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掀開帳簾,目光如炬,朝著案牘上的劉辯深深拜道:


    “殿下,您交代給屬下的事情,屬下都做好了。”


    “隻是五百人是不是太少了些?殿下的選拔要求略嚴格了些,隻讓武道九品的士卒進入陷陣營。”


    聽聞此話,劉辯放下了手中的卷宗,自信的看向高順,笑道:


    “伯平(高順),兵在精而不在多,雖然陷陣營現在隻有五百兵卒,但是他們卻是各個軍營中的精銳強者!”


    “一旦讓他們組成一軍,再用你的《陷陣兵決》訓練,想必不出三個月,便能夠訓練出一支鐵血之軍!!”


    說到練軍,一向沉默寡言的高順也鮮有的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抱拳迴道:


    “殿下,若是陷陣營中的兵卒在武道境界上都能達到九品,屬下隻需一月,便能讓他們煥然一新,在戰場上無人可敵!”


    “哈哈哈!”


    劉辯笑著從位上走了下來,靠近高順,拍打著他的肩膀正色道:


    “伯平的練軍之才,某自是相信的。”


    “剛好明日便要奔赴冀州戰場了,到時候便讓陷陣營在戰場之上以戰學戰吧!”


    “諾!”


    高順意氣風發,滿眼皆是憧憬。


    對於武將而言,戰爭是他們封功賜爵的最佳機會,倘若能在戰場上立下顯赫功勳,將來迴京師時便能獲得豐厚賞賜。


    ……


    翌日清晨。


    盧植與劉辯還有三萬兵馬整裝待發,齊齊奔赴冀州戰場。


    之所以是三萬人馬,是因為盧植還在洛陽城中的難民之中又招募了一萬五千青壯年。


    由於湧入洛陽城及其周邊郡縣的難民數量極多,估計有一二十萬之眾。


    這些難民活都快活不下去了,一聽到朝廷參軍可以管飽飯,全都跑了過來參軍。


    盧植再和劉辯進行挑選,選擇了這一萬五千的青壯年。


    老兵與新兵打散,混搭在一起,由老兵帶著新兵,可以更快的讓這支軍隊融為一體。


    盧植與劉辯所統帥的三萬大軍統稱為鎮北軍,顧名思義,天子劉宏希望他們能夠鎮定北方冀州一帶。


    三萬鎮北軍身上穿著大紅色戰袍,披著黑色盔甲,手持寒芒淩厲的長矛,腰間佩戴著近戰武器環首刀。


    目光淩厲,麵容嚴肅,較為齊整的踏在洛陽城內的地麵之上。


    轟!


    轟!


    轟!!


    這聲響震天動地,使得洛陽城內的無數百姓從窗戶中探出頭來想要湊湊熱鬧,或是看看發生了何事。


    連續幾日內,京城中的禁衛軍都在各個街道上嚴密巡邏,查探是否有宵小之輩或是太平道的信徒或者斥候探子。


    使得這些百姓都躲藏在家中,很少出門,除非是必要的,不然絕不出門。


    因為一出門,就能夠聞到一股濃鬱的血腥味兒,以及一股強烈的煞氣,猶如屍山血海一般令人作嘔。


    然而今日卻是與往日不一樣。


    街道上傳來的錚錚鎧甲聲,以及有著排山倒海之勢的腳步聲,都如同洪鍾大鼓般在每一位百姓的心中轟隆作響。


    實際上,自黃巾起義以來,他們便已經發覺到不對勁了。


    洛陽城的難民增多了,街道上冷麵無情的禁衛軍數量增加了……


    往日的煙火氣息都消散了不少……


    不知今日朝廷又做了何事?


    然而,當百姓們打開窗戶,探頭看向路麵街道上時,一個個就如同木頭一般呆呆定住了。


    壯觀!


    何等的壯觀啊!!


    真有一股百萬之師,氣勢到達極點的氣氛!!


    無數大漢兵卒走在街道上,排列整齊,眼神冷峻。


    而在大漢兵卒的最前方則分別豎立著兩支大旗。


    一支為金黃色,上有五爪金龍的繡刻,一個龍飛鳳舞的“劉”字,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位看到旗幟的大漢子民心底。


    另一支則是略小一號的黑色旗幟,上麵繡刻著“盧”字。


    而在旗幟的下方,有兩位異常引人注目的將軍。


    一位身長七尺,身著耀金色戰龍鎧甲,頭戴龍頭金盔,腰佩一把渾身散發著寒光的龍騰劍!


    年輕將軍麵容清秀俊美,倒不像個將軍更像個風流瀟灑的世家公子。


    劍眉星目,五官立體,不是劉辯又是何人!


    這三日中,他還專門前往藏書閣最頂層一趟,在父皇的示意下領悟學習了劉氏的不傳劍法——《龍騰劍法》


    並且還被父皇賜下了皇室寶劍——龍騰劍,此劍體內刻有龍魂,有部分真龍之威,十分鋒利強悍。


    現在卻被劉宏贈給了他的嫡長子劉辯。


    那一刻,劉辯說不感動那是假的,劉辯始終還是天子劉宏的親生兒子。


    劉辯的這幅扮相,當真如話本裏麵的所描繪的武功高強的絕世將軍。


    所有看到他的百姓,皆是心中停頓了幾息,便更為震動了。


    “什麽!!?怎……怎麽是咱們的皇子殿下親自出征啊!!?”


    “某雖然猜到朝廷會出兵平叛,可是某卻怎麽也想不到皇子殿下竟然會親自出征!!難不成他不害怕戰場嗎?”


    “皇子殿下早已被陛下封為東海王了,諸位莫要叫錯了。”


    洛陽城乃天子腳下,這些政事和任命也早就被眾人所熟悉,故而知曉劉辯被封為東海王。


    但是老百姓們卻怎麽也沒有想到他們年幼的殿下竟然要親自出征,與暴動的、兇神惡煞的黃巾軍作戰。


    大漢時期,百姓受到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都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尤其是洛陽城的百姓們。


    而且這些百姓對於當今東海王劉辯有著莫大的好感。


    之所以如此。


    一是因為劉辯乃是天縱奇才,在醉仙樓中作出一首千古名詩《短歌行》。


    大漢乃禮儀之邦,讀書至上的觀念在現在就已經開始盛行了,百姓亦是崇拜尊敬那些飽學之士。


    所以劉辯如此有才華,再加上他尊貴的皇室身份,百姓更加愛戴他了,認為劉辯將會是未來的明君。


    二是因為不久前劉辯協調官府人員實行“以工代賑”的政策。


    這項措施直接或是間接救下了無數難民百姓,引得無數百姓的愛戴。


    劉辯現在在民間頗有“仁德”的風評。


    以上種種加起來,說劉辯是現在洛陽城的名人都不為過。


    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誰對他們好,誰有才能,他們實際上門門兒清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山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山和尚並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