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太後。”


    太極殿上,五兵尚書大聲宣讀著前線的戰報:


    “揚州戰場,吳將諸葛恪率軍在六安城下數日,圍而不攻。”


    “吳將全琮率大軍掘開芍陂之水,焚燒安城糧倉,擄掠我淮南地區的黎庶,情況危急!”


    “目前,揚州刺史郭淮現已率軍從壽春出發,阻擊吳軍。”


    聞言,在場有不少對軍事敏銳的大臣們,都嗅出此次吳軍的戰略意圖。


    芍陂自春秋時期修建以來,一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


    魏國自武帝時起就在淮河流域大規模屯田,大興水利,並多次修治芍陂灌溉稻田。


    故而,芍陂稱作魏國淮南地區第一經濟、軍事重地也不為過。


    顯然,吳軍此舉就是為了逼魏軍主力前來決戰。


    而在此時,王淩的手心捏著一把汗。


    新任揚州刺史郭淮是他力薦的,沒想到這麽快就迎來了他的第一場考驗。


    盡管他對妹夫的軍事才能有十足的信心,但如今吳軍竟然一路北上到芍陂一帶才受到阻擊。


    這無疑是情報工作是疏漏,難免會被人詬病,而作為郭淮的薦主,他自己難辭其咎。


    王淩在心中飛快思索了一陣,搶在被他人挑刺前,開口說道:


    “滿太傅百密一疏啊,濡須—合肥防線經營得那般固若金湯,卻被賊吳另辟蹊徑,深入我揚州腹地百餘裏。”


    說完,他看向司馬懿:“仲達公,你怎麽看?”


    司馬懿神色泰然,古井無波,他向著王淩拱了拱手,之後看向玉階上的皇帝和太後:


    “依老臣之見,此役吳軍一改常態,不僅是戰場的選擇還是出兵的時機都與以往不同。”


    “以往吳軍都會選擇在秋季水位高漲時犯境,而今卻是在四月的枯水期。”


    “在此時節,我淮南正值休戰期,揚州多有士兵休假、或派遣外出,所以才讓吳軍趁機而入。”


    “所以,這事怪不得任何人。”


    司馬懿巧妙地幫王淩解了圍,後者點點頭趕忙說道:


    “仲達公所言極是,當務之急應當對戰況做出一定預判,好決定下一步如何應對。”


    司馬懿道:“此次揚州的主戰場在芍陂,可以預見的是,這定是一場硬仗。”


    “但滿太傅在揚州多年,身經百戰,即便是讓吳軍搶得了先機也不用太過驚慌。”


    “我以為,我等可等揚州的軍報陸續傳來後再行商議。”


    “這倒也行。”王淩自知司馬懿所言在理,他也不好反駁什麽。


    他曾經雖與滿寵不和,但不得不承認對方卓越的軍事能力。


    這時,大殿內再次響起司馬懿的聲音。


    “揚州戰場目前可先觀望著,然而荊州戰場的情況卻是刻不容緩了。”


    話音落下,五兵尚書心領神會,迅速出列。


    “樊城守將乙修上表,稱吳將朱然率五萬大軍圍攻樊城,另外諸葛瑾率軍一萬進攻祖中。”


    言罷,群臣嘩然。


    以前吳軍不是沒有雙線出兵過,但荊州戰場始終是派出偏師,並不能造成什麽實際威脅。


    然而此番朱然竟然有五萬兵!


    還用迅雷般的速度將樊城圍困?


    “彥雲公。”


    在群臣的交談聲下,司馬懿看向王淩:


    “吳軍此番頗有聲東擊西的態勢,我本以為東線的全琮是吳軍的主力,沒想到南線的朱然竟有圍城之兵。”


    “何況那朱然是一員實打實的宿將,若是我等置之不理,荊州危矣。”


    司馬懿的話群臣都能聽得見,話音落下後,殿內又一次陷入激烈的討論。


    很快就有大臣說道:


    “司馬公,賊吳遠來圍困樊城,不可能很快攻陷城池....如果他們在城下受到挫折,就會自行撤退,不必勞師動眾去支援樊城。”


    “是啊。”有人跟著附和,“哪怕是孫權親征也無法撼動一座合肥小城,何況是樊城呢?”


    群臣本以為這話題就會到此結束,誰知司馬懿卻是一改常態,嚴詞反駁:


    “諸公此言差矣!”


    “邊境城池受到賊寇侵犯而眾卿卻安坐在朝堂之上,這是何道理!”


    “邊境一旦不安定,百姓就會心生疑惑,此乃國家之憂患!”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被懟的那幾人瞬間啞口無言。


    而這時,又有一道聲音響起。


    “鎮南將軍在做什麽?”


    說話的是司徒衛臻,他的語氣平靜,隻是就事論事,沒有問罪的意思。


    負責此事的五兵尚書馬上迴道:


    “迴稟司徒,鎮南將軍(夏侯儒)從宛城出發,率軍進駐鄧塞。”


    為了能讓群臣都能聽明白,他又順帶解釋道:


    “鄧塞距離樊城二十餘裏,據報,鎮南將軍到後並未與吳軍交戰,隻是大張旗鼓的頻繁徘徊在距離朱然軍隊六、七裏的地方。”


    “這是何意?”


    當即就有大臣提出質疑,並在心裏悄悄嘲諷。


    夏侯儒身為南線大都督,竟如此軟弱?


    還有這操作是在做什麽,遠程助威,給樊城守軍維持士氣?


    五兵尚書又說道:“荊州刺史樂將軍似乎也和鎮南將軍合兵一處。”


    “這麽說,他二人誰都沒有去救樊城?”衛臻眉頭一皺,覺得如今的情況真如司馬懿所言的那般危急了。


    麵對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起夏侯儒、樂綝兩人的選擇。


    言語雖不激烈,但無不表示著嘲諷二人懦弱、無能之意。


    屬實是仗著大將軍不在,肆無忌憚了。


    “諸公不要人雲亦雲!”衛將軍秦朗聽不下去了,大聲說道:


    “荊州向來不是我軍的防禦重點,兵力本就沒有揚州多。”


    “何況還要派出部分軍士防守蜀國,能調往襄陽的兵力能有幾何?”


    “我倒是認為鎮南將軍他們的選擇沒有錯,難不成在兵力嚴重劣勢的情況下,貿然交戰嗎?”


    此言一出,現場平靜了不少。


    其實在曆史上,這時的荊州刺史還是胡質。


    胡質經驗老道,率輕裝部隊救援樊城,雖然兵力依舊劣勢,但他大膽地采取騷擾戰術,主動與吳軍交戰。


    目的,正是為了維持樊城守軍的信心,避免其士氣崩潰。


    如今的樂綝無論是資曆還是經驗,顯然要比胡質差不少。


    所以他選擇跟夏侯儒合兵,聽其調令,無可厚非。


    但這種“怯戰”的選擇受到詬病是難以避免的,所以無論秦朗如何辯駁,也改變不了人們心中的看法。


    正在此時,司馬懿看了一眼秦朗,接著朝著玉階上拱手道:


    “衛將軍所言極是,依老臣之見,應當立刻派中軍前往救援樊城。”


    話音落下,目睹群臣激烈辯論了一整場,始終插不上話的天子曹芳終於開口:


    “那..那太尉公以為該派何人領軍前往?”


    司馬懿上前一步,主動請纓:“老臣願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