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


    這句話有些誇張,城外小門小戶柴草還是燒的,城內大戶人家取暖用煙氣更小的木炭火,並不稀奇。


    汴梁城(開封)地處大平原,三千多年建城史,遠古的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如今的大宋朝,都在此定都。


    開門七件事第一個就是“柴”,離了火,後麵幾個都無從談起。


    汴梁周邊成規模的樹木早就被伐盡,百萬人不能茹毛飲血,煤炭就是唯一的選擇。


    曆代王朝末期,汴梁隻要一被圍城,普通百姓最頭疼的就是斷了燃料,家具啥的都劈了當柴火也撐不了多少日子。


    雖然現在大宋“豐亨豫大”烈火烹油一樣的“盛世”場麵,但是李誠從進城那一刻起,就在籌備“汴梁反擊戰”。


    想想真如笑話一樣,一座百萬人口的大城,麵對金兵束手無策?


    這不是蠢是什麽?


    不算那些廢物般的“禁軍”,三戶一丁也能組織六七萬的青壯,以汴梁城在這個時空堪稱雄偉的城牆,十幾萬金兵(大半是降卒)想破城而入,做夢一般。


    即使不惜傷亡攻進城內,打巷戰也能讓其鮮血流光!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任何時候不要輕視,底層百姓為了家園和妻兒老小安全,在絕境時所能爆發出的能量。


    每次讀到靖康之恥時,李誠、汪朋都是扼腕歎息、欄杆拍爛。


    這個時空,穿越二人組來了,就絕不允許悲劇重演,不論是外敵還是內患,統統去死!


    這座城,


    李誠守定了!


    耶穌都別想奪走!


    我說的!


    ……


    京都汴梁設有兩個石炭場:“司農寺”炭場,負責宮廷、官府用煤;“大府寺”炭場,負責民間用煤。


    汴梁並不產煤,作為城內的主要燃料都是從外地運來。


    “石炭自本朝河北(指黃河北邊的豫北)、山東、陝西方出,遂及京師。”


    “其石炭自於懷州(今沁陽)九鼎渡、武德縣(今武陟縣大城村)收市,及勾當東窯務孫石將石炭出貨……


    宜作康民所請,其出賣的石炭,每秤定價六十文,詔除武德縣收市不行外,餘並從之”。


    大宋一秤十五斤,普通百姓大多都是買上一秤,省著點夠家裏燒個五六天。


    如果是稍微寬裕點的家庭,加上冬夜取暖,用煤量還要翻倍。


    這一塊的生意規模極大,能插手其中的官商,日進鬥金不是虛言。


    表麵上看,李誠這邊搞得煤場,隻是在人家手裏撿點殘渣剩湯,毫不起眼。


    一開始劉伯文也明確反對搞這行,都是明擺的賬,一斤掙個幾文錢,都不如打通關節把連島私鹽拖來賣了。


    現在他絕口不提,當時臉紅脖子粗跟東家爭論過的這一茬,內心獨白:東家太厲害了!


    “泥再抹的勻一點!”


    文哥兒在溫暖的“車間”親自檢查製爐工的操作,很是嚴肅的指正錯漏之處。


    這是自家窯廠燒製的陶爐,和管狀爐芯,運到工坊安裝,在預留的孔洞穿上短鐵棍托住煤球,爐芯和爐體外殼之間用濕黃泥填充。


    烘幹後就是一個現代人(八零後之前)一眼就認出的家用煤爐。


    鐵皮就別想了,整個爐子就爐底的三根鐵條,和提爐的手把是鐵的,粗陶又不值錢,更不需要什麽高超的技藝,管用就行。


    製作陶爐外殼時,模具上特意做了陰刻的三個大字,成品外殼上就是凸起的“大明火”。


    老鐵沒毛病!


    文哥兒從製爐車間出來,外麵的寒風夾雜著鵝毛般的雪花,落在脖頸冰的他一哆嗦,趕緊快步走進隔壁的打煤“車間”。


    這邊沒有地龍,隻在門口不遠點了兩個自家產的煤爐取暖,上麵陶鍋內燒著熱水,供力工們飲用。


    六十多個輪班的青壯,舉著鐵製壓煤器,往地上拌好的一灘濕煤泥裏一砸,用力擠緊,在舉到一旁一推,一塊小圓柱型內有孔洞,如藕節般的蜂窩煤就成型了。


    同班一組的人,就將壓好的煤球搬走,貼著牆邊小心的碼放整齊。


    沒人偷懶,所有人都一樣,多勞多得,肯賣力氣一天能掙兩百文,耐力差的一天掙個百文也不成問題。


    關鍵是東家仁義,幹活有熱水喝,中午晚上還供飯吃,這寒冬臘月的找份工不易,遇到這樣的東家更不易,所以大夥兒都很感激。


    偷懶耍滑的不用文哥兒皺眉,下麵的工人們也不饒他。


    文哥兒檢查了一下成品煤球的質量,又去看看負責投料和煤泥的現場,確認比例合格,這才鬆了口氣。


    他對著認真幹活的工人們大聲吆喝一嗓子。


    “大家夥辛苦,中午白菜燒油渣,管飽!”


    “謝謝東家!”


    車間內歡唿四起,好吧!這年頭誰都缺油水,熬油後的油渣子,又香又好吃,關鍵還是免費的。


    ……


    汴梁人習慣燒的是加工過的煤餅或塊煤,尤其是酒樓飯鋪內的大灶,用原煤燒起來火力旺。


    但是對普通人家來說,原煤不耐燒,好不容易生著火就得趕緊用。


    李誠指導製作的蜂窩煤,煤土比例是四比一,雖然比不上原煤火力猛,但是燃燒時間更長,火力也足夠家庭做飯燒水的溫度。


    而且這麽一來,憑空多了兩成的利潤。(土不要錢但要工錢)


    拍拍手上的煤粉,文哥兒臉上帶著笑,安步當車的去了煤場靠路邊的鋪麵。


    還沒正式開業,門板上著沒打開,大堂裏百十個少年正在培訓中。


    掀開後門棉簾,悄悄進屋的文哥兒沒吱聲,注目觀察這些認真練習的小子們。


    “……姐姐您聽俺給你吹,這煤怎麽這麽黑,它氣死猛張飛……”


    “……哥哥唉!買了俺家煤,碳爐就白給,一塊是一斤啊,直接送到家勒……”


    “……咦~這位媽媽你別推,俺算細賬你聽真,一斤行價二十文,三塊摞起燒一天哎……”


    “不錯不錯!”


    文哥兒看著小夥子們聲情並茂的“模擬推銷”很是滿意,也難怪他們這麽賣力,賣出一塊蜂窩煤,給一文錢的提成。


    成功推銷一家,按照大多數汴梁人的習慣買一秤十五斤,當場就能掙個十五文。


    隻要勤快點,一天跑個幾十家,能成功一半也有一兩百文,而且後麵的追訂都是穩定的收益。


    少年人力氣小,幹重活抵不上家裏父兄,吃得還多,要是憑自己本事能掙到比父兄更多的錢,家庭地位立馬不同。


    李誠寫的“雞血口號”,少年們奉若圭臬!


    “銷售致勝,業績為王!”


    “今天對俺愛理不理,


    明天俺讓你高攀不起”


    “自古英雄出少年,


    俺不掙錢誰掙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無二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無二汪並收藏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