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彪話音並未停止,他接著開口說道:“除此之外,新設三省後,三省之間定會出現爭權奪利的現象,於政壇不利。”


    “還望陛下慎重考慮這項新的官僚機製。”楊彪拱手再次拜道。


    “楊太傅果然是老成持重之人啊!”劉辯微微一笑,不過眼神逐漸銳利起來,接著說道,“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朕作為大漢天子,隻需要選擇利大於弊的即可。”


    “這項新的官僚體製雖然有著楊太傅所說的諸多缺陷,可它的利處你是一點兒都沒提啊!”


    楊彪低著頭,不再言辭。他當然不會談了,他要保證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


    劉辯深深地看了一眼楊彪,接著開口說道:


    “此項官製若是施行,將有利於大漢政令的修正和完善,經過三個部門之手後,所想出來的政令無疑會更加全麵妥當,同時也杜絕了被一個部門總攬朝政的隱患。”


    “此外,六部製度無疑是最適合當今大漢的,大漢朝人多地廣,再加上此前打下的鮮卑,大漢就必須得對各項領域進行分類管理。


    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若大漢再次開戰,那麽兵部就成為了戰爭的前後主持組織,從敵情偵查、軍備準備、後勤供給到戰爭談判全部由兵部負責,而其他部門隻能是輔助,卻沒有幹涉的權力。”


    劉辯站起身,在大殿最高處的台階上來迴踱步。跪坐太久,腿腳有點兒麻了。


    繼續開口說道:“上一次朕禦駕親征並州和鮮卑,有好幾個並不善軍事的官員也都想要來插上一嘴。爾等又非專業武官,隨意幹涉,若因為你們導致戰爭失利,真當朕不會處置你們麽?”


    劉辯雙眸掃視朝堂半圈,那幾個當初嘴巴欠抽的大臣頓時低著頭,甚至想要將頭埋進胸口裏。


    聽聞陛下此言,眾人便知陛下心意已決,想要再改變很困難了。


    楊彪此刻還想要上前勸諫,卻被一旁的白發老者按住了,他搖了搖頭,示意楊彪不要再輕舉妄動。


    “袁家的前車之鑒,難道你忘記了嗎?何況……陛下並未直接剝奪汝之權責。”


    在老者的低聲提醒下,楊彪渾身打了個冷顫,眼神複雜的看了一眼那身著龍袍,威勢震天的陛下。


    他默默低下頭,不再言語,心中深深歎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項新的三省六部製確定下來以後,他們楊家的勢力定會削弱,並且還要同時麵對其他幾大頂級世家的壓力。


    隻能迴去再與族老們商議楊家今後的路該怎麽走了。


    群臣皆是凜然一震,見太傅楊彪都沒有再提反對意見了,其他的大臣又怎會提出反對。


    何況其他幾家僅次於楊家的世家代表也知道,如果真的施行這項新的官僚體製的話,那麽他們將有機會與楊家齊頭並進。


    殿上的劉辯見群臣默然,於是開口說道:“諸位卿家既然不說話,那朕就當你們都同意了。”


    “荀太常。”


    “微臣在。”


    荀彧聽到劉辯叫自己,連忙出列行一大禮。


    “此次朕禦駕親征,多虧了有你在京城處理內政,調度糧草、輜重,我軍中將士們才能夠安心在前線作戰。因此此戰你荀文若的功績可不小啊!”


    荀彧連忙行禮拜道:“陛下折煞微臣了,這些都是微臣分內之事,談不上功績。”


    “愛卿不必多言,鑒於愛卿這段時間的功績,賜吏部尚書,主管吏部。”


    吏部主管官員的官署,人員的調動,居於六部之首,與荀彧原來的太常地位相當。


    但太常是宗廟禮儀之官,相當於新製的禮部尚書。


    吏部這麽重要的位置自然是要留給自己人,因此劉辯毫不猶豫將荀彧放在吏部尚書這個位置。


    群臣聽聞此言並沒有多大的神色變化,在他們看來荀彧的官職並未提高,還是原來的水平線。


    可群臣之中的那幾個頂級世家的代表人卻緊皺眉頭。


    在他們看來,人事調動、主管官員的吏部尚書應該由他們的人掌握才行。


    畢竟他們家族的人想要入朝做官,離不開吏部尚書的同意和認可。


    可現在這個位置卻被潁川荀氏的人拿到手了,這對他們關中地帶的世家大族而言可不是個好消息。


    世家大族之間也是分派係的,且大多是按照地域位置來劃分。


    關隴這邊有“關隴八大家”,分別是隴西李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弘農楊氏、蘭陵蕭氏、太原王氏、趙郡李氏和清河崔氏。


    而潁川荀氏在關隴之外,擱以前,這些關內的頂級世家都不會正眼瞧他們潁川荀氏這些地方世家派係。


    但是現在嘛,情況發生了反轉。


    朝堂上的大權逐漸分散到這些地方世家的族人手中,也導致這些以往的頂級世家不得不微微低頭。


    劉辯話音還沒有結束,他接著說道:“這項新的官僚體製由你們吏部來落實下去,以往的官員通通改名,將他們分放到與職責相匹配的位置。”


    “微臣遵旨!”


    荀彧拱手行禮迴道,一臉嚴肅。


    他也知道這個新的官僚體製的重要意義。


    陛下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來辦,也是對他極度信任。


    “大漢中興,越來越有希望了啊!”荀彧心中暗道。


    劉辯又將目光放置在郭嘉的身上,開口說道:“此次我大漢能夠取得空前大勝,多虧有奉孝獻出的奇謀!我軍方才能夠以微弱傷亡,先敗董卓,後取鮮卑!賜郭嘉為兵部尚書!”


    郭嘉眉頭一挑,表麵上雖然平靜如水,可內心卻已經波濤駭浪。


    畢竟他隻是一個寒門子弟,能夠晉升為兵部尚書這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他連忙上前領旨,行禮跪拜道:“微臣拜謝陛下!”


    其餘大臣在得知眼前這個寒門出身的小子居然能夠擔任兵部尚書,一個個都有點不樂意了。


    憑什麽啊!?


    大家出來做官,是要講背景,講門第的。


    荀彧能擔任吏部尚書,他們能夠接受,是因為他潁川荀氏的名聲還不賴,荀氏八龍的名號在場各位皆有耳聞。


    可你郭嘉算個什麽東西?


    於是便有大臣出列上奏,“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兵部尚書的位置何其重要,怎能給如此年輕之人?依臣看,應當給予一位老成持重之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山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山和尚並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