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發生的一切自然吸引了一旁軍卒的注意力,
隻見他們無聲無息間將手放在了長刀的刀把,以及弩箭的扳機之上。
臉上的神情沒有絲毫變化,依舊懶洋洋的,但眼中已經充滿警惕。
隻要拓跋硯有所異動,那他們將毫不猶豫地揮動手裏長刀,扣動手裏的扳機。
營地中的氣氛在刹那間就變得肅殺。
秋風蕭瑟,帶著涼意吹過,掀起了陣陣落葉,也帶來了絲絲涼意。
拓跋硯眯起眼睛,怔怔地看著這一切,心裏已經充滿警惕。
強軍,這是毫無疑問的強軍。
在草原上人們信賴的勇士就是下馬能牧羊,
若有敵人前來,上馬就能殺敵。
身份的變換隻在一瞬間。
而眼前這些軍卒也是如此,從散兵遊勇到精銳之師,變化也隻在一瞬間。
這讓拓跋硯想起了大乾兵書中的一個詞。
枕戈待旦。
在草原王庭與中原王朝爭鬥的數千年中,
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精銳軍卒,
他們在馬上行走,吃喝拉撒,就算是休息也抱著手中長刀。
若有敵人來襲,他們將第一時間露出兵鋒。
想到這,拓跋硯默默歎了口氣,
不管是如今大乾,還是草原王庭,早已經沒有了此等精銳軍卒。
就算是他拓跋部如今停在曲州外的精銳,也比之當年的王庭精銳遠遠不如。
至於大乾...那就不更不用說了。
拓跋硯站在巨石之上,冷風吹動了他露在甲胄之外的衣袖,也吹動了他散落在外的狂亂毛發。
他看向下方與他差不多的大漢,眼神閃爍,嘴角慢慢出現一絲弧度。
“你是蘭雲川吧,本王記得,在風浪城一戰中,你部最為勇猛,分割戰場也做的極好,有大將之風。”
“是我。”
蘭雲川沒有過多言語,冷冷說道,他一直都是如此,惜字如金。
“你在這靖安軍中不過是個千戶,我看你身上也帶著一些草原血統,你來我拓跋部如何?
我讓你做萬夫長,總兵,統領本王的精銳騎兵。
若是本王帶領拓跋氏重迴汗王之位,那你便是南院大王,如何?”
此地唿吸頓時一促,在場之人大多都是北鄉城軍卒,自幼生活在邊疆。
自然知道南院大王代表著什麽,那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雖然如今草業王庭一分為六,沒有了所謂的北院大王,南院大王之說。
但這並不妨礙人們記得草原王者的崢嶸。
如今的草原六王與之相比,雲泥之別。
在北鄉城的縣誌上就曾有過記載。
七百年前,南院大王拓跋饕率領百萬大軍寇邊,
一時間,烽煙四起,遍地骸骨。
如今拓跋硯重提舊事,讓不少人心生恍惚。
站在蘭雲川身前的袁從雲瞪大了眼睛,
他是讀書人,比這些軍卒還要了解當年草原王者的風光。
先朝就是在當時南院大王的帶領下,被攻入了邊疆。
如今拓跋硯想要做什麽?
袁從雲不知道,但他倒是覺得有些害怕。
這位日逐王似乎不像是如百姓們口口相傳的那般一無是處,反而十分聰明。
如今他身處靖安軍,無論說什麽話都無法兌現,那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說呢。
他不知道靖安侯為什麽會帶著拓跋硯。
但這位草原王者既然在京城裏沒有死,那在靖安軍中也理所應當地不會死。
所以他才如此有恃無恐。
袁從雲側了側頭,沒有看到蘭大人的身影,隻是見到了那安如磐石般的影子。
以及周圍那嚴陣以待的靖安軍卒。
他作為讀書人,加之父親的影響,在以前他是討厭軍卒的。
但如今卻感到十分心安。
隻見蘭雲川那冷酷古井無波的臉上終於出現了表情,似乎是一絲絲嘲諷。
拓跋硯見到,臉上也沒有絲毫不快,他是草原王者,該有容忍的度量。
而且如今身處靖安軍,他隻是隨意說說罷了,若是日後在戰場上相遇,也可以以此作為笑談。
說不定他還真能收獲一員大將。
“拓跋王上,如今你雖為蠻人,
但身處乾地,心卻留在五百年前的草原上,某實在是摸不清您的跟腳啊。
藍某雖然是粗人,但也知道昔日榮光如過眼雲煙,使不得數。
拓跋王上還是先立足於當下,活著離開大乾再說其他吧。”
此話一出,拓跋硯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他是務實之人,自然知道昔日榮光都是狗屁,做不得數,隻能在酒桌上吹噓一二。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最後一句話,能不能活著離開大乾。
這也是他所擔心的。
若說如今誰不想讓他迴到草原,恐怕不是大乾的袞袞諸公,
而是草原六部,沒錯,草原六部。
不說其他五王,單說他拓跋部,
那幾個不爭氣的兒子與那隻知道享受的幾個弟弟,是不會希望他迴到拓跋部的。
身為草原日逐王,他深知權力的滋味。
一旦手握權力,便再也不會鬆手,雖然他在大乾的時間不長。
但幾個月的時間已經能讓他們享受一番權力帶來的沉醉。
單說那死在大乾京城的拓跋存,背後有其餘草原大部的謀劃,定然也有拓跋部的謀劃。
否則不會派如此蠢貨作為使者,與大乾商談。
感受著周圍凝重的氛圍,拓跋硯心中默默歎了口氣,心中無聲自語:
“草原人,天生就擅長內鬥。五萬精銳騎兵陳兵大乾邊境...他們是想讓我死啊。”
草原王庭與大乾對峙三百年,自然知道大乾的行事作風,
可以輸,可以憋屈地守城。
但絕對不會因為草原陳兵邊境,就答應草原的種種要求。
事實上,若是大乾答應每年給個百萬石糧草,那他們也沒有必要打了。
草原王庭也不用每年都聚集那麽多青壯來邊境搶掠,送死。
隻有搶到的東西夠多,死的人夠多,剩餘的糧食才能讓草原人度過冬天。
若是有大乾肯提供一些糧食,那誰又願意去死呢?
但事實是,大乾三百年來,一次都沒有答應過草原王庭的條件。
即使如今大乾自身也根基不穩,岌岌可危,依舊不曾答應。
隻是在秋日默默在九邊屯兵築城,堆積糧草。
這讓不少草原人很是不解,明明百萬石糧草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乾人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價。
草野人不懂,但拓拔硯與其餘五王懂,他們身為上位者。
深知心中一股氣的重要,若是沒了這股氣,大乾拿出糧食答應了求和。
那在大乾百姓心中的一口氣將一瀉千裏,脊梁骨也會重新彎折,再也站不起來。
所以大乾寧願每年在九邊死上數萬人,也不會答應草原王庭的條件,反而會反應激烈。
隻見他們無聲無息間將手放在了長刀的刀把,以及弩箭的扳機之上。
臉上的神情沒有絲毫變化,依舊懶洋洋的,但眼中已經充滿警惕。
隻要拓跋硯有所異動,那他們將毫不猶豫地揮動手裏長刀,扣動手裏的扳機。
營地中的氣氛在刹那間就變得肅殺。
秋風蕭瑟,帶著涼意吹過,掀起了陣陣落葉,也帶來了絲絲涼意。
拓跋硯眯起眼睛,怔怔地看著這一切,心裏已經充滿警惕。
強軍,這是毫無疑問的強軍。
在草原上人們信賴的勇士就是下馬能牧羊,
若有敵人前來,上馬就能殺敵。
身份的變換隻在一瞬間。
而眼前這些軍卒也是如此,從散兵遊勇到精銳之師,變化也隻在一瞬間。
這讓拓跋硯想起了大乾兵書中的一個詞。
枕戈待旦。
在草原王庭與中原王朝爭鬥的數千年中,
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精銳軍卒,
他們在馬上行走,吃喝拉撒,就算是休息也抱著手中長刀。
若有敵人來襲,他們將第一時間露出兵鋒。
想到這,拓跋硯默默歎了口氣,
不管是如今大乾,還是草原王庭,早已經沒有了此等精銳軍卒。
就算是他拓跋部如今停在曲州外的精銳,也比之當年的王庭精銳遠遠不如。
至於大乾...那就不更不用說了。
拓跋硯站在巨石之上,冷風吹動了他露在甲胄之外的衣袖,也吹動了他散落在外的狂亂毛發。
他看向下方與他差不多的大漢,眼神閃爍,嘴角慢慢出現一絲弧度。
“你是蘭雲川吧,本王記得,在風浪城一戰中,你部最為勇猛,分割戰場也做的極好,有大將之風。”
“是我。”
蘭雲川沒有過多言語,冷冷說道,他一直都是如此,惜字如金。
“你在這靖安軍中不過是個千戶,我看你身上也帶著一些草原血統,你來我拓跋部如何?
我讓你做萬夫長,總兵,統領本王的精銳騎兵。
若是本王帶領拓跋氏重迴汗王之位,那你便是南院大王,如何?”
此地唿吸頓時一促,在場之人大多都是北鄉城軍卒,自幼生活在邊疆。
自然知道南院大王代表著什麽,那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雖然如今草業王庭一分為六,沒有了所謂的北院大王,南院大王之說。
但這並不妨礙人們記得草原王者的崢嶸。
如今的草原六王與之相比,雲泥之別。
在北鄉城的縣誌上就曾有過記載。
七百年前,南院大王拓跋饕率領百萬大軍寇邊,
一時間,烽煙四起,遍地骸骨。
如今拓跋硯重提舊事,讓不少人心生恍惚。
站在蘭雲川身前的袁從雲瞪大了眼睛,
他是讀書人,比這些軍卒還要了解當年草原王者的風光。
先朝就是在當時南院大王的帶領下,被攻入了邊疆。
如今拓跋硯想要做什麽?
袁從雲不知道,但他倒是覺得有些害怕。
這位日逐王似乎不像是如百姓們口口相傳的那般一無是處,反而十分聰明。
如今他身處靖安軍,無論說什麽話都無法兌現,那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說呢。
他不知道靖安侯為什麽會帶著拓跋硯。
但這位草原王者既然在京城裏沒有死,那在靖安軍中也理所應當地不會死。
所以他才如此有恃無恐。
袁從雲側了側頭,沒有看到蘭大人的身影,隻是見到了那安如磐石般的影子。
以及周圍那嚴陣以待的靖安軍卒。
他作為讀書人,加之父親的影響,在以前他是討厭軍卒的。
但如今卻感到十分心安。
隻見蘭雲川那冷酷古井無波的臉上終於出現了表情,似乎是一絲絲嘲諷。
拓跋硯見到,臉上也沒有絲毫不快,他是草原王者,該有容忍的度量。
而且如今身處靖安軍,他隻是隨意說說罷了,若是日後在戰場上相遇,也可以以此作為笑談。
說不定他還真能收獲一員大將。
“拓跋王上,如今你雖為蠻人,
但身處乾地,心卻留在五百年前的草原上,某實在是摸不清您的跟腳啊。
藍某雖然是粗人,但也知道昔日榮光如過眼雲煙,使不得數。
拓跋王上還是先立足於當下,活著離開大乾再說其他吧。”
此話一出,拓跋硯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他是務實之人,自然知道昔日榮光都是狗屁,做不得數,隻能在酒桌上吹噓一二。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最後一句話,能不能活著離開大乾。
這也是他所擔心的。
若說如今誰不想讓他迴到草原,恐怕不是大乾的袞袞諸公,
而是草原六部,沒錯,草原六部。
不說其他五王,單說他拓跋部,
那幾個不爭氣的兒子與那隻知道享受的幾個弟弟,是不會希望他迴到拓跋部的。
身為草原日逐王,他深知權力的滋味。
一旦手握權力,便再也不會鬆手,雖然他在大乾的時間不長。
但幾個月的時間已經能讓他們享受一番權力帶來的沉醉。
單說那死在大乾京城的拓跋存,背後有其餘草原大部的謀劃,定然也有拓跋部的謀劃。
否則不會派如此蠢貨作為使者,與大乾商談。
感受著周圍凝重的氛圍,拓跋硯心中默默歎了口氣,心中無聲自語:
“草原人,天生就擅長內鬥。五萬精銳騎兵陳兵大乾邊境...他們是想讓我死啊。”
草原王庭與大乾對峙三百年,自然知道大乾的行事作風,
可以輸,可以憋屈地守城。
但絕對不會因為草原陳兵邊境,就答應草原的種種要求。
事實上,若是大乾答應每年給個百萬石糧草,那他們也沒有必要打了。
草原王庭也不用每年都聚集那麽多青壯來邊境搶掠,送死。
隻有搶到的東西夠多,死的人夠多,剩餘的糧食才能讓草原人度過冬天。
若是有大乾肯提供一些糧食,那誰又願意去死呢?
但事實是,大乾三百年來,一次都沒有答應過草原王庭的條件。
即使如今大乾自身也根基不穩,岌岌可危,依舊不曾答應。
隻是在秋日默默在九邊屯兵築城,堆積糧草。
這讓不少草原人很是不解,明明百萬石糧草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乾人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價。
草野人不懂,但拓拔硯與其餘五王懂,他們身為上位者。
深知心中一股氣的重要,若是沒了這股氣,大乾拿出糧食答應了求和。
那在大乾百姓心中的一口氣將一瀉千裏,脊梁骨也會重新彎折,再也站不起來。
所以大乾寧願每年在九邊死上數萬人,也不會答應草原王庭的條件,反而會反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