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太尉府內,蔣濟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桓範。


    “桓公,這是丞相的意思?”


    桓範捋須言道:“這是朝堂所望。”


    “荒唐!”蔣濟怒道,“陛下乃先帝臨終托付,是為正統,豈能說廢就廢?”


    “蔣公莫非不知,陛下並非先帝親子。”


    “那又怎樣!”


    蔣濟身為四朝老臣,無論是曹操、曹丕還是曹叡對他都不薄。


    尤其是先帝曹叡,要知道曹魏的禁軍之權很少假與宗親或譙沛人氏之外。


    曹叡非常信任自己,讓自己做中護軍,並且他早年即便是有汙點,曹叡也沒有拿他問罪,還時常向他請教軍國大計。


    故而他對曹叡和他的後繼之君是非常忠心的。


    “蔣公啊,當今陛下昏庸無道,這絕非是我等,也絕非是先帝願意看到的,在宗族中另立賢君也可以先帝祀,使我大魏國祚綿長,我想,這才是先帝之所願啊。”


    這理由並未說服蔣濟,他覺得先帝當年更是驕奢淫逸,不僅大興土木,還在後宮日幸數女,甚至還搞出來女尚書批閱朝奏這樣的荒誕事,也沒人敢說給先帝廢了啊。


    這還不是因為當今陛下沒有實權嘛。


    蔣濟對此看得很是通透,老實說權臣霸府,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但廢立之事明顯越線了。


    作為四朝老臣,他希望看到的是賢臣名將輔佐天子,不說建立千秋功業,至少讓朝堂穩定,百姓安居。


    夏侯獻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果他真的還念在先帝托孤的情分上,他應該申請外鎮,遠離朝堂。


    可現在,似乎不太可能了。


    “蔣公,您在聽嗎?”桓範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蔣濟收迴思緒,肅容道:“此事我不願參與,桓公請迴吧。”


    “蔣公何必固執呢?”桓範試圖再做些努力,“高司徒就不像蔣公您這般不會變通。”


    蔣濟表情停滯,又問了一句:“那孫司空呢,他也是此意?”


    桓範點了點頭。


    蔣濟心道,自己這話問得有些多餘,孫禮乃是大將軍府長史出身,一直是夏侯獻的心腹,否則也不會這麽快就竄升到三公之位。


    他歎了一口氣:“既然三公中的兩位都默認了此事,那我簽不簽,又有何妨。”


    桓範明白了他的心意,老實說蔣濟若能支持是皆大歡喜,但不表態也不影響大局。


    身居如此高位的重臣,或許這般選擇更能留一個身後名吧。


    對此桓範表示理解,但道不同不相為謀。


    “既如此,今日是下官叨擾了。”


    桓範拱手一拜,轉身離去。


    在那之後,曹爽負責去宗親那裏拉票,學著秦朗,管他們要一個態度。


    而桓範則是負責一些朝中重臣。


    大抵沒什麽阻力,唯一值得說的是尚書令司馬孚。


    司馬令君“口嫌體直”,口中滿是大義,簽字速度卻一點不慢。


    簽完還一副被脅迫的樣子,對桓範道:“桓公,你兒子也老大不小了,你我忙活了大半輩子,還不是為了兒子們著想,我理解你啊。”


    桓範臉上笑嘻嘻地應下,心中卻嗤之以鼻。


    他真希望司馬孚別簽字,因為從蔣濟今日這身體狀況來看,估計也沒幾年活頭,眼前的這司馬孚倒是越活越年輕。


    若是司馬孚不這麽“識時務”,下任太尉大概率是自己的,而現在估計還要跟司馬孚爭一爭。


    ...


    時間迴到眼下,群臣依次離開了尚書台。


    司馬孚終於得一清淨,抬眼看向堂外,發著呆,口中念叨:


    “二兄啊,弟這麽做,都是為了族人,我想你也是一樣。”


    ..................


    第二日。


    魏國,洛陽,永寧宮。


    一縷暖陽灑向宮殿,紅磚綠瓦,肅穆端莊。


    郭太後正悠閑吃著紅棗,這並不是飯後小食,而是主菜。


    她覺得自己要做好身材管理,才能獲得更多奉明的青睞,近些日子索性把主食都戒了。


    “太後!”


    阿青慌忙跑進宮殿,驚得她差點吞了一粒棗核!


    她放下棗子,拿手絹擦了擦手,看向阿青,蹙眉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太後,群臣在太極殿外,請求覲見!”


    “群臣?”郭太後啞然失色,“他們來做什麽?”


    “奴婢不知啊,群臣說有非常緊要的事。”


    郭太後說實話有點害怕,忽然想起年幼時西平動亂期間,被自己族人留在府內,一群官軍來抄家時的那種場麵。


    她當時非常害怕,生怕被亢奮的官兵給糟蹋了。


    所幸沒有發生那種事。


    但除了在太極殿大殿上,她還真沒有一次性麵見那麽多的人。


    轉念一想,自己到底在胡思亂想什麽?


    那是朝臣,不是禽獸!


    迴過神來,她道:“請他們進來吧。”


    “唯。”


    侍女們拉上紗簾,郭太後端坐於內,等待著。


    不多時,殿外傳來一陣腳步,之後便是窸窸窣窣的聲響,群臣脫去鞋履,躬身入內。


    壓抑著緊張的情緒,郭太後盡量莊嚴地說道:“諸公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群臣整整齊齊,舉著笏板,依次道:


    “臣大將軍雲中侯秦朗。”


    “臣宗正卿燕王曹宇。”


    “臣司徒萬歲亭侯高柔。”


    “臣司空大利亭侯孫禮。”


    “臣衛將軍武安侯曹爽。”


    “臣尚書令長社侯司馬孚。”


    “臣尚書左仆射容城侯盧毓。”


    “臣中書監四裏亭侯韋誕。”


    “臣太常卿安眾侯羊耽。”


    “臣廷尉卿定陵侯鍾毓。”


    “臣大司農順陽侯桓範。”


    “臣衛尉昌邑侯滿偉。”


    “臣少府蘭陵侯王肅。”


    “臣尚書陽鄉侯傅嘏。”


    “臣尚書關內侯丁謐。”


    “臣侍中關內侯鄭小同。”


    “臣侍中博平侯華表。”


    “臣禦史中丞安國亭侯陳騫。”


    “臣護軍將軍長平侯曹肇。”


    “臣武衛將軍牟鄉侯許儀。”


    “臣中堅將軍平原侯甄德。”


    “臣中書侍郎關內侯鍾會。”


    “臣散騎常侍關內侯荀顗。”


    “臣散騎常侍關內侯荀霬。”


    “臣散騎常侍關內侯夏侯淼。”


    “臣城門校尉...”


    “臣屯騎校尉.....”


    “臣...”


    “臣..........”


    郭太後聽得天花亂墜,訝然無語。


    直到所有人報完了名號,有老臣才遞上了聯名書。


    “臣等聽說,天子之所以是天子,是因為能夠救濟撫養教育人民,才使得天下能夠長久的安定。”


    “然,天子春秋已長,不親萬機,耽淫內寵,沈漫女德,為其人子,對長不尊,日延倡優,縱其醜謔,毀人倫之敘,亂男女之節,恭孝日虧,悖慠滋甚,不可以承天緒,奉宗廟。”


    “臣下請求依照漢朝霍光另立新君,收迴皇帝玉璽,以避天子之位,後以齊王之身份返迴封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