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賊你達、靠恁糧!
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 作者:天下無二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飛哥兒之所以敢以寡敵眾,除了他本身悍勇無雙,其實也是一種“望氣”之術。
這玩意說穿了並不玄幻,沒有什麽特異功能。
觀敵軍行軍隊列是否嚴整?(騎兵同樣有隊形)。
哨騎、前鋒、中軍、後衛是否層次分明?
隊、都、營、軍的“認旗”是按規矩舉得筆直,還是靠在馬鞍上東歪西倒……
別小看這些細節,直接反映了一支敵軍的士氣和紀律,也代表了敵軍主帥對麾下兵將的掌控力。
千人左右的大戰,不是街頭小混混拿著西瓜刀砍人,個人的悍勇重要,但整個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更重要。
這也是曆史上屢屢出現,各種誇張的以少勝多戰例。
飛哥兒隻是舉著“千裏鏡”大致一看敵軍模樣,結合今天的日子一推就知道,這必然是在鴛鴦泊吃了敗仗的逃竄之敵。
痛打落水狗時,還怕狗比人多嗎?
背嵬營六百騎在不斷加速中再次列成鋒矢陣,如同一支離弦的雕翎箭,箭尖直指被兩千甲騎團團護衛的敵軍主帥。
因為耶律延禧逃的匆忙,十二柄神纛(丈八纓槍係著旄牛尾)都沒顧上帶。(都是後製的,原版毛早就掉光了)
也沒有契丹“天子旗鼓”該有的其他十二旗、十二鼓、曲柄華蓋、直柄華蓋等。
穿著一身紫窄袍腰間束玉帶,頭戴紫幅巾的耶律延禧,乍一看就是個沒披甲的遼人大官而已。
飛哥兒壓根不知道,他正在“弑敵之君”,當然,如果知道了,估計他比韓五哥殺李乾順更拚命。
每個將領領兵風格都不一樣,韓五哥手下雖然大多都是燕京周邊的人,因為主將一口老秦話,大夥兒也逐漸秦軍化。
一言不合就“賊你達!”
飛哥兒是相州湯陰人,麾下骨幹也是起初帶過來的兩哨老兄弟。
急了就誇“靠恁糧!”
紅武軍從來都是鼓勵內部競爭,比訓練、比紀律、比戰績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戰績!
沒拿得出手的戰果,腰杆子都抬不起來。
所以“背嵬營”對“驍騎營”這次幹死李乾順的戰果,那叫一個羨慕嫉妒的不要不要滴。
原本以為迴程路上頂多襲殺些散兵遊勇,沒想到碰上“大貨”了。
一個個興奮的嗷嗷叫!
“驍騎營”將三眼銃木柄去掉的應急偽裝措施,在實戰中證明更加方便打放。
“背嵬營”在了解這一“秘訣”之後,紛紛去掉了長木柄,改成手持式。
本來這玩意就沒啥準頭,打完隨手往馬鞍前自製的袋子裏一插,不耽擱使用其他近戰武器。
而正是這一點,大遼“宮衛軍”發現對麵第一波殺來的六百多騎,並沒有讓他們膽寒的長柄鐵管子,勇氣倍增。
打頭衝鋒的飛哥兒並沒有和身後兄弟們一樣,單手握著三眼銃,他手裏的丈八長槊,二尺長的槊劍穩穩的指著迎麵衝鋒的遼騎。
細麻繩密匝綁緊槊杆,是汴梁城“興國坊”大匠師,選取最堅韌的木料外麵貼上竹片,通過油浸、繩紮、刷漆、暴曬等繁複工藝精心製作而成。
在確保堅韌和重量之間,最大限度的達到一個平衡點。
可以保證使用的人在疾馳對撞中,槊杆身彎而不折,光是這選材和手工就貴的讓人咋舌。
當然,這也對使用者要求極高,要有足夠強橫的力量,和嫻熟的發力卸力技巧。
飛哥兒先是師從“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打熬出一身好武藝,尤擅射藝。
又師從著名的北地槍王陳廣,習得真正實戰的馬上大槍術。
雖然紅武軍火器稱王,但是騎兵的要求不同於步兵,對個人技戰術的要求更高。
不是會騎馬就叫騎兵的!
敵我雙方正麵對衝,馬速也從緩步、快步、小跑、快跑、直到四蹄短暫離地似的急速奔馳。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六百騎的鋒矢陣以飛哥兒為頂點,構成一個箭頭形狀,他身後訓練有素的背嵬營兄弟們,互相間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
既不至於太過擁擠而幹擾彼此的加速,又不會太過鬆散而失去衝擊力和破壞力。
麵對是己方五倍,黑壓壓如烏雲蓋頂的三千甲騎,這六百騎沒有半點猶豫和怯意,眼神中隻有愈發濃鬱的血紅。
“滴!”
還剩百步左右時,飛哥兒猛地吹響口中含著的鐵皮哨,刺耳的哨音中,銳角陣型的兩翼兩百杆三眼銃上,或長或短的火撚已經被點燃。
“呲呲呲呲!”
“靠恁糧!”
身後轟然響起的粗口,讓有些傲嬌的飛哥眼前差點一黑,這些小崽兒怎麽說都不聽,一到衝陣就罵對麵糧。
別說,還真的挺中滴!
這暴起的罵聲連如雷的馬蹄聲都蓋住了,對麵雖然聽不懂,但是隨著距離急速接近,那些鐵管子讓他們氣的屁股冒煙。
不講武德!趕緊閃啊!
“砰砰砰!砰砰砰!”
恐嚇大於殺傷的排銃,劈頭蓋腦的就對著呈弧形包圍的宮衛軍狂噴。
一瞬間敵騎還算嚴密的騎陣就炸開了,被鉛子殺傷的還沒他們自己急速躲閃、慌不擇路相撞落馬的人多。
尚未接戰,“背嵬營”的打擊來得如此之快,讓宮衛軍甲騎瞬間人仰馬翻一大片。
最前鋒的飛哥兒和迎麵之敵,毫無轉圜、也根本無從躲避的對戰開始了!
一寸長、一寸強!
丈八馬槊(五米多)比遼軍,不!比正常騎兵用的丈二(三米多)長槍,多了六尺,一個普通人身高的之長。
這就導致飛哥兒的槊劍將對麵之敵捅飛時,他竭力往前伸的長槍,連飛哥兒胯下戰馬的頭頸都碰不著。
氣不氣?
二十多斤的長槊,常人雙手端起來都是不難,但是想耍弄起來卻是千難萬難。
沒經過刻苦的磨練,和真正名師手把手、毫無保留的傳授,真不如給柄樸刀還能嚇唬嚇唬人。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這句話可真不是為了押韻。
而丈八長槊,非絕世武將不能使,強行裝波隻會自取其辱。
飛哥兒全力施展起來,方圓十幾步都在殺傷範圍內,如同“結界”一般,進入者不是被戳死,就是被槊劍割裂。
位於兩側鋒線上的背嵬營甲騎,清一色的丈二長槍,槍頭紅纓可不僅僅是裝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敵血順杆而下,導致握柄濕滑。
飛哥兒衝入敵陣,隻是撕開一個口子,而身後的鋒矢陣就是將這個缺口強行撐開、越撕越大。
強悍如斯!
飛哥兒威武!
背嵬營威武!
……
這玩意說穿了並不玄幻,沒有什麽特異功能。
觀敵軍行軍隊列是否嚴整?(騎兵同樣有隊形)。
哨騎、前鋒、中軍、後衛是否層次分明?
隊、都、營、軍的“認旗”是按規矩舉得筆直,還是靠在馬鞍上東歪西倒……
別小看這些細節,直接反映了一支敵軍的士氣和紀律,也代表了敵軍主帥對麾下兵將的掌控力。
千人左右的大戰,不是街頭小混混拿著西瓜刀砍人,個人的悍勇重要,但整個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更重要。
這也是曆史上屢屢出現,各種誇張的以少勝多戰例。
飛哥兒隻是舉著“千裏鏡”大致一看敵軍模樣,結合今天的日子一推就知道,這必然是在鴛鴦泊吃了敗仗的逃竄之敵。
痛打落水狗時,還怕狗比人多嗎?
背嵬營六百騎在不斷加速中再次列成鋒矢陣,如同一支離弦的雕翎箭,箭尖直指被兩千甲騎團團護衛的敵軍主帥。
因為耶律延禧逃的匆忙,十二柄神纛(丈八纓槍係著旄牛尾)都沒顧上帶。(都是後製的,原版毛早就掉光了)
也沒有契丹“天子旗鼓”該有的其他十二旗、十二鼓、曲柄華蓋、直柄華蓋等。
穿著一身紫窄袍腰間束玉帶,頭戴紫幅巾的耶律延禧,乍一看就是個沒披甲的遼人大官而已。
飛哥兒壓根不知道,他正在“弑敵之君”,當然,如果知道了,估計他比韓五哥殺李乾順更拚命。
每個將領領兵風格都不一樣,韓五哥手下雖然大多都是燕京周邊的人,因為主將一口老秦話,大夥兒也逐漸秦軍化。
一言不合就“賊你達!”
飛哥兒是相州湯陰人,麾下骨幹也是起初帶過來的兩哨老兄弟。
急了就誇“靠恁糧!”
紅武軍從來都是鼓勵內部競爭,比訓練、比紀律、比戰績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戰績!
沒拿得出手的戰果,腰杆子都抬不起來。
所以“背嵬營”對“驍騎營”這次幹死李乾順的戰果,那叫一個羨慕嫉妒的不要不要滴。
原本以為迴程路上頂多襲殺些散兵遊勇,沒想到碰上“大貨”了。
一個個興奮的嗷嗷叫!
“驍騎營”將三眼銃木柄去掉的應急偽裝措施,在實戰中證明更加方便打放。
“背嵬營”在了解這一“秘訣”之後,紛紛去掉了長木柄,改成手持式。
本來這玩意就沒啥準頭,打完隨手往馬鞍前自製的袋子裏一插,不耽擱使用其他近戰武器。
而正是這一點,大遼“宮衛軍”發現對麵第一波殺來的六百多騎,並沒有讓他們膽寒的長柄鐵管子,勇氣倍增。
打頭衝鋒的飛哥兒並沒有和身後兄弟們一樣,單手握著三眼銃,他手裏的丈八長槊,二尺長的槊劍穩穩的指著迎麵衝鋒的遼騎。
細麻繩密匝綁緊槊杆,是汴梁城“興國坊”大匠師,選取最堅韌的木料外麵貼上竹片,通過油浸、繩紮、刷漆、暴曬等繁複工藝精心製作而成。
在確保堅韌和重量之間,最大限度的達到一個平衡點。
可以保證使用的人在疾馳對撞中,槊杆身彎而不折,光是這選材和手工就貴的讓人咋舌。
當然,這也對使用者要求極高,要有足夠強橫的力量,和嫻熟的發力卸力技巧。
飛哥兒先是師從“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打熬出一身好武藝,尤擅射藝。
又師從著名的北地槍王陳廣,習得真正實戰的馬上大槍術。
雖然紅武軍火器稱王,但是騎兵的要求不同於步兵,對個人技戰術的要求更高。
不是會騎馬就叫騎兵的!
敵我雙方正麵對衝,馬速也從緩步、快步、小跑、快跑、直到四蹄短暫離地似的急速奔馳。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六百騎的鋒矢陣以飛哥兒為頂點,構成一個箭頭形狀,他身後訓練有素的背嵬營兄弟們,互相間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
既不至於太過擁擠而幹擾彼此的加速,又不會太過鬆散而失去衝擊力和破壞力。
麵對是己方五倍,黑壓壓如烏雲蓋頂的三千甲騎,這六百騎沒有半點猶豫和怯意,眼神中隻有愈發濃鬱的血紅。
“滴!”
還剩百步左右時,飛哥兒猛地吹響口中含著的鐵皮哨,刺耳的哨音中,銳角陣型的兩翼兩百杆三眼銃上,或長或短的火撚已經被點燃。
“呲呲呲呲!”
“靠恁糧!”
身後轟然響起的粗口,讓有些傲嬌的飛哥眼前差點一黑,這些小崽兒怎麽說都不聽,一到衝陣就罵對麵糧。
別說,還真的挺中滴!
這暴起的罵聲連如雷的馬蹄聲都蓋住了,對麵雖然聽不懂,但是隨著距離急速接近,那些鐵管子讓他們氣的屁股冒煙。
不講武德!趕緊閃啊!
“砰砰砰!砰砰砰!”
恐嚇大於殺傷的排銃,劈頭蓋腦的就對著呈弧形包圍的宮衛軍狂噴。
一瞬間敵騎還算嚴密的騎陣就炸開了,被鉛子殺傷的還沒他們自己急速躲閃、慌不擇路相撞落馬的人多。
尚未接戰,“背嵬營”的打擊來得如此之快,讓宮衛軍甲騎瞬間人仰馬翻一大片。
最前鋒的飛哥兒和迎麵之敵,毫無轉圜、也根本無從躲避的對戰開始了!
一寸長、一寸強!
丈八馬槊(五米多)比遼軍,不!比正常騎兵用的丈二(三米多)長槍,多了六尺,一個普通人身高的之長。
這就導致飛哥兒的槊劍將對麵之敵捅飛時,他竭力往前伸的長槍,連飛哥兒胯下戰馬的頭頸都碰不著。
氣不氣?
二十多斤的長槊,常人雙手端起來都是不難,但是想耍弄起來卻是千難萬難。
沒經過刻苦的磨練,和真正名師手把手、毫無保留的傳授,真不如給柄樸刀還能嚇唬嚇唬人。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這句話可真不是為了押韻。
而丈八長槊,非絕世武將不能使,強行裝波隻會自取其辱。
飛哥兒全力施展起來,方圓十幾步都在殺傷範圍內,如同“結界”一般,進入者不是被戳死,就是被槊劍割裂。
位於兩側鋒線上的背嵬營甲騎,清一色的丈二長槍,槍頭紅纓可不僅僅是裝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敵血順杆而下,導致握柄濕滑。
飛哥兒衝入敵陣,隻是撕開一個口子,而身後的鋒矢陣就是將這個缺口強行撐開、越撕越大。
強悍如斯!
飛哥兒威武!
背嵬營威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