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無利不起早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侯獻起初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公布於眾,他想著再等等,看看這消息是否真的準確。
同時,大軍也在有條不紊地向北而歸。
迴軍的路上,大軍走得很慢,畢竟不用急著趕路。
約摸著過了十日,當中軍抵達宛城,夏侯獻又陸陸續續收到吳國荊州方麵的情報,確定了朱然已死的這個事實。
又過了一段時間,終於迴到了洛陽,然而接二連三的炸裂消息,讓夏侯獻久久不能平靜。
吳國,除了車騎將軍朱然戰死以外,
大將軍諸葛瑾迴到公安縣後便因病逝世。
太子孫登也在上月於武昌病逝。
這對於吳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地震”。
夏侯獻知道,孫登的離世會讓孫權正式步入“晚年昏聵”的階段,不久他將親手主導一場影響吳國國祚的二宮之爭。
其實若不是魏國後麵一直陷入政變、叛亂等事,吳國的滅亡時間或許會提前不少。
不過眼下孫權還活著,想讓吳國亂起來也不容易。
但司馬昭此役的功勞實在太有意義了。
荊州統帥朱然的突然離世,將會改變吳國的防禦體係。
在此役之前,車騎將軍朱然駐江陵,大將軍諸葛瑾屯公安。
此二人是南郡的靈魂。
至於步騭,他是以驃騎將軍領西陵督,主要負責對蜀防務,必要時候會協防南郡或是出征。
所以現在江陵一下子少了兩員大將,孫權又沉浸在喪子之痛裏,或許有機會謀取荊州也說不定。
其實這個想法,在夏侯獻抵達宛城時那會兒就有了,他本想讓大軍停駐,等到荊州方麵傳來更多消息後,再做決定。
屆時可上書廟堂,引兵伐吳。
但很快,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他很快想到,但凡自己這麽做了,定然會被扣一個擁兵自重的帽子。
有人會借著皇帝的名義說:你夏侯獻手握幾萬中軍遲遲不歸,然後向廟堂請奏?
那朕是準還是不準?
所以此事須從長計議,至於會不會錯失良機,那就說不清了。
迴到洛陽後的這幾日,夏侯獻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卻難以做到。
要知道,軍功是這個時代最容易起勢的一條上升通道。
此役涉及大小軍官幾百人,將士無數,打了勝仗自然要加官進爵,大肆封賞。
若是先帝時期,這種事情根本用不著夏侯獻、司馬懿等人操心,在家等著曹叡聖旨就完了。
可現在卻不同。
可以這麽說,他們幾位輔政大臣一定程度上行使著天子的權力。
十歲的曹芳是這麽說的:
對於高級別將軍的封賞,可以等到五日後的大朝會,由朝臣們共同商議。
至於那些地方官員和中軍普通將校的嘉獎,諸公自行決定便可。
這一日,夏侯獻早早來到尚書台。
司馬懿、王淩等人也在。
這兩人自不必說,仗沒得打,還不興我們插手一下封賞之事嘛。
夏侯獻見司馬懿跟他弟弟司馬孚聊得火熱,徑直便走了上去,拜禮道:“司馬公起得挺早。”
“老夫年紀大了,覺少。”
司馬懿迴過頭,見對方拜禮,於是也拱手迴禮:“大將軍此役功勳卓著,實乃我大魏之福。”
“不敢當,此役多虧了驃騎將軍指揮有方,外加一支奇兵的意外之舉,方得此大勝。”
接著笑著誇讚道:“司馬子上文武雙全,剛剛上任便立下如此大功,太尉公真是教子有方!”
夏侯獻絲毫不藏著掖著,不會因為是司馬昭而吝嗇。
相反他要大賞特賞。
司馬懿點頭稱謝,就是不知內心到底是怎麽想的了。
這時,王淩和尚書令裴潛也一塊湊了過來。
二人看起來關係很是親密。
其實司馬懿跟裴潛也是熟識,平日在朝中見到亦會攀談幾句。
但在三人同時在場時,司馬懿便很少插話了,站在一旁倒像是個第三者。
實際上,王淩的圈子裏有不少大魏的高層。
並州世族大多以王淩為首,河東挨著並州,像賈逵、裴潛等人都與王淩相交匪淺。
外鎮的郭淮、王昶也都是出自並州。
這就顯得司馬懿很尷尬了。
因為他和王淩的朋友圈高度重合,王淩還是這個朋友圈裏的老大哥(最年長)。
唯一和王淩不太重合的是潁川派,但潁川派在如今的朝堂上力量太過薄弱。
所以隻要王淩在,司馬懿很難去公然拉攏並州世族。
何況王淩現在同為輔政大臣,同樣掌握廟堂話語權,這就更讓司馬懿難受了。
原本在曆史上,司馬懿不僅有極高的廟堂話語權,在軍中威望也不低。
如果單從軍中威望上比較,司馬懿和曹爽會是九一開,甚至更多。
但如今卻大不相同,司馬懿在西線隻有被諸葛丞相打得抱頭鼠竄的戰績,東線勉強有場大勝,剩下唯一拿得出手的就隻有討孟達了。
而夏侯獻此役從荊州凱旋而歸,在軍中威望進一步提升,所以他和司馬懿比較的話,姑且給他算五五開吧。
“仲達,你們在聊什麽呢?”王淩捋著白須,毫不避諱地介入兩人的聊天。
司馬懿本想開口,但忽然發現這話題由他來說,似乎不合適,於是不經意間瞟了一眼夏侯獻。
後者馬上開口:“噢,我跟太尉在聊司馬子上的事。”
王淩的表情遲疑了一下,一絲不悅稍縱即逝,很快便恢複清明,笑嗬嗬地迴道:
“好,好啊。子上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他看向司馬懿:“我記得子上從小就是個頑皮的孩子,我記得仲達以前總說,要是子上能有子元一半的沉穩就好了。”
王淩又笑了一聲:“哈哈,仲達也沒想到吧,曾經你不看好的兒子,要成為河內司馬氏的接班人了。”
夏侯獻看著王淩的那副表情,簡直哭笑不得。
他大概讀出了王淩的心思,仿佛在說:自己的兒子比那司馬昭強太多了,那小子隻不過是踩了狗屎運而已,有什麽了不起的。
司馬懿隨即笑道:“彥雲兄言過了,犬子隻是運氣好,全是仰仗大將軍的知遇之恩。”
夏侯獻一聽,這竟然又捧到自己身上了,於是也裝模作樣地拱手客氣了幾句。
而後王淩迅速結束了關於司馬昭的話題,轉而聊起了揚州軍的封賞問題。
這話題一開,司馬懿也來了興趣,立刻便加入了進去。
夏侯獻這才明白,這些人真的是無利不起早啊。
或許自己也是一樣。
同時,大軍也在有條不紊地向北而歸。
迴軍的路上,大軍走得很慢,畢竟不用急著趕路。
約摸著過了十日,當中軍抵達宛城,夏侯獻又陸陸續續收到吳國荊州方麵的情報,確定了朱然已死的這個事實。
又過了一段時間,終於迴到了洛陽,然而接二連三的炸裂消息,讓夏侯獻久久不能平靜。
吳國,除了車騎將軍朱然戰死以外,
大將軍諸葛瑾迴到公安縣後便因病逝世。
太子孫登也在上月於武昌病逝。
這對於吳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地震”。
夏侯獻知道,孫登的離世會讓孫權正式步入“晚年昏聵”的階段,不久他將親手主導一場影響吳國國祚的二宮之爭。
其實若不是魏國後麵一直陷入政變、叛亂等事,吳國的滅亡時間或許會提前不少。
不過眼下孫權還活著,想讓吳國亂起來也不容易。
但司馬昭此役的功勞實在太有意義了。
荊州統帥朱然的突然離世,將會改變吳國的防禦體係。
在此役之前,車騎將軍朱然駐江陵,大將軍諸葛瑾屯公安。
此二人是南郡的靈魂。
至於步騭,他是以驃騎將軍領西陵督,主要負責對蜀防務,必要時候會協防南郡或是出征。
所以現在江陵一下子少了兩員大將,孫權又沉浸在喪子之痛裏,或許有機會謀取荊州也說不定。
其實這個想法,在夏侯獻抵達宛城時那會兒就有了,他本想讓大軍停駐,等到荊州方麵傳來更多消息後,再做決定。
屆時可上書廟堂,引兵伐吳。
但很快,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他很快想到,但凡自己這麽做了,定然會被扣一個擁兵自重的帽子。
有人會借著皇帝的名義說:你夏侯獻手握幾萬中軍遲遲不歸,然後向廟堂請奏?
那朕是準還是不準?
所以此事須從長計議,至於會不會錯失良機,那就說不清了。
迴到洛陽後的這幾日,夏侯獻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卻難以做到。
要知道,軍功是這個時代最容易起勢的一條上升通道。
此役涉及大小軍官幾百人,將士無數,打了勝仗自然要加官進爵,大肆封賞。
若是先帝時期,這種事情根本用不著夏侯獻、司馬懿等人操心,在家等著曹叡聖旨就完了。
可現在卻不同。
可以這麽說,他們幾位輔政大臣一定程度上行使著天子的權力。
十歲的曹芳是這麽說的:
對於高級別將軍的封賞,可以等到五日後的大朝會,由朝臣們共同商議。
至於那些地方官員和中軍普通將校的嘉獎,諸公自行決定便可。
這一日,夏侯獻早早來到尚書台。
司馬懿、王淩等人也在。
這兩人自不必說,仗沒得打,還不興我們插手一下封賞之事嘛。
夏侯獻見司馬懿跟他弟弟司馬孚聊得火熱,徑直便走了上去,拜禮道:“司馬公起得挺早。”
“老夫年紀大了,覺少。”
司馬懿迴過頭,見對方拜禮,於是也拱手迴禮:“大將軍此役功勳卓著,實乃我大魏之福。”
“不敢當,此役多虧了驃騎將軍指揮有方,外加一支奇兵的意外之舉,方得此大勝。”
接著笑著誇讚道:“司馬子上文武雙全,剛剛上任便立下如此大功,太尉公真是教子有方!”
夏侯獻絲毫不藏著掖著,不會因為是司馬昭而吝嗇。
相反他要大賞特賞。
司馬懿點頭稱謝,就是不知內心到底是怎麽想的了。
這時,王淩和尚書令裴潛也一塊湊了過來。
二人看起來關係很是親密。
其實司馬懿跟裴潛也是熟識,平日在朝中見到亦會攀談幾句。
但在三人同時在場時,司馬懿便很少插話了,站在一旁倒像是個第三者。
實際上,王淩的圈子裏有不少大魏的高層。
並州世族大多以王淩為首,河東挨著並州,像賈逵、裴潛等人都與王淩相交匪淺。
外鎮的郭淮、王昶也都是出自並州。
這就顯得司馬懿很尷尬了。
因為他和王淩的朋友圈高度重合,王淩還是這個朋友圈裏的老大哥(最年長)。
唯一和王淩不太重合的是潁川派,但潁川派在如今的朝堂上力量太過薄弱。
所以隻要王淩在,司馬懿很難去公然拉攏並州世族。
何況王淩現在同為輔政大臣,同樣掌握廟堂話語權,這就更讓司馬懿難受了。
原本在曆史上,司馬懿不僅有極高的廟堂話語權,在軍中威望也不低。
如果單從軍中威望上比較,司馬懿和曹爽會是九一開,甚至更多。
但如今卻大不相同,司馬懿在西線隻有被諸葛丞相打得抱頭鼠竄的戰績,東線勉強有場大勝,剩下唯一拿得出手的就隻有討孟達了。
而夏侯獻此役從荊州凱旋而歸,在軍中威望進一步提升,所以他和司馬懿比較的話,姑且給他算五五開吧。
“仲達,你們在聊什麽呢?”王淩捋著白須,毫不避諱地介入兩人的聊天。
司馬懿本想開口,但忽然發現這話題由他來說,似乎不合適,於是不經意間瞟了一眼夏侯獻。
後者馬上開口:“噢,我跟太尉在聊司馬子上的事。”
王淩的表情遲疑了一下,一絲不悅稍縱即逝,很快便恢複清明,笑嗬嗬地迴道:
“好,好啊。子上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他看向司馬懿:“我記得子上從小就是個頑皮的孩子,我記得仲達以前總說,要是子上能有子元一半的沉穩就好了。”
王淩又笑了一聲:“哈哈,仲達也沒想到吧,曾經你不看好的兒子,要成為河內司馬氏的接班人了。”
夏侯獻看著王淩的那副表情,簡直哭笑不得。
他大概讀出了王淩的心思,仿佛在說:自己的兒子比那司馬昭強太多了,那小子隻不過是踩了狗屎運而已,有什麽了不起的。
司馬懿隨即笑道:“彥雲兄言過了,犬子隻是運氣好,全是仰仗大將軍的知遇之恩。”
夏侯獻一聽,這竟然又捧到自己身上了,於是也裝模作樣地拱手客氣了幾句。
而後王淩迅速結束了關於司馬昭的話題,轉而聊起了揚州軍的封賞問題。
這話題一開,司馬懿也來了興趣,立刻便加入了進去。
夏侯獻這才明白,這些人真的是無利不起早啊。
或許自己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