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謂之陽,


    山北水南謂之陰。


    ——《列子·湯問》


    顧名思義,遼陽、沈陽都是在大河之北,沈州旁邊這條河古稱沈水,後稱渾河,小遼河。


    這是大宋時期,還不是另一個時空明末,遼陽城被毀後,野豬皮在沈陽中衛城基礎上擴建,成為“盛京”。


    那時候整個遼東、甚至整個東北的核心城市才變成沈陽。


    在這個時代,沈州城不過是個和錦州城大差不離,城周四裏多的小城,遠遠不能跟城周二十四裏的遼陽府相提並論。


    沈州、遼陽相距不過百裏,雙方夜不收、攔子馬之間的前哨戰每天都下數十起。


    目的都一樣,哨探敵方動態,遮蔽己方軍情。


    大明夜不收騎兵槍火犀利,又有千裏鏡這種偵查神器,加上不定時升空的“玄鳥號”高空偵查和威懾,前哨戰完勝。


    金兵攔子馬數量遠超過明騎十幾倍,加上熟悉地形,雖然落於下風,但依然將遼陽城明軍大致動態傳了迴去。


    譬如三千二百人的“盧龍團”,百六十輛雙騾拉的大車,大搖大擺抵達遼陽城;


    譬如沿著無魯唿必喇沙河(太子河)逆流而上六七十艘,樣式古怪的河船,不用帆、不用槳,在河上行軍居然速度飛快。


    (兀術一聽匯報,就知道殺弟仇人,那幫兇殘的大明海狗子到了)


    不是吳乞買和斜也,不想再多準備些時間,他們害怕更多的大明軍隊源源不斷抵達遼陽。


    時至今日,他們已經不敢再胡亂猜測,大明到底有多少實力。


    讓金兵望而卻步、甚為恐懼的“大管子”,已知的已經超過兩百根。


    驚嚇戰馬不敢靠前的“掌心雷”,居然人手皆備?


    對金國高層來說,越拖越麻煩!軍心已經不穩,所以硬著頭皮也要開幹!


    按照吳乞買等大金高層戰前預估,明軍一定會待在高牆深壕的遼陽城內。


    仗著火器犀利殺傷攻城的大金勇士,死守遼陽城,通過太子河和後方建立補給和援軍通道。


    不同於金軍隻有三萬多步卒,近十三萬甲騎,以騎兵為主。


    明軍半數步卒,騎兵隻有可憐的六七千騎,守城才是“兵家常識”。


    金軍的策略非常毒辣,將明軍堵在城中,三萬餘步卒隻是第一批而已。


    遼東可不缺人,一個沈州附近就能“征召”萬二“簽軍”,遼陽附近整出個十萬也不成問題。


    遼陽未失之前,這裏是大金自己的地盤,不可能搞“臨澤而漁”。


    前期粘罕也好,蒲家奴也罷,從遼陽周邊按照漢兒人十戶一丁,女直三戶一丁,隻征召了萬六“簽軍”。


    大金的“恩澤”和“寬容”並沒得到迴報,明軍侵遼後,這些大金百姓“麻木不仁”,並沒“群起而反之”。


    既然如此,那還有啥客氣的?


    為了大金奪迴遼陽,遼東百姓人人有責,有力出力、有糧出糧、有錢出錢。


    啥都沒有?把娘子“獻”出來,讓大金勇士們解解乏,也是“應當的”義務。


    金人想的很透徹,如果此戰失敗,遼陽奪不迴來,就注定大金必然退迴老巢苟延殘喘。


    既然如此,誰還在乎這片土地上,即將成為“敵國之民”樂不樂意?


    什麽三戶、十戶的規矩?


    所有男人都要上陣,不遵金皇聖旨,一律視為“奸細”,斬立決!


    末日臨頭,姓完顏的“貴種們”,撕下還沒焐熱的“偽善”麵具,露出本來的猙獰嘴臉。


    斜也和幾個吃過大明火器虧的將帥,都非常清楚一點。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金造不出可以與大明抗衡的火器。


    盾車也好、投石車、蹶張弩也罷,在明軍層出不窮的火器戰法麵前,都隻能被動挨揍。


    尤其是阿魯補戰死的那一戰,一萬主力騎兵,其中還有五百鐵浮屠、兩千拐子馬,這種大金絕對精銳。


    居然奈何不了三千二的純步卒,更讓人喪氣的是,這支援軍沒帶一根粗管子,連細管子也沒帶。


    就憑借不用火繩也能打放的木柄短鐵管,加上鋪天蓋地的“掌心雷”居然硬悍萬騎,還戰而勝之。


    這是什麽概念?


    所有金軍將帥都脊梁發冷,深入骨髓的無力感。


    還是兀術提出明軍的一個致命缺陷,點燃了眾人最後的希望之火。


    “火器不同於刀槍,無論是黑藥還是炮子,都不可能在遼陽城內現造,隻能從明軍自己地盤運來”。


    聰明人不用多言,吳乞買眼前一亮。


    “明軍主力盡數在此,隻要斷其後路,等火藥銃子打放幹淨,一人一刀也能活剮了這些明狗!”


    “陛下聖明!”


    ……


    隻要金國大軍抵達遼陽城下,做出圍城姿態,嚇阻明軍出城。


    然後征集“簽軍”在遼陽城外築長堤、深壕圍困,一道不行就兩道、三道。


    太子河不同於小淩河距離錦州城才三十裏,沿著太子河到遼陽可是三百餘裏的水路。


    隨便找找,都有數十處可以封死的河道。


    斷絕其後援後,再驅簽軍“蟻附攻城”,能打下來最好,打不下來也消耗明軍火器彈藥。


    明軍主力在此,即使燕雲之地和半島之地,再派出援軍也是次一級的軍隊。


    “圍城打援”,隻要帶兵之人,都愛打這種相對輕鬆的戰鬥。


    城內明軍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被困死在遼陽城,一條是突圍。


    不管是死守到守死,還是主動撤出遼陽,對大金來說都是好事。


    至於死多少遼東百姓?


    嗬嗬!


    關俺們屁事!


    ……


    戰守之策敲定後,大金皇帝吳乞買下達了一係列的“聖旨”。


    吳乞買長子蒲魯虎,領著一萬甲騎督戰三萬步卒。(從沈州附近強征萬二,加上從錦州撤迴來的萬八)


    他自己兩萬鐵騎設立禦營,豎起丈八皇旗,以示“禦駕親征”。


    從遼陽城逃出來,原本屬於蒲家奴近九千甲騎,加上沈州城一個猛安甲騎,都被“臨時”編入禦營。


    原本想據為己有、彌補戰損的粘罕,為此腹誹不已。


    整個禦營中軍步騎各半、共計六萬。


    皇儲斜也親領鐵騎兩萬,降為一副相的宗幹領鐵騎一萬,合營為前軍;


    新國相粘罕領兩萬三千餘騎為左軍;新任二副相兀術領兩萬六千餘騎為右軍;


    三副相完顏斡魯領一萬八千騎為後軍。


    大金國全部精銳傾巢而出,騎兵近十三萬,步卒三萬餘,總兵力算十六萬。


    十月初一,大金君臣在沈州城外,殺青牛白馬祭天,誓師出征。


    全軍孤注一擲、劍指遼陽城。


    “大金國之興亡在此一戰,凡怯戰者,無論貴賤,皆斬!”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無二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無二汪並收藏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