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子溝外。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小草在大風的吹拂下被吹折了腰肢,於風中亂舞。


    與之同舞的還有鮮卑族的煙灰色旗幟。


    三萬五千餘鮮卑騎兵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獅子溝裏的同胞被殘忍殺戮,隻能聽著那震碎天穹的慘叫聲響徹雲霄,卻無能為力。


    蒲頭眉頭緊鎖,他上前一步,朝著素利抱拳請求道:“大人,我們的族人正在裏麵被漢軍屠戮!難道我們就這樣袖手旁觀嗎?”


    他語氣中蘊含著濃重的情緒,胸腔裏充滿了憤怒。


    他不滿於素利什麽都不做。


    又義憤填膺道:“大人,我願領一萬精銳,殺入溝內,救我鮮卑族人!”


    然而,素利隻是緩緩側過頭來,冷漠地看了他一眼。


    布滿皺紋的臉龐微微動了一下,沉聲道:


    “你想讓我鮮卑精銳又喪命一萬人嗎?”


    “大人,屬下不是這個意思!”蒲頭連忙迴道。


    “不是這個意思?”素利冷哼了一聲,又轉頭指著前方道,


    “我看你就是這個意思!獅子溝的入口已經被漢軍的文道高人以陣法封鎖住了,裏麵的人出不來,外麵的人也進不去。


    就算是想要衝進去,也需要耗費極高的代價才有可能突破,這是其一。


    二來,就算我鮮卑精銳真的衝進去了,你難道以為漢軍是泥捏的不成?我軍必然遭到漢軍的反攻。


    憑借地勢之利,我鮮卑鐵騎機動性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到時候隻能是白白送命!”


    素利聲音低沉,但言辭卻是極有道理。


    蒲頭與沙末汗還有一幹鮮卑小將皆是沉默不語。


    “大人……那……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啊?”


    沙末汗出聲問道,他摸了摸頭上紮起來的一條條黃毛辮子。


    “怎麽辦?”素利左手搭在下頜的黃須上捏著,旋即右臂揮向後方,道,


    “事已至此,我軍隻能撤迴雲中城,隻要能夠將雲中城、原陽城還有武泉城牢牢守住,漢軍便奈何不了我們。


    我軍接下來隻需要固守這三座城池即可。大漢天子不可能在並州久待。


    依我看來,大漢內部仍然矛盾重重,不久之後,便會發生巨變,那時候大漢天子必然率軍撤走。


    到時候我等又可舉兵反攻雲中郡的其他城池乃至整個並州。”


    素利的眼神逐漸變得銳利起來,像是鷹的眸,冷靜而又讓人感到可怕。


    仿佛諸事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此言一出,三軍皆驚,隨後便是振奮。


    素利最開始就認為這是漢軍的圈套、陰謀,但是眾人都被漢軍所營造出來的假象所騙。


    本以為此戰必勝,不成想被漢軍打了個半死。


    軍中的重要人物魁頭都因此而喪命。


    若不是素利大人事先警惕,不讓大軍衝入獅子溝內。


    恐怕此戰隕落的就不隻是一萬五千名鮮卑精銳了,而是整整五萬鮮卑人馬!


    因此,素利大人的形象在這三萬五千名鮮卑鐵騎的心中無比高大。


    皆認為素利便是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勝利的“狼神”!


    “撤軍吧!”


    素利最後冷漠地掃視一眼獅子溝,便下達了一道軍令。


    對於這份軍令,軍中沒有一個人提出質疑。


    若是在此之前,質疑聲必會響徹軍營。


    由此可見,素利最開始提高自己在軍中威信的目的已然達成了。


    三萬五千鮮卑鐵騎由前軍變後軍,後軍變前軍,轉身向後,撤軍離去。


    隻留下一道道蕭瑟的背影……


    而在獅子溝內,戰爭基本上已經落定塵埃了。


    劉辯騎著照夜玉獅子,雪白的馬蹄從一具具鮮卑人的屍體上踏過。


    劉辯俊逸的臉上沒有多餘的神情波動。


    不多時,有軍中的軍司馬上前稟報道:


    “啟稟陛下,有八千鮮卑俘虜,正被高將軍麾下的陷陣營所看守,不知這些俘虜要作何處置?”


    劉辯沉思片刻後,看向身旁兩側的郭嘉和賈詡後,於是開口問道:


    “二位先生有何高見?”


    郭嘉摸著下巴,不假思索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依微臣看來,陛下可將這八千鮮卑俘虜一並斬首!以震懾異族,令其不敢再犯我大漢疆土。”


    “奉孝之言,甚合我意。”劉辯笑著點點頭,正欲發號施令,卻見一旁的賈詡欲言又止。


    於是開口問道:“文和有什麽想說的?”


    賈詡晃了晃衣袖,拱手迴道:“陛下,微臣是涼州武威郡人士。


    自幼生長於涼州邊境,以臣這些年的觀察來看,異族並非不是不能順服大漢的。


    邊境各族與我大漢貿易往來頗為頻繁,加之我大漢文化有著海納百川的特點,邊境各族隱有漢化的跡象。


    但一旦陛下下令斬盡這八千鮮卑俘虜的話,也就意味著大漢與鮮卑的仇恨將會更深。”


    聽著賈詡的話語,劉辯微微皺眉,他左手扶在劍柄上,低聲道:“可鮮卑一族屢次犯我大漢邊境,殺我大漢壯丁,擄我大漢民女,劫我大漢錢財,掠我大漢糧草!


    這等仇恨!孰能忍耐!?


    便是朕能忍住,我大漢五千餘萬子民又怎能忍住!?”


    賈詡再次拱手拜道,醞釀片刻後,又開口說道:


    “陛下,昔日漢武大帝以武力強行鎮壓北方匈奴。


    雖然將匈奴人趕迴了漠北一帶,獲得了北方大片土地,可匈奴人也不曾滅除。


    短暫的和平數百年後,匈奴人以及其他異族恢複族群實力之後,又重新南下,奪我大漢疆土。


    由此可見,以武力鎮壓異族這條道路,隻能得到短暫的和平,少則數十年,多則數百年。


    然等異族恢複實力後,又會卷土重來,白白損耗我大漢的國力、民力。”


    賈詡的言論深入淺出,以漢武帝為例,講述了以武力解決異族,隻能解決表麵之害,而不能根治。


    劉辯並非是不講道理之人,也不是一個容易被情緒所影響心智的君王。


    與之相反,越到這個時候,他往往越能夠沉住氣。


    作為大漢的天子,他要考慮的是千千萬萬個大漢百姓,也因此,在做出重大決策前,往往需要權衡再三,方才下達決策。


    於是,劉辯看向賈詡,指著一地的俘虜,問道:“那不知依先生之見,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鮮卑俘虜?又該如何處理北方異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山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山和尚並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