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館裏。
劉辯端正的跪坐在下方,聆聽著盧植的教誨。
盧植:“孟子有雲: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
“而欲要富民,必先置民之產。因此,作為君王,必須要解決天下百姓的土地問題,有了土地之後,百姓們才會安心耕作,年複一年,國家才會昌盛起來。”
“除了置辦田產之外,君王還需要輕薄徭役,讓百姓們安心耕種,使得國家能夠休生養息,恢複國力!”
坐在下方的劉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盧植剛才所說的這些方法都是古代君王常用的辦法,雖然有效果,但是需要耗費的時間太過長久了。
劉辯想到自己若是能夠改進這個時代的農具和冶鐵工具,
那麽就能夠極大提高田地的產量以及鋼鐵的產量和質量,
有了足夠的糧食,那麽百姓們就會生活的富足快樂,人口也就能夠快速增長了。
古代人口數量少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吃不飽飯,如果有足夠的糧食,一家多生幾個娃娃根本不成問題。
畢竟,在古代可沒有計劃生育這些政策計劃,而且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
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越多,那麽生產力就會越高!國家也就越強盛!
此外,有了品質優良企鵝數量足夠的鋼鐵之後,漢朝的將士們就能換上新的鎧甲和兵器。
對戰敵軍的時候,戰鬥力將會更為強大!!
劉辯想到這裏,眼眸之中頓時燃起一道熱火。
盧植的目光從書籍上挪了出來,看向劉辯後,頓時眉頭一皺,問道:
“殿下何故不認真聽課?”
“啊!!”劉辯的思緒被盧植拉了迴來,隨後劉辯笑嗬嗬的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盧植。
聽完之後,盧植的眼神中閃過一道詫異,合上了書籍後,問道:“殿下想要改進現在的農具嗎?”
“不錯!學生的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套初步的計劃了。”
劉辯自信笑道。
前世的他就十分喜歡曆史,因此對於曆史上的先進農具還是很了解的,雖然算不上牢記於心,每一個零件都清楚,但是卻是大概記得原理和基本的樣貌。
盧植在原地徘徊了許久之後,隨後將目光放置在劉辯的身上,深深說道:
“殿下若是有想法,不妨去試試看。”
盧植給出的迴應是鼓勵的態度。
現在乃是東漢末年時期,思想不再像是西漢中期那般禁錮僵硬。
自從昔日的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學術思想上現在基本上以儒家為主流,其餘百家則紛紛落寞,包括擅長機械的墨家。
但是東漢末年時期,各家學派都有複蘇的跡象。
而盧植本人也並非是迂腐儒家之人,在他的觀念之中,隻要是為國為民的好事,無論是墨家還是法家,他都可以接受。
東漢末年期間,除了盧植有這樣的覺悟之外,還有一人,名為鄭玄,也有這樣的品質和心胸。
“啊!?師傅所言可是真的!?”劉辯有些驚訝的再次問道。
“自然是真的,為師什麽時候食言過,今日且放你半天假,你可去研究一番這新農具。”盧植鼓勵的說道。
劉辯聽完之後,大喜過望,連忙朝著盧植拱手施禮,便火急火燎的往東宮的方向跑去,他現在就要將圖紙畫出來。
而盧植則是一直看著劉辯的背影,良久之後,微微一笑。
……
東宮。
劉辯依照著腦海深處的記憶將印象中的曲轅犁畫了出來。
這玩意兒可是古代的一個神器啊!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的出現是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
劉辯曾經學習曆史的時候對這個農具的印象很深刻,因此很快就把這個圖紙畫了出來。
又思考了許久,完善填補了些細節,這才放下筆墨。
看著眼前這個大概的曲轅犁圖紙,劉辯不由得笑了一下。
雖然比較粗糙,而且還有幾個零件沒記住,但大概的部分已經畫出來了。
接下來,劉辯將這圖紙收好,又派人將九卿之一少府中的幾個負責人叫了過來。
身為太子殿下,劉辯現在已經有參國理政的資格了,因此也可以叫來九卿之中的中下層負責人員。
少府相當於後來的工部,其中有官府置辦的手工行業以及冶鐵行業。
沒過多久,兩名白發蒼蒼的老者從東宮門外走了進來。
小心翼翼的來到了劉辯的麵前,跪倒在地行禮道:
“微臣參見太子殿下!”
“無需多禮,請起吧!來人啊,給這兩位賜座。”
劉辯麵帶笑意,和善待人,給人帶來一股濃厚的親切感。
那兩名老者互相對視一眼,眼中的膽怯之心這才消散了半分。
“今日請兩位前來此處,是因為孤想給你們看一樣東西,希望你們能夠製作出來。”劉辯溫潤爾雅的說道。
白發老者撫摸著自己的胡須,釋然的點了點頭,隨後拱手道:
“願聽殿下差遣!”
他本以為有什麽大事情發生呢!
沒想到隻是來幫殿下打造一個東西罷了,這件事情對於來說很簡單的。
無非是些小玩意兒……
劉辯見這兩人態度不錯,很是開心的將桌案上的圖紙遞給了他們。
“請二位幫孤看看,這件物件何時能夠打造出來。”
老者風輕雲淡的接過圖紙……
學館裏。
劉辯端正的跪坐在下方,聆聽著盧植的教誨。
盧植:“孟子有雲: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
“而欲要富民,必先置民之產。因此,作為君王,必須要解決天下百姓的土地問題,有了土地之後,百姓們才會安心耕作,年複一年,國家才會昌盛起來。”
“除了置辦田產之外,君王還需要輕薄徭役,讓百姓們安心耕種,使得國家能夠休生養息,恢複國力!”
坐在下方的劉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盧植剛才所說的這些方法都是古代君王常用的辦法,雖然有效果,但是需要耗費的時間太過長久了。
劉辯想到自己若是能夠改進這個時代的農具和冶鐵工具,
那麽就能夠極大提高田地的產量以及鋼鐵的產量和質量,
有了足夠的糧食,那麽百姓們就會生活的富足快樂,人口也就能夠快速增長了。
古代人口數量少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吃不飽飯,如果有足夠的糧食,一家多生幾個娃娃根本不成問題。
畢竟,在古代可沒有計劃生育這些政策計劃,而且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
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越多,那麽生產力就會越高!國家也就越強盛!
此外,有了品質優良企鵝數量足夠的鋼鐵之後,漢朝的將士們就能換上新的鎧甲和兵器。
對戰敵軍的時候,戰鬥力將會更為強大!!
劉辯想到這裏,眼眸之中頓時燃起一道熱火。
盧植的目光從書籍上挪了出來,看向劉辯後,頓時眉頭一皺,問道:
“殿下何故不認真聽課?”
“啊!!”劉辯的思緒被盧植拉了迴來,隨後劉辯笑嗬嗬的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盧植。
聽完之後,盧植的眼神中閃過一道詫異,合上了書籍後,問道:“殿下想要改進現在的農具嗎?”
“不錯!學生的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套初步的計劃了。”
劉辯自信笑道。
前世的他就十分喜歡曆史,因此對於曆史上的先進農具還是很了解的,雖然算不上牢記於心,每一個零件都清楚,但是卻是大概記得原理和基本的樣貌。
盧植在原地徘徊了許久之後,隨後將目光放置在劉辯的身上,深深說道:
“殿下若是有想法,不妨去試試看。”
盧植給出的迴應是鼓勵的態度。
現在乃是東漢末年時期,思想不再像是西漢中期那般禁錮僵硬。
自從昔日的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學術思想上現在基本上以儒家為主流,其餘百家則紛紛落寞,包括擅長機械的墨家。
但是東漢末年時期,各家學派都有複蘇的跡象。
而盧植本人也並非是迂腐儒家之人,在他的觀念之中,隻要是為國為民的好事,無論是墨家還是法家,他都可以接受。
東漢末年期間,除了盧植有這樣的覺悟之外,還有一人,名為鄭玄,也有這樣的品質和心胸。
“啊!?師傅所言可是真的!?”劉辯有些驚訝的再次問道。
“自然是真的,為師什麽時候食言過,今日且放你半天假,你可去研究一番這新農具。”盧植鼓勵的說道。
劉辯聽完之後,大喜過望,連忙朝著盧植拱手施禮,便火急火燎的往東宮的方向跑去,他現在就要將圖紙畫出來。
而盧植則是一直看著劉辯的背影,良久之後,微微一笑。
……
東宮。
劉辯依照著腦海深處的記憶將印象中的曲轅犁畫了出來。
這玩意兒可是古代的一個神器啊!
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的出現是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
劉辯曾經學習曆史的時候對這個農具的印象很深刻,因此很快就把這個圖紙畫了出來。
又思考了許久,完善填補了些細節,這才放下筆墨。
看著眼前這個大概的曲轅犁圖紙,劉辯不由得笑了一下。
雖然比較粗糙,而且還有幾個零件沒記住,但大概的部分已經畫出來了。
接下來,劉辯將這圖紙收好,又派人將九卿之一少府中的幾個負責人叫了過來。
身為太子殿下,劉辯現在已經有參國理政的資格了,因此也可以叫來九卿之中的中下層負責人員。
少府相當於後來的工部,其中有官府置辦的手工行業以及冶鐵行業。
沒過多久,兩名白發蒼蒼的老者從東宮門外走了進來。
小心翼翼的來到了劉辯的麵前,跪倒在地行禮道:
“微臣參見太子殿下!”
“無需多禮,請起吧!來人啊,給這兩位賜座。”
劉辯麵帶笑意,和善待人,給人帶來一股濃厚的親切感。
那兩名老者互相對視一眼,眼中的膽怯之心這才消散了半分。
“今日請兩位前來此處,是因為孤想給你們看一樣東西,希望你們能夠製作出來。”劉辯溫潤爾雅的說道。
白發老者撫摸著自己的胡須,釋然的點了點頭,隨後拱手道:
“願聽殿下差遣!”
他本以為有什麽大事情發生呢!
沒想到隻是來幫殿下打造一個東西罷了,這件事情對於來說很簡單的。
無非是些小玩意兒……
劉辯見這兩人態度不錯,很是開心的將桌案上的圖紙遞給了他們。
“請二位幫孤看看,這件物件何時能夠打造出來。”
老者風輕雲淡的接過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