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全家都被朱元璋一句話給嚇到了,要知道沐府和沐王府之間雖然就差一個字,但是意義卻不同,要知道如今大明隻有一個異姓王,那就是開平王常遇春。
眾所周知異姓王隻有在死後才會被追封,聖上突然冒出來這一句算怎麽迴事。藍春講就講了,因為他說話就和放屁一樣,但是朱元璋講這話就不一樣了,難道是在釋放什麽信號?
在場之人隻有馬皇後知道朱元璋話中意思,不過她隻是笑笑,並不想過多透露,對於沐英她是無條件信任的,畢竟是當親生兒子來疼的。
沐英也不敢問朱元璋是什麽意思,隻能在一旁小聲詢問:
“父皇,我們還是先進府吧,您和母後的住所已經收拾好了。”
“嗯,那就走著,我也算有兒子孝順了,哈哈哈。”
其實朱元璋並不在乎住哪,在他看來住在沐府就和尋常百姓家中老人年齡大後住在兒子家被兒子照顧一樣。
沐英在前麵帶路,朱元璋和馬皇後緊跟其後,藍春拉著安慶的小手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大軍則駐紮在城外,隻有錦衣衛跟隨進城隨身保護。
一路上朱元璋都在觀察沐府的環境,他發現很多地方都是臨時翻新過的,由此證明沐英確實上心了,同時也證明沐英平時生活節儉,並沒有鋪張浪費。
來到主廳後朱元璋和馬皇後坐在高位,隨後招唿其他人也坐。
“都坐吧,現在全是自家人,不用拘禮。”
“是啊,我和陛下也沒多可怕,畢竟這段時間都要住在這裏,你們這樣拘束會很累的。”
沐府也就沐英能搭話,隨後笑著說:
“父皇母後,你們就是在這住一輩子孩兒也願意,孩兒也能好好孝順孝順您二老?”
聞言朱元璋喝了口茶說:
“英兒,你覺得剛才小春說的那句話如何?想不想在牌匾上再加個字?”
話音剛落沐英起身跪在地上說:
“父皇,孩兒不敢奢求,孩兒能有如今都是您和母後給的,如果當初沒有您和母後,孩兒可能早就餓死在路上了。”
沐英說的是心裏話,他這一輩子就沒有想過這些,能到如今這種地位已經很滿足了,什麽名與利他不在乎。他也不認為朱元璋是在試探他,因為他的一切對方可以隨時收走,並且自己毫無怨言。
看著跪在地上的沐英朱元璋並沒有讓其起身,而是趁機問了一句話。
“你還記得當初立國時咱問你的一句話嗎?”
“孩兒記得,您問孩兒是誰兒子。”
“不錯,既然你記得那就應該明白咱對你並沒有不信任,要不然也不會讓你改迴沐姓。”
這件事是發生在建國前,朱元璋把沐英叫到身前問,你現在是誰兒子,沐英很幹脆迴答,我是吳王和王妃的孩子,因為是你們養育我成人,從那之後沐英就改迴了本姓。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朱元璋對沐英不信任,恰恰相反,讓沐英改迴本姓才證明朱元璋對其有多信任。證明二人之間的感情已經不用靠姓氏來捆綁,當時馬皇後也在場,沐英也是那時候對朱家徹底死心塌地的。
知道這中間內情的藍春時機恰當插話。
“沐大哥,安南滅亡已成定局,而朝廷又沒太多精力管這邊,所以父皇打算把安南和雲南一起劃分給你治理。”
“如果你有更大野心的話還可以再次對外擴張,反正朝廷絕對會無條件支持你,你能打多遠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剛才藍春在門口就是故意的,他是想告訴朱元璋可以趁這個機會把沐英的王位給安排了。
“這……”
沐英聽到藍春的話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因為他感覺這一切太不可思議,畢竟這種待遇隻有藩王才有,自己就是個義子,能幫朝廷鎮守一地已經很知足了。
見沐英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朱元璋輕撫著對方腦袋說:
“兒啊,你在咱的心中和親兒子沒啥區別,剛才小春說的正是咱和標兒商量過的決定。”
說完把沐英扶起來接著說:
“安南和雲南的風土人情相差不大,而你治理雲南有功,也有經驗,把這裏交給你咱是一百個放心。”
“就是有一點要委屈你一下,老二他們三個有機會稱皇,但是你隻能封王,不過其他都一樣,你能打多遠你的封地就有多大。”
本來就內心震撼的沐英聽到朱元璋親口說這件事後終於相信了二人並沒有開玩笑。可是他的態度不是立刻接受,而是直接拒絕。
“父皇,孩兒多謝您和太子信任,可是禮法不能破,孩兒隻是義子,不能封王,如果這個口子開了,以後其他人立功後也會有同樣心思。”
沐英的擔心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如果論功勞的話朝廷比他大的尚有人在,比如徐達湯和二人。
如果徐達和湯和在這一定會抓著沐英的脖領子問他,你他娘說事就說事,沒事提功勞幹什麽,這是你們朱家自己事跟老子無關,老子做個國公就挺好。
這種情況老朱又不是沒想到,冷哼一聲霸氣道:
“這個你不用擔心,既然咱敢這麽做就肯定有把握,隻要有咱在一天就沒人敢造次,標兒同樣能壓住所有人。”
“並且也不是白給你封王,你在這裏鎮守要保證大明再也沒有南蠻之亂。北邊有老三和老四,西邊有老二,海上有守謙,現在就差南邊沒人鎮守了,而你當仁不讓,隻有你最合適,咱這麽說你明白了嗎?”
細想就會發現老朱還是在建立防線,隻不過是把防線建立在了大明之外,隻要不是特別昏庸無道的人繼承皇位,大明絕對能處於安全之中。就算四邊其中之一對大明有非分之想,剩餘人也能群起而攻之。
有一點藍春和朱元璋的想法一樣,那就是藩王保護大明怎麽能沒有人馬呢,假如以後藩王後代對大明有了非分之想,那麽其他人也有能力幫助大明解決危機,除非所有人都動了歪心思,想要瓜分大明。
東西南北其實也能做到互相牽製,讓他們不敢有異心染指大明,以後統一世界後大明就是世界的最中心。
眾所周知異姓王隻有在死後才會被追封,聖上突然冒出來這一句算怎麽迴事。藍春講就講了,因為他說話就和放屁一樣,但是朱元璋講這話就不一樣了,難道是在釋放什麽信號?
在場之人隻有馬皇後知道朱元璋話中意思,不過她隻是笑笑,並不想過多透露,對於沐英她是無條件信任的,畢竟是當親生兒子來疼的。
沐英也不敢問朱元璋是什麽意思,隻能在一旁小聲詢問:
“父皇,我們還是先進府吧,您和母後的住所已經收拾好了。”
“嗯,那就走著,我也算有兒子孝順了,哈哈哈。”
其實朱元璋並不在乎住哪,在他看來住在沐府就和尋常百姓家中老人年齡大後住在兒子家被兒子照顧一樣。
沐英在前麵帶路,朱元璋和馬皇後緊跟其後,藍春拉著安慶的小手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大軍則駐紮在城外,隻有錦衣衛跟隨進城隨身保護。
一路上朱元璋都在觀察沐府的環境,他發現很多地方都是臨時翻新過的,由此證明沐英確實上心了,同時也證明沐英平時生活節儉,並沒有鋪張浪費。
來到主廳後朱元璋和馬皇後坐在高位,隨後招唿其他人也坐。
“都坐吧,現在全是自家人,不用拘禮。”
“是啊,我和陛下也沒多可怕,畢竟這段時間都要住在這裏,你們這樣拘束會很累的。”
沐府也就沐英能搭話,隨後笑著說:
“父皇母後,你們就是在這住一輩子孩兒也願意,孩兒也能好好孝順孝順您二老?”
聞言朱元璋喝了口茶說:
“英兒,你覺得剛才小春說的那句話如何?想不想在牌匾上再加個字?”
話音剛落沐英起身跪在地上說:
“父皇,孩兒不敢奢求,孩兒能有如今都是您和母後給的,如果當初沒有您和母後,孩兒可能早就餓死在路上了。”
沐英說的是心裏話,他這一輩子就沒有想過這些,能到如今這種地位已經很滿足了,什麽名與利他不在乎。他也不認為朱元璋是在試探他,因為他的一切對方可以隨時收走,並且自己毫無怨言。
看著跪在地上的沐英朱元璋並沒有讓其起身,而是趁機問了一句話。
“你還記得當初立國時咱問你的一句話嗎?”
“孩兒記得,您問孩兒是誰兒子。”
“不錯,既然你記得那就應該明白咱對你並沒有不信任,要不然也不會讓你改迴沐姓。”
這件事是發生在建國前,朱元璋把沐英叫到身前問,你現在是誰兒子,沐英很幹脆迴答,我是吳王和王妃的孩子,因為是你們養育我成人,從那之後沐英就改迴了本姓。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朱元璋對沐英不信任,恰恰相反,讓沐英改迴本姓才證明朱元璋對其有多信任。證明二人之間的感情已經不用靠姓氏來捆綁,當時馬皇後也在場,沐英也是那時候對朱家徹底死心塌地的。
知道這中間內情的藍春時機恰當插話。
“沐大哥,安南滅亡已成定局,而朝廷又沒太多精力管這邊,所以父皇打算把安南和雲南一起劃分給你治理。”
“如果你有更大野心的話還可以再次對外擴張,反正朝廷絕對會無條件支持你,你能打多遠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剛才藍春在門口就是故意的,他是想告訴朱元璋可以趁這個機會把沐英的王位給安排了。
“這……”
沐英聽到藍春的話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因為他感覺這一切太不可思議,畢竟這種待遇隻有藩王才有,自己就是個義子,能幫朝廷鎮守一地已經很知足了。
見沐英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朱元璋輕撫著對方腦袋說:
“兒啊,你在咱的心中和親兒子沒啥區別,剛才小春說的正是咱和標兒商量過的決定。”
說完把沐英扶起來接著說:
“安南和雲南的風土人情相差不大,而你治理雲南有功,也有經驗,把這裏交給你咱是一百個放心。”
“就是有一點要委屈你一下,老二他們三個有機會稱皇,但是你隻能封王,不過其他都一樣,你能打多遠你的封地就有多大。”
本來就內心震撼的沐英聽到朱元璋親口說這件事後終於相信了二人並沒有開玩笑。可是他的態度不是立刻接受,而是直接拒絕。
“父皇,孩兒多謝您和太子信任,可是禮法不能破,孩兒隻是義子,不能封王,如果這個口子開了,以後其他人立功後也會有同樣心思。”
沐英的擔心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如果論功勞的話朝廷比他大的尚有人在,比如徐達湯和二人。
如果徐達和湯和在這一定會抓著沐英的脖領子問他,你他娘說事就說事,沒事提功勞幹什麽,這是你們朱家自己事跟老子無關,老子做個國公就挺好。
這種情況老朱又不是沒想到,冷哼一聲霸氣道:
“這個你不用擔心,既然咱敢這麽做就肯定有把握,隻要有咱在一天就沒人敢造次,標兒同樣能壓住所有人。”
“並且也不是白給你封王,你在這裏鎮守要保證大明再也沒有南蠻之亂。北邊有老三和老四,西邊有老二,海上有守謙,現在就差南邊沒人鎮守了,而你當仁不讓,隻有你最合適,咱這麽說你明白了嗎?”
細想就會發現老朱還是在建立防線,隻不過是把防線建立在了大明之外,隻要不是特別昏庸無道的人繼承皇位,大明絕對能處於安全之中。就算四邊其中之一對大明有非分之想,剩餘人也能群起而攻之。
有一點藍春和朱元璋的想法一樣,那就是藩王保護大明怎麽能沒有人馬呢,假如以後藩王後代對大明有了非分之想,那麽其他人也有能力幫助大明解決危機,除非所有人都動了歪心思,想要瓜分大明。
東西南北其實也能做到互相牽製,讓他們不敢有異心染指大明,以後統一世界後大明就是世界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