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洛水之誓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芳沒著急開口,而先是瞥過目光,看向丞相。
夏侯獻卻一個眼神也不給他。
曹芳無奈,隻好自己拿主意,於是看向司馬懿問道:“太傅有何事要奏?”
“李豐謀反案。”
簡單的幾個字,直接讓整個大殿變得肅然。
這件案子可謂是當今朝臣們避之不及的頭等大事,生怕有任何牽連。
就比如前段時間剛被封為貴人的張貴人之父,張緝,他怕跟案子有牽連,果斷辭官下野。
李豐兩個在外任太守的弟弟,還在接受彈劾審查之時就被以謀反罪通緝。
李翼的續弦出自荀氏,是安陽公主之女,散騎侍郎荀廙的姐姐。
荀氏曾建議夫君李翼逃亡蜀地,卻被李翼拒絕。
李翼說:“諸子尚幼,若我不逃命,隻會連坐身死,而兩個兒子卻不會受到株連。”
於是乖乖受縛。
目前,朝野人人自危,都巴不得跟此事撇開關係,而今太傅卻主動提及此事,不知何故。
其實這事怪不得朝臣,廷尉的審理一直在內部進行,目前尚未公布進展。
夏侯獻不動聲色,打量著司馬懿。
他大概知道為何久不上朝的太傅,今日會出現在此處的原因了。
目光掃向群臣,掃向那一個個胡須花白,諸如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尚書令司馬孚、尚書左仆射盧毓等和司馬懿同一時代的老臣們。
這是想要以老臣們的餘威向自己施壓,試試自己的態度,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借著案子冤殺了誰,日後定會跟老臣們離心離德。
司馬懿道:“老臣懇請陛下做主,令各司秉公執法,還犬子一個清白。”
你別說,司馬懿雖然老木朽矣,還真有這樣的號召力。
雖然曹芳皺著眉頭,壓根不懂司馬懿在說些什麽,但太尉蔣濟卻第一個出列,向司馬懿問道:
“仲達公,此話何意?”
司馬懿繼續麵向曹芳道:
“前日,廷尉的人闖入老臣府邸,聲稱犬子師涉嫌李豐一案.....可笑廷尉單憑一些捕風捉影之物便擅入府裏搜查,老臣懷疑有人故意栽贓,請陛下明察。”
廷尉卿鍾毓臉色鐵青。
這老物那日對他還禮遇有加,今日卻在朝堂之上說出這般言語,雖然他知道此事不是針對他的,但還是心裏感到不爽。
“噢,噢。”曹芳連連點頭,又看向夏侯獻,結果對方還是一動不動,隻是目光俯視著朝臣。
這可把曹芳急壞了,丞相你倒是說句話啊,這種事你還真讓朕來拿主意?
司馬懿也不指望曹芳能給什麽迴應,他的目的隻是調動老臣們的情緒。
蔣濟道:“李豐案尚未蓋棺定論,仲達公稍安勿躁,想必此事丞相自有公論。”
他巧妙的把話題轉給了夏侯獻,然而後者卻隻是點點頭,沒接他的話。
司馬懿又問高柔:“文惠公做了多年的廷尉卿,不知廷尉辦案是何種流程?”
高柔也是個老人精,他直接看向鍾毓:“稚叔,何晏可曾有供詞指證司馬師參與了謀反之事?”
“不曾,但何晏稱李豐欲約司馬師共同起事。”鍾毓如實迴道。
高柔皺眉道:“唉,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那倘若何晏說,李豐欲邀太傅共同起事,豈不是太傅此刻就在廷尉獄裏了?”
你特麽!
鍾毓心中暗罵,這些老臣一個個奸得很,他忽然感覺自己太過耿直雖於司法有利,但卻無形中會跟朝臣們漸行漸遠。
這或許就是做純臣的代價。
高柔又道:“案子不是這麽辦的,如果廷尉真的證據確鑿,你去太傅府拿人自然不錯,但現在....”
後半句戛然而止,讓鍾毓自行體會。
鍾毓自然聽的明白。
那意思是告訴他,如果司馬師罪名真的定了,那便相安無事.....但倘若冤枉了對方,他這廷尉恐怕是坐不安穩。
但鍾毓也不是逆來順受之人,索性就又說了一些案情細節
“在天子封貴人前一日,有可疑之人向太傅府送了一封書信,經查,那收信的門仆當日就被司馬師以家法處死了....這難道是巧合嗎?”
高柔問道:“那送信之人呢,可曾緝拿歸案?”
“不曾。”鍾毓道。“想必也被滅了口。”
司馬懿微不可見地冷笑一聲。
高柔看向鍾毓道:“那豈不是死無對證?鍾君,何晏可曾交代,是他派人送的信?”
“沒有。”鍾毓迴道,“八成是李豐指使。”
“可李豐人呢?”高柔反問。
鍾毓不說話了,這還是死無對證,況且連那封信的內容都一概不知,確實無法給司馬師定罪。
幾人辯來辯去,最終也沒個結果。
夏侯獻的目光依然在司馬懿身上停留,看那樣子似乎是問心無愧。
過不多時,他開了口:“諸公,大致的事情本相聽明白了。”
群臣肅靜下來,各自迴到隊列。
夏侯獻先是為鍾毓開脫:“鍾廷尉雖然行事略有冒犯,但卻是職責所在。”
“謝丞相。”鍾毓拱手。
“太傅。”夏侯獻轉頭看向司馬懿,問道:“令郎之罪雖未坐實,但確實有所涉嫌,這一點太傅認同嗎?”
司馬懿不語,夏侯獻權當他是認同了,接著道:
“這樣吧,太傅既然對令郎問心無愧,那不如書信一封叫他迴京。
“本相老實說吧,其實廷尉已派人前去偃師緝拿令郎,但如果太傅能將他召迴,本相會親自審理此案,給太傅、給諸公、給陛下一個公正的交代。”
“如何?”
司馬懿依舊不語,不知在想些什麽。
不多時,夏侯獻從位子上起身,緩緩走下玉階,當著群臣的麵朗聲道:
“我大魏都城在洛水之北,因此得名洛陽。”
“今日我願以洛水為誓,如果司馬師肯迴朝接受審訊,即便他真的與此案有少許牽連,本相也會酌情赦免。”
群臣竊竊私語起來。
大司農桓範看懂了局麵,心中暗自惋惜。
司馬懿今日這個局,算是把丞相用大義給綁架了起來,如此一來,想要打壓司馬氏就要另尋良機了。
見司馬懿不為所動,太尉蔣濟勸說道:
“仲達公,當年後漢的劉秀曾以洛水為誓,原諒了朱鮪的殺兄之仇。既然丞相出此豪言,何不答應下來,我相信丞相必不會食言!”
司馬懿微不可見的嘴角勾出一抹笑,過不多時,他說道:“好。”
..........
退朝後,司馬懿迴到府中。
柏夫人讓侍女們拿來木盆,盛了熱水。
家主年邁,常泡腿腳有利於氣血。
可到了堂內,司馬懿卻擺了擺手,道:“先不用了,去拿紙筆。”
“唯。”柏夫人欠身,並未多問。
不多時她拿來文墨,放置於司馬懿跪坐的案前,又貼心地為他披上裘袍。
司馬懿持起筆,蘸了蘸硯台,頭也不抬地說:“你先出去。”
“唯。”柏夫人退了出去。
司馬懿的筆尖卻在此刻停下,雙目渾濁,暗自思忖。
洛水之誓.....
如果夏侯獻今日被老臣們裹挾著被迫應下,或許他還不會想太多。
但今日他雖未抬頭看對方,卻始終能感受到一縷冰冷入刀的目光。
夏侯獻都是要邁出那一步的人,真的會那般婦人之仁嗎?
“嗬~嗬~嗬~”司馬懿怪異地笑了幾聲。
隨即,下筆。
紙上隻有兩個大字。
【勿歸】
夏侯獻卻一個眼神也不給他。
曹芳無奈,隻好自己拿主意,於是看向司馬懿問道:“太傅有何事要奏?”
“李豐謀反案。”
簡單的幾個字,直接讓整個大殿變得肅然。
這件案子可謂是當今朝臣們避之不及的頭等大事,生怕有任何牽連。
就比如前段時間剛被封為貴人的張貴人之父,張緝,他怕跟案子有牽連,果斷辭官下野。
李豐兩個在外任太守的弟弟,還在接受彈劾審查之時就被以謀反罪通緝。
李翼的續弦出自荀氏,是安陽公主之女,散騎侍郎荀廙的姐姐。
荀氏曾建議夫君李翼逃亡蜀地,卻被李翼拒絕。
李翼說:“諸子尚幼,若我不逃命,隻會連坐身死,而兩個兒子卻不會受到株連。”
於是乖乖受縛。
目前,朝野人人自危,都巴不得跟此事撇開關係,而今太傅卻主動提及此事,不知何故。
其實這事怪不得朝臣,廷尉的審理一直在內部進行,目前尚未公布進展。
夏侯獻不動聲色,打量著司馬懿。
他大概知道為何久不上朝的太傅,今日會出現在此處的原因了。
目光掃向群臣,掃向那一個個胡須花白,諸如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尚書令司馬孚、尚書左仆射盧毓等和司馬懿同一時代的老臣們。
這是想要以老臣們的餘威向自己施壓,試試自己的態度,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借著案子冤殺了誰,日後定會跟老臣們離心離德。
司馬懿道:“老臣懇請陛下做主,令各司秉公執法,還犬子一個清白。”
你別說,司馬懿雖然老木朽矣,還真有這樣的號召力。
雖然曹芳皺著眉頭,壓根不懂司馬懿在說些什麽,但太尉蔣濟卻第一個出列,向司馬懿問道:
“仲達公,此話何意?”
司馬懿繼續麵向曹芳道:
“前日,廷尉的人闖入老臣府邸,聲稱犬子師涉嫌李豐一案.....可笑廷尉單憑一些捕風捉影之物便擅入府裏搜查,老臣懷疑有人故意栽贓,請陛下明察。”
廷尉卿鍾毓臉色鐵青。
這老物那日對他還禮遇有加,今日卻在朝堂之上說出這般言語,雖然他知道此事不是針對他的,但還是心裏感到不爽。
“噢,噢。”曹芳連連點頭,又看向夏侯獻,結果對方還是一動不動,隻是目光俯視著朝臣。
這可把曹芳急壞了,丞相你倒是說句話啊,這種事你還真讓朕來拿主意?
司馬懿也不指望曹芳能給什麽迴應,他的目的隻是調動老臣們的情緒。
蔣濟道:“李豐案尚未蓋棺定論,仲達公稍安勿躁,想必此事丞相自有公論。”
他巧妙的把話題轉給了夏侯獻,然而後者卻隻是點點頭,沒接他的話。
司馬懿又問高柔:“文惠公做了多年的廷尉卿,不知廷尉辦案是何種流程?”
高柔也是個老人精,他直接看向鍾毓:“稚叔,何晏可曾有供詞指證司馬師參與了謀反之事?”
“不曾,但何晏稱李豐欲約司馬師共同起事。”鍾毓如實迴道。
高柔皺眉道:“唉,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那倘若何晏說,李豐欲邀太傅共同起事,豈不是太傅此刻就在廷尉獄裏了?”
你特麽!
鍾毓心中暗罵,這些老臣一個個奸得很,他忽然感覺自己太過耿直雖於司法有利,但卻無形中會跟朝臣們漸行漸遠。
這或許就是做純臣的代價。
高柔又道:“案子不是這麽辦的,如果廷尉真的證據確鑿,你去太傅府拿人自然不錯,但現在....”
後半句戛然而止,讓鍾毓自行體會。
鍾毓自然聽的明白。
那意思是告訴他,如果司馬師罪名真的定了,那便相安無事.....但倘若冤枉了對方,他這廷尉恐怕是坐不安穩。
但鍾毓也不是逆來順受之人,索性就又說了一些案情細節
“在天子封貴人前一日,有可疑之人向太傅府送了一封書信,經查,那收信的門仆當日就被司馬師以家法處死了....這難道是巧合嗎?”
高柔問道:“那送信之人呢,可曾緝拿歸案?”
“不曾。”鍾毓道。“想必也被滅了口。”
司馬懿微不可見地冷笑一聲。
高柔看向鍾毓道:“那豈不是死無對證?鍾君,何晏可曾交代,是他派人送的信?”
“沒有。”鍾毓迴道,“八成是李豐指使。”
“可李豐人呢?”高柔反問。
鍾毓不說話了,這還是死無對證,況且連那封信的內容都一概不知,確實無法給司馬師定罪。
幾人辯來辯去,最終也沒個結果。
夏侯獻的目光依然在司馬懿身上停留,看那樣子似乎是問心無愧。
過不多時,他開了口:“諸公,大致的事情本相聽明白了。”
群臣肅靜下來,各自迴到隊列。
夏侯獻先是為鍾毓開脫:“鍾廷尉雖然行事略有冒犯,但卻是職責所在。”
“謝丞相。”鍾毓拱手。
“太傅。”夏侯獻轉頭看向司馬懿,問道:“令郎之罪雖未坐實,但確實有所涉嫌,這一點太傅認同嗎?”
司馬懿不語,夏侯獻權當他是認同了,接著道:
“這樣吧,太傅既然對令郎問心無愧,那不如書信一封叫他迴京。
“本相老實說吧,其實廷尉已派人前去偃師緝拿令郎,但如果太傅能將他召迴,本相會親自審理此案,給太傅、給諸公、給陛下一個公正的交代。”
“如何?”
司馬懿依舊不語,不知在想些什麽。
不多時,夏侯獻從位子上起身,緩緩走下玉階,當著群臣的麵朗聲道:
“我大魏都城在洛水之北,因此得名洛陽。”
“今日我願以洛水為誓,如果司馬師肯迴朝接受審訊,即便他真的與此案有少許牽連,本相也會酌情赦免。”
群臣竊竊私語起來。
大司農桓範看懂了局麵,心中暗自惋惜。
司馬懿今日這個局,算是把丞相用大義給綁架了起來,如此一來,想要打壓司馬氏就要另尋良機了。
見司馬懿不為所動,太尉蔣濟勸說道:
“仲達公,當年後漢的劉秀曾以洛水為誓,原諒了朱鮪的殺兄之仇。既然丞相出此豪言,何不答應下來,我相信丞相必不會食言!”
司馬懿微不可見的嘴角勾出一抹笑,過不多時,他說道:“好。”
..........
退朝後,司馬懿迴到府中。
柏夫人讓侍女們拿來木盆,盛了熱水。
家主年邁,常泡腿腳有利於氣血。
可到了堂內,司馬懿卻擺了擺手,道:“先不用了,去拿紙筆。”
“唯。”柏夫人欠身,並未多問。
不多時她拿來文墨,放置於司馬懿跪坐的案前,又貼心地為他披上裘袍。
司馬懿持起筆,蘸了蘸硯台,頭也不抬地說:“你先出去。”
“唯。”柏夫人退了出去。
司馬懿的筆尖卻在此刻停下,雙目渾濁,暗自思忖。
洛水之誓.....
如果夏侯獻今日被老臣們裹挾著被迫應下,或許他還不會想太多。
但今日他雖未抬頭看對方,卻始終能感受到一縷冰冷入刀的目光。
夏侯獻都是要邁出那一步的人,真的會那般婦人之仁嗎?
“嗬~嗬~嗬~”司馬懿怪異地笑了幾聲。
隨即,下筆。
紙上隻有兩個大字。
【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