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強掰朱元璋思想
開局被誅十族,入朝痛罵朱元璋!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死局不可解,但是有辦法延緩?
朱元璋聞言,精神猛地一震,激動道,
“能延緩也行啊!
咱也從來沒想過,從此大明就千秋萬代!
能讓百姓多過幾年好日子,便也行了!”
劉秀點點頭,
老朱還是極其務實的人,
從來不想著自己長生不死,王朝千秋萬代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身後事,最多也不過是想到朱標罷了,
再之後的事,老朱也便不操心了,
“來!”朱元璋忍不住起身,把劉秀拉到身邊說道,“快與咱說說!”
“陛下,您想想,為何土地兼並到極限,會覆滅王朝?”
朱元璋頓了頓,稍作思考,說道,
“百姓們沒地種,吃不上飯,自然得鬧!”
劉秀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其深層次的原因便是在這,而若是能讓百姓有飯吃、有事做,
自然就能大大延緩曆史周期律轉換的速度。”
“地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還咋讓他們有飯吃、有事幹?”
朱元璋嘟囔了兩句,隨後猛地瞪大眼睛,驚道,
“這便是你在安慶府所做的事?給百姓找到種地之外的謀生手段?!”
不怪朱元璋心中大震,原來劉秀早就看到了這一層,
而且他不僅為天下先,更是做了起來!
劉秀一片公心,讓朱元璋既震驚又感動,
劉秀說道,“這隻是其一,而要延緩曆史發展的趨勢,需要三富策略。”
“哪三富?”朱元璋忍不住開口問道。
劉秀豎起三根手指,說道,
“富國,富民,富官。”
“嘶!”
朱元璋聞言,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富國,富民,富官,
這豈不是要把整個大明天下的經濟政策,從頭到尾都換個遍?!
其手筆,簡直是太大了!
宋瓚手腳發麻,隻覺得一股電流從腳底衝上了頭頂,
儒家不講利益,隻講禮義,
而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封建王朝,自然也齒於談利益,
可尷尬之處在於這裏,
人人表麵上說,不義而富且貴,與我於浮雲,
可實際上,社會處處都需要錢,人人又愛錢,
社會的主流又要重農抑商,
這前後難道不虛偽嗎?
難道不矛盾嗎?
而劉秀絲毫不掩飾這些,直言就是要用管商之術富國富民,
這對於儒家而言,無疑會頃覆儒家的主體地位,
宋瓚忍不住暗道,
劉秀果然是大治大亂之人,
接著,宋瓚看向朱元璋,
用禮還是用利,
其實都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當看到朱元璋確實是在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宋瓚心中忍不住又是一震,
難道陛下真要動國本?!
宋瓚絲毫不懷疑,朱元璋確實有魄力去做這件事,
而若是真做了這件事,大明又會變成什麽樣?
是更好,
還是更壞?
宋瓚給不出答案。
徐達此時心裏的震驚,絲毫不少於宋瓚,
敏銳的政治嗅覺,讓徐達感覺到,
一場席卷大明的風暴就要來了,
而這場風暴過去之後,
誰又能活下來呢?
徐達眼睛一閃,已經下定了決心,
劉秀是自家的女婿,劉家與徐家早就綁在了一條戰船之上,
劉家若是倒了,徐家還能置身事外嗎?
想通此節後,徐達眼神清明不少,
看向劉秀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不同的意味。
朱元璋抬起眼皮,看向劉秀,
“你先與咱說說,你這三富要怎麽富?”
劉秀直接開口道,
“民富則國富,國富則官富。”
劉秀伸出手指重重向下一點,
“關鍵便是在藏富於民!
如何富民?其一便是屯田,商屯,民屯,軍屯缺一不可。
陛下做得已經很好了,輕徭薄賦,抑製兼並,開源節流,
可難就難在如果將其做為國策,一直推行下去,
農業為本,大明在,此條國策便要永遠在!”
朱元璋重重一拍大腿,眼中滿是讚同的神色,
老朱好幾次欲言又止,可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啥也不說了,
讓秀兒說!
劉秀微微皺眉,
“第二便是陛下看到的,解決就業。
老百姓解決生計的方法並非隻有農業一條,
另外,以農業為主,和抑製商業之間,絕對不是衝突的,
並非是搞農業,便不能搞商業,
也不是搞商業,便不能搞農業,
為何我們不能同時發展呢?”
宋瓚聞言不禁頻頻點頭,眼中多了幾分明悟。
朱元璋為難道,
“道理咱也懂,但是商業真有讓全大明一起搞的必要嗎?
農民可比商人老實多了,若是咱再不抑製商業,
豈不是遍地都是投機之輩?”
劉秀搖搖頭,說道,
“非也。
儒家有一句話說得話,廩食足而知廉恥,
就連聖人都知道,隻有吃飽飯,才能講仁義,
若是百姓都吃不飽飯,哪還有仁義可言?
與之相比,大開商業反而好得多。”
見朱元璋臉色還是沒有放鬆,顯然心裏還是擰巴得很,
劉秀繼續道,
“陛下,或許前朝行重農抑商這一套沒問題,
但如今大明天下,形勢已經不一樣了!
世界何其廣闊,這便是要進入各國大交流時代!
如若我們閉關鎖國,以為能自給自足,必然會被淘汰在曆史潮流之中!”
劉秀此言擲地有聲,言語間滿是堅定,
仿佛聖人講道一般,每一個字都說得朱元璋靈魂震蕩,
仿佛若是不按照劉秀說得做,劉秀所說的未來一定會上演一般!
徐達、宋瓚顯然已經被劉秀徹底說服了,
二人忍不住看向朱元璋,
隻見朱元璋眉頭緊鎖,還是一副擰巴的樣子,
隻因為劉秀這一套與朱元璋自己這一套是完全相反的,
可是,大明發生的種種,無一不再證實劉秀說得話,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這一套,不好使了,
若是讓他用劉秀這一套,他也沒辦法馬上下定決心,
因為這不是過家家,而是切實的管理一個疆域遼闊、民族各異的國家!
就連一個小小的決策,都會影響到天下百姓,
所以朱元璋做決策,從來都是慎之又慎!
更何況,還是一個如此大轉向的決斷呢?!
朱元璋,還是下不了決心!
或是,還缺少一把火!
朱元璋聞言,精神猛地一震,激動道,
“能延緩也行啊!
咱也從來沒想過,從此大明就千秋萬代!
能讓百姓多過幾年好日子,便也行了!”
劉秀點點頭,
老朱還是極其務實的人,
從來不想著自己長生不死,王朝千秋萬代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身後事,最多也不過是想到朱標罷了,
再之後的事,老朱也便不操心了,
“來!”朱元璋忍不住起身,把劉秀拉到身邊說道,“快與咱說說!”
“陛下,您想想,為何土地兼並到極限,會覆滅王朝?”
朱元璋頓了頓,稍作思考,說道,
“百姓們沒地種,吃不上飯,自然得鬧!”
劉秀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其深層次的原因便是在這,而若是能讓百姓有飯吃、有事做,
自然就能大大延緩曆史周期律轉換的速度。”
“地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還咋讓他們有飯吃、有事幹?”
朱元璋嘟囔了兩句,隨後猛地瞪大眼睛,驚道,
“這便是你在安慶府所做的事?給百姓找到種地之外的謀生手段?!”
不怪朱元璋心中大震,原來劉秀早就看到了這一層,
而且他不僅為天下先,更是做了起來!
劉秀一片公心,讓朱元璋既震驚又感動,
劉秀說道,“這隻是其一,而要延緩曆史發展的趨勢,需要三富策略。”
“哪三富?”朱元璋忍不住開口問道。
劉秀豎起三根手指,說道,
“富國,富民,富官。”
“嘶!”
朱元璋聞言,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富國,富民,富官,
這豈不是要把整個大明天下的經濟政策,從頭到尾都換個遍?!
其手筆,簡直是太大了!
宋瓚手腳發麻,隻覺得一股電流從腳底衝上了頭頂,
儒家不講利益,隻講禮義,
而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封建王朝,自然也齒於談利益,
可尷尬之處在於這裏,
人人表麵上說,不義而富且貴,與我於浮雲,
可實際上,社會處處都需要錢,人人又愛錢,
社會的主流又要重農抑商,
這前後難道不虛偽嗎?
難道不矛盾嗎?
而劉秀絲毫不掩飾這些,直言就是要用管商之術富國富民,
這對於儒家而言,無疑會頃覆儒家的主體地位,
宋瓚忍不住暗道,
劉秀果然是大治大亂之人,
接著,宋瓚看向朱元璋,
用禮還是用利,
其實都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當看到朱元璋確實是在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宋瓚心中忍不住又是一震,
難道陛下真要動國本?!
宋瓚絲毫不懷疑,朱元璋確實有魄力去做這件事,
而若是真做了這件事,大明又會變成什麽樣?
是更好,
還是更壞?
宋瓚給不出答案。
徐達此時心裏的震驚,絲毫不少於宋瓚,
敏銳的政治嗅覺,讓徐達感覺到,
一場席卷大明的風暴就要來了,
而這場風暴過去之後,
誰又能活下來呢?
徐達眼睛一閃,已經下定了決心,
劉秀是自家的女婿,劉家與徐家早就綁在了一條戰船之上,
劉家若是倒了,徐家還能置身事外嗎?
想通此節後,徐達眼神清明不少,
看向劉秀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不同的意味。
朱元璋抬起眼皮,看向劉秀,
“你先與咱說說,你這三富要怎麽富?”
劉秀直接開口道,
“民富則國富,國富則官富。”
劉秀伸出手指重重向下一點,
“關鍵便是在藏富於民!
如何富民?其一便是屯田,商屯,民屯,軍屯缺一不可。
陛下做得已經很好了,輕徭薄賦,抑製兼並,開源節流,
可難就難在如果將其做為國策,一直推行下去,
農業為本,大明在,此條國策便要永遠在!”
朱元璋重重一拍大腿,眼中滿是讚同的神色,
老朱好幾次欲言又止,可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啥也不說了,
讓秀兒說!
劉秀微微皺眉,
“第二便是陛下看到的,解決就業。
老百姓解決生計的方法並非隻有農業一條,
另外,以農業為主,和抑製商業之間,絕對不是衝突的,
並非是搞農業,便不能搞商業,
也不是搞商業,便不能搞農業,
為何我們不能同時發展呢?”
宋瓚聞言不禁頻頻點頭,眼中多了幾分明悟。
朱元璋為難道,
“道理咱也懂,但是商業真有讓全大明一起搞的必要嗎?
農民可比商人老實多了,若是咱再不抑製商業,
豈不是遍地都是投機之輩?”
劉秀搖搖頭,說道,
“非也。
儒家有一句話說得話,廩食足而知廉恥,
就連聖人都知道,隻有吃飽飯,才能講仁義,
若是百姓都吃不飽飯,哪還有仁義可言?
與之相比,大開商業反而好得多。”
見朱元璋臉色還是沒有放鬆,顯然心裏還是擰巴得很,
劉秀繼續道,
“陛下,或許前朝行重農抑商這一套沒問題,
但如今大明天下,形勢已經不一樣了!
世界何其廣闊,這便是要進入各國大交流時代!
如若我們閉關鎖國,以為能自給自足,必然會被淘汰在曆史潮流之中!”
劉秀此言擲地有聲,言語間滿是堅定,
仿佛聖人講道一般,每一個字都說得朱元璋靈魂震蕩,
仿佛若是不按照劉秀說得做,劉秀所說的未來一定會上演一般!
徐達、宋瓚顯然已經被劉秀徹底說服了,
二人忍不住看向朱元璋,
隻見朱元璋眉頭緊鎖,還是一副擰巴的樣子,
隻因為劉秀這一套與朱元璋自己這一套是完全相反的,
可是,大明發生的種種,無一不再證實劉秀說得話,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這一套,不好使了,
若是讓他用劉秀這一套,他也沒辦法馬上下定決心,
因為這不是過家家,而是切實的管理一個疆域遼闊、民族各異的國家!
就連一個小小的決策,都會影響到天下百姓,
所以朱元璋做決策,從來都是慎之又慎!
更何況,還是一個如此大轉向的決斷呢?!
朱元璋,還是下不了決心!
或是,還缺少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