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孟幼舒仍然無法對她陰下臉,更無法對她疾言厲色,她隻覺得心疼、難受,心頭梗得慌。力氣仿佛隨著孟幼琳的話,一下子都被從她的身上抽離了,孟幼舒無力的搖了搖頭,說道:“我不管你以前是怎樣,從此刻之後,不許你再對我說出這種話,更不許你再有這種念頭!”
孟幼舒說罷,便轉身走了,她再也支撐不住自己。
孟幼琳慌張的喚著“阿舒”,孟幼舒停下步子,逼迫自己冷酷說道:“以後,也不許再喚我阿舒!”
倘若她們不是姐妹,孟幼舒不會拒絕得如此決絕。
縱使孟幼琳讓她心慌意亂,不知所措,孟幼舒也不曾怨怪過她。
阿琳還小,難免犯錯,更難免弄錯了她對她的感情,畢竟,很長一段時間,阿琳不喜與外人接觸,長久地在府邸中,她日常相處的人,也隻有她而已。
也許,讓阿琳常出去走走,認得更多的人,便好了吧。
孟幼舒積極地想著如何去改變。她並沒有避著孟幼琳不見,反而常帶她出去,又或令婢子勸她出去走走。
一切都與往常一樣,隻是孟幼琳再喚她阿舒,她會耐心地糾正她“要叫姐姐”,久而久之,孟幼琳也改了過來,乖巧地喚她姐姐,也不再說那些大逆不道的話語,好似那一日隻是她魔障了,現在好了,便都迴到原來的軌跡。
然而,發生過的事,不會全無痕跡。
孟幼琳變得比以前更乖巧,孟幼舒怎麽說,她便怎麽做,仿佛變成了一個聽話乖巧的奴隸,不敢違背主人的命令。
朝堂上突然發生了一件事,禮部前尚書在獄中自盡,他摔碎了吃飯用的瓷碗,藏起了一片,到夜裏,紮進了心口,隔日,獄卒發現時,他已血盡而亡。
皇帝震怒,下詔錦衣衛徹查。錦衣衛辦案,向來不講情麵,他們隻聽從皇帝的詔命,旁人,哪怕是丞相都不能幹預。
暮笙終於想明白,兩年前,閔世傑的不對勁出在哪裏。
因皇帝要重臣薦一新相,原本指證前尚書的證人紛紛翻供,這場景實在太過似曾相識。暮笙想了許久,忽然想起,兩年前,閔世傑領著宛娘到她與崔雲姬麵前,言辭態度,忽然變得極為儒雅和善。他素日也甚為親和,卻不曾那般大度與平易近人。現在細細一迴想,那正是初設五相之後。
而此番,禮部之事又唯他獨善其身。
就像一個一直隱藏在迷霧中的關節突然被打通,暮笙終於明白,閔世傑為何會將林潭的那封遺書交給她與崔雲姬。
因為那封遺書,於他而言,實在太俱誘惑,裏麵寫盡了眾多官員貪汙受賄的時間數目,獨獨少了他的,雖惹人疑竇,更證明了他是世間少有的清廉。
倘若閔世傑意在相位,對一個野心勃勃之人,還有什麽比這份清廉更能讓他心動!
暮笙想通這一環節,便猜測此番禮部一案,也必有閔世傑在後推波助瀾,他是侍郎,僅此尚書,又有清廉之名,再加上此番他仍舊固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便極有可能拜相。
“林潭能寫出那樣一封遺筆,既能保證順利交到你手中,又暗中擺了閔世傑一道,還給了你一個人情,讓你不得不留下宛娘,可見她心有成算,如此看來,必還藏有後手!”暮笙找到崔雲姬,將她的想法說了一遍,最後如是道。
崔雲姬在江南立下大功,迴京之後升任京兆尹,居正四品。此番禮部一案並沒有牽連到她,隻是算起來,畢竟是江南之事留下的,且宛娘還在她那裏。
崔雲姬聽罷,忙問:“可曾稟與陛下?”
“自是先稟了陛下,錦衣衛已去查了。”暮笙鎮定道,“林潭若留了後手,必然在宛娘那裏。”隻有放在宛娘手中,才能方便她們找到。
崔雲姬點頭:“宛娘就在我府中,上卿大人隨我走。”
二人沒任何耽誤便去了崔府。
宛娘隨崔雲姬入京之後,便住在她家中。隻是平日二人見麵並不多,宛娘喜靜,多在房中看書,刺繡,甚少出門,崔雲姬也忙,隻常吩咐管家,照看好宛娘衣食,切不可怠慢了,旁的,也不曾多問。在她心中,府中多了個宛娘,不過是多養了個人罷了。
說起來,二人也有近半年未見了。
崔雲姬領著暮笙走入宛娘的小院。那裏環境清幽,花香芬芳,幾處房舍,打理得幹幹淨淨,令人心生好感。
暮笙環視四下,隨著崔雲姬走到屋外。
此處是宛娘的居所,二人不曾擅入,崔雲姬站在庭中,高聲道:“雲姬拜會。宛娘可在?”
房中很快傳來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門吱呀一聲從內打開,宛娘一身湖藍襦裙,蓮步輕移,走了出來。
“崔大人。”她朝崔雲姬施了一禮,看到暮笙,又朝她施禮:“薄府君。”並不知暮笙已升任上卿。
崔雲姬簡單的介紹道:“薄府君已拜上卿。”
宛娘驚訝地望了暮笙一眼,隨即便婉婉一笑,道了聲:“恭喜大人。”便退到一旁,將二人讓進屋裏。
☆、第七十四章
烹茶,是一種藝技。自選茗,到擇水,再到挑選茶具,每一步都是烹出一壺好茶的關鍵。
宛娘麵朝著暮笙與崔雲姬,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優雅悅目。清泉初沸,將初沸之水,注入瓷壺與杯,杯壺升溫。再將茶葉撥入壺中,取懸壺高沖。
滾燙的沸水沖入壺中,並沒有濺出分毫,裊裊升騰的白煙如仙霧,使宛娘的容顏氤氳裊娜,如隔輕紗。
美人,到了何時,都是賞心悅目的。
將清亮的茶湯分入杯中,一時間,室中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瓷質的杯盞,剔透如玉,奉到暮笙與崔雲姬跟前。崔雲姬看得入迷,端起杯來,品了一口,緩緩道:“竟不知你還精通茶道。”
宛娘已就坐,手中也端了茶,聞言,輕笑道:“我曾為ji,因相貌出眾,鴇母以為奇貨可居,便花了大心思教導我,茶道,便是那時學的。”
她並不隱瞞自己不堪的過去,說起來的時候,也沒有半絲羞愧。崔雲姬這才發現,相比兩年前,宛娘似乎看透了什麽,整個人變得淡然超脫,仿佛過往的一切苦難,都隻是生命當中的磨練。若隻是看得明白些,倒沒什麽,可若是看破紅塵,那便不好了,畢竟,她還年輕,還有漫長的人生路要走。
崔雲姬看著宛娘,心道,的確是太忽略她了,既然得了人家的恩惠,托人家的託付照料她,便該對她好些才是。
一盅茶飲畢,暮笙擱下茶杯,說起了正事:“攪擾姑娘,心中實在過意不去,隻是此事要緊,興許隻有姑娘才知曉,故而,不得不來擾姑娘清靜。”
宛娘溫婉一笑:“無妨,大人問便是,宛娘必知無不言。”
她笑容柔媚,聲音清雅動聽,讓人平添信賴。
暮笙便道:“林潭死後,可有給你留下什麽?”
宛娘一愣,隨即便誠實道:“有。”
“可否一觀?”暮笙忙道。
宛娘沒什麽猶豫便答應了,她站起身,走入內室,那是她寢居之所,崔雲姬的目光一直在她身上,知道她那抹淡粉的裙擺消失在門邊,方迴過頭來與暮笙道:“倘若真在宛娘這兒,我可要敬佩那林潭的膽量了。”
那時宛娘是在閔府,他贈予宛娘之物必要經閔世傑之手,這樣還能堂而皇之地在閔世傑那老狐狸的眼皮底下遞東西,心智非常人可比。
暮笙一笑道:“說不準,那封認罪的遺書,不就是閔世傑親手交給你的?”可見林潭對閔世傑的了解,還有她對人心的把握。
崔雲姬說不出哪裏不對,就是突然有些不服氣起來,挺不愉快地說了句:“可以不可再!”
暮笙沒搭理她,她還是覺得林潭定有東西留下,且那東西,必在宛娘這裏。
過不了多久,宛娘便捧著一隻匣子出來,那匣子十分古樸,表麵看來並不驚人,乃至連一隻鎖都沒上。拿到二人麵前,宛娘將匣子打開,滿滿一匣子銀票便暴露在人眼中。
暮笙:“……”林家果真豪富!
崔雲姬:“……”沒想到她家養了個財神。
“這是林爺辭世後,閔大人替她轉交給我的。”宛娘柔和一笑,語氣中很是平靜,仿佛根本不知道這一匣子銀票價值幾何。
林潭*後,林家大筆家財不翼而飛,崔雲姬與暮笙通過各種渠道追查多日,也未尋到一絲蛛絲馬跡,時隔兩年,這一大筆消失的財富終於出現,二人隻覺得相當無力,按律,林潭的家財都是要充沒國庫的,然眼前的這一大筆錢財,似乎又不能算是林家的財物,它們已與林家毫無關係。
暮笙還是關心正事:“可否將這匣子借我一觀。”
宛娘將匣子推到二人麵前,婉聲道:“二位大人自便就是。”
這匣子頗大,暮笙將銀票倒出,倒了一桌子,而後在匣子四周內壁摸索起來。內壁是用紅色的絨布做了裏襯,看來精緻貴重。暮笙一寸一寸地摸著,不放過半點可疑,終於,被她發現了一道小小的fèng隙,掩在絨布底下。
二人對視一眼,崔雲姬取來剪子,將那層絨布小心剪開。宛娘看著,匆匆地別過臉去,那清淩淩的眼眸中滿是悲傷。這隻匣子,除了在閔大人麵前開過一次,她再也沒有動過它,不論裏麵的銀票多少人求之不得,不論這些財富能給她帶來什麽,在她眼中,都是害死了林潭的東西,因為它們,因為她,讓林潭死得悽慘。
她恨她,也忍不住想她。
絨布剪下後,便是一塊薄薄的木板,輕易便拆卸了下來,木板之後,是一本小小的冊子!
暮笙取出這本冊子,打開一看,臉色頓變,崔雲姬見此,湊上前,隻一眼,也是萬般驚訝。
這是一本帳本,裏麵出現的幾個名字,皆在京中身居高位。
當年林潭臨終遺筆中揭發出來的人,都是江南的一些地方官,並不曾波及到京師,而這本帳冊中,京中高官都被牽連,自然,閔世傑也少不了榜上有名。
“這本帳冊麵世,少不得又要陡生波瀾。”崔雲姬嘆道。沒想到林潭果真把這本帳冊藏下來了。放在匣子的夾層中,匣子裏放了數十萬兩銀票,任誰都隻會將注意力放在這些銀票上,哪裏還能注意到這隻不起眼的匣子?、
崔雲姬扭頭望向宛娘,隻見宛娘正對著那帳冊愣愣出神。不知怎麽,就有些不是滋味起來,朝暮笙說道:“這本帳冊還是由上卿大人上呈陛下罷。”
暮笙一點頭:“一切,有陛下做主。”
事關重大,不是她所能承擔得起的,帳冊到了陛下手中,定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至於這一大筆錢財,暮笙望向宛娘。
她突然又對林潭的行為多了一分理解,這世上,有兩樣東西是懷璧之罪,即便安分守已,也會有麻煩自尋上門,這兩樣東西,其一是錢財,其二是美色。宛娘生就傾世之貌,無人相護,必在這世上零落,而這一大筆錢財,更不是誰都能擁有得起的,無能之人擁巨額之才,如三歲幼童懷金,隻會招致橫禍。他想宛娘過得好,便要與她錢財,他想宛娘過得平安,便要與她保護。崔雲姬便是他認為最恰當的人。
</br>
孟幼舒說罷,便轉身走了,她再也支撐不住自己。
孟幼琳慌張的喚著“阿舒”,孟幼舒停下步子,逼迫自己冷酷說道:“以後,也不許再喚我阿舒!”
倘若她們不是姐妹,孟幼舒不會拒絕得如此決絕。
縱使孟幼琳讓她心慌意亂,不知所措,孟幼舒也不曾怨怪過她。
阿琳還小,難免犯錯,更難免弄錯了她對她的感情,畢竟,很長一段時間,阿琳不喜與外人接觸,長久地在府邸中,她日常相處的人,也隻有她而已。
也許,讓阿琳常出去走走,認得更多的人,便好了吧。
孟幼舒積極地想著如何去改變。她並沒有避著孟幼琳不見,反而常帶她出去,又或令婢子勸她出去走走。
一切都與往常一樣,隻是孟幼琳再喚她阿舒,她會耐心地糾正她“要叫姐姐”,久而久之,孟幼琳也改了過來,乖巧地喚她姐姐,也不再說那些大逆不道的話語,好似那一日隻是她魔障了,現在好了,便都迴到原來的軌跡。
然而,發生過的事,不會全無痕跡。
孟幼琳變得比以前更乖巧,孟幼舒怎麽說,她便怎麽做,仿佛變成了一個聽話乖巧的奴隸,不敢違背主人的命令。
朝堂上突然發生了一件事,禮部前尚書在獄中自盡,他摔碎了吃飯用的瓷碗,藏起了一片,到夜裏,紮進了心口,隔日,獄卒發現時,他已血盡而亡。
皇帝震怒,下詔錦衣衛徹查。錦衣衛辦案,向來不講情麵,他們隻聽從皇帝的詔命,旁人,哪怕是丞相都不能幹預。
暮笙終於想明白,兩年前,閔世傑的不對勁出在哪裏。
因皇帝要重臣薦一新相,原本指證前尚書的證人紛紛翻供,這場景實在太過似曾相識。暮笙想了許久,忽然想起,兩年前,閔世傑領著宛娘到她與崔雲姬麵前,言辭態度,忽然變得極為儒雅和善。他素日也甚為親和,卻不曾那般大度與平易近人。現在細細一迴想,那正是初設五相之後。
而此番,禮部之事又唯他獨善其身。
就像一個一直隱藏在迷霧中的關節突然被打通,暮笙終於明白,閔世傑為何會將林潭的那封遺書交給她與崔雲姬。
因為那封遺書,於他而言,實在太俱誘惑,裏麵寫盡了眾多官員貪汙受賄的時間數目,獨獨少了他的,雖惹人疑竇,更證明了他是世間少有的清廉。
倘若閔世傑意在相位,對一個野心勃勃之人,還有什麽比這份清廉更能讓他心動!
暮笙想通這一環節,便猜測此番禮部一案,也必有閔世傑在後推波助瀾,他是侍郎,僅此尚書,又有清廉之名,再加上此番他仍舊固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便極有可能拜相。
“林潭能寫出那樣一封遺筆,既能保證順利交到你手中,又暗中擺了閔世傑一道,還給了你一個人情,讓你不得不留下宛娘,可見她心有成算,如此看來,必還藏有後手!”暮笙找到崔雲姬,將她的想法說了一遍,最後如是道。
崔雲姬在江南立下大功,迴京之後升任京兆尹,居正四品。此番禮部一案並沒有牽連到她,隻是算起來,畢竟是江南之事留下的,且宛娘還在她那裏。
崔雲姬聽罷,忙問:“可曾稟與陛下?”
“自是先稟了陛下,錦衣衛已去查了。”暮笙鎮定道,“林潭若留了後手,必然在宛娘那裏。”隻有放在宛娘手中,才能方便她們找到。
崔雲姬點頭:“宛娘就在我府中,上卿大人隨我走。”
二人沒任何耽誤便去了崔府。
宛娘隨崔雲姬入京之後,便住在她家中。隻是平日二人見麵並不多,宛娘喜靜,多在房中看書,刺繡,甚少出門,崔雲姬也忙,隻常吩咐管家,照看好宛娘衣食,切不可怠慢了,旁的,也不曾多問。在她心中,府中多了個宛娘,不過是多養了個人罷了。
說起來,二人也有近半年未見了。
崔雲姬領著暮笙走入宛娘的小院。那裏環境清幽,花香芬芳,幾處房舍,打理得幹幹淨淨,令人心生好感。
暮笙環視四下,隨著崔雲姬走到屋外。
此處是宛娘的居所,二人不曾擅入,崔雲姬站在庭中,高聲道:“雲姬拜會。宛娘可在?”
房中很快傳來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門吱呀一聲從內打開,宛娘一身湖藍襦裙,蓮步輕移,走了出來。
“崔大人。”她朝崔雲姬施了一禮,看到暮笙,又朝她施禮:“薄府君。”並不知暮笙已升任上卿。
崔雲姬簡單的介紹道:“薄府君已拜上卿。”
宛娘驚訝地望了暮笙一眼,隨即便婉婉一笑,道了聲:“恭喜大人。”便退到一旁,將二人讓進屋裏。
☆、第七十四章
烹茶,是一種藝技。自選茗,到擇水,再到挑選茶具,每一步都是烹出一壺好茶的關鍵。
宛娘麵朝著暮笙與崔雲姬,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優雅悅目。清泉初沸,將初沸之水,注入瓷壺與杯,杯壺升溫。再將茶葉撥入壺中,取懸壺高沖。
滾燙的沸水沖入壺中,並沒有濺出分毫,裊裊升騰的白煙如仙霧,使宛娘的容顏氤氳裊娜,如隔輕紗。
美人,到了何時,都是賞心悅目的。
將清亮的茶湯分入杯中,一時間,室中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瓷質的杯盞,剔透如玉,奉到暮笙與崔雲姬跟前。崔雲姬看得入迷,端起杯來,品了一口,緩緩道:“竟不知你還精通茶道。”
宛娘已就坐,手中也端了茶,聞言,輕笑道:“我曾為ji,因相貌出眾,鴇母以為奇貨可居,便花了大心思教導我,茶道,便是那時學的。”
她並不隱瞞自己不堪的過去,說起來的時候,也沒有半絲羞愧。崔雲姬這才發現,相比兩年前,宛娘似乎看透了什麽,整個人變得淡然超脫,仿佛過往的一切苦難,都隻是生命當中的磨練。若隻是看得明白些,倒沒什麽,可若是看破紅塵,那便不好了,畢竟,她還年輕,還有漫長的人生路要走。
崔雲姬看著宛娘,心道,的確是太忽略她了,既然得了人家的恩惠,托人家的託付照料她,便該對她好些才是。
一盅茶飲畢,暮笙擱下茶杯,說起了正事:“攪擾姑娘,心中實在過意不去,隻是此事要緊,興許隻有姑娘才知曉,故而,不得不來擾姑娘清靜。”
宛娘溫婉一笑:“無妨,大人問便是,宛娘必知無不言。”
她笑容柔媚,聲音清雅動聽,讓人平添信賴。
暮笙便道:“林潭死後,可有給你留下什麽?”
宛娘一愣,隨即便誠實道:“有。”
“可否一觀?”暮笙忙道。
宛娘沒什麽猶豫便答應了,她站起身,走入內室,那是她寢居之所,崔雲姬的目光一直在她身上,知道她那抹淡粉的裙擺消失在門邊,方迴過頭來與暮笙道:“倘若真在宛娘這兒,我可要敬佩那林潭的膽量了。”
那時宛娘是在閔府,他贈予宛娘之物必要經閔世傑之手,這樣還能堂而皇之地在閔世傑那老狐狸的眼皮底下遞東西,心智非常人可比。
暮笙一笑道:“說不準,那封認罪的遺書,不就是閔世傑親手交給你的?”可見林潭對閔世傑的了解,還有她對人心的把握。
崔雲姬說不出哪裏不對,就是突然有些不服氣起來,挺不愉快地說了句:“可以不可再!”
暮笙沒搭理她,她還是覺得林潭定有東西留下,且那東西,必在宛娘這裏。
過不了多久,宛娘便捧著一隻匣子出來,那匣子十分古樸,表麵看來並不驚人,乃至連一隻鎖都沒上。拿到二人麵前,宛娘將匣子打開,滿滿一匣子銀票便暴露在人眼中。
暮笙:“……”林家果真豪富!
崔雲姬:“……”沒想到她家養了個財神。
“這是林爺辭世後,閔大人替她轉交給我的。”宛娘柔和一笑,語氣中很是平靜,仿佛根本不知道這一匣子銀票價值幾何。
林潭*後,林家大筆家財不翼而飛,崔雲姬與暮笙通過各種渠道追查多日,也未尋到一絲蛛絲馬跡,時隔兩年,這一大筆消失的財富終於出現,二人隻覺得相當無力,按律,林潭的家財都是要充沒國庫的,然眼前的這一大筆錢財,似乎又不能算是林家的財物,它們已與林家毫無關係。
暮笙還是關心正事:“可否將這匣子借我一觀。”
宛娘將匣子推到二人麵前,婉聲道:“二位大人自便就是。”
這匣子頗大,暮笙將銀票倒出,倒了一桌子,而後在匣子四周內壁摸索起來。內壁是用紅色的絨布做了裏襯,看來精緻貴重。暮笙一寸一寸地摸著,不放過半點可疑,終於,被她發現了一道小小的fèng隙,掩在絨布底下。
二人對視一眼,崔雲姬取來剪子,將那層絨布小心剪開。宛娘看著,匆匆地別過臉去,那清淩淩的眼眸中滿是悲傷。這隻匣子,除了在閔大人麵前開過一次,她再也沒有動過它,不論裏麵的銀票多少人求之不得,不論這些財富能給她帶來什麽,在她眼中,都是害死了林潭的東西,因為它們,因為她,讓林潭死得悽慘。
她恨她,也忍不住想她。
絨布剪下後,便是一塊薄薄的木板,輕易便拆卸了下來,木板之後,是一本小小的冊子!
暮笙取出這本冊子,打開一看,臉色頓變,崔雲姬見此,湊上前,隻一眼,也是萬般驚訝。
這是一本帳本,裏麵出現的幾個名字,皆在京中身居高位。
當年林潭臨終遺筆中揭發出來的人,都是江南的一些地方官,並不曾波及到京師,而這本帳冊中,京中高官都被牽連,自然,閔世傑也少不了榜上有名。
“這本帳冊麵世,少不得又要陡生波瀾。”崔雲姬嘆道。沒想到林潭果真把這本帳冊藏下來了。放在匣子的夾層中,匣子裏放了數十萬兩銀票,任誰都隻會將注意力放在這些銀票上,哪裏還能注意到這隻不起眼的匣子?、
崔雲姬扭頭望向宛娘,隻見宛娘正對著那帳冊愣愣出神。不知怎麽,就有些不是滋味起來,朝暮笙說道:“這本帳冊還是由上卿大人上呈陛下罷。”
暮笙一點頭:“一切,有陛下做主。”
事關重大,不是她所能承擔得起的,帳冊到了陛下手中,定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至於這一大筆錢財,暮笙望向宛娘。
她突然又對林潭的行為多了一分理解,這世上,有兩樣東西是懷璧之罪,即便安分守已,也會有麻煩自尋上門,這兩樣東西,其一是錢財,其二是美色。宛娘生就傾世之貌,無人相護,必在這世上零落,而這一大筆錢財,更不是誰都能擁有得起的,無能之人擁巨額之才,如三歲幼童懷金,隻會招致橫禍。他想宛娘過得好,便要與她錢財,他想宛娘過得平安,便要與她保護。崔雲姬便是他認為最恰當的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