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甄璃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陵蠻的助攻是夏侯獻沒有想到的。
原本荊州各級將軍商議,說要揚言討伐下遊的揚州,向全氏要求借道武昌。
這目的性未免太強了,除非人家是傻子才會同意。
所以大概率魏國的軍隊會被堵在洞庭湖一帶與吳軍決戰。
而巴丘督朱績是一員水上能將,真要完全拚水上的戰力,這是以自己的短處去拚人家的長處,是為不智。
然夏侯獻心意已決,沒時間等個七年八年來打造一支降維打擊的水軍艦隊。
荊州是一定要打的,問題是如何進軍。
這些日子他頻繁的與荊州諸位將軍書信往來,要求他們拿出一個方案。
羊祜迴信說,巴丘之所以為吳軍戰略重鎮是因為洞庭水係的緣故。
洞庭湖不僅連接著大江,還連接著湘水、資水、沅江、澧水,可謂是四通八達。
通過這些河流,吳軍可以從武陵郡、衡陽郡、長沙國等多個地方支援巴丘。
換句話說,這地方背靠著多條補給線,兵力和補給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南方送來。
這才是它為軍事重鎮的原因。
其地位,不亞於魏國揚州的壽春、合肥。
恰逢此時,瞌睡了有人來遞枕頭。
武陵蠻恰到好處的叛亂,給了魏國一個機會。
羊祜連忙上疏,建議以出兵平叛為由攻占武陵郡、衡陽郡。
全氏如果咬牙同意,那就順勢笑納兩郡,此長彼消,不斷削弱巴丘的潛在支援。
全氏大概率是不會同意的。
而這也在羊祜的計劃之中,吳軍若要派精銳支援,必然會動用巴丘的兵力。
隻要朱績有所動作,荊州水軍便即刻順流而下,顧此就會失彼,無論朱績怎麽選,我軍都立於不敗之地。
自從全氏失去了江陵和西陵,所謂的長江防線便蕩然無存了。
如今魏國荊州有多地與吳接壤,不一定非要一戰而定,找機會慢慢蠶食,荊州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夏侯獻采納了這個方案,很快把指示傳至荊州各部。
........
吏部侍郎衛瓘近來從許昌迴洛陽述職。
現今兩套班子並行,就是一個試錯、摸索的過程。
夏侯獻並沒有把班子直接搬到洛陽來,目的就是給現有的體係一個緩衝的時間。
衛瓘今年十九歲,雖然年輕卻頗為成熟。
這種成熟不似鍾毓、鍾會兄弟那般一臉濃須長相老成,而是在舉止上的。
衛瓘十歲喪父,早早當家,他出身書法世家,寫得一手好字。
其實早些年夏侯獻就注意到這個晚輩了,一直在觀察著他。
當然也不隻是單單觀察衛瓘一人,許多年輕士子他都有關注。
士族是存在圈子的,年輕士子更是如此。
夏侯獻在悄悄觀察,如果有人故意接近賈充、鍾會等人的圈子,他會暗中記下,適當疏遠。
倒不是不允許賈、鍾二人交友,但凡事總要留個心眼。
否則以後麾下的人全是互為故交,難免會缺乏監管,抱成一團。
而衛瓘便是一個相對中立的年輕人。
他跟同僚們不親不疏,很有邊界感。
夏侯獻需要這麽一個既有才華,又沒有明確派係的手下。
“伯玉給孤瞧瞧,孤這字有沒有草聖的風采。”
夏侯獻很會見人下菜碟,知道衛瓘精通書法,便拿著這一幅自己的“書法”來和對方拉近距離。
衛瓘眉頭一皺,表情有點難看。
他並非是相國心腹,吃不準相國脾性,但你要他承認這字有“草聖”之風吧,未免太過違心。
草確實是挺潦草的。
“哈哈。”夏侯獻笑了一聲,“孤就不為難伯玉了。”
閑談幾句,他很快說起正題。
...
衛瓘走後,夏侯獻翻看起一份關於武陵蠻的資料。
武陵蠻又稱五溪蠻,因為五溪大部分流經武陵郡也就因此得名。
自漢朝以來就起義不斷,在吳蜀夷陵之戰後的數十年裏都在吳國的統治之下。
最近的一次叛亂是在吳黃龍三年(231年),武陵諸聚數萬之眾反叛,孫權派交州刺史呂岱督軍,太常潘浚假節平定。
夏侯獻心中感慨,漢末大亂到如今三國鼎立,不管中原如何激戰,胡人都是被暴打的份。
不過在他看來,亂世能人輩出是一個方麵,還有一個方麵不能忽視。
那是因為各國相互拉鋸,軍費都常年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沒辦法,槍杆子裏出政權。
那日羊祜說的不錯。
若一直長期屯兵與吳蜀對峙,百姓苦於徭役,國家則要耗費大量的財力、民力用於軍事,這不是長久之計。
統一天下,這是羊祜的理想,同時也是夏侯獻的。
而且,他現在有能力做到。
思緒紛呈間,一名家仆進來稟道:“家主,宮裏來人了。”
“何事?”
“他說陛下請您明日去華林園一敘。”
“迴複來人,就說孤這些日子身體不適。”
“仆遵命。”
夏侯獻合上冊子,唿出一口氣。
小皇帝請他進宮無非是兩種情況。
一是他收攏了一批心腹,來個最簡單最粗暴的手段,把自己一刀砍了。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曹啟,他沒那個實力。
二嘛....太後寂寞了。
夏侯獻當然是果斷拒絕。
我這剛和好,別鬧!
太後,我們以後別聯係了,我怕元姬誤會。
..............
昭陽殿。
“是嗎?”郭太後麵露關切,“梁公病得重嗎?”
“這個奴婢不知。”
“下去吧。”
郭太後秀眉微蹙,坐在蒲團上發著呆。
“太後,妾可以進來嗎?”
門外傳來甄璃的聲音。
郭太後迴過神,應了一聲,甄璃很快入內,手裏捧著一卷毛毯。
“妾聽他們說洛陽快要下雪了,妾怕太後受寒,特意給您送來。”
“這些事讓宮人們做就行,何必自己受累呢。”郭太後有點不忍心。
甄璃道:“妾如今是罪人,不便使喚旁人。”
“什麽罪人不罪人的。”郭太後想起這件事就有些不悅,“那都是曹芳的過錯,與阿璃無關。”
甄璃依然姿態很低:“妾能在宮中服侍太後已是心滿意足。”
郭太後歎了口氣。
阿璃這孩子身子一直不太好,以前曹芳還總冷落她。
她十三歲就做了皇後,本該享受一輩子富貴的,到頭來曹芳犯了錯,可憐的阿璃還得跟著他受苦。
好在奉明心善,允許阿璃迴到宮中與她作伴。
甄璃甄璃,這下跟曹芳是真離了。
原本荊州各級將軍商議,說要揚言討伐下遊的揚州,向全氏要求借道武昌。
這目的性未免太強了,除非人家是傻子才會同意。
所以大概率魏國的軍隊會被堵在洞庭湖一帶與吳軍決戰。
而巴丘督朱績是一員水上能將,真要完全拚水上的戰力,這是以自己的短處去拚人家的長處,是為不智。
然夏侯獻心意已決,沒時間等個七年八年來打造一支降維打擊的水軍艦隊。
荊州是一定要打的,問題是如何進軍。
這些日子他頻繁的與荊州諸位將軍書信往來,要求他們拿出一個方案。
羊祜迴信說,巴丘之所以為吳軍戰略重鎮是因為洞庭水係的緣故。
洞庭湖不僅連接著大江,還連接著湘水、資水、沅江、澧水,可謂是四通八達。
通過這些河流,吳軍可以從武陵郡、衡陽郡、長沙國等多個地方支援巴丘。
換句話說,這地方背靠著多條補給線,兵力和補給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南方送來。
這才是它為軍事重鎮的原因。
其地位,不亞於魏國揚州的壽春、合肥。
恰逢此時,瞌睡了有人來遞枕頭。
武陵蠻恰到好處的叛亂,給了魏國一個機會。
羊祜連忙上疏,建議以出兵平叛為由攻占武陵郡、衡陽郡。
全氏如果咬牙同意,那就順勢笑納兩郡,此長彼消,不斷削弱巴丘的潛在支援。
全氏大概率是不會同意的。
而這也在羊祜的計劃之中,吳軍若要派精銳支援,必然會動用巴丘的兵力。
隻要朱績有所動作,荊州水軍便即刻順流而下,顧此就會失彼,無論朱績怎麽選,我軍都立於不敗之地。
自從全氏失去了江陵和西陵,所謂的長江防線便蕩然無存了。
如今魏國荊州有多地與吳接壤,不一定非要一戰而定,找機會慢慢蠶食,荊州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夏侯獻采納了這個方案,很快把指示傳至荊州各部。
........
吏部侍郎衛瓘近來從許昌迴洛陽述職。
現今兩套班子並行,就是一個試錯、摸索的過程。
夏侯獻並沒有把班子直接搬到洛陽來,目的就是給現有的體係一個緩衝的時間。
衛瓘今年十九歲,雖然年輕卻頗為成熟。
這種成熟不似鍾毓、鍾會兄弟那般一臉濃須長相老成,而是在舉止上的。
衛瓘十歲喪父,早早當家,他出身書法世家,寫得一手好字。
其實早些年夏侯獻就注意到這個晚輩了,一直在觀察著他。
當然也不隻是單單觀察衛瓘一人,許多年輕士子他都有關注。
士族是存在圈子的,年輕士子更是如此。
夏侯獻在悄悄觀察,如果有人故意接近賈充、鍾會等人的圈子,他會暗中記下,適當疏遠。
倒不是不允許賈、鍾二人交友,但凡事總要留個心眼。
否則以後麾下的人全是互為故交,難免會缺乏監管,抱成一團。
而衛瓘便是一個相對中立的年輕人。
他跟同僚們不親不疏,很有邊界感。
夏侯獻需要這麽一個既有才華,又沒有明確派係的手下。
“伯玉給孤瞧瞧,孤這字有沒有草聖的風采。”
夏侯獻很會見人下菜碟,知道衛瓘精通書法,便拿著這一幅自己的“書法”來和對方拉近距離。
衛瓘眉頭一皺,表情有點難看。
他並非是相國心腹,吃不準相國脾性,但你要他承認這字有“草聖”之風吧,未免太過違心。
草確實是挺潦草的。
“哈哈。”夏侯獻笑了一聲,“孤就不為難伯玉了。”
閑談幾句,他很快說起正題。
...
衛瓘走後,夏侯獻翻看起一份關於武陵蠻的資料。
武陵蠻又稱五溪蠻,因為五溪大部分流經武陵郡也就因此得名。
自漢朝以來就起義不斷,在吳蜀夷陵之戰後的數十年裏都在吳國的統治之下。
最近的一次叛亂是在吳黃龍三年(231年),武陵諸聚數萬之眾反叛,孫權派交州刺史呂岱督軍,太常潘浚假節平定。
夏侯獻心中感慨,漢末大亂到如今三國鼎立,不管中原如何激戰,胡人都是被暴打的份。
不過在他看來,亂世能人輩出是一個方麵,還有一個方麵不能忽視。
那是因為各國相互拉鋸,軍費都常年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沒辦法,槍杆子裏出政權。
那日羊祜說的不錯。
若一直長期屯兵與吳蜀對峙,百姓苦於徭役,國家則要耗費大量的財力、民力用於軍事,這不是長久之計。
統一天下,這是羊祜的理想,同時也是夏侯獻的。
而且,他現在有能力做到。
思緒紛呈間,一名家仆進來稟道:“家主,宮裏來人了。”
“何事?”
“他說陛下請您明日去華林園一敘。”
“迴複來人,就說孤這些日子身體不適。”
“仆遵命。”
夏侯獻合上冊子,唿出一口氣。
小皇帝請他進宮無非是兩種情況。
一是他收攏了一批心腹,來個最簡單最粗暴的手段,把自己一刀砍了。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曹啟,他沒那個實力。
二嘛....太後寂寞了。
夏侯獻當然是果斷拒絕。
我這剛和好,別鬧!
太後,我們以後別聯係了,我怕元姬誤會。
..............
昭陽殿。
“是嗎?”郭太後麵露關切,“梁公病得重嗎?”
“這個奴婢不知。”
“下去吧。”
郭太後秀眉微蹙,坐在蒲團上發著呆。
“太後,妾可以進來嗎?”
門外傳來甄璃的聲音。
郭太後迴過神,應了一聲,甄璃很快入內,手裏捧著一卷毛毯。
“妾聽他們說洛陽快要下雪了,妾怕太後受寒,特意給您送來。”
“這些事讓宮人們做就行,何必自己受累呢。”郭太後有點不忍心。
甄璃道:“妾如今是罪人,不便使喚旁人。”
“什麽罪人不罪人的。”郭太後想起這件事就有些不悅,“那都是曹芳的過錯,與阿璃無關。”
甄璃依然姿態很低:“妾能在宮中服侍太後已是心滿意足。”
郭太後歎了口氣。
阿璃這孩子身子一直不太好,以前曹芳還總冷落她。
她十三歲就做了皇後,本該享受一輩子富貴的,到頭來曹芳犯了錯,可憐的阿璃還得跟著他受苦。
好在奉明心善,允許阿璃迴到宮中與她作伴。
甄璃甄璃,這下跟曹芳是真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