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敬之看了看髒兮兮的孔利說道:\\\"跟我走吧,不管如何都不會餓死的。\\\"
就這樣秦掌櫃把孔利帶到上京的\\u0027鵬飛酒樓\\u0027。
\\\"王掌櫃,我給你帶來了一個小夥計。\\\"
王掌櫃看到提溜直轉亮晶晶的眼睛,還有些膽怯不敢抬頭,偷偷的瞄著自己的孔利吩咐道:\\\"柱子,你帶他到後院去洗洗幹淨,換身衣服再來前堂。\\\"
\\\"是,掌櫃。\\\"柱子領著孔利去了酒樓後院。
\\\"秦老板,這孩子這麽小,能行嗎?\\\"王掌櫃擔心孩子太小,熱湯熱菜的也有危險。不安的說道。
\\\"這孩子快要餓死了,我也不能見死不救,帶他來這裏了,有一口飯吃,就不會餓死了,先給他安排些雜活,工錢你看著給就是了。\\\"秦敬之解釋了帶迴孔利的原因。
\\\"好的,秦老板,我這就安排。\\\"王掌櫃看著秦敬之很是無奈的搖了搖頭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去大廳安排活計去了。
孔利洗了一個澡,換身幹淨衣服,大家夥都覺得這個孩子一雙靈動的狐狸眼,還帶著嬰兒肥的小圓臉,看著也很是可愛。
孔利的小嘴特甜,人也很是勤快。
看見客人走了,立馬帶著抹布擦桌子,撿盤子,都爭著幹活,沒有一絲的懈怠。
\\\"柱子哥,我來端盤子。\\\"
\\\"張大廚,我來幫你洗衣服。\\\"
\\\"……\\\"
孔利到酒樓裏當小夥計,可以掙錢養活自己了。
孔利人很聰明,又很勤快,很快就被酒樓裏的人認可了。
店裏的人不管是掌櫃、還是夥計,都被他哄得開心,大家都很喜歡他。
過了幾年,孔利在酒樓裏不管是在前堂做夥計活,還是廚房裏的大廚的手藝都學會了七七八八,為人處世很圓滑。
恰巧酒樓王掌櫃的年紀大了,辭職迴家養老了,秦敬之覺得孔利是最好的人選了。
於是乎,孔利十八歲就成了上京城\\u0027鵬飛酒樓\\u0027的掌櫃。
那些在商界摸爬滾打、叱吒風雲的人都誇讚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酒樓的生意很好,日進鬥金,看著辛苦掙來的白花花的銀子不屬於自己,心裏多少都有一些遺憾。
但是,酒樓的賬目、銀兩清晰,還是老老實實的把銀兩上交給王遠山大掌櫃的,帶給了老板秦敬之。
大周朝建立前幾年,國內混戰,百姓流離失所,經商也不容易,商隊不時的被流寇、土匪打劫,掙紮在生死邊緣。
一日,萬福、齊恆、孔利相聚酒樓。
酒桌上,孔利喝了一口酒,臉上的神情很嚴肅的說道:\\\"聽商隊的人說,秦掌櫃的單傳兒子戰死沙場了。你們聽到消息了嗎?\\\"
\\\"聽說了。\\\"
\\\"秦老板不知那天就會來賣掉這裏的商鋪,年紀大了守著孫子安安穩穩過日子,享受天倫之樂。\\\"齊恆心情也很沉重的說著。
\\\"哎,咱們就要換老板了。\\\"
三個人都沉默了,喝著就,慢慢的都喝醉了。
兩年以後,掌櫃們迎來了王遠山掌櫃,來查賬、收銀子。
三個掌櫃請王掌櫃一起喝酒。
\\\"王掌櫃,秦老板的身體可好?\\\"孔利看著王遠山,很是暖心的問道。
\\\"秦老板在少爺戰死後,不到一個月就病逝了,小少爺也被人報走了。\\\"王遠山心情沉重的說著。
聽了王掌櫃的話,三個人的心情很糟糕,心裏都不確定自己將來會如何。
四個人一起迴想著秦掌櫃對自己種種照顧和恩情,都不自覺的流下淚來。
王掌櫃告別眾人,踏上了迴家的路。
大梁國的這些秦家產業的掌櫃,還是恪守職責,做著買賣。
大周朝建立以後,兩國就停止了官府合作,隻有民間還有偷偷的商業往來。
秦家從此再沒有派王遠山去大梁國查賬收錢。
\\\"大周朝建國了,王掌櫃快來了。\\\"孔利時不時的念叨著。
\\\"已經五年了,王掌櫃該來了。\\\"齊恆在心裏默默的想著。
\\\"十年過去了,王掌櫃也沒有來。\\\"
十幾年過去了,王掌櫃還是沒有來。
慢慢的孔利就有了心思,看著一年十幾萬兩的收入,十年已經攢了一百多萬兩的銀子,就心動了。
一日,孔利邀請上京秦家商鋪的掌櫃齊恆、萬福到酒樓喝酒。
三個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間,正喝得酣暢淋漓之時,孔利就試探著說道:\\\"兩位大哥,你們看老板已經過世十幾年了,老板的兒子是不是已經放棄了大梁國的這些買賣。\\\"
萬福喝得滿麵紅光的接話說道:\\\"可不是嘛,一晃已經十多年了,都沒見著一個人過來看看。\\\"說著,喝一口酒,大快朵頤著。
\\\"可不是嘛,這已經十年了都沒有消息了。\\\"齊恆掃視一眼兩個人,隨聲附和著。
\\\"當年秦老板在大梁國開的這些店鋪,為了方便,地契、房契包括咱們這些掌櫃的賣身契都在咱們手裏。你們看……\\\"孔利說著試探的話,眼睛打量兩個人的表情。
\\\"對呀,這些東西都在我們手裏,還不是我們說的算。\\\"萬福連忙接著話茬說了下去。
\\\"齊恆老弟,你怎麽看這個事情?\\\"孔利兩眼盯著齊恆看他表態。
\\\"兩位大哥都做決定了,老弟跟著就是。\\\"說完開心的哈哈大笑。
三個人就此心照不宣的把事情定了下來。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大家過的自在,秦家好像忘記了大梁國的這些店鋪一樣沒有一個人過來查看。
掌櫃的都已經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了。
孔利妻妾成群,又生有兩個貌美如花的女兒。一個叫孔瑩,一個叫孔娡。
上京的附近有一個紅光寺,每年都有善男信女前去拜佛燒香,許願還願。
一日,孔瑩、孔娡帶著兩個丫鬟一起去紅光寺燒香還願。
那是因為一年前孔利病了,臥床不起,幾個兄弟姊妹一起去了寺院燒香許願:\\\"願佛祖保佑爹爹身體康複,自願捐獻二百兩香油錢。\\\"
馬車在山坡下的官道上,馬蹄有節奏的噠噠的響著,向前奔跑著。
突然,從路邊的林子裏衝出幾個蒙麵大漢,手裏拿著武器,攔住了馬車的去路。
\\\"停車,下車,快點。\\\"一個蒙麵人把刀架在車夫的脖子上大聲喊到。
\\\"把錢財交出來,快點。\\\"一個強盜不耐煩的吼道。
\\\"下車,快點,把銀子交出來。\\\"一個強盜掀開車簾子,看到車裏的四個貌美如花似玉的少女,強硬的語氣也溫柔了一點。
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四個人美人,移不開眼睛。
四個少女嚇得哆哆嗦嗦、磨磨蹭蹭的往車下蹭。
強盜看著這些養眼的少女,怎麽就這麽磨蹭,一著急就伸手抓住前麵的一個丫鬟的後脖領子就給薅下馬車,扔在地上。
如此這般,四個人都被他扔在地上。
看到車裏有一個包裹,伸手拽過來,打開一看是三百兩銀子和一些祭祀用的東西。
這時,前麵幾個土匪,捆好了車夫,向車廂走來,看到倒在地上的四個美貌少女,哈喇子都要流出來了。
兩個強盜上前抓住四個人就往林子裏拽。
嚇傻的四個人,這時才反應過來,大聲喊叫:\\\"救命啊,救命。\\\"山穀裏,喊叫聲傳的很遠。
也許是去寺院的必經之路,就見一隊騎兵策馬而來,看到有強盜,二話不說,下馬提劍殺向劫匪。
也是幾個劫匪太貪心了,全部被抓,送到了官府,這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了。
救人的騎兵,為首的頭就是大皇子李治。
大皇子看到孔瑩、孔娡兩個人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貌,已經動心了。
大皇子走上前去,看到哭的梨花帶,柔弱的兩個小姐,柔聲細語的問道:\\\"兩位小姐是哪個府上的?\\\"
\\\"迴公子,我們是中心大街孔府的小姐。\\\"
問清楚兩個小姐家的住址,大皇子很仗義的說道:\\\"為安全起見,本公子就送兩位小姐迴府吧。\\\"
馬車在大皇子及眾護衛的陪同下迴孔府了。
孔利帶領府中的眾人迎接大皇子,為感激大皇子的救命之恩,送了一些豐厚的禮物。
沒過幾日,大皇子派官媒來孔府說親。
官媒進了孔府,看到庭院深深,珍貴的花卉栽滿園,看著就上家底頗豐的商人之家。
媒婆的腳剛邁進客廳,臉上帶著笑,嘴也不閑著說道:
\\\"孔老爺呀,真是有福之人啊。\\\"孔利和夫人王氏連忙說道:\\\"快坐下,喝杯茶水,解解渴。\\\"
媒婆坐下,環視一下客廳,裝的豪華,每一樣東西都是上品。
清清嗓子說道:\\\"孔老爺,我也不饒彎子了,直奔主題吧。\\\"
\\\"你看家裏的兩位小姐,遇到強盜,雖說沒有發生什麽事情,但說出去也不好聽不是?\\\"
\\\"剛好大皇子救了兩位小姐,俗話說得好,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這也是緣分不是嗎?\\\"
\\\"大皇子那邊哪妃位給不了,隻能給個妾位。不知道孔老爺什麽意思呢?\\\"
這個世代,地位最高的是讀書人,也就是所謂的\\\"唯有讀書高\\\",地位最低的就是商人了。
孔利的兩個女兒,要嫁給大皇子,想做妃位是不現實的,出身低微,配不上皇子。
做個侍妾還湊合,皇家也不會計較一個侍妾的出身的。
孔利想了想,衡量一下利弊,滿口答應下來。
媒婆樂嗬嗬的拿著賞金迴去報信了,孔利也開始忙碌起來了,為兩個女兒準備嫁妝。
\\\"女兒,你倆一起進大皇子府,一定要互相幫助。\\\"孔利耐心的囑咐著兩個捧在手心裏的女兒。
\\\"爹,你放心吧,我和妹妹一定會互相幫助的。\\\"孔瑩看著爹,羞澀的說道。
\\\"你們兩個這樣我就放心了。\\\"孔利混跡社會這麽多年,最是知道高門大戶的醃臢事情多。
一個月後,大皇子送來聘禮,孔家大辦了一番,把兩個女兒送去了大皇子府。
孔利從此攀上了皇權,同時也把自己扔到坑裏了。
大皇子府沒有多少大的產業進賬,加上為了掙權奪勢,培養勢力,銀子就像流水一樣嘩嘩的,竟然看不到一個小小的浪花。
孔家就成了大皇子的錢莊,沒有錢了就讓姐妹兩個人迴家來要。
一陣又哭又鬧的,孔利也不敢得罪大皇子,咬牙也得掏銀子。
攢了三十多年的銀子,幾百萬兩的銀子,沒幾年就被大皇子掏了一個空。
正好碰上王遠山來到大梁國,把孔利、齊恆、萬福著急到一個小飯館,興奮的說道:\\\"三位老弟,有好消息了,少主子正是創業期,要收迴商鋪和這幾十年的盈利。\\\"
\\\"少主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更有商業陽光,在大周朝已經有大發展了。\\\"
王遠山一直興奮的描繪著遠景,他沒有注意到三個人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
\\\"幾位老哥,你們先吃著,我出去方便一下。\\\"孔利笑嘻嘻的說著,點頭哈腰的退出房間。
不多時,孔利滿麵春風的迴到房間興奮的說道:\\\"王大掌櫃遠道而來,我點了一個胡辣湯,讓大掌櫃嚐嚐。\\\"
說著就給王遠山盛了一大碗。
王遠山也不能駁了別人的好意,也沒有多想,就喝了下去。
就這樣秦掌櫃把孔利帶到上京的\\u0027鵬飛酒樓\\u0027。
\\\"王掌櫃,我給你帶來了一個小夥計。\\\"
王掌櫃看到提溜直轉亮晶晶的眼睛,還有些膽怯不敢抬頭,偷偷的瞄著自己的孔利吩咐道:\\\"柱子,你帶他到後院去洗洗幹淨,換身衣服再來前堂。\\\"
\\\"是,掌櫃。\\\"柱子領著孔利去了酒樓後院。
\\\"秦老板,這孩子這麽小,能行嗎?\\\"王掌櫃擔心孩子太小,熱湯熱菜的也有危險。不安的說道。
\\\"這孩子快要餓死了,我也不能見死不救,帶他來這裏了,有一口飯吃,就不會餓死了,先給他安排些雜活,工錢你看著給就是了。\\\"秦敬之解釋了帶迴孔利的原因。
\\\"好的,秦老板,我這就安排。\\\"王掌櫃看著秦敬之很是無奈的搖了搖頭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去大廳安排活計去了。
孔利洗了一個澡,換身幹淨衣服,大家夥都覺得這個孩子一雙靈動的狐狸眼,還帶著嬰兒肥的小圓臉,看著也很是可愛。
孔利的小嘴特甜,人也很是勤快。
看見客人走了,立馬帶著抹布擦桌子,撿盤子,都爭著幹活,沒有一絲的懈怠。
\\\"柱子哥,我來端盤子。\\\"
\\\"張大廚,我來幫你洗衣服。\\\"
\\\"……\\\"
孔利到酒樓裏當小夥計,可以掙錢養活自己了。
孔利人很聰明,又很勤快,很快就被酒樓裏的人認可了。
店裏的人不管是掌櫃、還是夥計,都被他哄得開心,大家都很喜歡他。
過了幾年,孔利在酒樓裏不管是在前堂做夥計活,還是廚房裏的大廚的手藝都學會了七七八八,為人處世很圓滑。
恰巧酒樓王掌櫃的年紀大了,辭職迴家養老了,秦敬之覺得孔利是最好的人選了。
於是乎,孔利十八歲就成了上京城\\u0027鵬飛酒樓\\u0027的掌櫃。
那些在商界摸爬滾打、叱吒風雲的人都誇讚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酒樓的生意很好,日進鬥金,看著辛苦掙來的白花花的銀子不屬於自己,心裏多少都有一些遺憾。
但是,酒樓的賬目、銀兩清晰,還是老老實實的把銀兩上交給王遠山大掌櫃的,帶給了老板秦敬之。
大周朝建立前幾年,國內混戰,百姓流離失所,經商也不容易,商隊不時的被流寇、土匪打劫,掙紮在生死邊緣。
一日,萬福、齊恆、孔利相聚酒樓。
酒桌上,孔利喝了一口酒,臉上的神情很嚴肅的說道:\\\"聽商隊的人說,秦掌櫃的單傳兒子戰死沙場了。你們聽到消息了嗎?\\\"
\\\"聽說了。\\\"
\\\"秦老板不知那天就會來賣掉這裏的商鋪,年紀大了守著孫子安安穩穩過日子,享受天倫之樂。\\\"齊恆心情也很沉重的說著。
\\\"哎,咱們就要換老板了。\\\"
三個人都沉默了,喝著就,慢慢的都喝醉了。
兩年以後,掌櫃們迎來了王遠山掌櫃,來查賬、收銀子。
三個掌櫃請王掌櫃一起喝酒。
\\\"王掌櫃,秦老板的身體可好?\\\"孔利看著王遠山,很是暖心的問道。
\\\"秦老板在少爺戰死後,不到一個月就病逝了,小少爺也被人報走了。\\\"王遠山心情沉重的說著。
聽了王掌櫃的話,三個人的心情很糟糕,心裏都不確定自己將來會如何。
四個人一起迴想著秦掌櫃對自己種種照顧和恩情,都不自覺的流下淚來。
王掌櫃告別眾人,踏上了迴家的路。
大梁國的這些秦家產業的掌櫃,還是恪守職責,做著買賣。
大周朝建立以後,兩國就停止了官府合作,隻有民間還有偷偷的商業往來。
秦家從此再沒有派王遠山去大梁國查賬收錢。
\\\"大周朝建國了,王掌櫃快來了。\\\"孔利時不時的念叨著。
\\\"已經五年了,王掌櫃該來了。\\\"齊恆在心裏默默的想著。
\\\"十年過去了,王掌櫃也沒有來。\\\"
十幾年過去了,王掌櫃還是沒有來。
慢慢的孔利就有了心思,看著一年十幾萬兩的收入,十年已經攢了一百多萬兩的銀子,就心動了。
一日,孔利邀請上京秦家商鋪的掌櫃齊恆、萬福到酒樓喝酒。
三個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間,正喝得酣暢淋漓之時,孔利就試探著說道:\\\"兩位大哥,你們看老板已經過世十幾年了,老板的兒子是不是已經放棄了大梁國的這些買賣。\\\"
萬福喝得滿麵紅光的接話說道:\\\"可不是嘛,一晃已經十多年了,都沒見著一個人過來看看。\\\"說著,喝一口酒,大快朵頤著。
\\\"可不是嘛,這已經十年了都沒有消息了。\\\"齊恆掃視一眼兩個人,隨聲附和著。
\\\"當年秦老板在大梁國開的這些店鋪,為了方便,地契、房契包括咱們這些掌櫃的賣身契都在咱們手裏。你們看……\\\"孔利說著試探的話,眼睛打量兩個人的表情。
\\\"對呀,這些東西都在我們手裏,還不是我們說的算。\\\"萬福連忙接著話茬說了下去。
\\\"齊恆老弟,你怎麽看這個事情?\\\"孔利兩眼盯著齊恆看他表態。
\\\"兩位大哥都做決定了,老弟跟著就是。\\\"說完開心的哈哈大笑。
三個人就此心照不宣的把事情定了下來。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大家過的自在,秦家好像忘記了大梁國的這些店鋪一樣沒有一個人過來查看。
掌櫃的都已經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了。
孔利妻妾成群,又生有兩個貌美如花的女兒。一個叫孔瑩,一個叫孔娡。
上京的附近有一個紅光寺,每年都有善男信女前去拜佛燒香,許願還願。
一日,孔瑩、孔娡帶著兩個丫鬟一起去紅光寺燒香還願。
那是因為一年前孔利病了,臥床不起,幾個兄弟姊妹一起去了寺院燒香許願:\\\"願佛祖保佑爹爹身體康複,自願捐獻二百兩香油錢。\\\"
馬車在山坡下的官道上,馬蹄有節奏的噠噠的響著,向前奔跑著。
突然,從路邊的林子裏衝出幾個蒙麵大漢,手裏拿著武器,攔住了馬車的去路。
\\\"停車,下車,快點。\\\"一個蒙麵人把刀架在車夫的脖子上大聲喊到。
\\\"把錢財交出來,快點。\\\"一個強盜不耐煩的吼道。
\\\"下車,快點,把銀子交出來。\\\"一個強盜掀開車簾子,看到車裏的四個貌美如花似玉的少女,強硬的語氣也溫柔了一點。
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四個人美人,移不開眼睛。
四個少女嚇得哆哆嗦嗦、磨磨蹭蹭的往車下蹭。
強盜看著這些養眼的少女,怎麽就這麽磨蹭,一著急就伸手抓住前麵的一個丫鬟的後脖領子就給薅下馬車,扔在地上。
如此這般,四個人都被他扔在地上。
看到車裏有一個包裹,伸手拽過來,打開一看是三百兩銀子和一些祭祀用的東西。
這時,前麵幾個土匪,捆好了車夫,向車廂走來,看到倒在地上的四個美貌少女,哈喇子都要流出來了。
兩個強盜上前抓住四個人就往林子裏拽。
嚇傻的四個人,這時才反應過來,大聲喊叫:\\\"救命啊,救命。\\\"山穀裏,喊叫聲傳的很遠。
也許是去寺院的必經之路,就見一隊騎兵策馬而來,看到有強盜,二話不說,下馬提劍殺向劫匪。
也是幾個劫匪太貪心了,全部被抓,送到了官府,這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了。
救人的騎兵,為首的頭就是大皇子李治。
大皇子看到孔瑩、孔娡兩個人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貌,已經動心了。
大皇子走上前去,看到哭的梨花帶,柔弱的兩個小姐,柔聲細語的問道:\\\"兩位小姐是哪個府上的?\\\"
\\\"迴公子,我們是中心大街孔府的小姐。\\\"
問清楚兩個小姐家的住址,大皇子很仗義的說道:\\\"為安全起見,本公子就送兩位小姐迴府吧。\\\"
馬車在大皇子及眾護衛的陪同下迴孔府了。
孔利帶領府中的眾人迎接大皇子,為感激大皇子的救命之恩,送了一些豐厚的禮物。
沒過幾日,大皇子派官媒來孔府說親。
官媒進了孔府,看到庭院深深,珍貴的花卉栽滿園,看著就上家底頗豐的商人之家。
媒婆的腳剛邁進客廳,臉上帶著笑,嘴也不閑著說道:
\\\"孔老爺呀,真是有福之人啊。\\\"孔利和夫人王氏連忙說道:\\\"快坐下,喝杯茶水,解解渴。\\\"
媒婆坐下,環視一下客廳,裝的豪華,每一樣東西都是上品。
清清嗓子說道:\\\"孔老爺,我也不饒彎子了,直奔主題吧。\\\"
\\\"你看家裏的兩位小姐,遇到強盜,雖說沒有發生什麽事情,但說出去也不好聽不是?\\\"
\\\"剛好大皇子救了兩位小姐,俗話說得好,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這也是緣分不是嗎?\\\"
\\\"大皇子那邊哪妃位給不了,隻能給個妾位。不知道孔老爺什麽意思呢?\\\"
這個世代,地位最高的是讀書人,也就是所謂的\\\"唯有讀書高\\\",地位最低的就是商人了。
孔利的兩個女兒,要嫁給大皇子,想做妃位是不現實的,出身低微,配不上皇子。
做個侍妾還湊合,皇家也不會計較一個侍妾的出身的。
孔利想了想,衡量一下利弊,滿口答應下來。
媒婆樂嗬嗬的拿著賞金迴去報信了,孔利也開始忙碌起來了,為兩個女兒準備嫁妝。
\\\"女兒,你倆一起進大皇子府,一定要互相幫助。\\\"孔利耐心的囑咐著兩個捧在手心裏的女兒。
\\\"爹,你放心吧,我和妹妹一定會互相幫助的。\\\"孔瑩看著爹,羞澀的說道。
\\\"你們兩個這樣我就放心了。\\\"孔利混跡社會這麽多年,最是知道高門大戶的醃臢事情多。
一個月後,大皇子送來聘禮,孔家大辦了一番,把兩個女兒送去了大皇子府。
孔利從此攀上了皇權,同時也把自己扔到坑裏了。
大皇子府沒有多少大的產業進賬,加上為了掙權奪勢,培養勢力,銀子就像流水一樣嘩嘩的,竟然看不到一個小小的浪花。
孔家就成了大皇子的錢莊,沒有錢了就讓姐妹兩個人迴家來要。
一陣又哭又鬧的,孔利也不敢得罪大皇子,咬牙也得掏銀子。
攢了三十多年的銀子,幾百萬兩的銀子,沒幾年就被大皇子掏了一個空。
正好碰上王遠山來到大梁國,把孔利、齊恆、萬福著急到一個小飯館,興奮的說道:\\\"三位老弟,有好消息了,少主子正是創業期,要收迴商鋪和這幾十年的盈利。\\\"
\\\"少主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更有商業陽光,在大周朝已經有大發展了。\\\"
王遠山一直興奮的描繪著遠景,他沒有注意到三個人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
\\\"幾位老哥,你們先吃著,我出去方便一下。\\\"孔利笑嘻嘻的說著,點頭哈腰的退出房間。
不多時,孔利滿麵春風的迴到房間興奮的說道:\\\"王大掌櫃遠道而來,我點了一個胡辣湯,讓大掌櫃嚐嚐。\\\"
說著就給王遠山盛了一大碗。
王遠山也不能駁了別人的好意,也沒有多想,就喝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