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寧遠關下,那一塊難咽的餅
死字旗下:一個囚徒的逆襲 作者:唐門浪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遠關。
坐落在揚沙山和燕山之間,是北地郡與長寧郡之間唯一的通路。
此時,關牆外,長寧郡方向上,匯聚著整整七萬永生軍。
主將鬥木獬陶元勝,永生教二十八神將之一。
“鬥木將軍,今日我軍已經進行了十七輪攻擊,可仍無法突破對方防禦。”一個身形精壯的漢子,站在陶元勝麵前,高聲喊道。
“繼續進攻,俞沐哥堅韌頑強,寧遠關高大堅固,想要攻破它絕非一日之功,耐心些。”
陶元勝淡然揮手,一派胸有成竹。
然而沒有人知道,此刻他心情的複雜。
寧遠關,一座隻有五百守軍的關卡,他自信要拿下它,不會超過兩個時辰。
可誰能想到,竟會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擋了整整十天。
這個人名叫俞沐哥,與自己年歲相當。
“好對手,真是一個好對手。”陶元勝望向不遠處的關牆,意味深長。
“看來這所謂的二十八神將,也並非是浪得虛名啊!”
無獨有偶,就在陶元勝望向關牆的同時,俞沐哥也在注視著他。
兩個對手的視線,越過中間洶湧的人群,彼此對望,惺惺相惜。
“俞曲帥,這永生教的攻勢可是一天比一天強了啊!”
一個聲音傳來,俞沐哥迴身看去,隻見寧遠關守將李四喜渾身是血,正在向他走來。
“李旅帥不用擔心,他們蹦躂不了多久的。”俞沐哥的聲音極其的冷靜。
因為他清楚,一旦連橫掃平了長寧郡內的永生教,關下之敵將無處可逃。
望著眼前這無比自信的青年,李四喜心中忍不住升起了幾許欽佩。
如今寧遠關內,除了他麾下的一個旅,就隻有俞沐哥的樓蘭金甲右曲,以及從涼城來援的五百鷹揚衛,總計不到三千五百人。
可就是這三千五百人,在俞沐哥的手中,仿佛變成了一支萬人大軍,在過去的十天裏,抵擋住了關外賊軍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其防禦之術堪稱無敵。
他不禁想起了那一天,麵對六千永生教賊軍的圍攻,寧遠關岌岌可危,他已經做好了放棄的準備,可是俞沐哥出現了。
那如牆而進的鐵壁盾陣,那劃破長空的黑色鐵釺。
若要選擇一個詞語來形容那一戰,隻能是摧枯拉朽。
六千永生教賊軍,隻堅持了半個時辰,便土崩瓦解,一哄而散。
他也因此知道了對方的姓名——俞沐哥,樓蘭金甲右曲曲帥,奉樓蘭將軍連橫之命馳援寧遠關。
這樣的人,竟然隻是曲帥,李四喜不可置信,然而,這才隻是開始,就在俞沐哥踏入寧遠關一天之後。
永生教賊軍大舉來襲,七萬,足足七萬,李四喜猶記得那一天,關牆下人頭攢動,密密麻麻,他緊張的全身顫抖。
然而,俞沐哥卻異常淡定,隨著他那冷靜的聲音響起,命令被一道又一道忠實的執行了下去。
這一守,就是整整十天,這十天裏,李四喜從未見過俞沐哥有哪怕一次的緊張或者憂慮。
他始終自信、堅定、沉穩。
“退了,退了,他們退了。”四周漸次響起的歡唿聲驚醒了李四喜,他趕忙上前兩步,湊到關牆邊上,卻見關下的永生軍正在緩緩後退。
“難捱的一天終於結束了。”他長長的舒了口氣。
金烏西墜,關牆如故。
城下永生軍拖著疲憊的身體,開始收拾起了同伴的屍體。
圓睜的怒目,那被鮮血染紅的軀體,不知是誰家兄弟,又是誰家父子,而那些活著的人,表情麻木,眼神空洞,似乎已經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就在夕陽跌落的最後一刻,高兇踏入了陶元勝的軍中。
“你怎麽來了?”望著眼前略顯狼狽的高兇,陶元勝詫異的問道。
“唉!別提了,郡城那邊遭遇了官兵突襲,我們被打散了。”高兇苦笑著搖了搖頭。
“官兵?這長寧郡內哪裏還有官兵?” 陶元勝聞言臉色一變。
“是世家、是豪族,聽說朝廷下了剿匪令,允許各地世家豪族,自行籌建軍隊。”高兇臉上苦色更重。
陶元勝稍稍沉默,複又抬起頭來,爽快的拉著高兇的手,向著他的軍帳走去。
“高兄辛苦了,走,我那還有幾壇好酒,給你解解乏,去去晦氣。”
陶元勝自然還有很多話要問,隻是高兇狼狽而來,他不想因為過多的探聽而導致對方不快,畢竟兩人同屬二十八神將。
說是軍帳,不過是由幾塊破布圍成,勉強可以容身。
兩人入內之後,也不嫌棄,席地而坐,就著幹糧和一大碗不見半點油星的燴菜,便痛飲了起來。
兩人各有各的不易,高兇說郡城之戰敗的倒黴,陶元勝說攻打寧遠關的艱辛。
帳外,高兇帶來的那一群人也都受到了熱情的招待。
“大兄弟這一路辛苦了,快,快來吃飯。”一個瘦骨嶙峋的婦人,走到連橫麵前,遞出了手中黑色的幹糧。
連橫放在嘴裏咬了一口,酸澀難咽,也不知到底是何物所製?
“大嫂,你們平日裏就吃這個?”連橫詫異的問道。
“哪能啊,也就大兄弟你們過來,這樣的餅,我們平日裏也不怎麽 舍得吃。”
那婦人的喉頭下意識的滾動了一下,臉上愁苦之色更重了幾分。
連橫聞言渾身一震,他不可置信的看了一眼四周正在忙碌著的那些百姓。
是的,百姓!
陶元勝麾下浩蕩七萬人,僅老弱婦孺便占了六成,這哪裏是攻城拔寨的士兵,這分明就是一群流民在死裏求活。
“大嫂,我不餓,你吃吧。”連橫將餅又遞了迴去。
“大兄弟使不得,你們從郡城一路趕來,路上想必也沒怎麽吃東西,快吃吧,要不夠,我那兒還有。”
那婦人見狀,先是詫異,緊接著是推拒。
這不是客套,連橫從她的眼睛裏看到了堅定。
“多謝大嫂。”連橫沒有再推讓,他默默的將餅放在了嘴裏,酸澀難啃,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哎,這就對了。”那婦人笑了,青黑色的臉龐上依舊帶著揮之不去的愁苦,但笑容卻十分的爽朗。
連橫那深沉果決的眸子裏閃過一絲悸動,他默默的坐了下來。
隨著深沉的夜色逐漸加重,大營裏開始安靜了下來,連橫依舊沉默的坐在那裏,在過去的兩個多時辰裏,他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那些忙碌的人們。
坐落在揚沙山和燕山之間,是北地郡與長寧郡之間唯一的通路。
此時,關牆外,長寧郡方向上,匯聚著整整七萬永生軍。
主將鬥木獬陶元勝,永生教二十八神將之一。
“鬥木將軍,今日我軍已經進行了十七輪攻擊,可仍無法突破對方防禦。”一個身形精壯的漢子,站在陶元勝麵前,高聲喊道。
“繼續進攻,俞沐哥堅韌頑強,寧遠關高大堅固,想要攻破它絕非一日之功,耐心些。”
陶元勝淡然揮手,一派胸有成竹。
然而沒有人知道,此刻他心情的複雜。
寧遠關,一座隻有五百守軍的關卡,他自信要拿下它,不會超過兩個時辰。
可誰能想到,竟會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擋了整整十天。
這個人名叫俞沐哥,與自己年歲相當。
“好對手,真是一個好對手。”陶元勝望向不遠處的關牆,意味深長。
“看來這所謂的二十八神將,也並非是浪得虛名啊!”
無獨有偶,就在陶元勝望向關牆的同時,俞沐哥也在注視著他。
兩個對手的視線,越過中間洶湧的人群,彼此對望,惺惺相惜。
“俞曲帥,這永生教的攻勢可是一天比一天強了啊!”
一個聲音傳來,俞沐哥迴身看去,隻見寧遠關守將李四喜渾身是血,正在向他走來。
“李旅帥不用擔心,他們蹦躂不了多久的。”俞沐哥的聲音極其的冷靜。
因為他清楚,一旦連橫掃平了長寧郡內的永生教,關下之敵將無處可逃。
望著眼前這無比自信的青年,李四喜心中忍不住升起了幾許欽佩。
如今寧遠關內,除了他麾下的一個旅,就隻有俞沐哥的樓蘭金甲右曲,以及從涼城來援的五百鷹揚衛,總計不到三千五百人。
可就是這三千五百人,在俞沐哥的手中,仿佛變成了一支萬人大軍,在過去的十天裏,抵擋住了關外賊軍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其防禦之術堪稱無敵。
他不禁想起了那一天,麵對六千永生教賊軍的圍攻,寧遠關岌岌可危,他已經做好了放棄的準備,可是俞沐哥出現了。
那如牆而進的鐵壁盾陣,那劃破長空的黑色鐵釺。
若要選擇一個詞語來形容那一戰,隻能是摧枯拉朽。
六千永生教賊軍,隻堅持了半個時辰,便土崩瓦解,一哄而散。
他也因此知道了對方的姓名——俞沐哥,樓蘭金甲右曲曲帥,奉樓蘭將軍連橫之命馳援寧遠關。
這樣的人,竟然隻是曲帥,李四喜不可置信,然而,這才隻是開始,就在俞沐哥踏入寧遠關一天之後。
永生教賊軍大舉來襲,七萬,足足七萬,李四喜猶記得那一天,關牆下人頭攢動,密密麻麻,他緊張的全身顫抖。
然而,俞沐哥卻異常淡定,隨著他那冷靜的聲音響起,命令被一道又一道忠實的執行了下去。
這一守,就是整整十天,這十天裏,李四喜從未見過俞沐哥有哪怕一次的緊張或者憂慮。
他始終自信、堅定、沉穩。
“退了,退了,他們退了。”四周漸次響起的歡唿聲驚醒了李四喜,他趕忙上前兩步,湊到關牆邊上,卻見關下的永生軍正在緩緩後退。
“難捱的一天終於結束了。”他長長的舒了口氣。
金烏西墜,關牆如故。
城下永生軍拖著疲憊的身體,開始收拾起了同伴的屍體。
圓睜的怒目,那被鮮血染紅的軀體,不知是誰家兄弟,又是誰家父子,而那些活著的人,表情麻木,眼神空洞,似乎已經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就在夕陽跌落的最後一刻,高兇踏入了陶元勝的軍中。
“你怎麽來了?”望著眼前略顯狼狽的高兇,陶元勝詫異的問道。
“唉!別提了,郡城那邊遭遇了官兵突襲,我們被打散了。”高兇苦笑著搖了搖頭。
“官兵?這長寧郡內哪裏還有官兵?” 陶元勝聞言臉色一變。
“是世家、是豪族,聽說朝廷下了剿匪令,允許各地世家豪族,自行籌建軍隊。”高兇臉上苦色更重。
陶元勝稍稍沉默,複又抬起頭來,爽快的拉著高兇的手,向著他的軍帳走去。
“高兄辛苦了,走,我那還有幾壇好酒,給你解解乏,去去晦氣。”
陶元勝自然還有很多話要問,隻是高兇狼狽而來,他不想因為過多的探聽而導致對方不快,畢竟兩人同屬二十八神將。
說是軍帳,不過是由幾塊破布圍成,勉強可以容身。
兩人入內之後,也不嫌棄,席地而坐,就著幹糧和一大碗不見半點油星的燴菜,便痛飲了起來。
兩人各有各的不易,高兇說郡城之戰敗的倒黴,陶元勝說攻打寧遠關的艱辛。
帳外,高兇帶來的那一群人也都受到了熱情的招待。
“大兄弟這一路辛苦了,快,快來吃飯。”一個瘦骨嶙峋的婦人,走到連橫麵前,遞出了手中黑色的幹糧。
連橫放在嘴裏咬了一口,酸澀難咽,也不知到底是何物所製?
“大嫂,你們平日裏就吃這個?”連橫詫異的問道。
“哪能啊,也就大兄弟你們過來,這樣的餅,我們平日裏也不怎麽 舍得吃。”
那婦人的喉頭下意識的滾動了一下,臉上愁苦之色更重了幾分。
連橫聞言渾身一震,他不可置信的看了一眼四周正在忙碌著的那些百姓。
是的,百姓!
陶元勝麾下浩蕩七萬人,僅老弱婦孺便占了六成,這哪裏是攻城拔寨的士兵,這分明就是一群流民在死裏求活。
“大嫂,我不餓,你吃吧。”連橫將餅又遞了迴去。
“大兄弟使不得,你們從郡城一路趕來,路上想必也沒怎麽吃東西,快吃吧,要不夠,我那兒還有。”
那婦人見狀,先是詫異,緊接著是推拒。
這不是客套,連橫從她的眼睛裏看到了堅定。
“多謝大嫂。”連橫沒有再推讓,他默默的將餅放在了嘴裏,酸澀難啃,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哎,這就對了。”那婦人笑了,青黑色的臉龐上依舊帶著揮之不去的愁苦,但笑容卻十分的爽朗。
連橫那深沉果決的眸子裏閃過一絲悸動,他默默的坐了下來。
隨著深沉的夜色逐漸加重,大營裏開始安靜了下來,連橫依舊沉默的坐在那裏,在過去的兩個多時辰裏,他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那些忙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