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全球死者識別係統
詭異:外置大腦和人形兵器 作者:溪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的也是。”徐白知道吳垠是故意往簡單了說,但這件事情的確是這樣。
那些頭七還魂的死者都沒有主動殺人。
至少在頭七這天沒有。
燕廷立即問道:“那七七之後呢?董園園事件才過去不久。”
吳垠看了一眼攤著手滿臉無奈的楊歲,迴答道:“董園園事件我們已經解決了,也摸清了詭異事件的規則。接下來處理其他的就是套模板解決問題。”
“就像數學題一樣。我們已經會了這個類型的題,其他的無非是變種。”
“可是……”燕廷覺得吳垠說的太簡單,並沒有深入考慮。
但吳垠緊接著就說道:“具體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應該召開執行委員會,集思廣益。”
“確實應該這樣。”徐白非常支持。
“嗯。”
燕廷也點頭表示同意,隨後將目光投向楊歲問道:“太歲,你要參加這次會議嗎?”
“不……”楊歲想要拒絕。
因為執行委員會就是常務委員們抓住一個問題擱那兒討論。你提出一個方案,我進行批判。我提出一個方案,他再進行批判。
然後不斷完善所有的方案,最終再把所有的方案再在一起對比。
說實在,執行委員會對楊歲來說挺無聊的,就是普普通通的會議,隻不過討論的是可能會威脅到整個世界的詭異事件。
前幾次參加還挺有意思的,因為能彰顯自己的身份。
但參加的次數多了就索然無味了。
“給我參加!”楊歲的耳機裏傳來陸淵的咆哮。
楊歲無奈,隻得改口。
“我參加。”
反正到時候是陸淵代打,他又要變成陸淵的提線木偶了。
……
執行委員會召開。
會議上,榮譽委員太歲積極參與了討論。
討論了整整五個小時。最終才拿出了一套複雜的方案。
大家都沒有把重心放在徹底解決“頭七”這個詭異事件上。因為它實在是太過於虛無縹緲,根本沒有針對方法。
會議上大家討論的都是怎麽針對那些還魂的死者。
這期間,太歲做出了重要發言。
他指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根據目前的線索來看,所有看到死者的人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認知修改。具體表現為認為這個死者本身就還活著。
這種情況在死者消失後才有好轉。但如果不主動提起,他們仍不會察覺。
我們與這些普通人並無不同,大概率也會遭受到這種認知修改。即發現死者卻認為死者還活著。
結合董園園事件,很有可能會發生死亡證明拍臉上,還是會認為死者仍然活著的現象。
針對這個問題。
執行委員會經過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敲定了一個方案。
方案涉及構建一個全球規模的先進ai驅動的麵部識別監控係統,該係統將整合並分析來自各地監控網絡的實時視頻流。
係統的核心在於一個深度學習模型,該模型通過訓練識別並匹配已故個體的麵部特征。
此模型將部署在分布式計算架構上,以確保能夠處理大規模數據流,並在檢測到數據庫中已登記的死者麵孔時迅速觸發警報機製。
楊歲理解的是:監控一旦發現死者就立即報警。
至於搞這麽複雜,陸淵給他解釋了。
因為很多死者重新出現時已經不成人樣了,很難分辨,容易出現死者出現但監控沒發現的情況。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訓練人工智能模型,以提高監控係統在識別此類個體時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
陸淵還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
去漫展出cos的時候有可能過不了人臉識別。
陸淵這句話一出來,楊歲立即就明白了,也理解了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麽要搞這麽複雜。
因為這個方案。執行委員會還把一項新規定寫進了製度裏。
【一旦監控係統發出警報,所有響應措施應嚴格依據係統的警報信號執行。如果自身的認知與監控係統不符,應以監控係統為準】
當然,還有一句紮心的話沒有說出來,但看到這個規定的人都應該心知肚明。
當警報響起時,自己就不能再相信自己了。
這個方案還僅僅隻是為了識別死者,讓快速反應小隊響應。
但正如吳垠所說。那些還魂的死者並不會主動殺人,他們隻會把人領到另一個詭異的所在位置。
快速反應小隊的主要任務還是收容另一個詭異。
在這件事上,幾個研究部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他們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那些殺人的詭異本身就存在,隻是還魂的死者通過未知的手段察覺到了祂們的位置,在詭異本能的趨勢下,把人引到詭異的所在位置。
另一派認為:那些殺人的詭異本身不存。是因為還魂的死者出現,才產生了這些詭異。
他們這一派也有自己的證據。
董園園事件中。詭影樹於早上六點五十左右才出現,而董園園一行人抵達詭影樹附近的時間也大約是早上六點五十左右。
還有這次發生的黑眼小孩事件。黑眼小孩被詭異探測衛星探測到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十分左右。通過計算,可以得出李俊從校門口抵達黑眼小孩所在區域的時間也應該是在五點十分左右。
誤差在半小時以內。
換句話來說,在李俊帶路的時候,黑眼小孩還沒有出現。董園園事件也是同理。
還有一些保持中立的研究部部長提出了一個更為離譜的猜測:這些還魂的死者有一定程度上的預知功能。
用命運的奴隸的話來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這些研究部部長各持觀點、爭論不下,到最後也沒個結果。
不過關於“頭七”這個詭異事件的應對策略以及應急方案都討論的差不多了。
這是一場持久戰,看不到終點。
在這場持久戰裏,人連自己都不能相信。
那些頭七還魂的死者都沒有主動殺人。
至少在頭七這天沒有。
燕廷立即問道:“那七七之後呢?董園園事件才過去不久。”
吳垠看了一眼攤著手滿臉無奈的楊歲,迴答道:“董園園事件我們已經解決了,也摸清了詭異事件的規則。接下來處理其他的就是套模板解決問題。”
“就像數學題一樣。我們已經會了這個類型的題,其他的無非是變種。”
“可是……”燕廷覺得吳垠說的太簡單,並沒有深入考慮。
但吳垠緊接著就說道:“具體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應該召開執行委員會,集思廣益。”
“確實應該這樣。”徐白非常支持。
“嗯。”
燕廷也點頭表示同意,隨後將目光投向楊歲問道:“太歲,你要參加這次會議嗎?”
“不……”楊歲想要拒絕。
因為執行委員會就是常務委員們抓住一個問題擱那兒討論。你提出一個方案,我進行批判。我提出一個方案,他再進行批判。
然後不斷完善所有的方案,最終再把所有的方案再在一起對比。
說實在,執行委員會對楊歲來說挺無聊的,就是普普通通的會議,隻不過討論的是可能會威脅到整個世界的詭異事件。
前幾次參加還挺有意思的,因為能彰顯自己的身份。
但參加的次數多了就索然無味了。
“給我參加!”楊歲的耳機裏傳來陸淵的咆哮。
楊歲無奈,隻得改口。
“我參加。”
反正到時候是陸淵代打,他又要變成陸淵的提線木偶了。
……
執行委員會召開。
會議上,榮譽委員太歲積極參與了討論。
討論了整整五個小時。最終才拿出了一套複雜的方案。
大家都沒有把重心放在徹底解決“頭七”這個詭異事件上。因為它實在是太過於虛無縹緲,根本沒有針對方法。
會議上大家討論的都是怎麽針對那些還魂的死者。
這期間,太歲做出了重要發言。
他指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根據目前的線索來看,所有看到死者的人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認知修改。具體表現為認為這個死者本身就還活著。
這種情況在死者消失後才有好轉。但如果不主動提起,他們仍不會察覺。
我們與這些普通人並無不同,大概率也會遭受到這種認知修改。即發現死者卻認為死者還活著。
結合董園園事件,很有可能會發生死亡證明拍臉上,還是會認為死者仍然活著的現象。
針對這個問題。
執行委員會經過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敲定了一個方案。
方案涉及構建一個全球規模的先進ai驅動的麵部識別監控係統,該係統將整合並分析來自各地監控網絡的實時視頻流。
係統的核心在於一個深度學習模型,該模型通過訓練識別並匹配已故個體的麵部特征。
此模型將部署在分布式計算架構上,以確保能夠處理大規模數據流,並在檢測到數據庫中已登記的死者麵孔時迅速觸發警報機製。
楊歲理解的是:監控一旦發現死者就立即報警。
至於搞這麽複雜,陸淵給他解釋了。
因為很多死者重新出現時已經不成人樣了,很難分辨,容易出現死者出現但監控沒發現的情況。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訓練人工智能模型,以提高監控係統在識別此類個體時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
陸淵還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
去漫展出cos的時候有可能過不了人臉識別。
陸淵這句話一出來,楊歲立即就明白了,也理解了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什麽要搞這麽複雜。
因為這個方案。執行委員會還把一項新規定寫進了製度裏。
【一旦監控係統發出警報,所有響應措施應嚴格依據係統的警報信號執行。如果自身的認知與監控係統不符,應以監控係統為準】
當然,還有一句紮心的話沒有說出來,但看到這個規定的人都應該心知肚明。
當警報響起時,自己就不能再相信自己了。
這個方案還僅僅隻是為了識別死者,讓快速反應小隊響應。
但正如吳垠所說。那些還魂的死者並不會主動殺人,他們隻會把人領到另一個詭異的所在位置。
快速反應小隊的主要任務還是收容另一個詭異。
在這件事上,幾個研究部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他們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那些殺人的詭異本身就存在,隻是還魂的死者通過未知的手段察覺到了祂們的位置,在詭異本能的趨勢下,把人引到詭異的所在位置。
另一派認為:那些殺人的詭異本身不存。是因為還魂的死者出現,才產生了這些詭異。
他們這一派也有自己的證據。
董園園事件中。詭影樹於早上六點五十左右才出現,而董園園一行人抵達詭影樹附近的時間也大約是早上六點五十左右。
還有這次發生的黑眼小孩事件。黑眼小孩被詭異探測衛星探測到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十分左右。通過計算,可以得出李俊從校門口抵達黑眼小孩所在區域的時間也應該是在五點十分左右。
誤差在半小時以內。
換句話來說,在李俊帶路的時候,黑眼小孩還沒有出現。董園園事件也是同理。
還有一些保持中立的研究部部長提出了一個更為離譜的猜測:這些還魂的死者有一定程度上的預知功能。
用命運的奴隸的話來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這些研究部部長各持觀點、爭論不下,到最後也沒個結果。
不過關於“頭七”這個詭異事件的應對策略以及應急方案都討論的差不多了。
這是一場持久戰,看不到終點。
在這場持久戰裏,人連自己都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