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刀鋒直指柳京城,誓把明寇駭掉魂!
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 作者:天下無二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十六,夜色下的開京王城,正宮的東南邊壽昌宮中,從慈悲嶺大營快馬急遞的軍情公文,此刻被王俁翻來覆去的看。
“賊寇居然往肅州城撤?不應該啊?”
高麗王對照著輿圖陷入沉思,上麵被標注的亂七八糟,隻有他自己能看懂這些“圈圈塊塊”代表的含義。
看著軍情後麵崔帥的分析和應對,王俁深以為然,自己精挑細選的這個崔元帥用兵果然持重。
“不管敵軍意圖何為?東西兩路明日開始搭建浮橋,敵攻則固守,誘其分兵,不攻就盡快渡河”。
“開始了啊!”
……
對高麗君臣來說,“明寇”動向很奇怪,真的!
如果是畏於高麗兵威,應該全員撤離才對,斥候迴報柳京內城敵旌旗未亂,正在加固城防。
如果是死守柳京,那麽把城內百姓全部撤離又是什麽鬼?按照常理,應該留下來編為民壯守城才是。
而且根據斥候所見,“明寇”撤離治下百姓頗有章法,約百戶一軍。
糧食幼童在車上,婦孺在車旁,半數青壯推車、半數持兵在車隊外護衛。
這樣的隊伍大概有三四十個,從柳京到肅州六十餘裏,官道上猶如長龍一般。
阿西吧!一路上還唱著曲?真是不知死活的賤民啊!
廉恥呢?忠義呢?
認賊作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可惜西海道主力盡喪,戰場上潰逃的兵卒雖然被各郡縣重新聚攏,但是都嚇破了膽。
明寇僅用數百騎在官道兩側巡弋,西海道殘餘的近萬兵卒,隻敢排斥候遠遠盯著,無人敢去騷擾一下。
甚至樂見其成!
要是柳京城的明寇,也一起走掉就更好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九月十七,最新的軍情,肅州城百姓也開始全員組隊撤離。
更遠的安北府也傳來消息,明寇治下賤民開始搬運糧草,沿浮橋渡過清川江。
崔弘宰在慈悲嶺大營坐不住了,敵人這是要跑啊!
明寇這是明知不敵,用柳京城吸引大軍的注意力,蠱惑賤民搬運大量糧草,遷移到江東六州。
難道那個什麽“雲龍帥”,真以為高麗會善罷甘休不成?
江東節度使?
哈哈哈哈!做夢一般!
如果秋收之前主動退出柳京,退到清川江以北,貧瘠的江東六州邊境之地,暫時劃給他也未嚐不可。
但前提必須是“聽調又聽宣”,以“大明軍”的名義去攻打東北長白山女真。
驅虎吞狼故智爾!
兩敗俱傷之後,高麗收拾起來更加舒服些。
現在十萬大軍聚齊,這才怕了,想跑?晚了!
“傳令!東西兩路加快鋪設浮橋,三天之內必須完工,九月二十一,兩路大軍必須全部江!
中路軍即刻拔營,十九日天黑前抵達江邊;驍騎先行,明日午時前,在大同江南岸立寨巡視江防,接應中軍思密達!”
“鍋摸米大!”(遵命!)
……
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行軍基本靠走的年代,“戰爭迷霧”更厚更濃。
後世人開著“上帝視角”,感覺名將們的操作不過如此,其實大謬。
每一個合格的將領,都隻能通過碎片化的軍情,揣摩敵方主將的意圖。
能做到不被敵將牽著鼻子走,把自己的戰略預期落到實處,就已經堪稱名將了。
就如同眼下的高麗主帥崔弘宰,提十萬兵三路齊攻“明寇”。
他不必去行險出奇謀,隻要能確保三軍抵達柳京城外,就已經勝券在握。
在戰爭的天平上,士兵數量重不重要?當然重要,量變引發質變。
朋哥又不是神,他隻是一個穿越者而已。
原本打算占據柳京憑借大同江劃江而治的想法,在他親自看過江道情況後,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清川江的江道直,離海口近,水道也深,海軍雙桅戰艦可以駛入江道碾壓對手。
大同江不行啊!
蜿蜒扭曲,流速相對清川江較慢,江道雖然也可供雙桅海船進入,但得小心翼翼。
三桅大船連開都不敢往裏開,生怕水道不熟來個擱淺啥的,就成了笑話。
這一戰朋哥不得不打,柳、肅、安三城,加起來六千多戶三萬多人口,已經相當於江東六州人口總和。
朋哥沒有那麽多兵馬去守三座城,還要防著敵人殺過清川江去。
實話實說,就是這邊三座城全部扔了,朋哥也不會讓敵軍染指江東六州。
上萬的俘虜在那邊辛苦勞作,皮島上的煉鐵爐新建了兩座,才勉強跟上,源源不斷運來的鐵礦石和煤炭、木炭等原料累積速度。
三座煉鐵炒鐵爐,一天產量“高達”六千斤。(三噸左右)
也就是說,光一個皮島,已經超過徐州利國監四千二百多斤的日產量。
加上大明島的兩座爐子,朋哥已經可以雙手叉腰裝個比。
“老子每天出鐵萬斤!六不六?”
就算不拿火器開掛作弊,按照步人甲四十到六十斤的中間數,咱取個五十斤,每天產量足夠製造百人的鐵甲加武器用鐵。
十天就是千人,百天就是萬人,很簡單的數學題,但就是這麽牛。
有一萬人形機甲的步人甲在手,滅掉高麗就跟玩一樣,老子硬砍都能把這些賊撮鳥砍成渣。
所以,江東六州就是朋哥的底線,絕對不容有失!
這些內情,隻有朋哥和十大弟子及高階軍官才知曉,崔弘宰想破腦袋也猜不到。
柳京就像是個香餑餑,對封建軍隊來說,斬將奪城可是大功。
拿下柳京城,就能給大王和兩班貴族們一個說得過去的交待。
不算大同江對岸一萬垃圾輔兵,三路大軍九萬兵馬,就算每天什麽都不幹。
按照普通輔兵一日兩頓、人均一斤糧,禁軍倍之、戰馬再倍之的消耗量,一天十幾萬斤隻多不少。
日消耗千石糧食是什麽概念?高麗的畝產量也就一石上下,每天最少吃掉一千畝地的產出。
不用多,戰事隻要耗上百天,開京城的糧庫就見底了,就要從南方拚命運糧過來。
主帥崔弘宰給高麗王裏的軍令狀,就是年前必須剿滅“明寇”。
小國寡民的悲哀就在於此,大型戰爭打不起,家底子太薄吃不消。
元帥軍令一下,高麗三路大軍轟然響應,車轔轔、馬蕭蕭,旌旗遮天蔽日,浩浩蕩蕩。
刀鋒直指柳京城,
誓把明寇駭掉魂!
……
“賊寇居然往肅州城撤?不應該啊?”
高麗王對照著輿圖陷入沉思,上麵被標注的亂七八糟,隻有他自己能看懂這些“圈圈塊塊”代表的含義。
看著軍情後麵崔帥的分析和應對,王俁深以為然,自己精挑細選的這個崔元帥用兵果然持重。
“不管敵軍意圖何為?東西兩路明日開始搭建浮橋,敵攻則固守,誘其分兵,不攻就盡快渡河”。
“開始了啊!”
……
對高麗君臣來說,“明寇”動向很奇怪,真的!
如果是畏於高麗兵威,應該全員撤離才對,斥候迴報柳京內城敵旌旗未亂,正在加固城防。
如果是死守柳京,那麽把城內百姓全部撤離又是什麽鬼?按照常理,應該留下來編為民壯守城才是。
而且根據斥候所見,“明寇”撤離治下百姓頗有章法,約百戶一軍。
糧食幼童在車上,婦孺在車旁,半數青壯推車、半數持兵在車隊外護衛。
這樣的隊伍大概有三四十個,從柳京到肅州六十餘裏,官道上猶如長龍一般。
阿西吧!一路上還唱著曲?真是不知死活的賤民啊!
廉恥呢?忠義呢?
認賊作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可惜西海道主力盡喪,戰場上潰逃的兵卒雖然被各郡縣重新聚攏,但是都嚇破了膽。
明寇僅用數百騎在官道兩側巡弋,西海道殘餘的近萬兵卒,隻敢排斥候遠遠盯著,無人敢去騷擾一下。
甚至樂見其成!
要是柳京城的明寇,也一起走掉就更好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九月十七,最新的軍情,肅州城百姓也開始全員組隊撤離。
更遠的安北府也傳來消息,明寇治下賤民開始搬運糧草,沿浮橋渡過清川江。
崔弘宰在慈悲嶺大營坐不住了,敵人這是要跑啊!
明寇這是明知不敵,用柳京城吸引大軍的注意力,蠱惑賤民搬運大量糧草,遷移到江東六州。
難道那個什麽“雲龍帥”,真以為高麗會善罷甘休不成?
江東節度使?
哈哈哈哈!做夢一般!
如果秋收之前主動退出柳京,退到清川江以北,貧瘠的江東六州邊境之地,暫時劃給他也未嚐不可。
但前提必須是“聽調又聽宣”,以“大明軍”的名義去攻打東北長白山女真。
驅虎吞狼故智爾!
兩敗俱傷之後,高麗收拾起來更加舒服些。
現在十萬大軍聚齊,這才怕了,想跑?晚了!
“傳令!東西兩路加快鋪設浮橋,三天之內必須完工,九月二十一,兩路大軍必須全部江!
中路軍即刻拔營,十九日天黑前抵達江邊;驍騎先行,明日午時前,在大同江南岸立寨巡視江防,接應中軍思密達!”
“鍋摸米大!”(遵命!)
……
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行軍基本靠走的年代,“戰爭迷霧”更厚更濃。
後世人開著“上帝視角”,感覺名將們的操作不過如此,其實大謬。
每一個合格的將領,都隻能通過碎片化的軍情,揣摩敵方主將的意圖。
能做到不被敵將牽著鼻子走,把自己的戰略預期落到實處,就已經堪稱名將了。
就如同眼下的高麗主帥崔弘宰,提十萬兵三路齊攻“明寇”。
他不必去行險出奇謀,隻要能確保三軍抵達柳京城外,就已經勝券在握。
在戰爭的天平上,士兵數量重不重要?當然重要,量變引發質變。
朋哥又不是神,他隻是一個穿越者而已。
原本打算占據柳京憑借大同江劃江而治的想法,在他親自看過江道情況後,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清川江的江道直,離海口近,水道也深,海軍雙桅戰艦可以駛入江道碾壓對手。
大同江不行啊!
蜿蜒扭曲,流速相對清川江較慢,江道雖然也可供雙桅海船進入,但得小心翼翼。
三桅大船連開都不敢往裏開,生怕水道不熟來個擱淺啥的,就成了笑話。
這一戰朋哥不得不打,柳、肅、安三城,加起來六千多戶三萬多人口,已經相當於江東六州人口總和。
朋哥沒有那麽多兵馬去守三座城,還要防著敵人殺過清川江去。
實話實說,就是這邊三座城全部扔了,朋哥也不會讓敵軍染指江東六州。
上萬的俘虜在那邊辛苦勞作,皮島上的煉鐵爐新建了兩座,才勉強跟上,源源不斷運來的鐵礦石和煤炭、木炭等原料累積速度。
三座煉鐵炒鐵爐,一天產量“高達”六千斤。(三噸左右)
也就是說,光一個皮島,已經超過徐州利國監四千二百多斤的日產量。
加上大明島的兩座爐子,朋哥已經可以雙手叉腰裝個比。
“老子每天出鐵萬斤!六不六?”
就算不拿火器開掛作弊,按照步人甲四十到六十斤的中間數,咱取個五十斤,每天產量足夠製造百人的鐵甲加武器用鐵。
十天就是千人,百天就是萬人,很簡單的數學題,但就是這麽牛。
有一萬人形機甲的步人甲在手,滅掉高麗就跟玩一樣,老子硬砍都能把這些賊撮鳥砍成渣。
所以,江東六州就是朋哥的底線,絕對不容有失!
這些內情,隻有朋哥和十大弟子及高階軍官才知曉,崔弘宰想破腦袋也猜不到。
柳京就像是個香餑餑,對封建軍隊來說,斬將奪城可是大功。
拿下柳京城,就能給大王和兩班貴族們一個說得過去的交待。
不算大同江對岸一萬垃圾輔兵,三路大軍九萬兵馬,就算每天什麽都不幹。
按照普通輔兵一日兩頓、人均一斤糧,禁軍倍之、戰馬再倍之的消耗量,一天十幾萬斤隻多不少。
日消耗千石糧食是什麽概念?高麗的畝產量也就一石上下,每天最少吃掉一千畝地的產出。
不用多,戰事隻要耗上百天,開京城的糧庫就見底了,就要從南方拚命運糧過來。
主帥崔弘宰給高麗王裏的軍令狀,就是年前必須剿滅“明寇”。
小國寡民的悲哀就在於此,大型戰爭打不起,家底子太薄吃不消。
元帥軍令一下,高麗三路大軍轟然響應,車轔轔、馬蕭蕭,旌旗遮天蔽日,浩浩蕩蕩。
刀鋒直指柳京城,
誓把明寇駭掉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