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理政和小宴


    “我們這是要去哪?”


    “不知道。”


    “哎哎,我倒是有所耳聞。”


    “怎麽說?”


    “嗯....不算是什麽好消息,據說我們要服侍的那位貴人兇厲得緊,曾經在宮中仗殺過天子的寵妃!”


    “果,果真嗎?是當朝天子的?”


    “那怎麽可能,自然是前任天子,呃..或許是前前任?”


    “太嚇人了,還不如就在坊中孤獨終老,我可不想被杖殺。”


    “沒辦法的事,我們也就是托了當今天子剛剛登基,大赦天下的福,否則豈能被抹去奴籍。像我們這樣宮外沒人撈的,能留在宮裏服侍皇室已經不錯了,至少不會餓死。”


    “可萬一以後沒有順了那位貴人的心思,被殺了該怎麽辦?”


    “隻能謹言慎行,還能怎麽辦?”


    “噤聲!”中年宦官轉過身來,一甩拂塵,瞪著嘰嘰喳喳的宮女們。


    隊伍裏的孫魯班低頭不語,眼中滿是恐懼。


    不多時,一行人終於抵達一間宮殿前,孫魯班抬頭望向殿前的匾額,上麵寫著:明元宮


    ................


    自夏侯獻登基已經快兩個月了,老實說除了剛住進皇宮的幾日有些許新鮮感,其他的似乎和以往沒什麽不同,畢竟他早就執掌了魏國的權柄。


    禦案上擺著兩摞卷起的竹簡,盡管這已經是被各省層層篩選過後的,數量卻依舊不少。


    夏侯獻忽然有點羨慕曹叡,繼位後努力了幾年,等大權在握後便放飛自我,沉溺於修建宮殿和後宮淫樂去了。


    曹叡甚至還封了一堆女尚書專門替他批閱這些煩人的奏表.....


    夏侯獻揉著太陽穴看著這些奏表,質疑曹叡,理解曹叡,成為.....


    那還是算了吧。


    定了定心神,他繼續忙碌起來。


    這是雍州刺史陳泰的上表,表文中說,薑維占據臨洮後將一萬大軍就地駐紮。


    其原因容易理解,雍州軍主力尚存,前番戰事後陳泰和夏侯霸的軍隊並未迴關中,甚至連上邽都沒去,就駐在隴西的襄武。


    薑維迫於軍事壓力,不願撤軍屬實正常,畢竟新占的縣城屁股還沒坐熱,現在離去太過可惜。


    見狀,陳泰上表請求繼續屯駐隴西,建議不必急著反攻,隻需要耗著也許就能逼薑維撤軍。


    這麽做的理由,陳泰在表文裏也陳述得十分清楚——蜀軍糧道堪憂。


    在據有臨洮前,蜀軍在隴西一帶的前哨之城是羌道城。


    此處位於陰平、武都二郡的交界,歸武都郡管轄。


    羌道城外有個地方叫遝中,以往薑維出兵隻要是進攻隴西或是涼州一帶,基本都會在此地集結。


    然而問題來了,遝中毗鄰白水,糧草輜重運送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遝中到臨洮這段的白水支流水量很小,到了冬季幾乎無法支撐漕運。


    並且支流在半途就改道了,因此蜀軍想要運糧至臨洮,不得不多走百餘裏的山路。


    諸葛亮當年北伐總是陷入糧困,不是因為成都和漢中沒有糧食,而是秦嶺運糧耗費的人力物力極大。


    民夫們一來一迴吃掉的糧食,並不比在外的征戰的士兵少。


    此刻的薑維也麵臨這樣的問題。


    最後陳泰表示,薑維現在最大的壓力不在魏軍,而在於蜀漢內部。


    看到這裏,夏侯獻似乎能感受到薑維心中的無奈。


    目前,薑維如果隻留小部分軍隊留守,率大軍迴遝中就食,就會被陳泰輕易收迴臨洮。


    但不撤的話,各方麵壓力都挺大。


    這臨洮城宛如雞肋。


    如果薑維可以在蜀漢軍界說一不二,那他倒是可以征調大量民力為軍隊服務。


    但遺憾的是,現在費禕說了算,而他最不願意浪費民力。


    “泰雍。”夏侯獻把冊子卷起,看向中書侍郎辛敞,“這份準了,交與尚書台。”


    “臣遵旨。”辛敞恭敬地接過冊子,拱手離去。


    ....


    十月初六,夏侯獻在華林園辦了個小宴會,主要宴請一些朝中重臣。


    “朕登基快兩個月了,想必再偏遠的地方也該收到消息了吧?”


    這句看似開玩笑的話,實則是在考察官員們是否有認真落實工作。


    新君登基,是要昭告天下的。


    如何昭告?當然不是在洛陽宣讀個詔書就完事了,而是朝廷要派使節向各個州郡通傳。


    就像現代的集團公司一樣,企業有什麽巨大變動時,要向分公司各個部門發集體郵件通知。


    不過夏侯獻繼承魏製,這意味著這個集團公司隻是董事長換了而已,大家的“工位”甚至“工牌”都如故,該幹什麽幹什麽。


    當然,能夠知道這件事的頂多是各地將軍、官員、士族、豪強之類的。


    在這個信息傳播不暢的年代,底層黎庶甚至不知道皇帝是誰,也沒興趣知道。


    今日是個輕鬆的宴會氛圍,大家都不拘束,中書令荀顗放下酒盞,迴道:


    “陛下,各州郡近來依次傳來迴複,就連遠在樂浪的太守劉茂都上表尊奉新君。”


    “樂浪都已知曉?”夏侯獻驚歎於他們的辦事效率,以前你們可不是這樣!


    看來新的權力體係建立,打破了以往的政治慣性,官員們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辦事效率都提高了。


    “正是。”荀顗捋須道:“聖旨傳至樂浪時,倭國使者正巧在樂浪,聞訊後說要馬上迴稟倭王,派使者來洛陽朝見陛下。”


    夏侯獻看似滿意地點點頭,心中卻是吐槽。


    我真的不需要倭國來朝見!


    記得景初二年,倭國便遣使來洛。


    曹叡下詔,封卑彌唿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贈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十張、茜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等。


    這分明就是來乞討的!


    在夏侯獻看來,這些財物雖然也不算奢華,但拿他賞賜士兵、官吏多好,白白送人真是浪費。


    不過他也就心裏想想,大國要有大國的氣度。


    “朕記得卑彌唿兩年就死了。”夏侯獻問道,“現任倭王是何人?”


    “呃...”荀顗頓了頓,“這個恕臣不知。”


    夏侯獻笑了笑,“卿不必如此,朕隻是隨口一問。”


    “陛下。”這時,尚書令傅嘏開口道,“說起異族,有一事或許值得警惕。”


    夏侯獻看向傅嘏,示意他繼續說。


    傅嘏道:“陛下可還記得拓跋力微這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