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皺著眉頭看向曹霖。


    “大王,有何不妥嗎?”


    曹霖道:“阿啟是孤的嫡子,未來是要繼承東海王的爵位,況且此子生性軟弱,無甚大才,恐怕不足以奉宗廟吧。”


    王肅眼角抖了抖,心說,你當這是菜場啊,還能這般討價還價的!


    沒等王肅開口,曹霖將庶長子曹髦推了出來,“我兒髦,天資聰慧,膽大心細,別看他才八歲,他若是做了皇帝,絕不會比曹芳那昏君差。”


    “咳咳!”羊耽提醒道,“大王注意言辭,莫要對齊王不敬。”


    哼!黃口小兒罷了。


    曹霖沒接羊耽的話,轉而又對王肅言道:“王公以為如何?”


    王肅有些不悅,盡力壓著怒氣,道:“大王莫要說笑,太後詔令代表著廟堂諸公的共同所願,豈能更改!”


    曹霖雖然不敢出言不遜,但卻沒給王肅好臉。


    羊耽見狀,上前做起和事佬:“我理解大王的心情,畢竟是嫡子嘛....但太後詔令難違,還望大王不要為難我等。”


    他轉頭看向曹髦:“我看高貴鄉公確為英才,日後不妨以他來繼承您的王業,更能使東海國日漸昌盛啊。”


    曹霖聽完,還是一副“你說不動我”的樣子,雖然他知道他改變不了什麽大局,單純就是平日裏跋扈慣了,話既然說出了口,你就得給我個台階下。


    老實說他想讓曹髦去是有私心的,雖說這死孩子總是跟他作對,但有膽量跟他叫板的人,才適合做皇帝。


    而曹啟....隻會是權臣的玩物。


    他方才幻想了一下,若是曹髦日後掌握了大權,他自己不就跟著起飛了。


    雖然明皇帝曾下詔,禁止入繼大宗的小宗之子追尊親生父母為帝後。


    但這玩意,誰當權誰說了算唄。


    到時候自己也封個皇帝尊號,想想就美呀。


    羊耽見給了對方台階還不下,索性不給了:


    “大王,如果您真的舍不得世子,我可向丞相請示,將您的封國遷往京畿附近,如此一來便可以父子常聚。”


    “別,別了。”


    曹霖態度一下子軟了,趕忙推了推身旁的嫡子:“啟兒,還不領旨?”


    曹啟再次上前,接過了詔書,又迴頭看了阿兄一眼,曹髦給了他一個堅定的眼神,意思是“你能行”。


    曹啟這才深唿吸一口,雙手握著詔書,開口道:“曹啟,領旨。”


    看到這一幕,三位天使都鬆了一口氣。


    迎立之功是許多臣子可遇不可求的事,做好了名利雙收,但辦砸了很可能身敗名裂。


    雖說有小插曲,所幸還是辦成了。


    王肅三人齊齊拱手,為首的羊耽開口道:“世子殿下,請隨我等迴洛陽吧。”


    .......


    五月。


    曹啟儀仗抵達洛陽,當日文武百官在西掖門拜迎。


    西掖門外熱鬧非凡,官員們望著車駕揖拜。


    車駕上的曹啟臉色發白,他自出生起就沒出過東海,準確說就沒出過郯城。


    一個七歲的孩子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麵,他不敢掀開車簾,隻是緊緊地捏著拳頭。


    “諸位,王世子舟車勞頓,遣老臣替諸位道:免禮。”


    “謝世子!”百官再拜。


    儀仗在群臣、官兵、洛陽市民的簇擁下進了西掖門,向東而行,遠遠看去,宛如一字長龍。


    到了車止門,所有人下馬步行,轉而順著銅駝大街向北轉向。


    曹啟雖未登基,但仍被允許駕車北上。


    進了宮城,來到太極殿,車駕終於在太極殿東堂外停下。


    黃門監李禪笑臉相迎:“世子殿下,請隨奴婢來,太後在東堂等您。”


    曹啟下了馬車,抬頭看了看巍峨的太極殿。


    我以後就要住在這裏嗎?


    我好怕,我要阿母,這裏不是我的家!


    見到曹啟一副要哭的樣子,李禪有些不知所措。


    羊耽準備抽身,畢竟送到此處他的任務就完成了。“有勞內官了。”


    李禪點點頭,將拂塵換了個方向,隨後轉頭對著幾個小宦官耳語了一番。


    不多時,幾人迴來了,手中捧著一精美的瓷杯。


    李禪把它恭敬地遞了上去:“殿下舟車勞頓,一定渴壞了,奴婢這有一杯蜜水,還望殿下不要嫌棄。”


    看著對方的笑容,曹啟這才感到輕鬆了一些。


    接過瓷杯,咕嘟咕嘟地飲了一口,真甜!


    小孩子很容易得到這種原始的滿足。


    李禪見差不多了,遂說道:“殿下跟奴婢走吧,不可讓太後久等。”


    曹啟點點頭。


    在一群內侍的簇擁下,曹啟進入東堂。


    雍容華貴的太後今日盛裝出行,見到曹啟來了,她麵露喜悅:“東海王世子果然儀表不凡。”


    曹啟還小,不知該如何接話,隻是抬著頭看向那向他走來的女人。


    她很漂亮,很端莊,但她不是阿母,曹啟在那身上找不到那種依賴感。


    郭太後又何嚐不是呢,她沒有孩子,學不來那種母子情深的感覺。


    母子二人的初次會麵,預想中的冷場,但郭太後並不在意,隻是照本宣科地進行下去。


    她讓黃門監再次口述了詔書內容,並當著曹啟的麵點頭認同,這便是認同了曹啟的帝位。


    兩日後,到了太常卿提前商議好的吉日,曹啟換上冕服,群臣備好禮器、詔書,於太極殿正殿舉行登基儀式。


    由於前任皇帝尚在世,故而不存在靈前登基這一步驟,於是直接進行第二步。


    儀式上,大臣當眾宣讀著詔書,當然,這封詔書名義上是曹啟寫的。


    詔書中,先是讚揚武皇帝、文皇帝和明皇帝之功績,後說明我曹啟乃是順應天命,繼位為帝,並以新帝名義詔告天下,稱齊王失德,故而避位。


    後,明確以丞相夏侯獻、大將軍秦朗為輔政大臣。


    再後,改正始九年為正元元年。


    一般來說,新帝改元當在次年元旦正式生效,但由於齊王退位的特殊性,正元年號即刻啟用。


    禮畢,群臣皆入太極殿。


    隨著小黃門一聲念名,群臣齊齊向殿外看去。


    那是兩道身影。


    夏侯獻頭戴武冠,穿絳朝服,腰配水蒼玉,腳穿鞋履,右手扶著華貴的佩劍。


    而他的左手則是牽著身穿玄赤相間之冕服,頭戴十二旒冕冠的小皇帝。


    君臣二人穿過紅毯,踏上玉階。


    曹啟坐上龍榻,夏侯獻坐於身側,群臣們的目光齊齊射來。


    小皇帝昨日已被教過一些話術,但到了太極殿卻又緊張的說不出話來。


    終於,鼓起勇氣,開了口:“我....”


    “陛下,不必緊張。”身旁傳來夏侯獻溫柔的聲音,曹啟轉頭看去,看到的是一張慈眉善目的臉龐。


    定了定心神,他再次看向群臣。


    “朕...”


    (本卷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