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陋的茅草屋內。


    一位鬢發灰白、仙風道骨的老者跪坐在席間,老者半眯著雙眸,神色淡然。


    在他的對麵,跪坐著三名少年,中間的少年身著一襲麵料極好的白衣,麵容俊秀,目若流星,神采飛揚。


    剛才提出疑問的也是這名少年。


    “汝等可感應到了?”仙風道骨的老者發問道,又將目光放在另外兩名少年身上。


    白衣少年左邊的少年,身著上好綢緞製成的藍色衣物,腰間佩戴著一枚羊脂玉,家境頗豐。


    隻是這藍衣少年身形瘦削,額寬臉瘦,加之顴骨很高,看起來麵容醜陋不堪。


    麵對老師的提問,藍衣少年點頭道:“感應到了,從京都傳來,邀請天下學子入京求學。”


    “學生也感應到了!”最右邊的少年喜悅說道。


    他身上的衣物與另外兩名少年對比十分簡陋,穿著粗布麻衣,也無什麽裝飾,但他五官端正,濃眉大眼,身高體寬,看起來不像個文士倒像個武夫。


    “感應到了又如何?我等於這山野之間遊學養性,難道比不上去洛陽求學嗎?”白衣少年傲然說道。


    “話雖如此,可如果我們能夠進入洛陽學宮的話,未來便可在官場之上平步青雲,一展胸中抱負,也好為國效力!”


    布衣男子昂著頭,朗聲說道,眼神之中滿是向往之情。


    “況且當今聖上賢明,天下百姓苦難已久,如今難得遇上明君,我等有誌之士,不去為國效力,反倒在這山野之間消磨光陰,實是不妥。”


    聽完布衣男子的話後,席上的司馬徽一臉讚許的對他點了點頭,笑道:


    “元直所言極是,為師的意思亦是如此。”說罷,司馬徽看向另外兩名學生,沉吟片刻後,說道,


    “你們二人也勿要有這種比天高的心性。洛陽學宮乃是聖上執意修建而成的,日後定然是我大漢的頂級學府。其內又有三品半聖鄭公為師,亦有天下名士蔡邕為師,其餘諸位大儒名師數不勝數。汝等若能進入其內,學問等諸多方麵定會大漲。”


    “為師雖亦有道,可終究隻是一家之言,汝等尚年幼,正是博采眾長、學習百家的時候,唯有這般,汝等方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道。”


    司馬徽之言,猶如天籟弦音,響徹在三人耳畔,聽得是如癡如醉。


    “士元。”


    “學生在。”麵目醜陋呆笨的少年拱手迴道。


    “汝之才能,南方士子未有一人能勝你,故而汝之叔父稱汝為鳳雛,意為你有輔佐帝王的才幹。”


    聽著老師司馬徽的誇讚,龐統麵容上略有些自得,咧嘴一笑,露出兩排坎坷崎嶇的白齒。


    “然而汝重於施展奇謀,對正謀不屑一顧,此乃汝之缺點。此番前去洛陽學宮,務必要踏踏實實求學正謀之術。”


    司馬徽對龐統語重心長地提醒道。


    “學生明白。”龐統恭敬地拱手迴禮。


    “此外,汝之相貌也會成為你未來發展路上的阻礙,就看聖上能否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司馬徽略顯憂慮地說道。


    漢代一直都是個看臉的時代,想要做官,除了要有才有德,你還必須要有一張帥臉。


    要是奇醜之人想要做官無異於登天。


    哪知龐統聽完此言後,灑脫一笑,說道:“這有何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如若當今聖上也隻看重外貌的話,學生自會隱入山野。”


    “你倒是好心性。”一旁的白衣少年打趣道。


    “孔明,為師也要說汝。”司馬徽最後將目光停滯在諸葛亮的身上。


    諸葛亮恭敬迴禮道,“學生洗耳恭聽。”


    “汝自幼就天資聰慧,過目不忘,博覽群書,這自是極好的,可汝還缺乏一點變通,此事三言兩語講不清,隻望汝這一去,能夠有所改進。”


    司馬徽搖頭晃腦,緩緩開口說道。


    “老師,誰說學生要去洛陽學宮了?學生還沒從你這兒學完呢!怎可輕易離去?”諸葛亮不滿地說道。


    “你這頑童。”司馬徽捧起桌案上的書卷,輕輕敲了一下諸葛亮的腦袋瓜。


    “你以為為師還要繼續呆在這裏嗎?”司馬徽搖搖頭,站起身來,伸手撫平了衣服上的褶皺。


    背過身去,望向窗外的山水之景,悠然說道:“此番,為師要與汝等同去洛陽。”


    “什麽!?”


    三人同時驚唿道。


    要知道他們這個老師可是個不喜政事的人,不然憑借他的才能和家世,早已在朝堂之上謀得高官。


    隻是不知為何,今日卻開了竅。


    “這是為何啊?水鏡先生。”徐庶開口問道。


    “受好友相邀,不得不去啊!”司馬徽仰著頭,歎息一聲。


    若非半聖鄭玄相邀,他是絕對不會出這趟遠門的。


    當然這並非是關鍵,關鍵在於鄭玄在書信上告訴他,“想要晉升半聖,就速來京城。”


    司馬徽卡在文道四品巔峰這個境界上已有數年光陰。


    文道境界並非如同武道需要日夜勤學苦練,它更加看重機遇和心性的轉變。


    故而這些年來司馬徽一直隱居於山野之間,以教導學子為主。


    數年下來,文道境界也有增進幾絲,但距離三品半聖還有不小的差距。


    這次鄭公親筆信相告,他又焉能拒絕這般誘惑。


    “既如此,學生便隨先生和二位師兄師弟走上這一遭。”諸葛亮聽罷,起身拱手迴道。


    其餘二人皆是喜笑顏開,總算是露出符合他們這一年齡階段的少年特性了。


    三人隻是天下文士的一個代表,還有更多的文士得知此消息,正收拾行李欲前往京城。


    洛陽城。


    皇宮,嘉德殿。


    此時已是帝皇筆煉成的第二日。


    劉辯獨坐在龍椅之上,俯瞰著宮殿,殿內並無文武百官,隻有三三兩兩的宦官恭敬侍候在一旁。


    不多時,殿外傳來一聲通報聲:“啟稟陛下,劉備劉玄德求見。”


    “讓他進來。”


    劉辯揮手說道,他眸中綻放一抹精芒。


    時隔多日,總算是又一次見到劉備了。


    隻是不知道過了這麽久,劉備的見識、實力和智慧有無增長。


    殿門外。


    一道七尺之軀的身影浮現在劉辯的眼簾中。


    來者赫然是劉備劉玄德,他身著一襲布衣,神情自若,迎麵走來。


    入殿之後,依著宮中禮儀一路走來,隨即跪拜在地,恭敬道:


    “草民劉備,叩見陛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山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山和尚並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