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後藍春本來想跟著自己老爹迴家睡個迴籠覺,結果朱標走過來攔住他:
“走吧,跟孤一塊去禦書房,父皇有事找你。藍將軍,徐叔,湯叔,馮叔你們也一起。”
“臣等遵旨!”
隻有藍春一臉苦瓜相,十分的不情願:
“你們商量北伐的事我去幹嘛,打仗我又不懂,我想跟著我爹去打仗皇上又不讓!”
朱標聽到藍春的抱怨,頭都不迴,隻是說了句:
“沐英大哥來信說雲南那邊經常有土司叛亂,父皇想問問你的意見。”
聞言藍春也沒了抱怨,隻能跟著朱標一起前往禦書房。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禦書房,朱元璋早就在等著眾人,見眾人來後招唿其先坐下。
“叫你們來,一是為了北伐的事,二是因為雲南的問題,咱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先說北伐的事吧,雖然去年就定下了北伐的計策,但是糧草的補給和運輸等一些問題還需要商議!”
說完他看向詹徽:
“戶部有沒有問題?”
詹徽起身迴話:
“皇上,國庫現在豐盈,完全能夠支撐這次北伐,而且還有富裕,去年修路並沒有花費錢財,甚至還賺了很多!”
“好,那戶部接下來的重心就放在準備北伐的糧草上麵,估計不到一個月大軍就會出征!”
“臣遵旨,戶部一定會準備好糧草等一切事宜!”
隨後朱元璋又看向藍玉:
“你作為這次北伐的主帥,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末將沒有什麽要說的,隻要糧草充足,臣一定深入大漠,把北元王廷給帶迴來,不辜負聖上的期望!”
聞言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轉頭問徐達:
“天德,你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徐達皺著眉看了看地圖:
“老哥哥,我覺得這次我們可以動靜搞大一點!”
“你有啥新的想法?”
徐達指著地圖上的一點說:
“你們看,前往捕魚兒海要通過慶州這裏,我覺得這次可以來個兩麵夾擊,一隊人牽製住草原上的北元殘餘勢力,把他們往這邊趕,等到藍玉打完捕魚兒海後就可以形成兩麵夾擊!”
“不錯,咱也這麽想的,那你覺得這次出征多少人合適!”
“二十萬加三王的人馬足矣,也可以讓傅友德那邊的朵顏三衛也參與進來!”
“行,那時間就定到三月初,藍玉率軍出征!戶部和兵部做好糧草補給。”
“臣等遵旨!”
現在最激動的就是藍玉,他終於有了自己出征的機會,他一定要讓所有人看看他藍玉也是個帥才!
商定好北伐的具體時間後朱元璋又拿出一份奏折遞給眾人傳看。
“你們都先看看吧,這是沐英的來信!雖然雲南已經全部打下來了,但是如何治理成了一大難題。你們也都知道,雲南等地土司居多,曆朝曆代常有複叛的事情發生,更是多次脫離中原王朝的掌控宣布獨立,就這一段時間還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土司叛亂!”
眾人一邊聽朱元璋講解一邊看奏折,這次朱元璋沒有問徐達,而是看向李善長:
“善長,這種事情你有經驗,你先說說。”
“皇上,臣也翻看過大量的史書,雲南等地從元朝開始一直都是用土司管理當地百姓,如果大明繼續任用土司的話一定會存在隱患,導致最後尾大不掉!”
“那你可有什麽好的對策?”
李善長思索片刻後繼續說:
“臣以為朝廷可以派遣官員去治理當地,建立跟中原一樣的朝廷機構,然後打壓土司,加強朝廷的威懾力!”
“不錯,這也是個主意。那你覺得應該派誰過去比較好?”
“老臣一時也沒有更好的人選,還請皇上聖裁!”
這時朱標說了句:
“父皇,韓國公的計策雖好,但是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土司依然存在!”
“嗯,標兒說的也有道理!”
一時間眾人陷入了沉默,該如何解決土司的問題成了一大難題!
“這麽簡單的事被你們搞得這麽複雜。”
這時眾人就聽見一句話傳來,於是紛紛抬頭望向說話的藍春!
“他娘的,咱咋把你給忘了,你剛才說這事簡單?那你有啥好辦法?”
朱標等人也是等藍春開口解答,因為這是幾百年都不曾解決的問題。藍春也不賣關子:
“皇上,各位大人,秦皇的焚書坑儒你們應該都聽說過吧?”
“聽過呀,這跟治理雲南有什麽關係嗎?”
藍玉不解的問自己兒子。
藍春看著老爹那清澈而愚蠢的眼神無奈的搖搖頭。
“爹,我跟你簡單解釋下吧,焚書坑儒是秦皇為了統一六國文字而做的一件事情,而雲南和中原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雲南獨立了幾百年,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文化。要想讓這個離家多年的孩子重新迴歸中原大地的懷抱就需要讓他們接受中原文化和曆史!現在你懂了吧?”
藍玉很幹脆的搖搖頭表示不懂,藍春見狀翻了個白眼不再搭理自己老爹。
而朱元璋聽後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要想徹底解決雲南問題,就要像始皇帝統一六國一樣,讓他們不再覺得自己是南詔國和大理國,而是大明?”
“是的,不過這樣會非常殘忍,但是要想徹底解決雲南問題隻能釜底抽薪,這是沒辦法的事,然後再加上改土歸流,大明再給雲南百姓一些稅收上的減免,反正就是用一些好處來抓住民心。甚至還可能需要移民,加強文化的融合!”
“那雲南大理皇室呢?全部殺了?”
“隨您,你想殺就殺,不想殺就全部押到應天府軟禁起來,但是殺之前幫我問問六脈神劍的秘籍在哪!”
“什麽六脈神劍?那是什麽東西?”
“沒什麽,隨便問問就行!”
聞言朱元璋就知道這小子是在胡說八道,於是也不再追問,而是看向李善長和朱標:
“你們倆覺得如何?”
李善長聞言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
“皇上,計策是好計策,就是這個名聲可能會...”
他沒說完,因為他知道朱元璋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朱標也沒有說話,因為他也清楚這其中的利害。
“走吧,跟孤一塊去禦書房,父皇有事找你。藍將軍,徐叔,湯叔,馮叔你們也一起。”
“臣等遵旨!”
隻有藍春一臉苦瓜相,十分的不情願:
“你們商量北伐的事我去幹嘛,打仗我又不懂,我想跟著我爹去打仗皇上又不讓!”
朱標聽到藍春的抱怨,頭都不迴,隻是說了句:
“沐英大哥來信說雲南那邊經常有土司叛亂,父皇想問問你的意見。”
聞言藍春也沒了抱怨,隻能跟著朱標一起前往禦書房。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禦書房,朱元璋早就在等著眾人,見眾人來後招唿其先坐下。
“叫你們來,一是為了北伐的事,二是因為雲南的問題,咱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先說北伐的事吧,雖然去年就定下了北伐的計策,但是糧草的補給和運輸等一些問題還需要商議!”
說完他看向詹徽:
“戶部有沒有問題?”
詹徽起身迴話:
“皇上,國庫現在豐盈,完全能夠支撐這次北伐,而且還有富裕,去年修路並沒有花費錢財,甚至還賺了很多!”
“好,那戶部接下來的重心就放在準備北伐的糧草上麵,估計不到一個月大軍就會出征!”
“臣遵旨,戶部一定會準備好糧草等一切事宜!”
隨後朱元璋又看向藍玉:
“你作為這次北伐的主帥,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末將沒有什麽要說的,隻要糧草充足,臣一定深入大漠,把北元王廷給帶迴來,不辜負聖上的期望!”
聞言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轉頭問徐達:
“天德,你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
徐達皺著眉看了看地圖:
“老哥哥,我覺得這次我們可以動靜搞大一點!”
“你有啥新的想法?”
徐達指著地圖上的一點說:
“你們看,前往捕魚兒海要通過慶州這裏,我覺得這次可以來個兩麵夾擊,一隊人牽製住草原上的北元殘餘勢力,把他們往這邊趕,等到藍玉打完捕魚兒海後就可以形成兩麵夾擊!”
“不錯,咱也這麽想的,那你覺得這次出征多少人合適!”
“二十萬加三王的人馬足矣,也可以讓傅友德那邊的朵顏三衛也參與進來!”
“行,那時間就定到三月初,藍玉率軍出征!戶部和兵部做好糧草補給。”
“臣等遵旨!”
現在最激動的就是藍玉,他終於有了自己出征的機會,他一定要讓所有人看看他藍玉也是個帥才!
商定好北伐的具體時間後朱元璋又拿出一份奏折遞給眾人傳看。
“你們都先看看吧,這是沐英的來信!雖然雲南已經全部打下來了,但是如何治理成了一大難題。你們也都知道,雲南等地土司居多,曆朝曆代常有複叛的事情發生,更是多次脫離中原王朝的掌控宣布獨立,就這一段時間還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土司叛亂!”
眾人一邊聽朱元璋講解一邊看奏折,這次朱元璋沒有問徐達,而是看向李善長:
“善長,這種事情你有經驗,你先說說。”
“皇上,臣也翻看過大量的史書,雲南等地從元朝開始一直都是用土司管理當地百姓,如果大明繼續任用土司的話一定會存在隱患,導致最後尾大不掉!”
“那你可有什麽好的對策?”
李善長思索片刻後繼續說:
“臣以為朝廷可以派遣官員去治理當地,建立跟中原一樣的朝廷機構,然後打壓土司,加強朝廷的威懾力!”
“不錯,這也是個主意。那你覺得應該派誰過去比較好?”
“老臣一時也沒有更好的人選,還請皇上聖裁!”
這時朱標說了句:
“父皇,韓國公的計策雖好,但是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土司依然存在!”
“嗯,標兒說的也有道理!”
一時間眾人陷入了沉默,該如何解決土司的問題成了一大難題!
“這麽簡單的事被你們搞得這麽複雜。”
這時眾人就聽見一句話傳來,於是紛紛抬頭望向說話的藍春!
“他娘的,咱咋把你給忘了,你剛才說這事簡單?那你有啥好辦法?”
朱標等人也是等藍春開口解答,因為這是幾百年都不曾解決的問題。藍春也不賣關子:
“皇上,各位大人,秦皇的焚書坑儒你們應該都聽說過吧?”
“聽過呀,這跟治理雲南有什麽關係嗎?”
藍玉不解的問自己兒子。
藍春看著老爹那清澈而愚蠢的眼神無奈的搖搖頭。
“爹,我跟你簡單解釋下吧,焚書坑儒是秦皇為了統一六國文字而做的一件事情,而雲南和中原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雲南獨立了幾百年,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文化。要想讓這個離家多年的孩子重新迴歸中原大地的懷抱就需要讓他們接受中原文化和曆史!現在你懂了吧?”
藍玉很幹脆的搖搖頭表示不懂,藍春見狀翻了個白眼不再搭理自己老爹。
而朱元璋聽後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要想徹底解決雲南問題,就要像始皇帝統一六國一樣,讓他們不再覺得自己是南詔國和大理國,而是大明?”
“是的,不過這樣會非常殘忍,但是要想徹底解決雲南問題隻能釜底抽薪,這是沒辦法的事,然後再加上改土歸流,大明再給雲南百姓一些稅收上的減免,反正就是用一些好處來抓住民心。甚至還可能需要移民,加強文化的融合!”
“那雲南大理皇室呢?全部殺了?”
“隨您,你想殺就殺,不想殺就全部押到應天府軟禁起來,但是殺之前幫我問問六脈神劍的秘籍在哪!”
“什麽六脈神劍?那是什麽東西?”
“沒什麽,隨便問問就行!”
聞言朱元璋就知道這小子是在胡說八道,於是也不再追問,而是看向李善長和朱標:
“你們倆覺得如何?”
李善長聞言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
“皇上,計策是好計策,就是這個名聲可能會...”
他沒說完,因為他知道朱元璋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朱標也沒有說話,因為他也清楚這其中的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