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到來三夥千裏加急的驛卒還是給京城增添了一些煩擾。
一些消息靈通的官員以及吏員已經在暗地裏嘀咕,揣測。
而在如今大乾,商賈巨富、大地主、官員其實都是一夥人,
官員知道了,自然京中的諸多工坊也知道了。
邊疆又要開戰的消息在京中傳得沸沸揚揚。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很快整個集市都在討論此事,就連街邊的商販都有些心不在焉。
這讓京兆府尹武彥哲暗暗頭痛。
現在城北的集市已經是他的心頭肉,
這兩個月他什麽都沒幹,一直撲在集市上。
就指望著新建集市能讓他更進一步。
其中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他惴惴不安,生怕一個差錯,被皇帝問罪。
如今出現了新的風頭,他連忙前去解釋。
可事情卻事與願違。
雖然這些日子他在民間的名聲好了許多,但百姓們依舊不相信。
無奈之下,武彥哲隻好來到了京城雜報所在,打算找尋海嶽幫忙,讓其在雜報上澄清此事。
一來到此地,武彥哲就被眼前的人山人海嚇了一跳,嘴角微微抽搐。
自從雜報吞並了一些小報,
在京中獨一無二之後,就成了誘人的香餑餑。
不論是朝堂官員,又或者是商賈掌櫃,總是希望能在雜報上露露臉,讓京城的百姓熟知。
但奈何,雜報的主持者海嶽是個油鹽不進的,寫什麽記什麽,都是由他一言而決。
深吸了一口氣,武彥哲揮了揮手,一旁的吏員就已經上前大喊:“讓一讓,讓一讓,武大人來了。”
一些人迴過頭來,都是一些熟麵孔,大多都是各個工坊的掌櫃。
見到武彥哲,紛紛拱手作揖:
“拜見武大人。”
武彥哲輕輕點了點頭,從中間讓開的道路走了過去,進入了雜報所在的院內。
院內還有一些人,見他前來,也紛紛拱手作揖。
武彥哲同樣報以笑容迴應,若是放在以前,
這些商賈他都不會看一眼,哪怕他們是朝堂中一些大人物手下之人。
現在,坐上了京兆府尹的位置,才知道此等活計是多麽難。
這些刁民稍有不順心就在坊間大肆傳播他武彥哲不作為,拿著朝廷的俸祿屍位素餐。
以前還能不在意,現在不得不在意。
每每想到這,武彥哲都會在心中發出一聲重重歎息,一邊罵一邊笑。
很快,他在屋內見到了被文書堆積起來的海嶽。
相比於之前,他似乎更瘦了一些,沒有在外奔波,皮膚倒是白皙許多。
聽到腳步聲,海嶽抬起頭來,見是武彥哲,連忙站起身躬身行禮:“下官拜見武大人。”
武彥哲和煦地笑了起來:“海大人莫要如此,今日前來,本官是有一事相求啊。”
多日的接觸下來,武彥哲也知道了海嶽的性子,直接開門見山。
海嶽剛想張嘴反駁,但想到了今日的不平靜,還是出聲問道:
“不知海某有什麽可以幫忙的?”
武彥哲眉頭一挑,眼中閃過喜色,心中感慨三品官也不是沒有用,至少能落個和善。
他可是親眼見過,一些吏員前來被轟出去。
深吸了一口氣,武彥哲臉色沉重,沉聲開口:
“海大人可知今日在北城門發生之事?”
海嶽眸光一閃:“是千裏加急之事?”
武彥哲鬆了口氣,輕輕點了點頭:
“正是此事,先前的三次千裏加急讓軍中的氣氛很是沉重,加之集市就在北城門附近,有不少百姓都看到此事。
這在京中已經愈演愈烈,什麽說法都有。
所以,本官想要請海大人在雜報上刊登一篇澄清謠言的文章,好讓京中百姓安定,好好做工。”
海嶽聽聞此言,麵露沉思,過了好一會兒才輕輕搖了搖頭:
“武大人還請莫怪,這個忙下官幫不了。”
“為什麽?”
武彥哲的臉色頃刻間冷了下來,渾身散發著陰鬱,
他可是朝廷三品大員,
就這麽被堂而皇之地拒絕,他的臉往哪擱?
“武大人,千裏加急的事乃是從邊疆而來,
百姓們都看在眼裏,若是雜報上刊登邊疆無事發生。
非但不會讓百姓打消心中顧慮,反而會懷疑起雜報的真實性。
況且,朝廷對於那三次千裏加急,
並沒有做出什麽反應,邸報上也沒有刊登。
百姓們知道得還不多,
若是雜報這麽一登,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海嶽娓娓道來,試圖將其中門道說給武彥哲聽,讓他改變主意。
武彥哲站在那裏,雖然海嶽說得很對。
但他是京兆府尹,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京畿之地的安穩。
所以,他還是覺得,此事有必要發展。
“海大人,還是再考慮一二吧,
此事關乎京城安穩,本官心急如焚。”
海嶽卻是麵露堅定,緩緩搖了搖頭:
“大人,海某雖然還是朝廷官員,但雜報卻是我等一幹讀書人的心血。
我等日日夜夜操勞審稿,就是為了讓集市百姓能有更好的去處。
現在,公器私用,恐怕難以服眾。”
說話間,屋中的諸多讀書人也將眸子從眼前文書中抬了起來。
大約有那麽二三十人,他們皆是身穿儒衫,前來京城趕考的舉人。
被這麽多人一看,武彥哲也有一些壓力。
眼前京中的讀書人是誰也不能招惹的存在,科舉停了,這些人心中的怨氣已經積鬱到了極點。
“海大人真的不想幫忙?”武彥哲發出了最後一次問詢。
海嶽麵露遺憾,輕輕搖了搖頭:
“還請武大人恕罪,下官無法幫忙。”
“好!有種!”
“哼!”
武彥哲發出一聲冷哼,長袖一甩,快步離去,
隨著腳步聲漸行漸遠,
諸多讀書人將視線投向海嶽,臉上帶著幾分佩服。
雖然他們家底豐厚,身有功名,
但那可是正三品的京兆府尹啊,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敢得罪。
看來坊間傳聞為真,眼前的海大人,背後站著的,
可能真是那位九卿之一的陸大人。
很快,房間中就恢複了正常,隻有不停地翻書聲響起。
而武彥哲臉色平靜地走出庭院,
讓一些人摸不著頭腦,武大人到底是成了還是沒成。
等武彥哲坐到馬車上後,他的臉色才徹底陰沉下來!
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居然對他如此,真是該死!
正當他想著該如何解決京中流言之時,一股玄而又玄的感覺出現。
武彥哲猛地低頭,手腳慌亂地拿出腰間玉佩,怔怔地看著。
此刻,玉佩之上連連變換,很快便出現了一行行小字。
今夜子時,盛豐街三號。
一些消息靈通的官員以及吏員已經在暗地裏嘀咕,揣測。
而在如今大乾,商賈巨富、大地主、官員其實都是一夥人,
官員知道了,自然京中的諸多工坊也知道了。
邊疆又要開戰的消息在京中傳得沸沸揚揚。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很快整個集市都在討論此事,就連街邊的商販都有些心不在焉。
這讓京兆府尹武彥哲暗暗頭痛。
現在城北的集市已經是他的心頭肉,
這兩個月他什麽都沒幹,一直撲在集市上。
就指望著新建集市能讓他更進一步。
其中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他惴惴不安,生怕一個差錯,被皇帝問罪。
如今出現了新的風頭,他連忙前去解釋。
可事情卻事與願違。
雖然這些日子他在民間的名聲好了許多,但百姓們依舊不相信。
無奈之下,武彥哲隻好來到了京城雜報所在,打算找尋海嶽幫忙,讓其在雜報上澄清此事。
一來到此地,武彥哲就被眼前的人山人海嚇了一跳,嘴角微微抽搐。
自從雜報吞並了一些小報,
在京中獨一無二之後,就成了誘人的香餑餑。
不論是朝堂官員,又或者是商賈掌櫃,總是希望能在雜報上露露臉,讓京城的百姓熟知。
但奈何,雜報的主持者海嶽是個油鹽不進的,寫什麽記什麽,都是由他一言而決。
深吸了一口氣,武彥哲揮了揮手,一旁的吏員就已經上前大喊:“讓一讓,讓一讓,武大人來了。”
一些人迴過頭來,都是一些熟麵孔,大多都是各個工坊的掌櫃。
見到武彥哲,紛紛拱手作揖:
“拜見武大人。”
武彥哲輕輕點了點頭,從中間讓開的道路走了過去,進入了雜報所在的院內。
院內還有一些人,見他前來,也紛紛拱手作揖。
武彥哲同樣報以笑容迴應,若是放在以前,
這些商賈他都不會看一眼,哪怕他們是朝堂中一些大人物手下之人。
現在,坐上了京兆府尹的位置,才知道此等活計是多麽難。
這些刁民稍有不順心就在坊間大肆傳播他武彥哲不作為,拿著朝廷的俸祿屍位素餐。
以前還能不在意,現在不得不在意。
每每想到這,武彥哲都會在心中發出一聲重重歎息,一邊罵一邊笑。
很快,他在屋內見到了被文書堆積起來的海嶽。
相比於之前,他似乎更瘦了一些,沒有在外奔波,皮膚倒是白皙許多。
聽到腳步聲,海嶽抬起頭來,見是武彥哲,連忙站起身躬身行禮:“下官拜見武大人。”
武彥哲和煦地笑了起來:“海大人莫要如此,今日前來,本官是有一事相求啊。”
多日的接觸下來,武彥哲也知道了海嶽的性子,直接開門見山。
海嶽剛想張嘴反駁,但想到了今日的不平靜,還是出聲問道:
“不知海某有什麽可以幫忙的?”
武彥哲眉頭一挑,眼中閃過喜色,心中感慨三品官也不是沒有用,至少能落個和善。
他可是親眼見過,一些吏員前來被轟出去。
深吸了一口氣,武彥哲臉色沉重,沉聲開口:
“海大人可知今日在北城門發生之事?”
海嶽眸光一閃:“是千裏加急之事?”
武彥哲鬆了口氣,輕輕點了點頭:
“正是此事,先前的三次千裏加急讓軍中的氣氛很是沉重,加之集市就在北城門附近,有不少百姓都看到此事。
這在京中已經愈演愈烈,什麽說法都有。
所以,本官想要請海大人在雜報上刊登一篇澄清謠言的文章,好讓京中百姓安定,好好做工。”
海嶽聽聞此言,麵露沉思,過了好一會兒才輕輕搖了搖頭:
“武大人還請莫怪,這個忙下官幫不了。”
“為什麽?”
武彥哲的臉色頃刻間冷了下來,渾身散發著陰鬱,
他可是朝廷三品大員,
就這麽被堂而皇之地拒絕,他的臉往哪擱?
“武大人,千裏加急的事乃是從邊疆而來,
百姓們都看在眼裏,若是雜報上刊登邊疆無事發生。
非但不會讓百姓打消心中顧慮,反而會懷疑起雜報的真實性。
況且,朝廷對於那三次千裏加急,
並沒有做出什麽反應,邸報上也沒有刊登。
百姓們知道得還不多,
若是雜報這麽一登,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海嶽娓娓道來,試圖將其中門道說給武彥哲聽,讓他改變主意。
武彥哲站在那裏,雖然海嶽說得很對。
但他是京兆府尹,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京畿之地的安穩。
所以,他還是覺得,此事有必要發展。
“海大人,還是再考慮一二吧,
此事關乎京城安穩,本官心急如焚。”
海嶽卻是麵露堅定,緩緩搖了搖頭:
“大人,海某雖然還是朝廷官員,但雜報卻是我等一幹讀書人的心血。
我等日日夜夜操勞審稿,就是為了讓集市百姓能有更好的去處。
現在,公器私用,恐怕難以服眾。”
說話間,屋中的諸多讀書人也將眸子從眼前文書中抬了起來。
大約有那麽二三十人,他們皆是身穿儒衫,前來京城趕考的舉人。
被這麽多人一看,武彥哲也有一些壓力。
眼前京中的讀書人是誰也不能招惹的存在,科舉停了,這些人心中的怨氣已經積鬱到了極點。
“海大人真的不想幫忙?”武彥哲發出了最後一次問詢。
海嶽麵露遺憾,輕輕搖了搖頭:
“還請武大人恕罪,下官無法幫忙。”
“好!有種!”
“哼!”
武彥哲發出一聲冷哼,長袖一甩,快步離去,
隨著腳步聲漸行漸遠,
諸多讀書人將視線投向海嶽,臉上帶著幾分佩服。
雖然他們家底豐厚,身有功名,
但那可是正三品的京兆府尹啊,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敢得罪。
看來坊間傳聞為真,眼前的海大人,背後站著的,
可能真是那位九卿之一的陸大人。
很快,房間中就恢複了正常,隻有不停地翻書聲響起。
而武彥哲臉色平靜地走出庭院,
讓一些人摸不著頭腦,武大人到底是成了還是沒成。
等武彥哲坐到馬車上後,他的臉色才徹底陰沉下來!
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居然對他如此,真是該死!
正當他想著該如何解決京中流言之時,一股玄而又玄的感覺出現。
武彥哲猛地低頭,手腳慌亂地拿出腰間玉佩,怔怔地看著。
此刻,玉佩之上連連變換,很快便出現了一行行小字。
今夜子時,盛豐街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