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退迴到三天前的三月十八,原本是“三皇伐明”約好的“決戰日”。


    大宋官家趙佶,在汴梁城嗑著瓜子等著看熱鬧,“宋明”邊境上毫無波瀾。


    野心勃勃的“夏皇”李乾順,正在催著大軍,沿著黃河北岸往東疾行。


    大遼疑神疑鬼的天祚帝,領著四萬多鐵騎,駐紮在大黑河上遊的豐州城。


    他在等著臆想中的敵軍主力,不知死活的抵達自己麵前,而以逸待勞的大遼鐵騎,必然將賊子打的落花流水。


    這一等就是八九天,感覺不對勁的耶律延禧,已經迴過味來,自己一定是中了明寇的“疑兵之計”。


    此地離西南麵大黑河下遊,朋哥兒預定的“明夏決戰之地”,相距一百六十裏;


    天祚帝計劃先抵達的鴛鴦泊大營,在豐州城東南三百裏。


    也就是說,所謂的“三皇伐明”從一開始就像個笑話,各自都從自身利益出發,約定的日期,沒一個真把它當迴事。


    “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一直神出鬼沒,每天抽冷子就給遼軍“送驚喜”的“明寇”騎兵,居然沒出現?


    耶律延禧感受到異樣,立即派出大股騎兵武力“哨探”,很快就收到攔子馬迴報。


    三千明寇騎兵,突然失去蹤跡,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是往西南去了。


    天祚帝立馬來了精神,毫無疑問,明寇必然是挑軟柿子捏,去打夏軍了。


    你真以為朕中了你拙劣的疑兵之計?哈哈哈哈!朕這是將計就計!


    “傳朕旨意,派攔子馬速速打探鴛鴦泊大營虛實,如無敵蹤,明日全軍拔營速行;


    派信使通知李乾順,咳咳!算了,讓其吃點苦頭,看他還敢不聽朕的話,哼!”


    “嗻!”


    耶律延禧結合各方麵的情報,以及近距離觀察明寇騎兵的戰法,推測明軍在燕雲的兵力五萬左右。


    他可不是李乾順這種沒見識的“鄉巴佬”,大遼雖然沒有專門設置水軍,但是對大海可不陌生。


    對半島的高麗國,更是熟悉,畢竟幹過仗的。


    人口百萬的國度,已經確認被明寇滅國,這就意味著明軍總兵力不會低於十萬。


    大明在半島立足未穩,又有屬於金國的長白三十部,深入鴨綠江南岸數百裏之地。


    留守半島邊境的兵力不會低於五萬,此乃兵家常識,不足為奇。


    那麽跨海而來,虎口奪食侵占燕雲的兵力就一目了然。


    燕雲之地依舊是三麵受敵,留守兵力不會低於兩萬,那麽能出關野戰的部隊,豈不就是顯而易見的數目嗎?


    去掉已經現身的三千甲騎,明寇的主力大軍不會超過三萬人,而且一旦出征,內部一定極度空虛。


    一開始耶律延禧認為明寇目標是自己,隻要能逼退大遼鐵騎,李乾順這個膽小鬼一定會被嚇得扭頭就跑。


    結果明寇無膽硬碰硬,還是選擇了弱夏,哼哼!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就算其仗著火器犀利,能打敗夏軍,但是李乾順手裏可是有五萬人。


    幹掉明軍半數總不成問題吧?鐵鷂子、橫山羌騎還是有點東西,雖然不多。


    至於夏軍損失大不大?這關朕屁事?李乾順是朕女婿,又不是朕兒子。


    也就是說下一次等“遼明之戰”時,大遼鐵騎隻需要麵對兩萬不到的明寇。


    二打一,優勢在朕!


    你不是約戰“鴛鴦泊”嗎?朕就讓你死的明明白白!


    (總比敵人主力退迴堅城,打攻城戰來的爽利)。


    確認從豐州城到鴛鴦泊大營,毫無敵蹤。


    三月十九那天,四萬餘遼軍拔營而起,一日百裏謹慎行軍。


    於三日後的傍晚(三月二十一)全軍順利抵達熟悉的鴛鴦泊大營。


    而這時候,大明皇家陸軍三個團萬人大軍,距離遼軍還有二百裏。


    ……


    驚慌失措的李乾順,領著八千餘騎兵往西一口氣跑出去二百餘裏。


    天色一黑就打著火把強行軍,一眾人跑的急,連頭也不敢迴。


    等胯下戰馬口齒間噴出的白沫濺到臉上,不時有騎士失足摔成滾地葫蘆。


    恢複理智的李乾順,知道再跑馬就廢了,下麵的路就沒法走了。


    他這才下令停步紮營,半數警戒、半數將戰馬拖到河邊洗刷、喂水、喂食……


    粗粗一查,隻有前期帶著備馬過浮橋,三千“班直”基本都跟了上來。沒來得及帶備馬的鐵鷂子、山訛、擒生軍全部撂在後麵。


    明寇駭人聽聞的重炮一響,李乾順就知道這一戰輸了,毫無翻身的可能。


    能在一裏路外殺傷甲士的火器,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隊,簡直難以想象。


    就如同後世拿著“大哥大”裝比的年代,你拿著大屏手機看視頻打遊戲一樣。


    妥妥的外星科技!


    如果明軍僅僅是三眼銃或者火繩槍,李乾順覺得隻要麾下戰士不怕死,頂住一輪射擊殺到近前肉搏戰,還是有希望能贏。


    畢竟他人馬是敵人數倍,隻要近身了,憑借人數優勢,哪怕死傷一半,也能將敵軍擊潰。


    但是麵對能打三百步,二十彈指左右就能打放的恐怖射速。


    騎兵從三百步外全速衝到車陣前,夠人家最少打三輪炮了。


    就算萬騎衝鋒,能活著用刀砍到炮車的,還能剩多少?


    別說一半了,有個兩三成傷亡,相當於敵人隻需要兩炮,就能把騎兵轟散。


    能堅持到第三炮的,李乾順想來想去,手下還真沒有如此“忠勇之士”。


    不怕死,和明知是死、還敢衝上去死是兩迴事,前者需要勇氣,而後者需要大無畏和絕對忠誠。


    李乾順清楚自己不是“劉皇叔”,當然也就不可能擁有“關雲長”和“猛張飛”。


    這次損失如此之大,甚至可以說是徹底打斷了大白上國的脊背。


    人頭不是韭菜,東拚西湊的五萬兵馬,已經近乎榨幹了國內可用之兵。


    萬幸是他眼光毒辣,初見端倪就立刻讓“質子軍”撤出險地,憑借這些貴族子弟,迴去後穩住朝堂問題不大。


    “夏皇”心中揣揣不安,腦中一片空白。


    今後自己該如何行止?


    大白上國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報!陛下,北麵來了數百遼騎,驗過旗號令牌,屬實是遼軍攔子馬,說是遼皇有口諭要麵見陛下”。


    “哼!”


    李乾順一陣羞惱,催催催,催命鬼一樣,要不是這直娘賊的阿果兒催戰,自己怎麽會陷入背水一戰的窘境。


    如果在大黑河西岸,自己早就帶著兩萬騎兵撤出來了,漢兒們狗命又不值錢。


    “宣!”


    “遵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無二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無二汪並收藏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