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麗,王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


    曆經數百年的發展,國內城中一片繁華,人來人往,燈火通明,盡顯祥和之氣。


    這樣繁華的城市在整個高句麗國,也隻有國內城這一個了,但是在大漢境內,卻是普通縣城都能夠達到的高度。


    高句麗國建國於北境寒苦之地,而國內城已經是這片寒苦之地為數不多的好地方了,能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屬實不易。


    這一切歸功於當今高句麗的王——高南武!


    作為高句麗國的第九任國王,高南武完美繼承其父新大王的優點,他有著出色的頭腦,嚴謹的態度,能夠經營好偌大一個國家。


    並且能力在其父之上。


    這也是為何高句麗這麽一個建國不過數百年的小國敢在大漢這個東荒境內體量最大的國家麵前放肆。


    國內城最中央的位置建設了高句麗王的王宮,王宮內主副宮殿鱗次櫛比,假山湖水美不勝收。


    然而此時此刻,高句麗權力最高的王正坐在王宮最上方的高貴寶座上愁眉苦臉。


    “大王,經我們前線的暗探迴報,大漢國已經開始集結重兵了,恐怕大漢天子用帝皇筆昭告天下即日起發兵高句麗並非一句戲言啊!”


    王位下方,一名身著紅色盔甲的將軍一臉沉重的說道。


    “帝皇筆乃天子之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怎會是一句戲言!?”高南武搖搖頭歎氣道。


    “隻是本王未曾料到他居然下手如此之快,才將烏桓鎮壓,還未怎麽休息,便又要攻打我國!”


    念及此處,高南武麵色慍怒。


    “大王,事到如今該當如何啊?”


    紅甲將軍道。


    高南武沉吟片刻後,隨即揮手道,“你現在即刻出發,去請宰相前來,就說本王召見他!”


    “末將領命!”


    紅甲將軍抱拳迴道。


    待紅甲將軍離開後,高南武起身於殿內來迴踱步,眉頭緊鎖。


    大漢全麵舉兵進攻高句麗,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依他看來。


    自己隻不過是讓人在大漢邊境掠奪了些許財物以及女人罷了,至於因此而大動幹戈嗎!?


    要是放在過去漢靈帝的朝代,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等費錢費糧費人的事情的。


    不過話又說迴來,漢靈帝當初自顧不暇,談何攻打高句麗呢?


    不管怎麽說,眼下的大漢天子是一位十分強大的對手,他高南武必須要全力以赴來對待。


    一炷香還沒燃盡。


    殿外便響起傳令官的通報聲:“啟稟大王,宰相大人到了!”


    “讓他進來吧!”高南武沒有片刻猶豫道,並整理了下衣襟,嚴肅端坐。


    對於這位陪自己從無到有的宰相,高南武發自內心尊敬他,若是沒有宰相大人的輔佐,恐怕如今的高句麗還是如同隔壁倭國那般野蠻落後。


    可以這麽說,宰相金誌軒是他高南武的大腦,至關重要!


    隨著一陣腳步聲傳來,宰相也闖入了高南武的眼簾中。


    一襲象征尊貴的紫色獸紋長袍披在身上,襯托出宰相高大強壯的身軀,宰相金誌軒生有一副帥氣的臉,白白淨淨,五官端正,靈動的眼眸似乎蘊藏著星辰大海。


    這便是高句麗國建國之初到現在年齡最小的宰相,並且也是最有作為的宰相。


    在高南武的放權下,將高句麗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富民安,一改最初的蠻荒落後,也成為被大漢認可的國度,並由皇帝封王。


    “臣拜見陛下。”


    金誌軒拱手作揖道。


    高句麗國的一切的王家禮儀製度皆源自於鄰國大漢。


    “宰相請起,你可知本王召見你所為何事?”高南武揮手示意宰相就座。


    宰相也不客氣,在高南武的下方位置坐下。


    假意思考片刻後,拱手迴道:“如今國內國民富足,大王應該不是為國內之事操心憂慮;但國外近日有一大患,大漢天子親自統軍北上禦駕親征我高句麗,且號稱領軍百萬,不日便能抵達我國邊境。”


    “想必大王是為此事憂愁,故而召見微臣。”


    “哈哈哈!不愧是本王的肱骨大臣,這都被你猜到了。”高南武也不避諱,笑著迴道。


    隻是現在這個笑容看起來多少有幾分苦澀,誰也想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愛卿,既然你都知曉了本王的憂慮,可願為本王解憂?”


    高南武用充滿希冀的目光看向宰相金誌軒。


    “在大王召見微臣的時候,臣便已在心中想好了對策,臣雖不才,願為大王解憂排難!”


    金誌軒忠心耿耿道。


    “善!”


    “大王,臣猜測大漢天子如此大動幹戈,原因有三。”


    說著,宰相豎起了三根手指頭,一一解釋道:“其一。我王數月前派軍於大漢境內燒殺搶掠,引起大漢天子憤怒。”


    聽聞此言,高南武也隻好摸著頭尷尬一笑:“本王一開始也沒想這麽多,哎!”


    “其二,自從數年前大漢國內出現黃巾軍叛亂,自顧不暇後,我王便再沒派遣使者前往大漢像往年一樣朝貢了,此事必然為大漢天子所不容。”


    “此事易耳,不就是俯首稱臣嘛,隻要能保我高句麗國平安無事,本王願意恢複對大漢的朝貢。”


    金誌軒點點頭後,接著放下了第三根手指,說道:“其三,也是最後一點,大漢天子想要鎮壓大漢周邊的所有鄰國,以維持大漢帝國在東荒大陸的霸主地位,此事不是簡單的派遣使者前往帝都俯首稱臣就能夠做到的。”


    “啊!那本王該如何做呢?如此看來,大漢天子的野心很大啊!”念及此處,高南武的眼眸中少見的流露出一道野心勃勃的目光。


    他何嚐不是野心勃勃呢?


    不然也不會在這幾年不斷的擴大高句麗的國土麵積,甚至派遣軍隊前往大漢試探他們的態度。


    隻是如今看來,二者不是一個體量的國家,挑釁之後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接受的。


    宰相沉吟片刻後,深深吸了一口氣後重重吐出,說道:“臣閱覽大漢名士所作的史書,聽聞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王將自己的嫡子送往大周皇室內作質子,以此來獲取天子的信任。”


    “大王如果想取信於大漢天子,恐怕也隻有這一招最為管用奏效了。”


    “什麽!?”


    聽聞此言後,一向保持平和之心的高南武少見的發怒了。


    兒子可是他的逆鱗之一,安能送往危機四伏的大漢呢!?


    他不願意。


    似乎早就料到了高南武的反應,宰相深深歎了一口迴道:“既然大王不願意,那隻有采取第二條策略了。”


    “請講!”高南武端坐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山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山和尚並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