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巧妙化解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立生出一身冷汗,用袖口擦拭著額頭。
過不多久,他沉吟道:“我西平郭氏乃罪族出身,多虧丞相為我郭氏平昭才得以有今日,豈敢去攀河內望族之高枝。”
“如此說來,是太傅主動與郭將軍攀親?”
“呃...是。”
郭立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
“我常聽聞太後誇讚司馬妃行事得體,頗有孝心。夏侯媛容生前誕有五女,各個才貌出眾、端莊賢德。想來這也算得上是親上加親的美事啊。”
“親上加親...”
夏侯獻和煦一笑,“確實啊,我這媛容堂妹是個可憐人,她的女兒若能有好的歸宿,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
話了,又輕描淡寫地補充了一句:“本相隻是隨口一問,郭將軍不必介懷。”
見對方收起肅容,郭立心中長舒一口氣。
誰知對方又再一次開口:“不過說到親上加親,本相倒是有一樁好姻緣,不知可否為郭將軍做媒?”
郭立一聽,坐直了身子問道:“不知是誰家的千金?”
“長水校尉夏侯駿之女。”夏侯獻道。
他想起,前些日子與族弟夏侯駿在府上一敘,對方曾提起自己的女兒到了婚配的年紀,不如此時順水推舟。
先前召夏侯兄弟入朝做官,分別任了五營校的校尉,這無形中把中山甄氏的兵權給沒收了。
而眼前的甄德過繼到了甄家,就是甄家的人,兩家結親或可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摩擦。
郭立感到猶豫,抬頭看了一眼郭太後。
郭太後卻是看向夏侯獻,可對方隻是正襟危坐,並未看她。
想了想,既然奉明都主動提了,那便幫他這個忙好了,於是開口說道:“依本宮之見,如此甚好。這不更是叔父想要的親上加親。”
“叔父以為呢?”
郭立沉思一陣。
他原本想學著那些大族們的手段分別下注,無論朝堂如何變動,都可立於不敗之地,如此可讓讓郭氏一族能在大魏開枝散葉。
畢竟太後不可能一直坐在太後的位子上,他要為宗族的未來考慮。
然而丞相方才所言意思很明確,他隻能選一個。
不多時終於他下定了決心,笑道:“親上加親,甚好,甚好!那就勞煩太後與丞相為下官做媒。”
“好,一言為定。”夏侯獻亦是笑道。
“一言為定!”
..........
迴到丞相府,夏侯獻徑直來到正堂處理公務。
當他到了案前,案頭放著幾本竹簡。
夏侯獻問了府吏,說是校事令賈充著人送來的。
他坐於案前,拆開翻看起來。
上麵是校事們所作的工筆畫,畫中的人物、場景都栩栩如生,堪稱這個時代的照片。
他隨手又翻看了幾本,多是一些重點觀察對象的日常生活,大多沒什麽異樣。
這時有府吏前來通稟,說是金鄉公主和安陽公主求見。
夏侯獻把冊子放到一旁,命人準備些瓜果、茶水,遂召二位公主入府。
見人來了,他起身笑臉相迎:“二位姨母快請入坐。”
金鄉其實還比夏侯獻要小幾歲,雖然論輩分確實如此,但她還是有些不太習慣。
金鄉性格較為靦腆,她此前與夏侯獻交集不算多,所以帶著她身旁的安陽公主來壯膽。
下人們端來餐盤,夏侯獻隨口問道:“今日如何得閑來此處?”
“這不是奉明公務繁忙,次次家宴都看不到你的身影,隻好我二人親自登門了。”
安陽笑著迴道,眼角的細微魚尾紋是歲月的痕跡。
“姨母說笑了。”夏侯獻道,“就算再忙,隻要姨母一句話,外甥自當暫時放下手頭的公務。”
油嘴滑舌~
安陽心中嬌哼一聲,開口說道:
“都是自家人,我也不彎彎繞繞了。”
她直奔主題地說,“此番前來,我是想為小妹的夫婿何平叔謀個職位。”
金鄉臉頰漲紅,微微低著頭。
來之前她準備了很多話術,但一進來就忘詞了。
但安陽卻能大大方方地開門見山,理直氣壯,這一點她真學不來。
“哎呀。”夏侯獻一驚,“此事怪我,近來當真是為公事所累,疏於自家事了。”
“此事好說!”
夏侯獻對何晏沒有任何敵意,但也談不上欣賞,若是他主動來投,那些個高位的清貴之官不是不能給。
但他若是拉不下臉麵,夏侯獻自然也不會主動去尋他。
宗室、鄉黨、寒門、士族,這麽多有才能之人都急著上進,他哪裏顧得上某一個人呢。
“這麽說,丞相並未對我夫君有怨?”見夏侯獻如此爽快,金鄉忽然開口問了這麽一句。
“有怨?”夏侯獻狐疑道,“此話怎講?”
金鄉又低下頭,她原以為夏侯獻聽說了什麽流言蜚語,這才遷怒何晏的,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於是連忙搖手:“沒,沒什麽的。”
“這樣吧。”夏侯獻道,“燕王幾日前還跟我抱怨,說前任宗正丞因病辭任,公務現在都壓在他的頭上,很是苦惱。”
“那不如姨夫去做輔佐燕王做事,可好?”
金鄉神色一喜,宗正寺雖然清貴,但宗正丞好歹是,宗正卿的輔官,是個四品官。
她一開始就不指望何晏進入什麽中樞機構,能有這樣一個官位,她已心滿意足。
忽然,安陽公主又道:“那既然如此,何平叔的兒子,奉明也給安排一下吧?”
“阿姊!”金鄉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差不多得了,不要得寸進尺呀。
不過夏侯獻確實沒什麽架子,滿口答應道:“好說,好說。”
聞言安陽斜了金鄉一眼,那意思仿佛在說,要不是我替你開口,你呀,什麽事也辦不成。
二位姨母走後,夏侯獻接著拿起手邊的冊子觀閱。
看著看著,忽然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畫麵。
不多時,他把這本冊子單獨收納了起來。
............
正始八年,秋九月。
東吳丞相諸葛恪向孫和上表,稱原中書令孫弘假傳遺詔,致使魯王篡位稱帝,以至江東分裂,國之不國。
他意率精兵十萬收複武昌,重振江東繁榮。
孫和允奏,諸葛恪當月便召集大軍,水路並進,於柴桑駐紮。
西吳這邊得到線報,立刻遣左大司馬全琮從夏口移鎮蘄春。
秋日的大江兩頭,終是戰船林立,旌旗蔽日。
過不多久,他沉吟道:“我西平郭氏乃罪族出身,多虧丞相為我郭氏平昭才得以有今日,豈敢去攀河內望族之高枝。”
“如此說來,是太傅主動與郭將軍攀親?”
“呃...是。”
郭立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
“我常聽聞太後誇讚司馬妃行事得體,頗有孝心。夏侯媛容生前誕有五女,各個才貌出眾、端莊賢德。想來這也算得上是親上加親的美事啊。”
“親上加親...”
夏侯獻和煦一笑,“確實啊,我這媛容堂妹是個可憐人,她的女兒若能有好的歸宿,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
話了,又輕描淡寫地補充了一句:“本相隻是隨口一問,郭將軍不必介懷。”
見對方收起肅容,郭立心中長舒一口氣。
誰知對方又再一次開口:“不過說到親上加親,本相倒是有一樁好姻緣,不知可否為郭將軍做媒?”
郭立一聽,坐直了身子問道:“不知是誰家的千金?”
“長水校尉夏侯駿之女。”夏侯獻道。
他想起,前些日子與族弟夏侯駿在府上一敘,對方曾提起自己的女兒到了婚配的年紀,不如此時順水推舟。
先前召夏侯兄弟入朝做官,分別任了五營校的校尉,這無形中把中山甄氏的兵權給沒收了。
而眼前的甄德過繼到了甄家,就是甄家的人,兩家結親或可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摩擦。
郭立感到猶豫,抬頭看了一眼郭太後。
郭太後卻是看向夏侯獻,可對方隻是正襟危坐,並未看她。
想了想,既然奉明都主動提了,那便幫他這個忙好了,於是開口說道:“依本宮之見,如此甚好。這不更是叔父想要的親上加親。”
“叔父以為呢?”
郭立沉思一陣。
他原本想學著那些大族們的手段分別下注,無論朝堂如何變動,都可立於不敗之地,如此可讓讓郭氏一族能在大魏開枝散葉。
畢竟太後不可能一直坐在太後的位子上,他要為宗族的未來考慮。
然而丞相方才所言意思很明確,他隻能選一個。
不多時終於他下定了決心,笑道:“親上加親,甚好,甚好!那就勞煩太後與丞相為下官做媒。”
“好,一言為定。”夏侯獻亦是笑道。
“一言為定!”
..........
迴到丞相府,夏侯獻徑直來到正堂處理公務。
當他到了案前,案頭放著幾本竹簡。
夏侯獻問了府吏,說是校事令賈充著人送來的。
他坐於案前,拆開翻看起來。
上麵是校事們所作的工筆畫,畫中的人物、場景都栩栩如生,堪稱這個時代的照片。
他隨手又翻看了幾本,多是一些重點觀察對象的日常生活,大多沒什麽異樣。
這時有府吏前來通稟,說是金鄉公主和安陽公主求見。
夏侯獻把冊子放到一旁,命人準備些瓜果、茶水,遂召二位公主入府。
見人來了,他起身笑臉相迎:“二位姨母快請入坐。”
金鄉其實還比夏侯獻要小幾歲,雖然論輩分確實如此,但她還是有些不太習慣。
金鄉性格較為靦腆,她此前與夏侯獻交集不算多,所以帶著她身旁的安陽公主來壯膽。
下人們端來餐盤,夏侯獻隨口問道:“今日如何得閑來此處?”
“這不是奉明公務繁忙,次次家宴都看不到你的身影,隻好我二人親自登門了。”
安陽笑著迴道,眼角的細微魚尾紋是歲月的痕跡。
“姨母說笑了。”夏侯獻道,“就算再忙,隻要姨母一句話,外甥自當暫時放下手頭的公務。”
油嘴滑舌~
安陽心中嬌哼一聲,開口說道:
“都是自家人,我也不彎彎繞繞了。”
她直奔主題地說,“此番前來,我是想為小妹的夫婿何平叔謀個職位。”
金鄉臉頰漲紅,微微低著頭。
來之前她準備了很多話術,但一進來就忘詞了。
但安陽卻能大大方方地開門見山,理直氣壯,這一點她真學不來。
“哎呀。”夏侯獻一驚,“此事怪我,近來當真是為公事所累,疏於自家事了。”
“此事好說!”
夏侯獻對何晏沒有任何敵意,但也談不上欣賞,若是他主動來投,那些個高位的清貴之官不是不能給。
但他若是拉不下臉麵,夏侯獻自然也不會主動去尋他。
宗室、鄉黨、寒門、士族,這麽多有才能之人都急著上進,他哪裏顧得上某一個人呢。
“這麽說,丞相並未對我夫君有怨?”見夏侯獻如此爽快,金鄉忽然開口問了這麽一句。
“有怨?”夏侯獻狐疑道,“此話怎講?”
金鄉又低下頭,她原以為夏侯獻聽說了什麽流言蜚語,這才遷怒何晏的,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於是連忙搖手:“沒,沒什麽的。”
“這樣吧。”夏侯獻道,“燕王幾日前還跟我抱怨,說前任宗正丞因病辭任,公務現在都壓在他的頭上,很是苦惱。”
“那不如姨夫去做輔佐燕王做事,可好?”
金鄉神色一喜,宗正寺雖然清貴,但宗正丞好歹是,宗正卿的輔官,是個四品官。
她一開始就不指望何晏進入什麽中樞機構,能有這樣一個官位,她已心滿意足。
忽然,安陽公主又道:“那既然如此,何平叔的兒子,奉明也給安排一下吧?”
“阿姊!”金鄉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差不多得了,不要得寸進尺呀。
不過夏侯獻確實沒什麽架子,滿口答應道:“好說,好說。”
聞言安陽斜了金鄉一眼,那意思仿佛在說,要不是我替你開口,你呀,什麽事也辦不成。
二位姨母走後,夏侯獻接著拿起手邊的冊子觀閱。
看著看著,忽然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畫麵。
不多時,他把這本冊子單獨收納了起來。
............
正始八年,秋九月。
東吳丞相諸葛恪向孫和上表,稱原中書令孫弘假傳遺詔,致使魯王篡位稱帝,以至江東分裂,國之不國。
他意率精兵十萬收複武昌,重振江東繁榮。
孫和允奏,諸葛恪當月便召集大軍,水路並進,於柴桑駐紮。
西吳這邊得到線報,立刻遣左大司馬全琮從夏口移鎮蘄春。
秋日的大江兩頭,終是戰船林立,旌旗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