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宮,嘉德殿。
劉辯身著一襲金色蟒袍,一臉嚴肅威嚴的坐在龍椅下方的一個台階的位上。
如今,天子劉宏已經病入膏肓,正在自己的寢宮內接受太醫的醫治,根本無法上朝會。
但是朝會不開也不行,因為每日從大漢的全國各地上奏到中央的政事數不勝數。
如果不加以處理的話,那麽基本相當於大漢帝國的首腦癱瘓了。
因此,朝會必須要繼續進行。
既然天子不能上朝,那便隻有太子儲君上朝了。
天子之外,整個大漢之內權力最高的便是大漢繼承者太子殿下劉辯了。
其實,如果劉辯要是年紀再小一點的話,或者根本沒有展現出什麽能力的話。
那麽大權將會暫時交給皇後。
不過很顯然,劉辯並非是這樣的太子,再加上何後對於劉辯幾乎是無條件支持的,故而也就沒有這些問題出現了。
文武百官皆是一臉肅穆的站立在嘉德殿內,文武隊形排列整齊,皆是麵朝太子劉辯。
太子劉辯俯視群臣,隻感覺心中升起激昂慷慨之情。
有一股大權在手,天下我有的豪邁霸氣之感!!
他不禁在心中感慨道:“怪不得古往今來,這麽多的人想要登上皇帝這個位置!!
至高無上的權力,給人帶來的感覺簡直是妙不可言!!”
“不過…若是沉湎於這種至高無上的感覺中,隻怕會變得跟父皇一樣……成了一個百姓眼中的昏君!!”
劉辯的星眸中頓時閃過一抹清明之色,
他隨後朝著身側的小黃門揮袍示意:可以開始進行朝會了。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小黃門那獨特的嗓音驟然響徹整個嘉德殿。
沒過多久,便有大臣出列,手中持著一份很長的奏疏(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的奏章)。
其中的言語大致的意思就是舉報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
在這個奏疏之中,陳列了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在這些年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那名大臣在念出這些罪行的時候,語氣沉重悲痛,轉而變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當場就把十常侍繩之以法,立即處死!!
“微臣以為,十常侍在這些年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足以誅九族!!
其一,勾結外亂!!!”
轟隆——!!
這句話一出來,整個嘉德殿似乎都晃動了起來,猶如被驚天炸彈所波及。
而另一側的十常侍和一眾宦官聽到這第一個罪行的時候,臉色都發白了。
身軀劇烈顫抖了起來,口中結結巴巴的厲聲喝道:“你!你!你汙蔑朝廷命官!!這可是死罪啊!!!”
“對!對!你可不要瞎編亂造,汙蔑我等清白之身啊!”
那名大臣冷聲哼道:“爾等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隨後,他便開始說出了十常侍勾結外亂的證據。
“在為禍天下的黃巾起義前,叛軍首領張角的黨羽馬元義用金帛賄賂十常侍的封胥,作為內應。
封胥作為朝廷之臣,為了一己私私欲,居然不顧朝廷安危,大漢安危,竟與賊兵相謀!!!
此等行為,不是叛國之罪!!又是什麽!!? ”
那大臣怒氣騰騰的朝著十常侍們吼道。
聲音震耳欲聾,讓十常侍頓感棘手!!
不過立馬就有中常侍孫璋反駁道:
“與黃巾賊軍同謀的是封胥,而不是我們!!更何況封胥已經因罪處死,並且株連九族了!!與我等何幹啊!!?”
“嗬!”那大臣冷笑一聲,反問道,“難道封胥不是中常侍之一嗎?難道封胥不是你們宦官的人嗎?他都能謀反,與賊軍私通,你們為什麽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孫璋頓時啞口無言,隻是漲紅了臉,不知道該說些什麽,無能狂怒。
大臣瞥了他一眼,繼續向坐在上位的劉辯陳說道:
“其二,斂財弄權,顛倒黑白!!!”
“在朝廷鎮壓黃巾賊軍的時候,中常侍趙忠和張讓二人以及其餘一眾宦官,值此國難當頭之際,不思如何救國報效國家,反而趁此時機大發國難之財!!
他們差人向破黃巾的將士們索要錢財,不給的都被罷職,這些將士們可都是為我大漢剿賊立功的人!!
本應當升高官位提升爵位的功臣,卻因為十常侍的貪欲而被罷免,有的甚至還因此丟掉了性命!!
如此奸賊,安能身居如此高位!!?”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群臣激憤,紛紛支持他,同時對宦官集團怒目而視,眼神足以殺人!!
而坐於上位的劉辯仍然保持著一副平靜的姿態。
這些罪狀他早就知曉了,或者說…群臣百官也早就知道了。
但是一直忍耐著,不爆發而已。
因為…此前有天子劉宏做十常侍的盾牌,他們無處可攻!
就算他們陳列了這些罪狀,經過張讓等人的一番解釋,天子劉宏也會認為是這些大臣在誣陷宦官。
反而將他們打入天牢,聽候發落。
這樣的事情在漢靈帝時期是十分常見的,王允便是一個其中最鮮明的例子。
因為與十常侍作對,被天子打入大牢,後來若不是袁隗楊彪等人相助,隻怕他早就在牢獄內被十常侍所害死了。
之前是因為有劉宏的庇護,故而群臣一直默默容忍著宦官們的為非作歹。
但是現在……哼哼!!
陛下已經臥病在床,如何能夠顧及到這些宦官。
而這個時候,也是他們世家、百官最好的發力時機!!
不在這個時間段擊垮宦官,那要等到什麽時候呢?!
“其三,排除異己,陷害忠良!!!
議郎蔡邕曾言天下大亂為宦官幹政引起的,便被中常侍曹節陷害罷官迴鄉。
郎中張鈞曾言黃巾造反是十常侍賣官亂政所致,被十常侍蠱惑陛下而逐出。
諫議大夫劉陶曾向陛下哭訴十常侍作亂,朝廷忠義之士被罷官,國家禍亂將至。
後被十常侍於獄中殺害!!
這些…都是血與淚的教訓啊!如果再留十常侍這群禍害待在朝堂上,隻怕不知道還有多少的忠義之士要遭到他們的毒害!!”
……
南宮,嘉德殿。
劉辯身著一襲金色蟒袍,一臉嚴肅威嚴的坐在龍椅下方的一個台階的位上。
如今,天子劉宏已經病入膏肓,正在自己的寢宮內接受太醫的醫治,根本無法上朝會。
但是朝會不開也不行,因為每日從大漢的全國各地上奏到中央的政事數不勝數。
如果不加以處理的話,那麽基本相當於大漢帝國的首腦癱瘓了。
因此,朝會必須要繼續進行。
既然天子不能上朝,那便隻有太子儲君上朝了。
天子之外,整個大漢之內權力最高的便是大漢繼承者太子殿下劉辯了。
其實,如果劉辯要是年紀再小一點的話,或者根本沒有展現出什麽能力的話。
那麽大權將會暫時交給皇後。
不過很顯然,劉辯並非是這樣的太子,再加上何後對於劉辯幾乎是無條件支持的,故而也就沒有這些問題出現了。
文武百官皆是一臉肅穆的站立在嘉德殿內,文武隊形排列整齊,皆是麵朝太子劉辯。
太子劉辯俯視群臣,隻感覺心中升起激昂慷慨之情。
有一股大權在手,天下我有的豪邁霸氣之感!!
他不禁在心中感慨道:“怪不得古往今來,這麽多的人想要登上皇帝這個位置!!
至高無上的權力,給人帶來的感覺簡直是妙不可言!!”
“不過…若是沉湎於這種至高無上的感覺中,隻怕會變得跟父皇一樣……成了一個百姓眼中的昏君!!”
劉辯的星眸中頓時閃過一抹清明之色,
他隨後朝著身側的小黃門揮袍示意:可以開始進行朝會了。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小黃門那獨特的嗓音驟然響徹整個嘉德殿。
沒過多久,便有大臣出列,手中持著一份很長的奏疏(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的奏章)。
其中的言語大致的意思就是舉報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
在這個奏疏之中,陳列了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在這些年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那名大臣在念出這些罪行的時候,語氣沉重悲痛,轉而變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當場就把十常侍繩之以法,立即處死!!
“微臣以為,十常侍在這些年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足以誅九族!!
其一,勾結外亂!!!”
轟隆——!!
這句話一出來,整個嘉德殿似乎都晃動了起來,猶如被驚天炸彈所波及。
而另一側的十常侍和一眾宦官聽到這第一個罪行的時候,臉色都發白了。
身軀劇烈顫抖了起來,口中結結巴巴的厲聲喝道:“你!你!你汙蔑朝廷命官!!這可是死罪啊!!!”
“對!對!你可不要瞎編亂造,汙蔑我等清白之身啊!”
那名大臣冷聲哼道:“爾等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隨後,他便開始說出了十常侍勾結外亂的證據。
“在為禍天下的黃巾起義前,叛軍首領張角的黨羽馬元義用金帛賄賂十常侍的封胥,作為內應。
封胥作為朝廷之臣,為了一己私私欲,居然不顧朝廷安危,大漢安危,竟與賊兵相謀!!!
此等行為,不是叛國之罪!!又是什麽!!? ”
那大臣怒氣騰騰的朝著十常侍們吼道。
聲音震耳欲聾,讓十常侍頓感棘手!!
不過立馬就有中常侍孫璋反駁道:
“與黃巾賊軍同謀的是封胥,而不是我們!!更何況封胥已經因罪處死,並且株連九族了!!與我等何幹啊!!?”
“嗬!”那大臣冷笑一聲,反問道,“難道封胥不是中常侍之一嗎?難道封胥不是你們宦官的人嗎?他都能謀反,與賊軍私通,你們為什麽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孫璋頓時啞口無言,隻是漲紅了臉,不知道該說些什麽,無能狂怒。
大臣瞥了他一眼,繼續向坐在上位的劉辯陳說道:
“其二,斂財弄權,顛倒黑白!!!”
“在朝廷鎮壓黃巾賊軍的時候,中常侍趙忠和張讓二人以及其餘一眾宦官,值此國難當頭之際,不思如何救國報效國家,反而趁此時機大發國難之財!!
他們差人向破黃巾的將士們索要錢財,不給的都被罷職,這些將士們可都是為我大漢剿賊立功的人!!
本應當升高官位提升爵位的功臣,卻因為十常侍的貪欲而被罷免,有的甚至還因此丟掉了性命!!
如此奸賊,安能身居如此高位!!?”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群臣激憤,紛紛支持他,同時對宦官集團怒目而視,眼神足以殺人!!
而坐於上位的劉辯仍然保持著一副平靜的姿態。
這些罪狀他早就知曉了,或者說…群臣百官也早就知道了。
但是一直忍耐著,不爆發而已。
因為…此前有天子劉宏做十常侍的盾牌,他們無處可攻!
就算他們陳列了這些罪狀,經過張讓等人的一番解釋,天子劉宏也會認為是這些大臣在誣陷宦官。
反而將他們打入天牢,聽候發落。
這樣的事情在漢靈帝時期是十分常見的,王允便是一個其中最鮮明的例子。
因為與十常侍作對,被天子打入大牢,後來若不是袁隗楊彪等人相助,隻怕他早就在牢獄內被十常侍所害死了。
之前是因為有劉宏的庇護,故而群臣一直默默容忍著宦官們的為非作歹。
但是現在……哼哼!!
陛下已經臥病在床,如何能夠顧及到這些宦官。
而這個時候,也是他們世家、百官最好的發力時機!!
不在這個時間段擊垮宦官,那要等到什麽時候呢?!
“其三,排除異己,陷害忠良!!!
議郎蔡邕曾言天下大亂為宦官幹政引起的,便被中常侍曹節陷害罷官迴鄉。
郎中張鈞曾言黃巾造反是十常侍賣官亂政所致,被十常侍蠱惑陛下而逐出。
諫議大夫劉陶曾向陛下哭訴十常侍作亂,朝廷忠義之士被罷官,國家禍亂將至。
後被十常侍於獄中殺害!!
這些…都是血與淚的教訓啊!如果再留十常侍這群禍害待在朝堂上,隻怕不知道還有多少的忠義之士要遭到他們的毒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