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趙湛雖然隻有十來歲,但心智的成熟,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年齡。
剛開始被劫,趙湛的心裏那是七上八下,好不容易脫離虎口(他可不知道是完顏希尹一石三鳥的毒計),還沒有從喜悅的心情中緩過勁兒,就又落入“虎口”(剛開始他也不知道,這個“虎口”卻是最安全的)。
好在自靖難伊始,趙湛就在心裏已經做好了心裏準備,知道自己的父皇,也是被逼繼位,否則,這九五之尊,怎麽會在太上皇春秋鼎盛之際,忽然傳位太子趙桓?他爹當上了大宋官家,自己順理成章就做了太子。但關鍵是,這個時候的官家和太子,都是坐在火盆上的,哪個位子都是滾燙滾燙的,不是那麽好坐。
風雨經曆,坎坷人生,造就了趙湛冷靜、沉穩的心態,十幾歲的孩子,根本左右不了大局,隻是一個名頭在哪裏,有什麽用?自己的父皇,在金兵大營,還不是被二酋唿來喝去,毫無顏麵。堂堂一國之君,居然連溫飽,都要臣子私下冒著生命危險照顧,哪有尊嚴二字?自己,就更算不上什麽,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還要父皇偷偷省下一口炊餅,捎給自己,父子情深,也讓滿朝文物無顏麵對。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吏部侍郎李若水為君請命,慘遭金兵毒手,自己的父皇,也隻有歎息抹淚的份兒,亡國之君,亡國之臣,這份恥辱,已經深深烙在趙湛的心裏。
當初,趙佶倒是對趙湛垂愛有加,不時留在延福宮陪伴,或指點經書子集,或輔導琴棋書畫,倒是一個合格的爺爺,在盡心輔導孫兒功課,潛移默化之下,趙佶的一些治國理念和思想,也感染著趙湛。
趙佶比趙桓骨子裏更強勢一些,雖然這父子倆在金兵壓境下,沒有硬挺,求和換來短暫的安逸,但麵對豺狼虎豹,這樣做,隻能一次次撐大金兵的胃口,貪得無厭,任由索取。
趙湛曾天真地問趙佶道:“為什麽不去打?”
趙佶兩手一攤,無奈說道:“打不過,奈何?”
一句“打不過”和當時趙佶無奈的神態,牢牢刻畫在趙湛腦海裏,那時候,趙湛第一個念頭就是:“誰能打過金兵,一定是個好官。”
趙桓雖然沒有向趙湛透露出什麽,但趙湛的東宮太子太傅卻是樞密使孫傅,倒是時不常透露一些消息,尤其是康王趙構最近一段時期的豐功偉績,不時傳入趙湛耳朵裏,自己在東宮,最佩服兩人,一是鄆王趙楷,二是康王趙構,這兩位王叔,一文一武,自小就是趙湛仰慕的對象。尤其是康王趙構,趙湛在有心搜集之下,居然發現這位九叔很不簡單,出京之際,自己還見過一麵,自此,便再沒有見過,但耳邊傳遞過來最多的,卻是九叔的故事,趙桓甚至有一日在福寧宮狂笑不止,太子悄悄問官家總管朱遠山什麽事,能讓父皇如此失態。朱遠山悄悄告訴他,康王大帥府大捷,中山府斬殺金兵五萬。頓時,一個英雄的九王叔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趙湛小小的身軀裏,隨著趙湛刻意的打聽,這個英雄的形象,也越來越偉岸無比。
趙湛自上了伏牛山(當然,他自己尚且不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龍池頂,和警衛接觸的這段時間裏,他心裏的謎團,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
首先,這夥人絕對不會傷害他,還對他很客氣,幾乎有求必應,這一定是背後之人的命令,能讓這些驍勇之人俯首稱臣、惟命是從,定是非凡之人。
其次,哪裏還有綁匪教“肉票”習武強身之技的?而且督促嚴格、教學嚴厲,稍有懈怠,就是懲戒不斷。趙湛覺得,即使在東宮,少師、少傅的教諭,也沒有這麽嚴厲,這是真打,很疼的,但也真是能學到東西,嚴師出高徒,也就是如此吧。
最後,是他在半夜裏,尿急,還不等起床,就隱隱約約聽到自己居住的洞室外,輕微的話語:“小官人最近如何?也難為了他,住慣了東宮,也不知習慣不習慣這裏的洞子?”就是這麽一句話,讓他聽得明明白白,他自己可不知道,隨著打坐練氣,他的聽覺、視覺等感官,比平時要靈敏得多,這才聽清楚外麵來人的對話。
對方既然知道自己是太子,又對自己關愛有加、嚴厲要求,這種既像父親、又像兄長的感覺,一下子讓他想到了九王叔,一定是他,這天底下,除了自己的九王叔,誰能舍得如此代價救出自己,又把自己安排到這麽一個安全的地方,還派人穩妥地保護自己,教給自己存身立命的一身武藝,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才是最好得照顧。
這個念頭一有,就再也抹不去。索性聽從九王叔的安排,每天按時功課,從不叫苦叫累,比起被擄到北番,這裏,就是天堂!
趙構要是知道趙湛僅僅憑著這些蛛絲馬跡,就嚴絲合縫地推斷出是自己“綁架”了自己的太子小侄子,會不會產生妖孽的念頭來?
不過,今天好像有點不大對勁兒,下半晌的功課換了一個師父,一個身材稍微矮一點的精瘦漢子,不是教自己打坐練氣的師父了。刀子,也換成了真刀,隻不過,和那柄木刀大小、分量一般無二,教自己翻來覆去隻是一招,叫做什麽“蠍尾鉤”,就是刀把反握,反手後撩,招式雖然簡單,但腰、腿、身、法、步、肩、臂、手、腕、指……身體的每一處,都要協調發勁兒,犀利無比,加上這柄削鐵如泥的短刀,趙湛斷定,隻要撩上,就是開膛破肚,手段毒辣。
好在木刀訓練多日,這柄短刀在手,倒也沒什麽差別,唯一不同的是,矮個子師父在教自己的時候,上躥下跳,盡力避開刀鋒,可見,他對這把刀,也是有些忌憚。
笑話,這可是趙構專門為太子量身打造的一柄雪花镔鐵利刃——“龍牙”,看不見刀身上的雲紋流蘇,流淌著錦緞一般的光澤。趙構對自己的小侄子,可是上心嗬護得緊著呢。
臨走,矮個子師父叮囑道:“今晚無論外麵聽見什麽,都不要出來。隻要進去人,就用這‘蠍尾鉤’招唿他。我們進來是要打招唿的,口令是‘黎明’,迴令是‘曙光’,小官人定要記得清楚才行。”
趙湛點點頭,沒說什麽,隻是再次埋頭練習那一招“蠍尾鉤”。
山洞內外,無疑增加了守衛的兵力,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增加的人手,也比以前的守衛更加神秘和力量,手裏麵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長短都有,隻不過,每個人的後腰上,都掛著製作精良的手弩,腰袢,插著同樣的一柄短刀,渾身被黑衣籠罩著,怎麽也掩蓋不住身上的那股子殺氣。
外鬆內緊,山洞內增加了一組龍衛,而外圍,除了迷惑對手的明哨外,有意透露出幾處暗哨的位置,在這有意和無意中,布下迷魂陣,左吉是要調大魚的,小魚小蝦,才提不起他的胃口。
明慧一行四人,是在傍晚時分,下了山,一路上急匆匆的的腳步,絲毫掩飾不了內心的激動和興奮。明慧更是意氣風發,這次自己立了這麽大的功勞,宗印大人應該有豐厚的賞賜等著自己才是。
現在。隆德府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局麵,範致虛的六、七萬大軍駐紮在隆德府,而馬擴的飛豹軍團也駐紮在隆德府,不過,一個在城西,一個在東北,又互不統屬,隆德府知府張確卻接到劉浩轉來的大帥府軍令,範致虛大軍的軍需供應,按常例供應就是,隆德府平時該怎麽做,就怎麽做,這是大帥府的軍事計劃。
張確可不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趙構不敢言明,就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大宋的元氣,不能輕易有所損傷,能兵不血刃拿下範致虛所部,那是最好,即使動手,也要控製在最小的範圍,引而不發、威懾攻心,才是上策。
你不發,不等於別人不發。一發而不可收,就是現在宗印的手段,他是要死死拖著範致虛跳下這個火坑的。
剛開始被劫,趙湛的心裏那是七上八下,好不容易脫離虎口(他可不知道是完顏希尹一石三鳥的毒計),還沒有從喜悅的心情中緩過勁兒,就又落入“虎口”(剛開始他也不知道,這個“虎口”卻是最安全的)。
好在自靖難伊始,趙湛就在心裏已經做好了心裏準備,知道自己的父皇,也是被逼繼位,否則,這九五之尊,怎麽會在太上皇春秋鼎盛之際,忽然傳位太子趙桓?他爹當上了大宋官家,自己順理成章就做了太子。但關鍵是,這個時候的官家和太子,都是坐在火盆上的,哪個位子都是滾燙滾燙的,不是那麽好坐。
風雨經曆,坎坷人生,造就了趙湛冷靜、沉穩的心態,十幾歲的孩子,根本左右不了大局,隻是一個名頭在哪裏,有什麽用?自己的父皇,在金兵大營,還不是被二酋唿來喝去,毫無顏麵。堂堂一國之君,居然連溫飽,都要臣子私下冒著生命危險照顧,哪有尊嚴二字?自己,就更算不上什麽,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還要父皇偷偷省下一口炊餅,捎給自己,父子情深,也讓滿朝文物無顏麵對。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吏部侍郎李若水為君請命,慘遭金兵毒手,自己的父皇,也隻有歎息抹淚的份兒,亡國之君,亡國之臣,這份恥辱,已經深深烙在趙湛的心裏。
當初,趙佶倒是對趙湛垂愛有加,不時留在延福宮陪伴,或指點經書子集,或輔導琴棋書畫,倒是一個合格的爺爺,在盡心輔導孫兒功課,潛移默化之下,趙佶的一些治國理念和思想,也感染著趙湛。
趙佶比趙桓骨子裏更強勢一些,雖然這父子倆在金兵壓境下,沒有硬挺,求和換來短暫的安逸,但麵對豺狼虎豹,這樣做,隻能一次次撐大金兵的胃口,貪得無厭,任由索取。
趙湛曾天真地問趙佶道:“為什麽不去打?”
趙佶兩手一攤,無奈說道:“打不過,奈何?”
一句“打不過”和當時趙佶無奈的神態,牢牢刻畫在趙湛腦海裏,那時候,趙湛第一個念頭就是:“誰能打過金兵,一定是個好官。”
趙桓雖然沒有向趙湛透露出什麽,但趙湛的東宮太子太傅卻是樞密使孫傅,倒是時不常透露一些消息,尤其是康王趙構最近一段時期的豐功偉績,不時傳入趙湛耳朵裏,自己在東宮,最佩服兩人,一是鄆王趙楷,二是康王趙構,這兩位王叔,一文一武,自小就是趙湛仰慕的對象。尤其是康王趙構,趙湛在有心搜集之下,居然發現這位九叔很不簡單,出京之際,自己還見過一麵,自此,便再沒有見過,但耳邊傳遞過來最多的,卻是九叔的故事,趙桓甚至有一日在福寧宮狂笑不止,太子悄悄問官家總管朱遠山什麽事,能讓父皇如此失態。朱遠山悄悄告訴他,康王大帥府大捷,中山府斬殺金兵五萬。頓時,一個英雄的九王叔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趙湛小小的身軀裏,隨著趙湛刻意的打聽,這個英雄的形象,也越來越偉岸無比。
趙湛自上了伏牛山(當然,他自己尚且不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龍池頂,和警衛接觸的這段時間裏,他心裏的謎團,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
首先,這夥人絕對不會傷害他,還對他很客氣,幾乎有求必應,這一定是背後之人的命令,能讓這些驍勇之人俯首稱臣、惟命是從,定是非凡之人。
其次,哪裏還有綁匪教“肉票”習武強身之技的?而且督促嚴格、教學嚴厲,稍有懈怠,就是懲戒不斷。趙湛覺得,即使在東宮,少師、少傅的教諭,也沒有這麽嚴厲,這是真打,很疼的,但也真是能學到東西,嚴師出高徒,也就是如此吧。
最後,是他在半夜裏,尿急,還不等起床,就隱隱約約聽到自己居住的洞室外,輕微的話語:“小官人最近如何?也難為了他,住慣了東宮,也不知習慣不習慣這裏的洞子?”就是這麽一句話,讓他聽得明明白白,他自己可不知道,隨著打坐練氣,他的聽覺、視覺等感官,比平時要靈敏得多,這才聽清楚外麵來人的對話。
對方既然知道自己是太子,又對自己關愛有加、嚴厲要求,這種既像父親、又像兄長的感覺,一下子讓他想到了九王叔,一定是他,這天底下,除了自己的九王叔,誰能舍得如此代價救出自己,又把自己安排到這麽一個安全的地方,還派人穩妥地保護自己,教給自己存身立命的一身武藝,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才是最好得照顧。
這個念頭一有,就再也抹不去。索性聽從九王叔的安排,每天按時功課,從不叫苦叫累,比起被擄到北番,這裏,就是天堂!
趙構要是知道趙湛僅僅憑著這些蛛絲馬跡,就嚴絲合縫地推斷出是自己“綁架”了自己的太子小侄子,會不會產生妖孽的念頭來?
不過,今天好像有點不大對勁兒,下半晌的功課換了一個師父,一個身材稍微矮一點的精瘦漢子,不是教自己打坐練氣的師父了。刀子,也換成了真刀,隻不過,和那柄木刀大小、分量一般無二,教自己翻來覆去隻是一招,叫做什麽“蠍尾鉤”,就是刀把反握,反手後撩,招式雖然簡單,但腰、腿、身、法、步、肩、臂、手、腕、指……身體的每一處,都要協調發勁兒,犀利無比,加上這柄削鐵如泥的短刀,趙湛斷定,隻要撩上,就是開膛破肚,手段毒辣。
好在木刀訓練多日,這柄短刀在手,倒也沒什麽差別,唯一不同的是,矮個子師父在教自己的時候,上躥下跳,盡力避開刀鋒,可見,他對這把刀,也是有些忌憚。
笑話,這可是趙構專門為太子量身打造的一柄雪花镔鐵利刃——“龍牙”,看不見刀身上的雲紋流蘇,流淌著錦緞一般的光澤。趙構對自己的小侄子,可是上心嗬護得緊著呢。
臨走,矮個子師父叮囑道:“今晚無論外麵聽見什麽,都不要出來。隻要進去人,就用這‘蠍尾鉤’招唿他。我們進來是要打招唿的,口令是‘黎明’,迴令是‘曙光’,小官人定要記得清楚才行。”
趙湛點點頭,沒說什麽,隻是再次埋頭練習那一招“蠍尾鉤”。
山洞內外,無疑增加了守衛的兵力,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增加的人手,也比以前的守衛更加神秘和力量,手裏麵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長短都有,隻不過,每個人的後腰上,都掛著製作精良的手弩,腰袢,插著同樣的一柄短刀,渾身被黑衣籠罩著,怎麽也掩蓋不住身上的那股子殺氣。
外鬆內緊,山洞內增加了一組龍衛,而外圍,除了迷惑對手的明哨外,有意透露出幾處暗哨的位置,在這有意和無意中,布下迷魂陣,左吉是要調大魚的,小魚小蝦,才提不起他的胃口。
明慧一行四人,是在傍晚時分,下了山,一路上急匆匆的的腳步,絲毫掩飾不了內心的激動和興奮。明慧更是意氣風發,這次自己立了這麽大的功勞,宗印大人應該有豐厚的賞賜等著自己才是。
現在。隆德府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局麵,範致虛的六、七萬大軍駐紮在隆德府,而馬擴的飛豹軍團也駐紮在隆德府,不過,一個在城西,一個在東北,又互不統屬,隆德府知府張確卻接到劉浩轉來的大帥府軍令,範致虛大軍的軍需供應,按常例供應就是,隆德府平時該怎麽做,就怎麽做,這是大帥府的軍事計劃。
張確可不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趙構不敢言明,就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大宋的元氣,不能輕易有所損傷,能兵不血刃拿下範致虛所部,那是最好,即使動手,也要控製在最小的範圍,引而不發、威懾攻心,才是上策。
你不發,不等於別人不發。一發而不可收,就是現在宗印的手段,他是要死死拖著範致虛跳下這個火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