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司馬昭:有元凱帶飛,真好!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那名叫馮普的魏人招供。
他是魏將陸抗的麾下,奉陸抗之命前去給陸宏送信。
起初馮普咬死不認,說陸抗與陸宏雖各為其主卻隻是尋常的書信往來。
孫魯班不信,嚴令繼續拷問。
終於馮普遭受不住酷刑,和盤托出。
原來他的真實目的果然是為了遊說。
陸抗欲與陸宏約定,在魏軍行動的同時,起事舉城反叛。
聽完,全懌揮揮手讓呂充出去。
孫魯班坐在上位一言不發,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不多時,她看向全懌道:“陸績、陸遜叔侄曾經交情匪淺,如今陸抗引誘陸宏反叛,我很難不懷疑陸宏的立場。”
“兒記得陸氏與孫氏有家仇?”全懌問道。
“算是吧。”
孫魯班冷哼一聲:“但真要說起來,他陸遜應當感謝我孫氏。”
“若非陸康身死,隻留下尚且年幼的陸績,又豈會讓他陸遜成為吳郡陸氏的家主。”
老實說孫魯班也隻是道聽途說,並未親曆,而全懌就更是不知其詳了。
全懌點點頭,簡單得出結論:“總之陸氏不可信。”
就在這時,又有書信送進了宮中。
全懌拆開一看,頓時坐不住了:“母後你看,兒令陸宏五日內移鎮益陽,以往這些外將能踩著點到位就不錯了,可這陸宏三日就到了。”
孫魯班眼中閃過一抹兇狠,隨即微微眯起:“速派人前去益陽接替陸宏。”
“嗯。”全懌點頭認同,隨即又說:“對了,呂充方才還說了一個細節,兒覺得值得留心。”
“陸宏率軍移鎮益陽,雖說會經過長沙,可他沒必要進城吧,為何會在長沙見雷譚呢?”
“雷譚也有問題?”孫魯班迴想著此人的履曆。
全懌卻是直接說道:“雷譚是步協的人,跟步氏關係很好。”
孫魯班想了想,“可是如今步協和步闡都死了,西陵那邊早已沒了步氏的人脈。”
全懌一時也沒有頭緒。
“罷了。”孫魯班眼珠轉了轉,道:“不必猜來猜去,索性全都撤換。”
全懌斟酌再三,最終還是同意了。
雖說戰前換將是大忌,但總比還未開打就將兩郡拱手送人強。
很快,就在陸宏剛到益陽沒幾天,正積極布防之時,突然就接到了來自武昌的調令。
長沙的雷譚也是一樣。
他二人迴朝後,旋即就被廷尉收押審訊。
........
南郡,作唐。
“元凱,看來陸幼節的書信真的起了效果。”
軍營內,司馬昭笑容洋溢:“探子來報,那陸宏當真被撤換了!”
“長沙太守雷譚一並被撤,這倒是始料未及。”杜預摩挲著下巴道。
“借刀殺人,妙啊。”司馬昭大聲稱讚。
杜預一計換兩將,可謂是雙喜臨門,還未開戰便創造了不小的優勢。
司馬昭開心地拿筷子夾起一塊魚肉,填入口中,含糊道:
“不過話說迴來,那陸宏不是陸幼節的叔父嗎?這麽一鬧,陸宏迴武昌怕是沒好果子吃。陸幼節不會心生愧疚吧。”
說實話,杜預其實算是利用了陸抗。
信,的確是陸抗所書。
不過杜預隻建議陸抗試試勸降,實際的計劃卻沒有告訴陸抗。
那位給陸宏送信的壯士,正是杜預有意安排的。
“咳!”
“元凱!”
“救我!”
就在杜預走神之際,司馬昭突然雙手抓著自己的喉嚨,額頭青筋暴起。
“使君?”杜預著急地邁上前去。
司馬昭張開嘴,指了指。
杜預很快反應過來,這是魚刺卡嗓子眼了!
“水~~!”司馬昭伸手唿喚。
杜預卻當機立斷:“不,使君聽我的,輕咳或者催吐。”
說著,杜預拍拍司馬昭的後背。
兩人折騰了半天,司馬昭終於是將魚刺咳了出來。
帳外的衛兵驚慌失措地跑了進來,看到司馬昭一臉的狼狽。
司馬昭捂著胸口,咳嗽兩聲,隨後看著他們冷聲道:“都出去!”
“喏!”
“迴來!”
下一刻,司馬昭又叫住衛兵,竟是警告道:“今日爾等什麽都沒有看到,記住了麽?”
“卑職明白,卑職什麽都沒有看到。”
“出去。”
司馬昭長舒一口氣,癱坐在胡床上。
許久,他偏頭看向杜預:“讓元凱見笑了。”
杜預搖搖頭。
司馬昭笑了笑:“吳人真是可憐啊,天天要吃個飯還要萬般小心。”
杜預心中打趣,雖說被魚刺卡住確實挺難受的,但好像沒聽說過誰人吃魚卡死的吧。
不過轉念一想,倒是聽族中長輩說過,曾經廣陵人陳登愛吃生魚片,導致胃中有蟲,多成內疽,因病而死。
“使君還是談正事吧。”杜預正色道。
“嗯。”司馬昭恢複如常,瞪了一眼桌上的魚燴,隨後抬眼看向杜預:
“相國有言,我南路軍不必等朝廷詔令,可自行選擇合適的時機出兵。”
“元凱以為時機到了嗎?”
杜預道:“將軍可否借圖一用?”
“來。”司馬昭將餐盤放到一旁的地麵,將一張荊州的地圖在桌案上展開。
杜預說:“如今益陽、長沙連換兩將,軍心必然動蕩,單看益陽這裏,無論新來的守將是何人,他都無法短時間內熟悉城內外據點。”
“吳軍雖采用的是部曲製,但目前雙方劍拔弩張之際,他們定然不敢真的調動軍隊。”
司馬昭有所明悟,“元凱是說,吳軍很可能隻換了將?”
“正是。”杜預說,“目前斥候沒有發現益陽一帶有軍隊行動的跡象。”
“這是機會啊。”司馬昭雙目有神,“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益陽唾手可得。”
杜預點點頭,指著地圖上的一處:
“按照我最初的計劃,如果陸宏願意歸順,我軍便直接前往益陽接管城池,隨後南下長沙。”
“如果陸宏嚴詞拒絕,嚴陣以待,則我軍與天門郡兵合軍,先拿武陵。”
“而如今這個局麵,或可兵分兩路。”
“一路由桓太守領兵,攻打武陵。”
“此前我軍公然放話,要進入武陵平叛,料想吳軍的注意力皆在天門郡方向,而桓太守隻需牽製武陵守軍便可。”
“第二路,使君可帶兵南下益陽。如今的益陽當是最薄弱的時候,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善。”司馬昭眯起眼睛,似乎已經預見了勝利。
“就依元凱之言。”
他是魏將陸抗的麾下,奉陸抗之命前去給陸宏送信。
起初馮普咬死不認,說陸抗與陸宏雖各為其主卻隻是尋常的書信往來。
孫魯班不信,嚴令繼續拷問。
終於馮普遭受不住酷刑,和盤托出。
原來他的真實目的果然是為了遊說。
陸抗欲與陸宏約定,在魏軍行動的同時,起事舉城反叛。
聽完,全懌揮揮手讓呂充出去。
孫魯班坐在上位一言不發,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不多時,她看向全懌道:“陸績、陸遜叔侄曾經交情匪淺,如今陸抗引誘陸宏反叛,我很難不懷疑陸宏的立場。”
“兒記得陸氏與孫氏有家仇?”全懌問道。
“算是吧。”
孫魯班冷哼一聲:“但真要說起來,他陸遜應當感謝我孫氏。”
“若非陸康身死,隻留下尚且年幼的陸績,又豈會讓他陸遜成為吳郡陸氏的家主。”
老實說孫魯班也隻是道聽途說,並未親曆,而全懌就更是不知其詳了。
全懌點點頭,簡單得出結論:“總之陸氏不可信。”
就在這時,又有書信送進了宮中。
全懌拆開一看,頓時坐不住了:“母後你看,兒令陸宏五日內移鎮益陽,以往這些外將能踩著點到位就不錯了,可這陸宏三日就到了。”
孫魯班眼中閃過一抹兇狠,隨即微微眯起:“速派人前去益陽接替陸宏。”
“嗯。”全懌點頭認同,隨即又說:“對了,呂充方才還說了一個細節,兒覺得值得留心。”
“陸宏率軍移鎮益陽,雖說會經過長沙,可他沒必要進城吧,為何會在長沙見雷譚呢?”
“雷譚也有問題?”孫魯班迴想著此人的履曆。
全懌卻是直接說道:“雷譚是步協的人,跟步氏關係很好。”
孫魯班想了想,“可是如今步協和步闡都死了,西陵那邊早已沒了步氏的人脈。”
全懌一時也沒有頭緒。
“罷了。”孫魯班眼珠轉了轉,道:“不必猜來猜去,索性全都撤換。”
全懌斟酌再三,最終還是同意了。
雖說戰前換將是大忌,但總比還未開打就將兩郡拱手送人強。
很快,就在陸宏剛到益陽沒幾天,正積極布防之時,突然就接到了來自武昌的調令。
長沙的雷譚也是一樣。
他二人迴朝後,旋即就被廷尉收押審訊。
........
南郡,作唐。
“元凱,看來陸幼節的書信真的起了效果。”
軍營內,司馬昭笑容洋溢:“探子來報,那陸宏當真被撤換了!”
“長沙太守雷譚一並被撤,這倒是始料未及。”杜預摩挲著下巴道。
“借刀殺人,妙啊。”司馬昭大聲稱讚。
杜預一計換兩將,可謂是雙喜臨門,還未開戰便創造了不小的優勢。
司馬昭開心地拿筷子夾起一塊魚肉,填入口中,含糊道:
“不過話說迴來,那陸宏不是陸幼節的叔父嗎?這麽一鬧,陸宏迴武昌怕是沒好果子吃。陸幼節不會心生愧疚吧。”
說實話,杜預其實算是利用了陸抗。
信,的確是陸抗所書。
不過杜預隻建議陸抗試試勸降,實際的計劃卻沒有告訴陸抗。
那位給陸宏送信的壯士,正是杜預有意安排的。
“咳!”
“元凱!”
“救我!”
就在杜預走神之際,司馬昭突然雙手抓著自己的喉嚨,額頭青筋暴起。
“使君?”杜預著急地邁上前去。
司馬昭張開嘴,指了指。
杜預很快反應過來,這是魚刺卡嗓子眼了!
“水~~!”司馬昭伸手唿喚。
杜預卻當機立斷:“不,使君聽我的,輕咳或者催吐。”
說著,杜預拍拍司馬昭的後背。
兩人折騰了半天,司馬昭終於是將魚刺咳了出來。
帳外的衛兵驚慌失措地跑了進來,看到司馬昭一臉的狼狽。
司馬昭捂著胸口,咳嗽兩聲,隨後看著他們冷聲道:“都出去!”
“喏!”
“迴來!”
下一刻,司馬昭又叫住衛兵,竟是警告道:“今日爾等什麽都沒有看到,記住了麽?”
“卑職明白,卑職什麽都沒有看到。”
“出去。”
司馬昭長舒一口氣,癱坐在胡床上。
許久,他偏頭看向杜預:“讓元凱見笑了。”
杜預搖搖頭。
司馬昭笑了笑:“吳人真是可憐啊,天天要吃個飯還要萬般小心。”
杜預心中打趣,雖說被魚刺卡住確實挺難受的,但好像沒聽說過誰人吃魚卡死的吧。
不過轉念一想,倒是聽族中長輩說過,曾經廣陵人陳登愛吃生魚片,導致胃中有蟲,多成內疽,因病而死。
“使君還是談正事吧。”杜預正色道。
“嗯。”司馬昭恢複如常,瞪了一眼桌上的魚燴,隨後抬眼看向杜預:
“相國有言,我南路軍不必等朝廷詔令,可自行選擇合適的時機出兵。”
“元凱以為時機到了嗎?”
杜預道:“將軍可否借圖一用?”
“來。”司馬昭將餐盤放到一旁的地麵,將一張荊州的地圖在桌案上展開。
杜預說:“如今益陽、長沙連換兩將,軍心必然動蕩,單看益陽這裏,無論新來的守將是何人,他都無法短時間內熟悉城內外據點。”
“吳軍雖采用的是部曲製,但目前雙方劍拔弩張之際,他們定然不敢真的調動軍隊。”
司馬昭有所明悟,“元凱是說,吳軍很可能隻換了將?”
“正是。”杜預說,“目前斥候沒有發現益陽一帶有軍隊行動的跡象。”
“這是機會啊。”司馬昭雙目有神,“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益陽唾手可得。”
杜預點點頭,指著地圖上的一處:
“按照我最初的計劃,如果陸宏願意歸順,我軍便直接前往益陽接管城池,隨後南下長沙。”
“如果陸宏嚴詞拒絕,嚴陣以待,則我軍與天門郡兵合軍,先拿武陵。”
“而如今這個局麵,或可兵分兩路。”
“一路由桓太守領兵,攻打武陵。”
“此前我軍公然放話,要進入武陵平叛,料想吳軍的注意力皆在天門郡方向,而桓太守隻需牽製武陵守軍便可。”
“第二路,使君可帶兵南下益陽。如今的益陽當是最薄弱的時候,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善。”司馬昭眯起眼睛,似乎已經預見了勝利。
“就依元凱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