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高風險高迴報
詭異:外置大腦和人形兵器 作者:溪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先把那個老家夥給綁架了,扔到魔術床單裏,用詭麵包對他進行認知重塑,套出情報。”
“然後自己變成那個老家夥,把他該幹的事幹完。等到了他們的新據點之後,再把被認知重塑的老家夥給帶迴去。”
陸淵的方案說的很詳細,每一步該怎麽幹都說。
楊歲還是有疑問,打字問道:“我都用詭麵包修改這家夥的認知了,為什麽還要我假扮成他?”
“直接讓這家夥把我帶過去,或者找他要過去的辦法不就行了?”
陸淵耐心解釋道:“因為在所有人轉移之前還要過藍色水鏡這一關。如果在這之前對他進行認知重塑,那絕對會被藍色水鏡是識破。”
“但你用詭麵具假扮他就不會識破。”
楊歲仔細想了想,覺得陸淵說的有道理,而後打字道:“下策這麽完美,不僅可以讓我混過去,還可以在他們內部還差一個釘子,而且這個釘子還是高層。”
“我感覺這應該是上策才對啊!”
陸淵迴應道:“收益的確很高,但風險也很高。每一步都不能有失誤。”
“而且轉移到新據點後,你不可能一直在那待著,肯定得把經過認知重塑的那家夥放出來。”
“那到時候就有可能被藍色水鏡發現,從而功虧一簣。”
頓了頓,陸淵又把三個策略的優缺點都說了一遍。
“上策的優點在於,隻要我們不瞎胡鬧,按部就班行事,探取到傳送方式,那我們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混過去,不會打草驚蛇,被人識破。”
“但上策的缺點是很難成功,先不說傳送方式能不能偷聽到,就算偷聽到了。他們用的傳送方式你能不能使用也是個問題。”
“綜合考慮的話,上策是成功幾率最低的一個方案,不過好在它就算失敗了也不會產生什麽不可挽救的後果。”
“中策本質上是在耍無賴,把水攪渾。主打的就是一個我們不好過,他們也別想好過。”
“搶走藍色水鏡,他們就沒辦法進行檢驗。看他們現在這個樣子,已經有內鬥的症狀了,相互之間的信任岌岌可危。”
“藍色水鏡沒被搶走,他們能確定誰是同誌誰是間諜。但藍色水鏡被搶走了,那好人和間諜可就分不清了。”
“最關鍵的是還會讓他們認為組織內還有間諜。”
“再加上他們那本就脆弱不堪的信任,這個組織估計要開始狼人殺了。”
“但中策的缺點也很明顯,阻止了他們轉移,你也混不到新據點。不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的達成了目標,隻要他們不轉移,就沒有新據點。”
“下策的優點和缺點我剛才都說了,收益高、風險也高。”
“三個策略你選哪個?”
楊歲一直緊跟著那名老曆史學家,皺緊眉頭,冥思苦想。
陸淵繼續提供建議,“如果站在大局上考慮,我建議選中策,至少能達成我們的戰略目的。”
“而且我們還可以再添一把火,在全部都是人的狼人殺裏麵摻進去幾隻狼,把假狼人殺玩成真狼人殺,反咬一口,顛倒黑白。”
“但局勢變得複雜之後,我們很難掌控,尤其是在信息交流不便的情況下,搞不好還會引火自焚。”
人心很難算計。
中策正常實施隻能把曆史學家內部給攪亂,理想狀態下可以直接廢掉曆史學家。
但那也隻是理想狀態。
陸淵停頓了一下,換上了一個稍顯激動的語氣。
“但如果站在我個人的視角,我建議選下策,高風險高迴報。哪怕失敗了,無非就是他們再一次準備轉移,我們重頭再來。”
楊歲打字道:“那上策呢?合著這個策略提出來,你自己都沒準備用?”
“怎麽沒準備用?”陸淵說道:“我們可以先抽出時間試試上策。如果探取到我們可以使用的傳送方式,那其他兩策就沒有什麽必要了。”
“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上策沒有成效,那就再從其他兩策裏麵選一個。”
“但如果你準備選下策,那你就要控製好時間,你既然要模仿那個家夥,就要花時間學習那個家夥的言行舉止,出cos一定不能ooc啊。”
楊歲笑著在手機上打字:“你這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啊。”
“中策很不錯,風險低還能實現戰略目標。”
“所以我選下策。”
聽到楊歲的決定,陸淵笑了。
“我就知道。”
定下策略之後,楊歲就開始執行了。
他跟隨那名老曆史學家一路來到大賢者的木屋,偷聽兩人的對話,但沒聽到什麽有用的信息。
不過現在楊歲卻感覺兩人的對話有點不太對勁。
老曆史學家語氣恭敬,但言辭間卻暗藏鋒芒,話裏有話。
大賢者每句話也都夾雜著試探。
楊歲感覺像是還握著一點實權的老皇帝在和當朝太子進行博弈。
確定沒有有用信息後,楊歲迴到了自己辦公室,攤開魔術床單放出了張極。
張極一臉迷茫,記憶還停留在自己呆坐在床上的時候。但見到楊歲後,他還是恭恭敬敬的給這個榮譽委員行禮。
楊歲受了一禮後,問道:“曆史學家接近失控的都有誰?”
他要確定自己的跟蹤對象。
大賢者雖然不可能收進玉淨瓶裏,但跟蹤大賢者能探取到有用情報的概率很低。
所以他得找其他人作為跟蹤對象。
汙染度到臨界值的應該都是老一輩了,一個個身經百戰,精明無比。
他必須得從這一群老妖怪裏麵挑出來一個相對年輕一點的。
張極憑借自己的迴憶,給楊歲報出了好幾個名字。
楊歲針對這些人一個一個詢問,讓張極講述這些人的基本資料以及事跡。
陸淵也在聽著,對那些人進行評估。
曆史學家內接近失控的人隻有十幾個,基本上都是老家夥,在曆史學家內的地位雖然不如大賢者,但也是有一定威望的。
總結下來就是:都不好搞。
陸淵經過細致的評估,感覺除了大賢者以外都沒有什麽區別。
正當楊歲準備放棄的時候,張極腦海裏忽然冒出一個白人麵孔的青年,趕忙又報出一個名字。
“還有傑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他也接近失控!”
“還是個外國人。”楊歲沒太在意,以為和前麵那老家夥差不多。
“對。他是英國人,今年27歲。”
“哦,你繼續說……不對!等等!你說他多少歲?!”
“27歲。”
“然後自己變成那個老家夥,把他該幹的事幹完。等到了他們的新據點之後,再把被認知重塑的老家夥給帶迴去。”
陸淵的方案說的很詳細,每一步該怎麽幹都說。
楊歲還是有疑問,打字問道:“我都用詭麵包修改這家夥的認知了,為什麽還要我假扮成他?”
“直接讓這家夥把我帶過去,或者找他要過去的辦法不就行了?”
陸淵耐心解釋道:“因為在所有人轉移之前還要過藍色水鏡這一關。如果在這之前對他進行認知重塑,那絕對會被藍色水鏡是識破。”
“但你用詭麵具假扮他就不會識破。”
楊歲仔細想了想,覺得陸淵說的有道理,而後打字道:“下策這麽完美,不僅可以讓我混過去,還可以在他們內部還差一個釘子,而且這個釘子還是高層。”
“我感覺這應該是上策才對啊!”
陸淵迴應道:“收益的確很高,但風險也很高。每一步都不能有失誤。”
“而且轉移到新據點後,你不可能一直在那待著,肯定得把經過認知重塑的那家夥放出來。”
“那到時候就有可能被藍色水鏡發現,從而功虧一簣。”
頓了頓,陸淵又把三個策略的優缺點都說了一遍。
“上策的優點在於,隻要我們不瞎胡鬧,按部就班行事,探取到傳送方式,那我們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混過去,不會打草驚蛇,被人識破。”
“但上策的缺點是很難成功,先不說傳送方式能不能偷聽到,就算偷聽到了。他們用的傳送方式你能不能使用也是個問題。”
“綜合考慮的話,上策是成功幾率最低的一個方案,不過好在它就算失敗了也不會產生什麽不可挽救的後果。”
“中策本質上是在耍無賴,把水攪渾。主打的就是一個我們不好過,他們也別想好過。”
“搶走藍色水鏡,他們就沒辦法進行檢驗。看他們現在這個樣子,已經有內鬥的症狀了,相互之間的信任岌岌可危。”
“藍色水鏡沒被搶走,他們能確定誰是同誌誰是間諜。但藍色水鏡被搶走了,那好人和間諜可就分不清了。”
“最關鍵的是還會讓他們認為組織內還有間諜。”
“再加上他們那本就脆弱不堪的信任,這個組織估計要開始狼人殺了。”
“但中策的缺點也很明顯,阻止了他們轉移,你也混不到新據點。不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的達成了目標,隻要他們不轉移,就沒有新據點。”
“下策的優點和缺點我剛才都說了,收益高、風險也高。”
“三個策略你選哪個?”
楊歲一直緊跟著那名老曆史學家,皺緊眉頭,冥思苦想。
陸淵繼續提供建議,“如果站在大局上考慮,我建議選中策,至少能達成我們的戰略目的。”
“而且我們還可以再添一把火,在全部都是人的狼人殺裏麵摻進去幾隻狼,把假狼人殺玩成真狼人殺,反咬一口,顛倒黑白。”
“但局勢變得複雜之後,我們很難掌控,尤其是在信息交流不便的情況下,搞不好還會引火自焚。”
人心很難算計。
中策正常實施隻能把曆史學家內部給攪亂,理想狀態下可以直接廢掉曆史學家。
但那也隻是理想狀態。
陸淵停頓了一下,換上了一個稍顯激動的語氣。
“但如果站在我個人的視角,我建議選下策,高風險高迴報。哪怕失敗了,無非就是他們再一次準備轉移,我們重頭再來。”
楊歲打字道:“那上策呢?合著這個策略提出來,你自己都沒準備用?”
“怎麽沒準備用?”陸淵說道:“我們可以先抽出時間試試上策。如果探取到我們可以使用的傳送方式,那其他兩策就沒有什麽必要了。”
“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上策沒有成效,那就再從其他兩策裏麵選一個。”
“但如果你準備選下策,那你就要控製好時間,你既然要模仿那個家夥,就要花時間學習那個家夥的言行舉止,出cos一定不能ooc啊。”
楊歲笑著在手機上打字:“你這是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啊。”
“中策很不錯,風險低還能實現戰略目標。”
“所以我選下策。”
聽到楊歲的決定,陸淵笑了。
“我就知道。”
定下策略之後,楊歲就開始執行了。
他跟隨那名老曆史學家一路來到大賢者的木屋,偷聽兩人的對話,但沒聽到什麽有用的信息。
不過現在楊歲卻感覺兩人的對話有點不太對勁。
老曆史學家語氣恭敬,但言辭間卻暗藏鋒芒,話裏有話。
大賢者每句話也都夾雜著試探。
楊歲感覺像是還握著一點實權的老皇帝在和當朝太子進行博弈。
確定沒有有用信息後,楊歲迴到了自己辦公室,攤開魔術床單放出了張極。
張極一臉迷茫,記憶還停留在自己呆坐在床上的時候。但見到楊歲後,他還是恭恭敬敬的給這個榮譽委員行禮。
楊歲受了一禮後,問道:“曆史學家接近失控的都有誰?”
他要確定自己的跟蹤對象。
大賢者雖然不可能收進玉淨瓶裏,但跟蹤大賢者能探取到有用情報的概率很低。
所以他得找其他人作為跟蹤對象。
汙染度到臨界值的應該都是老一輩了,一個個身經百戰,精明無比。
他必須得從這一群老妖怪裏麵挑出來一個相對年輕一點的。
張極憑借自己的迴憶,給楊歲報出了好幾個名字。
楊歲針對這些人一個一個詢問,讓張極講述這些人的基本資料以及事跡。
陸淵也在聽著,對那些人進行評估。
曆史學家內接近失控的人隻有十幾個,基本上都是老家夥,在曆史學家內的地位雖然不如大賢者,但也是有一定威望的。
總結下來就是:都不好搞。
陸淵經過細致的評估,感覺除了大賢者以外都沒有什麽區別。
正當楊歲準備放棄的時候,張極腦海裏忽然冒出一個白人麵孔的青年,趕忙又報出一個名字。
“還有傑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他也接近失控!”
“還是個外國人。”楊歲沒太在意,以為和前麵那老家夥差不多。
“對。他是英國人,今年27歲。”
“哦,你繼續說……不對!等等!你說他多少歲?!”
“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