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堂內一片嘩然。


    交州雖然對於眼下的戰局沒太多用處,但從長遠來看.....


    交州之於吳國不似南中之於蜀國那般,隻是為了穩定後方而已,實則對吳國大有裨益。


    這裏資源豐富,有著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等奇珍異寶,還有數不盡的香料、水果。


    這些寶物運作得當,就是錢糧!


    同時,占據交州可以輻射周邊小國,建立朝貢體係,並且還能滲透蜀國的南中地區。


    另外,吳國目前的幾大造船屯中,就有一個在交州的番禺。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好處。


    最重要的是,漢末大亂以來,許多中原人士都往交州這地方跑。


    橫征暴斂,財富多多。


    狠狠搜刮,兵源不愁。


    至於交州反叛?


    殺就是了。


    孫權在位時一直就是這麽做的。


    吳國群臣還在竊竊私語,諸葛恪卻是盯著司馬師臉上的瘤子一言不發。


    心說:你是如何長得一副“能使小兒止啼”的臉,卻說出這樣慫的話來的?


    司馬師拱手低頭,他能感受到來自上位的不屑目光,但卻並不在意。


    他從小就是一個擅長隱忍的人,這麽多年的苦悶都忍過來了,又豈會在意這小小的目光。


    何況這裏丟的臉麵是全氏的,跟自己又有何幹。


    司馬師在武昌的這一年多算是摸透了孫魯班的脾性,此女確實陰險狠毒,為虎作倀,但前提是她有仗勢欺人的實力。


    一旦遇到真正的硬茬,她便會心中露怯。


    你看,魏國尚未真的動手,她便緊張地割地求援。


    雖說全氏對交州的掌控並不牢固,給了也無妨。


    但開此先例的代價是不可估量的,基本以後就要徹底依附於人。


    很快,司馬師向著孫和陳述利害,展示誠意。


    孫和聽完,開口道:“貴使所言朕知曉了,先下去吧。”


    很顯然東吳官方的態度仍然高高在上,並不將西吳平等視之。


    司馬師拱手一拜,轉身告退。


    接下來就是東吳朝堂內部的事,當然不可能讓他一個外人在朝堂上插嘴。


    就如同當年諸葛亮出使孫權一般,並沒有所謂的“舌戰群儒”。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孫和向群臣開口詢問。


    群臣麵麵相覷,過了一會兒,大司馬朱據開口言道:


    “陛下,臣以為全氏如今的處境乃是咎由自取。”


    “早年全琮逼迫西吳偽帝為其封王,實乃蔑視禮法,與自立篡逆無異。”


    “如今全懌首鼠兩端,一方麵向魏稱臣,一方麵又割地求援,他們對魏國陽奉陰違又豈會對我大吳真心實意。”


    “陽奉陰違,我看不盡然吧。”話到此處,諸葛恪打斷了他。


    “武昌探子來報,說全懌將他的嫡子都送去了洛陽,可謂是誠意滿滿。”


    “莫非丞相覺得西賊值得信任?”朱據反問道:


    “依照孫魯班的脾性,此番我國出兵幫他們擊退魏軍之後,她就會立刻翻臉。”


    孫魯班是朱據的前大姨子,自然打過一些交道。


    值得一提的是,小虎還在被大虎軟禁在武昌時,朱據便很快續弦了一房,而且也是宗室之女。


    大族嘛...開枝散葉是很重要的。


    這時,太常卿顧穆附和道:


    “臣以為大司馬所言極是,不過臣對戰局卻有些見解。”


    “西賊雖弱,卻仍有精兵數萬,魏國水軍不過新練,戰船也遠不及江東多。”


    “全懌隻不過是被嚇破了膽.....真要拚死一戰,魏軍不見得真能攻下武昌。”


    “我軍應當屯兵柴桑,坐山觀虎。”


    “若魏軍勝我軍可試著搶占武昌,不成,則加強柴桑守備從長計議。”


    “若西賊勝,那皆大歡喜,我揚州則無憂慮矣。”


    聞言,諸葛恪臉色一沉:“真乃腐儒之見!”


    “西賊水戰雖勇,績、異之輩卻非獻之敵。”


    “若獻舉荊襄之眾、進屯武昌,收長沙、衡陽之兵,引梁、兗、揚之粟,觀兵柴桑、濡須,則我朝大勢去矣!”


    “何來從長計議?”


    “今當與西賊合兵退敵,敵退,賊亦病矣。”


    “然後我承其弊而取之,不亦善乎?”


    諸葛恪有意說得這般文縐縐的,似乎是方便史官記錄?


    不管是何種心態吧,吳帝孫和倒是很認同諸葛恪的想法。


    江東士族總想著保全自己的實力,隻要不打到家門口,能拖就拖。


    難道真是他們看得不夠長遠嗎?


    倒不盡然。


    “朕意已決,聯....”


    話說到一半,孫和覺得總得給對方一個官方的稱唿,這種時候還以“賊”相稱,太奇怪了。


    罷了,一個稱唿而已。


    “朕意已決,聯楚抗魏!”


    孫和終於拍板。


    諸葛恪甚是滿意。


    ....


    很快,東吳開始了戰前部署。


    孫和按照慣例為丞相諸葛恪加號大都督,假黃鉞。


    雖說諸葛恪本身就有“都督中外諸軍事”之權.....


    但在大帝孫權搞出的這個約定俗成的規則下,隻有遇征伐之事,臨時置的“大都督”才能完全統禦各方軍隊。


    如今。


    建業中軍裏的左領軍、右領軍、左護軍、右護軍,無難督、繞帳督、解煩督等。


    外軍裏沿著長江自西向東的半州督、柴桑督、吉陽督、虎林督、濡須督、蕪湖督等等一連串都督,皆歸諸葛恪節製。


    而在諸葛恪受命後的第二日,他便露出了獠牙。


    他命剛剛離開建業返迴柴桑的大司馬朱據前往蕪湖。


    朱據不知諸葛恪為何如此部署,但還是遵令行事。


    但在朱據剛到蕪湖後不久,卻得知諸葛恪已派左將軍孫壹出任柴桑督,代理了他的職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