞上,汪伯彥依舊擺脫不了曆史的命運。
還有曹輔、王貴……這些文武大臣哪個不是人中龍鳳,卻在一個特殊的時段背叛了自己的初衷,這是教訓。
想到這裏,趙構吩咐道:“研墨,我要起草一份文章,連夜交給趙子崧和劉浩。”
值班的劉正急忙伺候好筆墨,趙構提筆在手,寫下題目《論三個圍繞的重要性》……
次日,大宋帝國官方、軍方的《宋報》《東京早報》《宋國國防報》《宋國人民軍報》等幾大報紙都全文刊登了趙構的這片文章,並且,趙構是第一次以大宋帝國皇帝和大宋帝國人民國防軍大元帥的名義發布的。
這篇分量很重的文章馬上在東京城乃至京畿路周圍發酵開來,又迅速通過軍郵或民郵傳遍大宋帝國治下的各府各縣,包括幾大自管區,而且要求各級機關和各大戰區組織討論。
三個圍繞,一是圍繞趙構中興黨的領導核心,二是圍繞大宋帝國人民國防軍大帥核心,三是圍繞大宋帝國長遠發展的規劃核心。針對這三個圍繞,進行全方位的討論。
很快,第一篇以《堅定不移圍繞大帥為核心,為實現十年規劃而努力奮鬥》的文稿就在《宋報》頭版頭條發表出來,署名為“一心”。
緊隨其後,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大批類似的文章見報,其主題隻有一個,聽趙構的話,跟趙構走,沿著趙構指定的路線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政務院總丞李綱手裏拿著一摞報紙摘要提綱,若有所思在坐在政務院居安堂總丞公事房裏,許久沒有出聲。
不一會兒,趙鼎閃身進來,手裏同樣拿著一份提綱。
“總丞,陛下這是在變相地敲打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我們是不是沒有跟上陛下的思想?”趙鼎還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元鎮公,你猜猜這個‘一心’是誰?”李綱揚起手中的報紙說道。
“這個……據我知道的消息,是皇議殿參議助理崔敏姬。”趙鼎其實是知道的,也正是因為這個事情,今天才特意和李綱見麵會談。
“不錯,就是這個崔助理。但是你不覺得有些奇怪嗎?以往這樣的評論,都是誠伯公(張愨,字誠伯)或伯山公(趙子崧,字伯山)執筆,但這次為何是崔助理第一個發聲?”李綱雖然是總丞,但也沒有想到會是崔敏姬第一個發出了唿聲。
“總丞,你注意到崔助理可是什麽助理了嗎?”趙鼎“一眼九鼎”就看出來問題的關鍵。
“啊,你說這個皇議殿公事房助理?”李綱脫口而出。
“對啊,誠伯公為什麽不發言兒讓崔助理執筆?要論筆杆子,即使是咱們政務院,有誰能出誠伯公左右?崔助理的文筆自然雖好,但和誠伯公還是有差距的,為什麽會讓崔助理來寫?您看,這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完全不是誠伯公的風格,所以一定不是誠伯公的授意。”趙鼎指著摘要說道。
“你是說,這很可能是陛下的意思?”李綱還是不敢相信。
趙鼎沒有再說,心中也是對這位拗相公有些無語,這個李綱一但鑽了死牛角,一時半會可出不來。
“總丞,這次全國大會,陛下就是要凝心聚力,這份十年規劃,咱們都是站在自己位置的角度去討論,根本沒有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問題。但崔助理的這片文章,卻將陛下的思想說得明明白白,什麽叫三個圍繞?其核心其實就一個,陛下的思想,就是我們行動的標尺。咱們謀的是一時、一隅,可陛下想的是萬世和全局,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鑽研一下陛下的這份報告初稿,還是要站在陛下這一邊才是。”趙鼎看問題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一眼就能從中看到問題的本質。
“這麽說,你也同意陛下所提出的這些主張?”李綱追問道。
“不瞞總丞,我和張副丞有過長談,他說了一句話,很受啟發。‘陛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由此可見,我們的眼光和陛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唯有按照陛下的指示去做,這就是三個圍繞的含義。說起來還是讓我等汗顏,崔助理這才跟隨陛下多長時間,但是對陛下思想的領會,卻比你我要更加深刻。您以為陛下真的是要讓我們討論這份報告草稿嗎?陛下要的不是討論,而是領會。”趙鼎一語中的說道。
“怪不得……怪不得……”李綱有些感悟,對趙鼎說道:“我說怎麽張確和章振兩位副丞態度如此明確,開始我還認為他們是不成熟的表現,隻會一味地順著陛下,現在看來,這兩位年輕的副丞,可不比你我差呀。”
“總丞說得是,兩位副丞雖然年輕,但都是在陛下手底下親自提拔重用的,也都是在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有時候,他們的意見往往更能引起陛下的重視,陛下可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趙鼎作為第一副丞,又是趙構手下出了名的“救火隊長”,他的話,李綱還是很認可的。
“如此,你我也應該表明自己的態度了,這政務院的第一聲,就有勞元鎮公了。”李綱既然想透了,自然會知道怎麽辦。
“鼎榮幸之至。”趙鼎鄭重揖禮道。
皇議殿公事房,趙構手裏拿著今天剛剛出刊的《宋報》,在散發著墨香的報紙頭版頭條上麵,一篇題目為《緊緊圍繞在大宋帝國皇帝陛下的周圍奮勇前進》的文章鏗鏘有力,主題鮮明,牢牢確立了趙構作為中興黨和大宋帝國的領導核心地位,署名居然是第一副丞趙鼎。
這算是公開表明了政務院的態度,就是要堅定站在趙構身後,為趙構保駕護航。
緊接著,政務院下屬的各個部門連續發聲,以不同的題目闡述一個核心,緊緊圍繞趙構的思想,形成統一的認識。
樞密院、開封府、衛戍區,包括中道戰區,都通過各自的報紙和相關媒體發聲,支持趙構的報告。
然後在民間各個娛樂場所,書場變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在趙構有意無意的暗示下,趙子崧將一些可以解密的消息通過書場,向廣大民眾開始灌輸大宋帝國這些年來取得這些成績的艱難曆程,最後形成一個共識,沒有趙構,就沒有大宋帝國輝煌的今天和更加燦爛的明天。
至此,趙構的這份報告才算是形成最終的統一。
作為總會長,趙構要在這次大會上作報告,總結從複興元年到十年這十年期間,大宋帝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將來複興十一年到複興十五年做出發展計劃,並且要規劃未來十年大宋帝國的宏偉藍圖。
這件事情,去年遠征的時候,已經責成政務院開始準備,一年的時間,政務院的工作效率還是很高的。從公文下發,到組織接待的培訓,各地來東京參會人員的安排接待,各大報紙媒體的公告刊發。當然,更重要的是安保,這一點,梁景是總負責,東京衛戍區、安情總局、開封府府衙等相關衙門,統一受梁景節製。
這些外圍事情,自有相關部門和人員去做。趙構主要的精力,卻放在這份報告上。
取得的成績毋庸置疑,也無需再議。關鍵是和李綱在未來十年規劃上,兩人第一次發生了重大分歧。
第一件事情是裁軍,數量在五十萬。這已經是整個大宋帝國軍隊力量的三分之一,還不算天竺半島。
趙構的整體規劃是陸軍占比五十萬,水軍三十萬,空天軍十萬,炮兵十萬,內衛部隊十萬,其他保障部隊十萬。總數一百二十萬,這已經比預期增加了二十萬。
現在大宋帝國總體兵力在二百萬左右,裁軍五十萬,加上這次加大退役士兵的數量,一共需要裁減大約八十萬的部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這八十萬軍隊,可都是正軍在編軍籍的。
出人意料的是,政務院居然大多數人不同意,總丞李綱,副丞趙鼎、鄧肅、趙楷、陳遘、張確、章振,一個總丞,六個副丞,居然隻有章振和張確同意,其餘人都不同意。理由很簡單,咱大宋不差錢,能養的起二百萬的軍隊。
隻有張確和章振,好像明白趙構的一點心思,同意裁軍方案
倒是樞密院,樞密使嶽飛和副使韓世忠、完顏婁室、趙子明,幾人都同意大帥的裁軍意見,而參議長劉浩、國防部長陳堅持反對意見。
下麵各大戰區司令,大多數不同意裁軍。原因有二,一是咱們大宋帝國有能力維持目前軍隊的數量,大不了不再擴軍,維持現狀二百萬正軍,一百萬預備役。二是如果裁軍,被裁撤的部隊的安置將會是一個大問題,安置費、安置崗位、人員去向,特別是一些特殊部門的裁撤,涉及到大宋帝國的很多機密,弄不好,會出亂子的。
這兩個月的時間,趙構一直在整理這些反饋迴來的意見,大多數不同意裁軍,也有建議將裁撤數量再少一些,控製在十萬人,也大多數以年齡、傷兵等原因,還有就是一些文職部門、後勤保障部門,至於一線軍團,還是維持穩定為主。
這些意見,都由崔敏姬帶著謝雨、嶽雲、憨態四寶、劉正、劉直等幾人整理匯總,已經形成了好幾卷的文書,分門別類地放在趙構的案頭。
第二件事就是趙構提出的,五年之後的西征、東擴、南連、北拉。向西,趙構要徹底打通陸上絲綢之路這條商道,並且要牢牢掌握住連接歐亞之地的中東地區,也就是當下的塞爾柱王國。
向東,主要是遠洋艦隊要徹底將大宋移民至整個美洲大陸和澳洲大陸,將這些地方變成大宋帝國的飛地。
還有就是向南,將南亞各個小國和整個天竺半島連成一體,以宗屬國的身份加入天竺半島自管區。
北拉,就是拉攏北邊的基輔大公王國,實現商貿互通,將這頭北極熊先安撫住。
這件大事,李綱持反對西征和南連,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政務院的意見是先守住目前所得再說。一致認為大宋帝國目前最大的任務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繼續勞師遠征,徒費錢糧,特別是西征,是要大軍遠征的,戰線拉長不說,沿途地理不熟悉,遠師征戰,補給線很長,萬一被敵方切斷,身處敵占區,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麵。
還有就是,李綱摸準了趙構的小心思,他又要禦駕親征,這是萬萬不可的,於是幹脆就在提議階段反對。
對於李綱的意見,趙構還是很尊重的,他代表著政務院的大多數人的想法,這些人的思想工作做不通,很多工作是推行不下去的。
大會之前一定要統一思想才是。
趙構又想到了在相州的那次會議,也是統一思想,還是汪伯彥第一個站出來相應。
想到汪伯彥,趙構也是一種悵然若失的心情,這個人,才幹和能力是有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在最後被蒙蔽了雙眼,自毀前程。要不是看在以往的功勞上,汪伯彥依舊擺脫不了曆史的命運。
還有曹輔、王貴……這些文武大臣哪個不是人中龍鳳,卻在一個特殊的時段背叛了自己的初衷,這是教訓。
想到這裏,趙構吩咐道:“研墨,我要起草一份文章,連夜交給趙子崧和劉浩。”
值班的劉正急忙伺候好筆墨,趙構提筆在手,寫下題目《論三個圍繞的重要性》……
次日,大宋帝國官方、軍方的《宋報》《東京早報》《宋國國防報》《宋國人民軍報》等幾大報紙都全文刊登了趙構的這片文章,並且,趙構是第一次以大宋帝國皇帝和大宋帝國人民國防軍大元帥的名義發布的。
這篇分量很重的文章馬上在東京城乃至京畿路周圍發酵開來,又迅速通過軍郵或民郵傳遍大宋帝國治下的各府各縣,包括幾大自管區,而且要求各級機關和各大戰區組織討論。
三個圍繞,一是圍繞趙構中興黨的領導核心,二是圍繞大宋帝國人民國防軍大帥核心,三是圍繞大宋帝國長遠發展的規劃核心。針對這三個圍繞,進行全方位的討論。
很快,第一篇以《堅定不移圍繞大帥為核心,為實現十年規劃而努力奮鬥》的文稿就在《宋報》頭版頭條發表出來,署名為“一心”。
緊隨其後,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大批類似的文章見報,其主題隻有一個,聽趙構的話,跟趙構走,沿著趙構指定的路線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政務院總丞李綱手裏拿著一摞報紙摘要提綱,若有所思在坐在政務院居安堂總丞公事房裏,許久沒有出聲。
不一會兒,趙鼎閃身進來,手裏同樣拿著一份提綱。
“總丞,陛下這是在變相地敲打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我們是不是沒有跟上陛下的思想?”趙鼎還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元鎮公,你猜猜這個‘一心’是誰?”李綱揚起手中的報紙說道。
“這個……據我知道的消息,是皇議殿參議助理崔敏姬。”趙鼎其實是知道的,也正是因為這個事情,今天才特意和李綱見麵會談。
“不錯,就是這個崔助理。但是你不覺得有些奇怪嗎?以往這樣的評論,都是誠伯公(張愨,字誠伯)或伯山公(趙子崧,字伯山)執筆,但這次為何是崔助理第一個發聲?”李綱雖然是總丞,但也沒有想到會是崔敏姬第一個發出了唿聲。
“總丞,你注意到崔助理可是什麽助理了嗎?”趙鼎“一眼九鼎”就看出來問題的關鍵。
“啊,你說這個皇議殿公事房助理?”李綱脫口而出。
“對啊,誠伯公為什麽不發言兒讓崔助理執筆?要論筆杆子,即使是咱們政務院,有誰能出誠伯公左右?崔助理的文筆自然雖好,但和誠伯公還是有差距的,為什麽會讓崔助理來寫?您看,這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完全不是誠伯公的風格,所以一定不是誠伯公的授意。”趙鼎指著摘要說道。
“你是說,這很可能是陛下的意思?”李綱還是不敢相信。
趙鼎沒有再說,心中也是對這位拗相公有些無語,這個李綱一但鑽了死牛角,一時半會可出不來。
“總丞,這次全國大會,陛下就是要凝心聚力,這份十年規劃,咱們都是站在自己位置的角度去討論,根本沒有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問題。但崔助理的這片文章,卻將陛下的思想說得明明白白,什麽叫三個圍繞?其核心其實就一個,陛下的思想,就是我們行動的標尺。咱們謀的是一時、一隅,可陛下想的是萬世和全局,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鑽研一下陛下的這份報告初稿,還是要站在陛下這一邊才是。”趙鼎看問題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一眼就能從中看到問題的本質。
“這麽說,你也同意陛下所提出的這些主張?”李綱追問道。
“不瞞總丞,我和張副丞有過長談,他說了一句話,很受啟發。‘陛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由此可見,我們的眼光和陛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唯有按照陛下的指示去做,這就是三個圍繞的含義。說起來還是讓我等汗顏,崔助理這才跟隨陛下多長時間,但是對陛下思想的領會,卻比你我要更加深刻。您以為陛下真的是要讓我們討論這份報告草稿嗎?陛下要的不是討論,而是領會。”趙鼎一語中的說道。
“怪不得……怪不得……”李綱有些感悟,對趙鼎說道:“我說怎麽張確和章振兩位副丞態度如此明確,開始我還認為他們是不成熟的表現,隻會一味地順著陛下,現在看來,這兩位年輕的副丞,可不比你我差呀。”
“總丞說得是,兩位副丞雖然年輕,但都是在陛下手底下親自提拔重用的,也都是在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有時候,他們的意見往往更能引起陛下的重視,陛下可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趙鼎作為第一副丞,又是趙構手下出了名的“救火隊長”,他的話,李綱還是很認可的。
“如此,你我也應該表明自己的態度了,這政務院的第一聲,就有勞元鎮公了。”李綱既然想透了,自然會知道怎麽辦。
“鼎榮幸之至。”趙鼎鄭重揖禮道。
皇議殿公事房,趙構手裏拿著今天剛剛出刊的《宋報》,在散發著墨香的報紙頭版頭條上麵,一篇題目為《緊緊圍繞在大宋帝國皇帝陛下的周圍奮勇前進》的文章鏗鏘有力,主題鮮明,牢牢確立了趙構作為中興黨和大宋帝國的領導核心地位,署名居然是第一副丞趙鼎。
這算是公開表明了政務院的態度,就是要堅定站在趙構身後,為趙構保駕護航。
緊接著,政務院下屬的各個部門連續發聲,以不同的題目闡述一個核心,緊緊圍繞趙構的思想,形成統一的認識。
樞密院、開封府、衛戍區,包括中道戰區,都通過各自的報紙和相關媒體發聲,支持趙構的報告。
然後在民間各個娛樂場所,書場變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在趙構有意無意的暗示下,趙子崧將一些可以解密的消息通過書場,向廣大民眾開始灌輸大宋帝國這些年來取得這些成績的艱難曆程,最後形成一個共識,沒有趙構,就沒有大宋帝國輝煌的今天和更加燦爛的明天。
至此,趙構的這份報告才算是形成最終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