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心中一驚,什麽!我也是王?


    這種事,他以前他做夢都不敢這麽做!


    不過話說迴來,以前曹氏的王似乎也沒人憧憬。


    反觀曹宇則是認真思考著這個方案。


    不去給曹氏先祖們改姓,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曹氏宗廟照樣有人祭祀,而在這之後大魏皇室就從曹氏向夏侯氏過渡,不失為一個折中的方案。


    秦朗心裏十分愉悅,此前他雖然也是宗室,但總歸差點意思,甚至姓氏都沒有改。


    說白了,他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死後秦家是個什麽樣都不好。


    而那日奉明與他提及此時,他激動得輾轉反側,封王意味著自己真正進入王室序列,王爵是可以傳承的!


    曹肇、曹纂兄弟更是喜上眉梢,他們跟曹爽一樣,從未想過這種好事能落在自己頭上。


    夏侯獻看眾人的反應,發現基本符合自己的預期。


    此事是他三斟酌過的決定。


    說來也是有些無奈,父親關係不睦,阿母家風又太嚴,使得自己沒有親兄弟不說,連庶出兄弟都沒有。


    嗯....或許有,但也隻是野種,來了夏侯獻也不會認。


    而自己的兩位親叔叔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早逝,兩人子嗣也早夭,隻有夏侯子江有一個女兒。


    真慘。


    這個局麵就造成夏侯獻是個“孤家寡人”,沒有親兄弟,沒有叔父和堂兄弟。


    所以就不得不賜姓幾人來拱衛王室,而且他認為這件事情非常有必要。


    如果宗室還如曹丕時代被過分打壓、疏遠,一點實權都沒有,過不了幾代皇室又會成為擺設。


    這種事情對於夏侯獻來說其實也不算壞事,如今他賜姓王室的人選他可以自己定,而曆史上的司馬炎就身不由己了。


    司馬家枝繁葉茂,司馬炎前前後後封了五十多位諸侯王。


    他不僅要封自己一脈,還要封“司馬八達”的每一脈,還包括司馬師、司馬昭一脈的各種兄弟子侄。


    這樣濫封是容易出問題的,故而夏侯獻很謹慎,他選擇的幾人身份特殊,有利於過渡皇姓。


    這其中....


    曹宇作為曹氏宗正,名義上的族長,他的“投敵”可代表曹氏官方態度。


    秦朗、曹爽乃武帝養子,又是軍界大咖,其立場也非常關鍵。最重要的是,二人與自己的關係相當親近。


    曹肇、曹纂兄弟,夏侯獻主要看中他們的軍事能力。


    反而是原本就姓夏侯的夏侯淵一脈和夏侯尚一脈雖仍是宗室,有才能者亦會重用,但不在封王之列。


    畢竟夏侯淵一脈子嗣還是不少的,封下去沒完沒了。


    有人歡喜就有人愁,這沒辦法,夏侯獻不會一時痛快給子孫後輩找不自在。


    而在曹氏王爵上夏侯獻也打算做出調整,一字王降二字王,唯夏侯氏可為一字王。


    “如何?”


    看著神色各異的幾人,夏侯獻給了他們充足時間考慮後,終於開口問道。


    “善。”


    率先開口的是曹爽,他似乎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他這種身份原本此生與王爵無緣,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受曹叡啟用。


    在曹魏兩代皇帝對宗室畸形的壓製下,才得以在軍政界有所地位的幾人,如今搖身一變要成王室了?


    說來還是有些諷刺的。


    秦朗、曹肇、曹纂等人也都沒有異議,潑天的富貴砸來,接還來不及呢。


    唯獨有些糾結的是曹宇,他畢竟武帝血脈,但斟酌再三還是心中釋懷,說道:


    “我願與奉明同行。”


    “你們呢?”夏侯獻欣慰一笑,看向另外幾人。


    眾人皆笑:“願與奉明同行!”


    “好。”夏侯獻舉起酒盞,與眾人同飲。


    無論日後他們是否習慣新的姓氏,從這一刻起他們便是夏侯宇、夏侯朗、夏侯爽、夏侯肇、夏侯纂。


    ...


    出了相國府門,幾人結伴而出,路上多有竊語。


    “叔父。”曹爽眯著眼睛笑問:“若奉明即位,我能封個什麽王,莫非是趙王?”


    見他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曹宇本不想打消他的積極性,卻又不得不說:


    “昭伯應該清楚,奉明此舉已是無上的恩寵,論輩分我與元明或可為一字王,你們幾個最多是郡王。”


    “郡王也好啊。”曹爽也不挑挑揀揀,“我本為武安侯,武安縣屬廣平郡,那我就做廣平王吧。”


    秦朗酒氣未消,大手按在曹爽的肩膀,有些兇意:


    “封往何地自當由奉明說了算,哪有自己安排的道理?昭伯謹記,此事我等私下談論即可,萬不可到處聲張。”


    “自是如此。”曹爽悻悻然點頭,心裏還是有起碼的分寸。


    幾人很快分道揚鑣,秦朗上馬車前轉頭又看了一眼,不由得想起了何晏,深深歎了口氣。


    糊塗啊~


    ...........


    正元二年,七月十五,又是文武百官皆參的尋常大朝。


    朝會過後,小黃門叫住了荀顗私語一番。


    荀顗應下,不多時,便來到了尚書台。


    作為內宮近臣的中書令,荀顗本不該與外臣走得太近,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至少在文帝、明帝時期的孫資、劉放二人就是如此。


    但如今去上杆子做皇帝近臣有用嗎?


    沒有用。


    荀顗安慰自己,都是大魏臣子,分什麽內外?對吧。


    近來朝中許多政務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放”,這讓中書省、尚書台的重臣們既喜又憂。


    喜的是有實權了,有事做了,有種治理的天下的成就感。


    憂的是,忙得不可開交!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是要在梁王的指導下進行。


    “蜀賊跟鬧耗子一樣,隔三差五就要鬧一鬧,可恨!”


    荀顗剛走進尚書台官署,便聽到一位度支尚書王廣的一句喝罵。


    此番薑維又帶著不滿萬人的軍隊襲擾雍州。


    相國那邊就給了出兵平討的指示,然後就沒了。


    王廣之所以不滿,蓋因他這度支尚書掌管著朝廷的“錢袋子”,夏侯霸張口就要錢要糧,動輒就要帶三四萬大軍西出陳倉討賊。


    如何維持軍隊出征,又不使得國庫財政消耗太巨是個頭疼的事。


    王廣務必要把事情做好,目前來說梁國和朝廷兩套班子是並行的,而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大魏換天已是近在眼前的事。


    如若兩套班子合並,那未來民部尚書的位子還是自己的嗎?不好說,但一定要爭取一下!


    自己都老大不小了,不得不扛起祁縣王氏的大旗。


    “景倩,來。”


    尚書台的一間隔間內傳出一道聲音。


    荀顗跟幾位尚書簡單一禮,走進了隔間。


    “坐吧。”尚書令盧毓放下手中書冊,看向荀顗。


    二人雖然官階相當,但盧毓畢竟是長輩,荀顗也是以禮相待,拜禮道:“盧公。”


    盧毓開口問道:“景倩,天子禪位冊文可已完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