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為情所困的劉秀
開局被誅十族,入朝痛罵朱元璋!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幾個月過去
天已入秋,大明已經到了豐收的時節。
劉秀枯坐在劉府最角落的一處清淨小屋內,周圍擺得全是四書五經,
咚咚咚…
“進。”
劉秀開口道,聲音有些沙啞,這也是許久不與人說話留下的後遺症。
隻見劉知己和沈萬三兩人探著頭進來了,
“大侄兒!(劉老爺!)”
劉秀合上書,揉了揉眼睛,疲憊道,
“大叔,你們怎麽來了?”
“嘿嘿,”劉知己拎著一隻烤鵝,笑道,“你天天看書,看書最費神,這不是來犒勞犒勞你嗎!”
劉秀盯著這隻烤鵝入了神,喃喃道,
“她和我說過,她爹最愛吃烤鵝。”
劉知己聞言,滿眼無奈的和沈萬三對視一眼,自從徐妙雲迴京以後,劉秀就跟魔怔了一樣,
眼前這人蓬頭垢麵呢,完全和大鬧朝堂的那個劉秀對不上啊!
那夜劉秀和妙雲成長過後,第二日妙雲就一走了之了,留下的書信上寫著,她必須迴去雲雲,之後家裏的生意劉秀就完全放手了,一心紮進了科舉這件事裏麵。
說起來,劉秀本就是曆史學院的學生,四書五經也背過,讀這些倒是不費勁,難就難在如何用特定的格式把這些寫出來,
還有詩詞一項,如今已經是明代,好詩都被用得差不多了,想抄也沒地抄,
沈萬三撓撓頭,有些為難道,“劉老爺,雖然您厲害,但是差不多有個功名就行,沒必要可著三元使勁。”
劉秀還沒說話,劉知己倒急了,“嗨!你這是啥意思?我大侄兒中個狀元那是綽綽有餘,怎麽還差不多混個功名就行呢?”
“唉,老劉啊,你有所不知,如果劉老爺是在南方考,那三元自然手到擒來,可劉老爺是在北方考試啊…中三元那可比登天還難!”
“這我就不明白了,科舉考的是學問,和南方北方考還有關係?”
劉秀也是好奇地看向沈萬三,問道,“這事有什麽說道?”
“說道可大了去了!”沈萬三向周圍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去參加科舉,那可是待遇完全不同,你們看看,這幾年的科舉,三元全是南方人,就沒有一個北方人!”
“那我大侄兒就是第一個北方人中三元的!”
看著劉知己不服氣的樣子,沈萬三搖搖頭,“老劉啊,你還是想簡單了,南方學風蔚然,滿是世家大族,那生出來的孩子自然學問也高,我之前混那塊,我熟!那監考官員在洪武初年的時候還認真批卷,那時候開始便是南牆北弱…”
“…後來科舉監考官便心裏有了想法,隻要是南方人的卷,便細細去讀,下意識就會多給幾分,那北方人的卷,還沒看呢,心裏先就扣了幾分。”
“還有這事?!”劉知己聽得大怒,“陛下不管?!”
“管?!沒法管啊!那些卷調出來,那確實是南方人的卷子比北方人答得好,陛下也沒辦法說什麽啊!”
劉秀聽得入了神,心中想到了,那個轟動大明的南北榜案。
原來在這時候開始,科舉中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矛盾就這麽大了?
想來也是,如果不是積怨已久的話,也不會出現十幾年後的南北榜案。
且說洪武三十年時,以翰林學士劉三吾支持殿試,後來發榜一看,入榜之人盡是南人,而無一北人。
會試落榜的北方考生,聯名狀告劉三吾徇私舞弊,禦狀告到了朱元璋那裏,老朱知道這件事後大怒,殺了一大批官員,之後又重新取榜,榜上又滿是北人。
後來所幸就分南榜和北榜,可這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南北考生的矛盾完全沒有平息。
這就是南北榜案。
“大侄兒,你想啥呢?”
劉秀迴過神,“哦,沒想什麽。那沈萬,你的意思是?”
沈萬三哎呦一聲,訕笑道,“我的意思當然就是劉老爺完全沒必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科舉上,咱們這艘大船還都指著您領航呢!咱混個功名就是了,三元這東西,誰願意爭誰就去爭唄!”
劉秀笑道,“有大叔和你,商業上的事還用我操心什麽?”
沈萬三和劉知己對視一眼,劉知己有些不好意思道,
“大侄兒,確實是現在出了點問題。”
劉秀見劉知己和沈萬三這麽嚴肅的樣子,也下意識嚴肅了起來,能讓這兩人犯難,恐怕不是小事。
“啥事?”
“那個…”劉知己撓撓頭,“大侄兒,咱們的鹽賣得遠比想象的好,整個燕地幾乎家家都該用咱們的精鹽了。而且據吳地的消息,吳地的鹽直接就賣爆了,甚至已經遠銷海外了!”
“這是好事啊!”劉秀不解道。
“算是好事…”沈萬三嘟囔道。
“什麽叫算是好事?咋啦,沈萬,掙錢都不開心了?”
沈萬三嘴裏發苦,“劉老爺,開心是開心,可這已經是秋天了,馬上就要到了分利的時候了…”
劉秀一愣,暗道,
這事確實不好辦啊!
所謂分利,就是該給股東們分錢了,老朱在朝中頂住壓力,才能讓精鹽賣得這麽順暢。
而老四和老五更不必說,也是盡心盡力。
劉家也跟著沒瞎忙活。
除去留下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這幾個月賣鹽的錢都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劉家,等著劉秀來統一調度,
而到了分利的時候,這錢該怎麽分,還真把劉知己和沈萬三兩隻老狐狸難住了。
“大叔,你們什麽意思?”劉秀眉頭微皺,看向二人問道。
劉知己撓撓頭說道,“我的意思是咱家這份可以忽略不計了,其實難就難在,該多給藩王還是多給陛下,我是覺得應該多給藩王,藩王有錢了,才能更好的製鹽賣鹽不是?”
沈萬三一聽這話,急道,“老劉,我都和你說過多少遍了,藩王這邊可以先放放,一定得給陛下大頭!你是不了解陛下,如果不給陛下大頭,咱這販鹽的事也不用幹了!”
“可是,雖說收入多,你看看,咱們修路修驛站,幹啥不用錢?”
“那也不行!咱餓死都沒事!一定得把大頭給陛下!”
天已入秋,大明已經到了豐收的時節。
劉秀枯坐在劉府最角落的一處清淨小屋內,周圍擺得全是四書五經,
咚咚咚…
“進。”
劉秀開口道,聲音有些沙啞,這也是許久不與人說話留下的後遺症。
隻見劉知己和沈萬三兩人探著頭進來了,
“大侄兒!(劉老爺!)”
劉秀合上書,揉了揉眼睛,疲憊道,
“大叔,你們怎麽來了?”
“嘿嘿,”劉知己拎著一隻烤鵝,笑道,“你天天看書,看書最費神,這不是來犒勞犒勞你嗎!”
劉秀盯著這隻烤鵝入了神,喃喃道,
“她和我說過,她爹最愛吃烤鵝。”
劉知己聞言,滿眼無奈的和沈萬三對視一眼,自從徐妙雲迴京以後,劉秀就跟魔怔了一樣,
眼前這人蓬頭垢麵呢,完全和大鬧朝堂的那個劉秀對不上啊!
那夜劉秀和妙雲成長過後,第二日妙雲就一走了之了,留下的書信上寫著,她必須迴去雲雲,之後家裏的生意劉秀就完全放手了,一心紮進了科舉這件事裏麵。
說起來,劉秀本就是曆史學院的學生,四書五經也背過,讀這些倒是不費勁,難就難在如何用特定的格式把這些寫出來,
還有詩詞一項,如今已經是明代,好詩都被用得差不多了,想抄也沒地抄,
沈萬三撓撓頭,有些為難道,“劉老爺,雖然您厲害,但是差不多有個功名就行,沒必要可著三元使勁。”
劉秀還沒說話,劉知己倒急了,“嗨!你這是啥意思?我大侄兒中個狀元那是綽綽有餘,怎麽還差不多混個功名就行呢?”
“唉,老劉啊,你有所不知,如果劉老爺是在南方考,那三元自然手到擒來,可劉老爺是在北方考試啊…中三元那可比登天還難!”
“這我就不明白了,科舉考的是學問,和南方北方考還有關係?”
劉秀也是好奇地看向沈萬三,問道,“這事有什麽說道?”
“說道可大了去了!”沈萬三向周圍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去參加科舉,那可是待遇完全不同,你們看看,這幾年的科舉,三元全是南方人,就沒有一個北方人!”
“那我大侄兒就是第一個北方人中三元的!”
看著劉知己不服氣的樣子,沈萬三搖搖頭,“老劉啊,你還是想簡單了,南方學風蔚然,滿是世家大族,那生出來的孩子自然學問也高,我之前混那塊,我熟!那監考官員在洪武初年的時候還認真批卷,那時候開始便是南牆北弱…”
“…後來科舉監考官便心裏有了想法,隻要是南方人的卷,便細細去讀,下意識就會多給幾分,那北方人的卷,還沒看呢,心裏先就扣了幾分。”
“還有這事?!”劉知己聽得大怒,“陛下不管?!”
“管?!沒法管啊!那些卷調出來,那確實是南方人的卷子比北方人答得好,陛下也沒辦法說什麽啊!”
劉秀聽得入了神,心中想到了,那個轟動大明的南北榜案。
原來在這時候開始,科舉中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矛盾就這麽大了?
想來也是,如果不是積怨已久的話,也不會出現十幾年後的南北榜案。
且說洪武三十年時,以翰林學士劉三吾支持殿試,後來發榜一看,入榜之人盡是南人,而無一北人。
會試落榜的北方考生,聯名狀告劉三吾徇私舞弊,禦狀告到了朱元璋那裏,老朱知道這件事後大怒,殺了一大批官員,之後又重新取榜,榜上又滿是北人。
後來所幸就分南榜和北榜,可這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南北考生的矛盾完全沒有平息。
這就是南北榜案。
“大侄兒,你想啥呢?”
劉秀迴過神,“哦,沒想什麽。那沈萬,你的意思是?”
沈萬三哎呦一聲,訕笑道,“我的意思當然就是劉老爺完全沒必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科舉上,咱們這艘大船還都指著您領航呢!咱混個功名就是了,三元這東西,誰願意爭誰就去爭唄!”
劉秀笑道,“有大叔和你,商業上的事還用我操心什麽?”
沈萬三和劉知己對視一眼,劉知己有些不好意思道,
“大侄兒,確實是現在出了點問題。”
劉秀見劉知己和沈萬三這麽嚴肅的樣子,也下意識嚴肅了起來,能讓這兩人犯難,恐怕不是小事。
“啥事?”
“那個…”劉知己撓撓頭,“大侄兒,咱們的鹽賣得遠比想象的好,整個燕地幾乎家家都該用咱們的精鹽了。而且據吳地的消息,吳地的鹽直接就賣爆了,甚至已經遠銷海外了!”
“這是好事啊!”劉秀不解道。
“算是好事…”沈萬三嘟囔道。
“什麽叫算是好事?咋啦,沈萬,掙錢都不開心了?”
沈萬三嘴裏發苦,“劉老爺,開心是開心,可這已經是秋天了,馬上就要到了分利的時候了…”
劉秀一愣,暗道,
這事確實不好辦啊!
所謂分利,就是該給股東們分錢了,老朱在朝中頂住壓力,才能讓精鹽賣得這麽順暢。
而老四和老五更不必說,也是盡心盡力。
劉家也跟著沒瞎忙活。
除去留下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這幾個月賣鹽的錢都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劉家,等著劉秀來統一調度,
而到了分利的時候,這錢該怎麽分,還真把劉知己和沈萬三兩隻老狐狸難住了。
“大叔,你們什麽意思?”劉秀眉頭微皺,看向二人問道。
劉知己撓撓頭說道,“我的意思是咱家這份可以忽略不計了,其實難就難在,該多給藩王還是多給陛下,我是覺得應該多給藩王,藩王有錢了,才能更好的製鹽賣鹽不是?”
沈萬三一聽這話,急道,“老劉,我都和你說過多少遍了,藩王這邊可以先放放,一定得給陛下大頭!你是不了解陛下,如果不給陛下大頭,咱這販鹽的事也不用幹了!”
“可是,雖說收入多,你看看,咱們修路修驛站,幹啥不用錢?”
“那也不行!咱餓死都沒事!一定得把大頭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