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薑維撤軍,夏侯西巡


    牛頭山山道上,一支漢軍運糧隊正緩緩前行。


    隊伍裏,“木牛流馬”嘎吱嘎吱的聲響在山穀間迴蕩。


    這些“木牛流馬”,雖為諸葛丞相巧思所製,可在這等惡劣路況下,民夫們也是盡顯疲態。


    北風唿嘯,十月的隴西進入深秋,晝夜溫差很大。


    運糧隊隻有白天前行,到了夜裏不得不停下休整。


    可惜天公不作美,夜裏又下了一場雨,雨勢不大但很持久,直到第二日清晨還未停歇。


    但運糧隊沒得選擇,隻能繼續上路。軍糧延期的話,負責運糧的主官就要遭殃。


    迫於這樣的壓力,運糧官隻能不斷給輔兵和民夫們施壓。


    “磨蹭什麽!?怎麽不走了?”一名軍官握著刀柄走來,兇巴巴地瞪著他們。


    眼前是一老一少,隻見少年郎哀求道:“軍侯,我大父年事已高,今年已五十有二,容休息一二?”


    軍侯看了一眼老者,胡須花白,骨瘦嶙峋。


    他曾去過一次成都,有幸見到過一位廟堂高官,據說那人也五十餘歲,卻頗有神采,跟麵前這垂死之人完全不同。


    “他是你大父?”軍侯有些奇怪,約摸著這少年隻有十二、三歲,不禁問道:“你家阿父呢?”


    “死了。”坐在泥地裏的老者忽然開口,嗓音沙啞,眼神很是悲傷,“去年被募為陰平郡兵,隨郡守北上後就沒迴來。”


    軍侯心有觸動,卻不言語。


    少年接著說道:“我大父此番前線返程後幾乎沒有歇息,便又從遝中運糧至此,身體實在吃不消。”


    “還望軍侯體諒....”


    “我體諒你,誰體諒我?”


    他的沒說完,那軍侯直接打斷了他:“糧期延誤三日,杖刑三十。延誤五日,杖刑五十還要罷官。延誤十日以上,直接斬殺。我找誰說理去?”


    “罷了罷了,我幹嘛與你這小娃兒說這些?”


    軍侯擺擺手,指著胡子花白的老者,對少年道:“自己想辦法,他若體力不支,他的那一份就由你來承擔,總之糧期不能延誤。”


    “軍侯...”少年還要說些什麽,那軍官便大步離去,耳邊隻傳來幾名士兵的催促的聲音。


    忽然,隊伍前頭傳來民夫的喊叫。


    “左輪!左輪卡死了!”


    那人的布履陷進泥漿裏,腐葉的腥氣直往鼻孔裏鑽。


    他伸手去扶糧車轅木,掌心觸到被雨水泡發的木紋,竟摳下一把濕漉漉的木屑。


    “怎麽迴事?”幾名士兵踏著泥漿跑了過去。


    .....


    數日後,這批軍糧貼著最後期限抵達了臨洮。


    軍士們看著滿滿當當的糧食,心裏多了幾分安全感,卻鮮有人關心運糧人在途中是怎樣的辛苦。


    縣寺內,薑維聽完主簿的匯報,不禁眉頭一皺:“從漢中運糧消耗甚巨,如今存糧雖尚且充裕,可一旦進入戰時,這樣的運糧效率定然不行。”


    他來迴踱步,忽然聽得堂外一道聲音傳來。


    “衛將軍,漢中的信使到了。”


    “快請。”


    最近薑維給在漢中的費禕上疏兩道提案,一是魏狄道長李簡見漢軍占據臨洮,幾乎與狄道接壤,遂再次寫密信願意開城歸順大漢。


    狄道是隴西南北官道上的重要支點,若是跟臨洮連成一片,隴西郡便會被一分為二,那麽魏軍在隴西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弱。


    故而他建議接受李簡的歸順,派兵前去接管狄道。


    第二道提案則是在遝中屯田。以前遝中是有屯田的,但並不被重視導致開墾不足,難以支撐上萬大軍長期的糧草供應。


    不多時,使者來了,自報家門道:“大將軍府從事,文立,拜見衛將軍。”


    “文君,大將軍同意了嗎?”薑維看著這個年輕人問道,語氣有些焦急。


    文立搖頭道:“費公之意,勿要輕動。”


    薑維臉色微微一沉,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雖心中不甘,卻表現的相對平靜。


    “那遝中屯田之事呢?”薑維又問。


    “這個提案大將軍他同意了。”文立道,“不過,衛將軍須率軍迴漢中。”


    “迴漢中?”薑維皺眉道,“大軍撤了,臨洮怎麽辦?”


    “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文立言簡意賅地說:“這是大將軍的原話。”


    “我知道了。”薑維盡力保持著平靜,“文君先下去歇息。”


    “謝衛將軍。”


    待文立離去,薑維派人召衛將軍司馬趙廣前來,隨後一屁股坐在胡床上,右手捂著胸口,久久不語。


    趙廣很快來到此處,見狀立刻迎了上去。


    “衛將軍,這是.....?”


    “無礙。”薑維搖搖手:“傳我將令,牙門將苟安率1000軍士留守臨洮,其餘人馬隨我返迴漢中。”


    趙廣的臉色也好不到哪去,可他也不知說些什麽,隻道:“諾。”


    ................


    洛陽。


    距離西巡的日子越來越近,皇宮內忙碌異常。


    與夏侯獻以往出征時情況不同,天子出巡是要帶著侍從、宮女、嬪妃、皇子、官員和軍隊等等一大票的人。


    說句移動皇宮也不為過。


    軍隊方麵,夏侯獻此番會帶宿衛軍的武衛、白馬二營,左、右、前、後四軍,外加護軍、右衛共計三萬人左右。


    京師安全方麵,中軍將軍王肅留守,掌宿衛軍剩餘的二萬餘人,太尉秦朗都督城外諸牙門軍事,掌五萬兵馬。


    這些兵力,無論是保障京畿安全還是做機動部隊支援各地都綽綽有餘。


    話說,帶著大軍和一眾文武跑到長安,突然宣布在這裏建都,會不會把人嚇死?


    哈哈,戲言爾。


    目前大魏暫時沒有那個政治需求,如此胡來多半隻會引起動蕩。


    “奉明。”


    中宮內,皇後慵懶地躺在榻上,右手撫在稍稍隆起的小腹。


    “你此番西巡,舟車勞頓,天家要有天家的排場,妾安排羊貴嬪、文夫人、諸葛貴人、王修容、梁充華、趙婕妤等六位嬪妃隨行服侍,你覺得如何?”


    “孫淑妃、劉淑媛、潘淑儀也帶上吧。”夏侯獻輕描淡寫地又加了幾個人選,似乎在挑戰皇後的底線。


    王元姬果然嘟起嘴來。


    她選的那些要麽是府上多年的家人,要麽是品行端正的良家女郎。


    可夫君加的是些什麽人?


    她都不想說。


    可她還是滿口答應:“好,妾記下了。”


    夏侯獻知道元姬在想什麽,胡攪蠻纏地解釋道:“主要是除了徽瑜、阿綺和阿靈,其餘的人我都不熟。”


    這話其實也不是胡說,那些妃嬪自入宮以來他就沒怎麽見過,連名字也記不得幾個,大概隻記得梁充華好像是叫梁玉璧。


    夏侯獻一聽這名字當時就樂了,這不高歡快樂城嗎?


    “我走之後,朝中之事就交與元姬。”他很快換了話題,試圖轉移皇後的注意力。


    王元姬“哼”了一聲:“不是有你兒子?”


    “文浩還小,你得幫著把把關。”


    “不小了,這些事他必須學著去做,妾才不插手。”


    “好好,都聽你的。”


    夏侯獻溫柔地笑了笑,躺上床榻,摟著元姬,心中有些慚愧。


    雖然他也不願意這麽試探自己的結發妻,但卻不由自主。


    承武元年,十月十八,辰時。


    洛陽西陽門外旌旗林立,大魏天子夏侯獻登基後的第一次出巡,開始了。


    (本卷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