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精通兵法和謀略,乃漢末三大名將之一,滿朝文武誰不敬佩?
現在讓他護著殿下出征倒也不是不可以……
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太放心盧植了。
熹平四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
朝廷認為盧植文武兼備,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盧植到任後,很快便平定叛亂。
後來,揚州廬江郡再次發生蠻族叛亂,當時盧植還在九江郡擔任太守,於是朝廷再次拜其為廬江郡太守。
不久之後,盧植這個猛人直接率領舊部,挑選精壯之士入廬江郡,三下五除二將蠻族揍的逃迴了山溝溝。
自此之後,在盧植擔任廬江郡太守期間,蠻族鮮有再次入侵州郡縣地。
可見他們是真的被盧植這個猛人給打怕了。
當時,朝野上下都因此而震動。
因為揚州屢次受南方的蠻族入侵,劫掠財物布帛和婦女等資源,對揚州的經濟發展和民生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而自從盧植過去以後,揚州安定數年,直到盧植再被調入京師,才逐漸騷動起來。
盧植曾經的平叛經曆,再加上他師從大儒馬融,滿朝文武無一不對其感到敬佩和放心的。
因此文武百官便不再多言,隻是對著盧植細細叮囑,一定要保護好殿下的安危。
即便不能平定反賊,也要保證殿下的安全。
劉宏見狀,也安下心來,即刻下旨:
“拜盧植為北中郎將,統帥中央北軍,北軍中郎將劉辯為其副將,統帥北軍五校,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
頓時間,一道金色聖旨緩緩升起,聖旨四周隱約可見一條金色真龍虛影在半空中張牙舞爪。
“老臣盧植,遵旨!”
盧植跪拜行禮,麵容虔誠,神色剛毅。
他也是兩朝老臣了,生食漢祿,如今大漢有難,自當以身報效國家、君王。
“兒臣遵旨!”
劉辯亦是跪拜行禮,目光堅定,眼中充斥著少年的蓬勃朝氣和對未來的期望之情。
劉宏派給盧植的中央北軍,是朝廷的精銳之師,人數約有一萬,皆是經受過嚴格訓練和上過戰場的精銳。
加上劉辯所統帥的北軍五校,總數約有一萬五千人馬。
看起來不少了。
可是跟冀州的黃巾軍相比,那還是小巫見大巫!
如今分布在冀州的黃巾軍數量可是遠遠大於這個數字的。
冀州是太平道的根基所在,他們在這裏發展,在這裏起義,信徒自然也是最多的。
根據情報來看,恐怕單單是冀州境內的黃巾軍,數量就不會低於十萬。
而且隨著黃巾起義的聲勢越來越大,這個數字還會繼續飆升猛漲。
畢竟天下活不下去的黎民百姓實在是太多了……造反至少還有一線生路……
想到這個問題,劉辯默默在心中記下,“日後必須要從根源解決問題,而不能浮於表麵。”
即便後麵平定了黃巾之亂,可若是解決不了導致東漢末年的根本問題,那日後還會有群雄逐鹿,中原混戰的狀況發生。
而說到導致東漢末年滅亡的根本原因,無非是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是中央政治動蕩,宦官外戚之禍亂。
第二,則是地方土地兼並嚴重,導致農民沒有活路,隻能入山當匪,或是加入黃巾軍。
第三,門閥士族結成黨派,導致皇權削弱,不得不依靠門閥士族的力量。
第四,邊疆問題嚴峻,異族屢屢侵犯大漢疆土。
隻有解決了這四個根本問題,大漢方才能夠再次複興,甚至重迴當初漢武帝時期的榮光。
這些問題,劉辯隻能暫且記在腦海之中,等到平定了黃巾之亂,再想辦法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吧!
正在劉辯思緒之際,龍椅上的劉宏朝著盧植和劉辯溫言的說道:
“北地賊軍數量眾多,朕,不望你們能夠即刻攻破賊營,覆滅黃巾。”
“但必須要與之周旋,至少要將賊軍抵禦在司隸州門戶之外,莫讓賊軍攻入司隸州內。”
“父皇放心,兒臣與老師定能禦敵於外。”
“不過父皇,兒臣希望議郎曹操能來我軍中,助兒臣平定冀州亂賊!”
劉辯一麵拱手請求道,一麵又將目光放在了朝堂中後方身著蒼青色官服的曹操身上。
他對曹孟德這位未來的軍事天才、亂世梟雄可是渴望許久了。
如今總算是抓住一個好機會,將之調入自己身邊了。
實際上,劉辯對於曹操現階段的內心特征還不是很明了。
也不知道他現在對於漢室的忠心究竟有多少。
雖說史書中說,曹操是在討董聯盟分崩離析之後,才徹底對漢室失去了信心,獨自建立勢力開啟了征途霸業。
在此之前,一直心存漢室,為匡扶大漢而不斷努力著。
可史書終究是史書,而人卻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
支言片語,很難概括。
現在自己正處於曆史之中,而且還是一個有別於曆史的世界。
若是真的就全部照搬、信任史書上的話,那估計自己也活不了幾時了。
偉人說過:“實踐出真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自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科學合理的看待這些問題。
要是真想知道曹操現在的心思如何,唯有近距離接觸相處方能得知。
當然,這隻是劉辯的一個目的,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他對曹操的宗族兄弟眼饞很久了。
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皆是三國時期極為優秀的將領,有獨當一麵之才。
曹操若是來自己軍中,他的這些宗親也一定會隨之而來。
到時候平定冀州黃巾時,便能有良將可用,自己也能更有把握建功立業,平定黃巾之亂。
曹操聽到殿下叫到了自己的名字,連忙出列,眼神中帶著幾分感激,望向劉辯。
東海王劉辯親自開口,陛下怎麽著也要給他幾分麵子,自己建功立業指日可待啊!
也不怪曹操的心情無比激動,實在是因為往日裏,他荒廢了太多的時日。
現如今,總算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故而其內心激昂澎湃,恨不得立馬就身著戰甲,手持兵刃,上戰場,殺黃巾!
上方的劉宏也將目光放在了曹操身上,微微點頭道:
“曹議郎,朕時常聽汝父談及過你,說你有才略,可為大任。”
“既然今日辯兒點名要你,朕便拜你為騎都尉,隨軍同往。”
曹操隨即拜倒在地,恭敬道:“微臣,遵旨!”
劉宏在任命完盧植和劉辯之後。
繼續與文武百官共同商議,其餘被攻陷的州郡之地該遣何人去平叛。
最後,經過四府(大將軍、太尉、司空、司徒)的商議和認可。
劉宏分別任命前北地郡太守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
各持節,共同率領朝廷的三河精騎、部分北軍五校士卒,前往潁川一帶,鎮壓當地的黃巾軍。
同時各自招募精壯青年,組成新軍。
皇甫嵩和朱儁都是滿朝文武所共同認可的名將,由他們擔任平叛主帥,無人有異議。
此外,本次朝會上,天子劉宏還采納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呂強的建議,解除黨禁,赦免天下黨人,征召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擔任各地的官員。
劉宏還自掏腰包,拿出了私房錢資補軍費,並且將養在西園的良馬寶駒賜給了將士們。
這次劉宏為了平叛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沒法子,倘若等到賊軍打入京城,不僅這些身外之物都會被掠奪,而且劉宏自己還會有性命之憂。
為了長久的享樂,也隻好暫時損耗短期的利益。
退朝之後。
東漢帝國便開始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了戰爭機器。
無數糧草、兵甲從府庫中取出,被運往前線戰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皇甫嵩與朱儁也開始在司隸州開始招募青壯年組建新軍,約有四萬餘眾。
一麵組建軍隊,一麵訓練新軍,也得虧是皇甫嵩和朱儁這兩位曆史名將在。
不然一般的將軍還真不能在如此緊急短暫的時間內讓這群沒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訓練為合格的士卒,能與兇神惡煞的黃巾軍正麵硬碰硬的軍隊。
不提皇甫嵩和朱儁這頭,卻說劉辯與盧植這日正在府邸之中共商平叛大計。
夜風,輕飄飄的吹拂而來,含著一絲冷意。
屋內。
燭光明亮,將盧植與劉辯的影子拉的很長。
今日朝堂之上,劉辯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擔當都讓盧植這個做老師的讚歎不已。
不過盧植卻也因此產生了些許憂慮。
殿下的性子還是太剛直了,黃巾之亂乃是席卷全國的大型叛亂,殿下竟然還敢親自率軍迎戰。
太剛,則易折。
久經官場的盧植深知這個道理,故而他不想讓如此優秀的殿下犯這樣的錯誤。
於是想著出幾道難題來考量考量殿下,順便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學識,也好讓殿下收一收那副剛直的性子。
盧植捋著泛著銀光的長須,開口問道:
“徒兒,此次我們雖然麵對的是數量遠勝於我軍的黃巾軍,對此你可有什麽想法……”
“若是不知道的話,便由為師來告訴你……”
然而還不及盧植完整的說出整句話來,劉辯就開口搶答道:
“學生知道,黃巾軍雖然聲勢浩大,數量龐大,但是卻沒有經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再加上武器參差不齊,實際上戰鬥力並不強。”
“額……沒錯……是這個理,不過除此之外,黃巾軍還有一個弱點,那就是……”
盧植正要再說,劉辯繼續搶答道:
“老師,學生認為黃巾軍歸結到底還是一群吃不飽飯的農民,造反隻是為了吃一口飽飯而已,並沒有長遠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
“隻要我朝廷大軍先發製人,一舉擊潰他們,便能夠極大震動他們的軍心!若是再施加以恩惠,賜下糧草發放粥食,想必黃巾軍的軍心必亂無疑!”
見劉辯意氣風發,雙眸放光。
盧植本想要指點磨礪劉辯的心思也便沉了下去,隻能點點頭道:
“不錯,你看的很透徹,也很清楚……”
“不過徒兒啊,你方才所言確實有些道理,也看到了事物的本質,但如果隻是紙上談兵的話也是不可取的,待上了戰場,方才能夠見真章,到時候可要多學多看啊!”
“學生謹遵老師教誨。”
劉辯拱手行禮迴道。
剛才在盧植麵前裝了個逼,現在怎麽著也得給他老人家幾分麵子,這才謙虛退去。
“嗯,去吧!記住了,三日以後,待糧草運往前線後,我們的大軍就要開撥冀州,你可不要忘了時辰。”
“臨走之前,多去看看陛下和皇後吧!為人子,孝道是排在第一位的。”
劉辯再次深深行禮,這才邁著步子離開了盧植的府邸。
盧植就這麽默默注視著劉辯離開,心中卻是升起無限感慨。
“倒是比某年輕的時候更加聰慧些……”
“有這麽個天資聰慧的弟子倒也不錯,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去教,他便能夠理解領悟,甚至舉一反三。”
“看來等大漢度過了眼下這道難關,未來定能在殿下的帶領下走向光明。”
盧植渾濁的眼眸逐漸散發出一道驚人奪目的光彩,這是希望,是期盼……
~~~~~
迴到東宮後,天色已經很晚了,夜風更顯幾分涼意,劉辯正欲要就寢休息。
卻見窗外閃過一道黑色的暗影,隨之傳來的是一道特殊鳥類的叫聲。
劉辯心中登時一動,連忙將掀開的被子就平攤了迴去,穿上翹頭履,身著一身金黃色的蟒袍,便小心翼翼的走到門口。
附耳在門上,仔細聽門外是否有什麽人監視著自己。
沒辦法,現在自己在皇宮中的力量太弱小了,勢單力薄。
而宦官的勢力卻幾乎遍布在皇宮的各個角落,耳目眾多。
劉辯這番舉動也是為了小心駛得萬年船。
剛才在窗戶外傳出特殊鳥叫的,是他前不久私下設立的暗衛。
他們的消息不能讓其餘人所知道。
見一切安全,劉辯這才迴到屋內,打開窗戶。
片刻,一道黑色的影子輕飄飄的就竄了進來。
正是暗衛統領徐明,身懷武道八品的實力。
“怎麽樣?此次冀州之行可有什麽收獲?”
劉辯開口問道。
徐明麵上戴著一塊兒黑色麵具,說出的話語也顯得十分低沉,給人一股陰森之感。
徐明跪拜在地,抱拳迴道:
“迴稟殿下,卑職等人按照您的吩咐前往冀州搜羅人才。”
“於安平郡堂陽縣搜尋找到了名單中的顏良。”
安平郡堂陽縣,也就是顏良的老家,不成想竟然真被暗衛所找著了!
劉辯麵露喜色,連忙扶起徐明,繼續問道:
“那不知那顏良可曾答應來京師投效於本王?!”
徐明重重點頭,抱拳繼續說道:
“殿下,顏良如今就在洛陽城內,已經被弟兄們安置在了客棧之中,殿下若是想見他,隨時都行。”
在劉辯細問之下,這才得知顏良本來在老家堂平縣中苦練武藝。
其雖有一身武藝,而鬱鬱不得誌。
隻能平日裏訓練鄉勇抵禦入侵縣地的山賊土匪。
在徐明等人亮出身份後,並且說出當今大漢皇嫡子劉辯想要招攬他。
顏良在感應到蟠龍玉佩的龍氣之後,二話不說,直接收拾好包裹跟著他一路前往京師。
……
……
新書期間跪求數據~
現在讓他護著殿下出征倒也不是不可以……
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太放心盧植了。
熹平四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
朝廷認為盧植文武兼備,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盧植到任後,很快便平定叛亂。
後來,揚州廬江郡再次發生蠻族叛亂,當時盧植還在九江郡擔任太守,於是朝廷再次拜其為廬江郡太守。
不久之後,盧植這個猛人直接率領舊部,挑選精壯之士入廬江郡,三下五除二將蠻族揍的逃迴了山溝溝。
自此之後,在盧植擔任廬江郡太守期間,蠻族鮮有再次入侵州郡縣地。
可見他們是真的被盧植這個猛人給打怕了。
當時,朝野上下都因此而震動。
因為揚州屢次受南方的蠻族入侵,劫掠財物布帛和婦女等資源,對揚州的經濟發展和民生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而自從盧植過去以後,揚州安定數年,直到盧植再被調入京師,才逐漸騷動起來。
盧植曾經的平叛經曆,再加上他師從大儒馬融,滿朝文武無一不對其感到敬佩和放心的。
因此文武百官便不再多言,隻是對著盧植細細叮囑,一定要保護好殿下的安危。
即便不能平定反賊,也要保證殿下的安全。
劉宏見狀,也安下心來,即刻下旨:
“拜盧植為北中郎將,統帥中央北軍,北軍中郎將劉辯為其副將,統帥北軍五校,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
頓時間,一道金色聖旨緩緩升起,聖旨四周隱約可見一條金色真龍虛影在半空中張牙舞爪。
“老臣盧植,遵旨!”
盧植跪拜行禮,麵容虔誠,神色剛毅。
他也是兩朝老臣了,生食漢祿,如今大漢有難,自當以身報效國家、君王。
“兒臣遵旨!”
劉辯亦是跪拜行禮,目光堅定,眼中充斥著少年的蓬勃朝氣和對未來的期望之情。
劉宏派給盧植的中央北軍,是朝廷的精銳之師,人數約有一萬,皆是經受過嚴格訓練和上過戰場的精銳。
加上劉辯所統帥的北軍五校,總數約有一萬五千人馬。
看起來不少了。
可是跟冀州的黃巾軍相比,那還是小巫見大巫!
如今分布在冀州的黃巾軍數量可是遠遠大於這個數字的。
冀州是太平道的根基所在,他們在這裏發展,在這裏起義,信徒自然也是最多的。
根據情報來看,恐怕單單是冀州境內的黃巾軍,數量就不會低於十萬。
而且隨著黃巾起義的聲勢越來越大,這個數字還會繼續飆升猛漲。
畢竟天下活不下去的黎民百姓實在是太多了……造反至少還有一線生路……
想到這個問題,劉辯默默在心中記下,“日後必須要從根源解決問題,而不能浮於表麵。”
即便後麵平定了黃巾之亂,可若是解決不了導致東漢末年的根本問題,那日後還會有群雄逐鹿,中原混戰的狀況發生。
而說到導致東漢末年滅亡的根本原因,無非是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是中央政治動蕩,宦官外戚之禍亂。
第二,則是地方土地兼並嚴重,導致農民沒有活路,隻能入山當匪,或是加入黃巾軍。
第三,門閥士族結成黨派,導致皇權削弱,不得不依靠門閥士族的力量。
第四,邊疆問題嚴峻,異族屢屢侵犯大漢疆土。
隻有解決了這四個根本問題,大漢方才能夠再次複興,甚至重迴當初漢武帝時期的榮光。
這些問題,劉辯隻能暫且記在腦海之中,等到平定了黃巾之亂,再想辦法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吧!
正在劉辯思緒之際,龍椅上的劉宏朝著盧植和劉辯溫言的說道:
“北地賊軍數量眾多,朕,不望你們能夠即刻攻破賊營,覆滅黃巾。”
“但必須要與之周旋,至少要將賊軍抵禦在司隸州門戶之外,莫讓賊軍攻入司隸州內。”
“父皇放心,兒臣與老師定能禦敵於外。”
“不過父皇,兒臣希望議郎曹操能來我軍中,助兒臣平定冀州亂賊!”
劉辯一麵拱手請求道,一麵又將目光放在了朝堂中後方身著蒼青色官服的曹操身上。
他對曹孟德這位未來的軍事天才、亂世梟雄可是渴望許久了。
如今總算是抓住一個好機會,將之調入自己身邊了。
實際上,劉辯對於曹操現階段的內心特征還不是很明了。
也不知道他現在對於漢室的忠心究竟有多少。
雖說史書中說,曹操是在討董聯盟分崩離析之後,才徹底對漢室失去了信心,獨自建立勢力開啟了征途霸業。
在此之前,一直心存漢室,為匡扶大漢而不斷努力著。
可史書終究是史書,而人卻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
支言片語,很難概括。
現在自己正處於曆史之中,而且還是一個有別於曆史的世界。
若是真的就全部照搬、信任史書上的話,那估計自己也活不了幾時了。
偉人說過:“實踐出真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自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科學合理的看待這些問題。
要是真想知道曹操現在的心思如何,唯有近距離接觸相處方能得知。
當然,這隻是劉辯的一個目的,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他對曹操的宗族兄弟眼饞很久了。
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皆是三國時期極為優秀的將領,有獨當一麵之才。
曹操若是來自己軍中,他的這些宗親也一定會隨之而來。
到時候平定冀州黃巾時,便能有良將可用,自己也能更有把握建功立業,平定黃巾之亂。
曹操聽到殿下叫到了自己的名字,連忙出列,眼神中帶著幾分感激,望向劉辯。
東海王劉辯親自開口,陛下怎麽著也要給他幾分麵子,自己建功立業指日可待啊!
也不怪曹操的心情無比激動,實在是因為往日裏,他荒廢了太多的時日。
現如今,總算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故而其內心激昂澎湃,恨不得立馬就身著戰甲,手持兵刃,上戰場,殺黃巾!
上方的劉宏也將目光放在了曹操身上,微微點頭道:
“曹議郎,朕時常聽汝父談及過你,說你有才略,可為大任。”
“既然今日辯兒點名要你,朕便拜你為騎都尉,隨軍同往。”
曹操隨即拜倒在地,恭敬道:“微臣,遵旨!”
劉宏在任命完盧植和劉辯之後。
繼續與文武百官共同商議,其餘被攻陷的州郡之地該遣何人去平叛。
最後,經過四府(大將軍、太尉、司空、司徒)的商議和認可。
劉宏分別任命前北地郡太守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
各持節,共同率領朝廷的三河精騎、部分北軍五校士卒,前往潁川一帶,鎮壓當地的黃巾軍。
同時各自招募精壯青年,組成新軍。
皇甫嵩和朱儁都是滿朝文武所共同認可的名將,由他們擔任平叛主帥,無人有異議。
此外,本次朝會上,天子劉宏還采納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呂強的建議,解除黨禁,赦免天下黨人,征召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擔任各地的官員。
劉宏還自掏腰包,拿出了私房錢資補軍費,並且將養在西園的良馬寶駒賜給了將士們。
這次劉宏為了平叛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沒法子,倘若等到賊軍打入京城,不僅這些身外之物都會被掠奪,而且劉宏自己還會有性命之憂。
為了長久的享樂,也隻好暫時損耗短期的利益。
退朝之後。
東漢帝國便開始有條不紊的運轉起了戰爭機器。
無數糧草、兵甲從府庫中取出,被運往前線戰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皇甫嵩與朱儁也開始在司隸州開始招募青壯年組建新軍,約有四萬餘眾。
一麵組建軍隊,一麵訓練新軍,也得虧是皇甫嵩和朱儁這兩位曆史名將在。
不然一般的將軍還真不能在如此緊急短暫的時間內讓這群沒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訓練為合格的士卒,能與兇神惡煞的黃巾軍正麵硬碰硬的軍隊。
不提皇甫嵩和朱儁這頭,卻說劉辯與盧植這日正在府邸之中共商平叛大計。
夜風,輕飄飄的吹拂而來,含著一絲冷意。
屋內。
燭光明亮,將盧植與劉辯的影子拉的很長。
今日朝堂之上,劉辯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擔當都讓盧植這個做老師的讚歎不已。
不過盧植卻也因此產生了些許憂慮。
殿下的性子還是太剛直了,黃巾之亂乃是席卷全國的大型叛亂,殿下竟然還敢親自率軍迎戰。
太剛,則易折。
久經官場的盧植深知這個道理,故而他不想讓如此優秀的殿下犯這樣的錯誤。
於是想著出幾道難題來考量考量殿下,順便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學識,也好讓殿下收一收那副剛直的性子。
盧植捋著泛著銀光的長須,開口問道:
“徒兒,此次我們雖然麵對的是數量遠勝於我軍的黃巾軍,對此你可有什麽想法……”
“若是不知道的話,便由為師來告訴你……”
然而還不及盧植完整的說出整句話來,劉辯就開口搶答道:
“學生知道,黃巾軍雖然聲勢浩大,數量龐大,但是卻沒有經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再加上武器參差不齊,實際上戰鬥力並不強。”
“額……沒錯……是這個理,不過除此之外,黃巾軍還有一個弱點,那就是……”
盧植正要再說,劉辯繼續搶答道:
“老師,學生認為黃巾軍歸結到底還是一群吃不飽飯的農民,造反隻是為了吃一口飽飯而已,並沒有長遠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
“隻要我朝廷大軍先發製人,一舉擊潰他們,便能夠極大震動他們的軍心!若是再施加以恩惠,賜下糧草發放粥食,想必黃巾軍的軍心必亂無疑!”
見劉辯意氣風發,雙眸放光。
盧植本想要指點磨礪劉辯的心思也便沉了下去,隻能點點頭道:
“不錯,你看的很透徹,也很清楚……”
“不過徒兒啊,你方才所言確實有些道理,也看到了事物的本質,但如果隻是紙上談兵的話也是不可取的,待上了戰場,方才能夠見真章,到時候可要多學多看啊!”
“學生謹遵老師教誨。”
劉辯拱手行禮迴道。
剛才在盧植麵前裝了個逼,現在怎麽著也得給他老人家幾分麵子,這才謙虛退去。
“嗯,去吧!記住了,三日以後,待糧草運往前線後,我們的大軍就要開撥冀州,你可不要忘了時辰。”
“臨走之前,多去看看陛下和皇後吧!為人子,孝道是排在第一位的。”
劉辯再次深深行禮,這才邁著步子離開了盧植的府邸。
盧植就這麽默默注視著劉辯離開,心中卻是升起無限感慨。
“倒是比某年輕的時候更加聰慧些……”
“有這麽個天資聰慧的弟子倒也不錯,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去教,他便能夠理解領悟,甚至舉一反三。”
“看來等大漢度過了眼下這道難關,未來定能在殿下的帶領下走向光明。”
盧植渾濁的眼眸逐漸散發出一道驚人奪目的光彩,這是希望,是期盼……
~~~~~
迴到東宮後,天色已經很晚了,夜風更顯幾分涼意,劉辯正欲要就寢休息。
卻見窗外閃過一道黑色的暗影,隨之傳來的是一道特殊鳥類的叫聲。
劉辯心中登時一動,連忙將掀開的被子就平攤了迴去,穿上翹頭履,身著一身金黃色的蟒袍,便小心翼翼的走到門口。
附耳在門上,仔細聽門外是否有什麽人監視著自己。
沒辦法,現在自己在皇宮中的力量太弱小了,勢單力薄。
而宦官的勢力卻幾乎遍布在皇宮的各個角落,耳目眾多。
劉辯這番舉動也是為了小心駛得萬年船。
剛才在窗戶外傳出特殊鳥叫的,是他前不久私下設立的暗衛。
他們的消息不能讓其餘人所知道。
見一切安全,劉辯這才迴到屋內,打開窗戶。
片刻,一道黑色的影子輕飄飄的就竄了進來。
正是暗衛統領徐明,身懷武道八品的實力。
“怎麽樣?此次冀州之行可有什麽收獲?”
劉辯開口問道。
徐明麵上戴著一塊兒黑色麵具,說出的話語也顯得十分低沉,給人一股陰森之感。
徐明跪拜在地,抱拳迴道:
“迴稟殿下,卑職等人按照您的吩咐前往冀州搜羅人才。”
“於安平郡堂陽縣搜尋找到了名單中的顏良。”
安平郡堂陽縣,也就是顏良的老家,不成想竟然真被暗衛所找著了!
劉辯麵露喜色,連忙扶起徐明,繼續問道:
“那不知那顏良可曾答應來京師投效於本王?!”
徐明重重點頭,抱拳繼續說道:
“殿下,顏良如今就在洛陽城內,已經被弟兄們安置在了客棧之中,殿下若是想見他,隨時都行。”
在劉辯細問之下,這才得知顏良本來在老家堂平縣中苦練武藝。
其雖有一身武藝,而鬱鬱不得誌。
隻能平日裏訓練鄉勇抵禦入侵縣地的山賊土匪。
在徐明等人亮出身份後,並且說出當今大漢皇嫡子劉辯想要招攬他。
顏良在感應到蟠龍玉佩的龍氣之後,二話不說,直接收拾好包裹跟著他一路前往京師。
……
……
新書期間跪求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