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宋萬稅,土豆辣椒延繩釣
北宋:我是金夏遼宋帝王終結者 作者:天下無二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穿越二人組在大宋,終於有了落腳之地,家中有宅又有田,時空錯亂引起的焦躁心態,也漸漸平穩了下來。
而“海易風”三個把兄弟,加上新入夥的華哥兒,四個年齡相差不大的年輕人,原本按部就班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被徹底改變。
剛開始汪朋可沒對“四人組”透露一絲真實計劃,一邊教他們拳腳功夫,一邊考察他們的品性。
確認自己要求能得到認真的執行,汪朋才讓他們住進小院,收拾出兩間“宿舍”,開始同吃同住同幹活的“同居生活”。
汪朋“傳功授藝”時很是嚴厲,拳路會打後,做了些竹木護具,讓他們對練實戰,興致高時,還會親自下場,一個打他們四個。
暴揍!
四人硬是被揍的沒脾氣,真服了!
雖然每天鼻青臉腫、渾身酸痛,但是幾人實戰水平提升的很快,搏擊新人都這樣。
原來一打起來張牙舞爪,被汪朋笑罵“王八拳”,沒打中對手先把自己累個不輕。
如今也知道側麵對敵、收下顎、拳架不能掉、以輕傷換重傷等,這些基本的搏擊常識。
練過和沒練過完全兩迴事,徐大海感覺自己要是跟過去比起來,一個打兩三個都不成問題。
能真正學到東西,四人自然對朋哥感激不盡,更何況每天三頓,頓頓管飽,一開始幾人還有些矜持,碗裏吃完就不好意思再裝。
兩三天下來後,發現李叔和朋哥真不是假客套,也就放開肚皮吃個痛快。
在不用擔心溫飽的前提下,四個年輕人,很快適應了這種有規律的生活節奏。
四人組在這邊學拳腳槍棒,雖然沒有對外宣揚,但是村裏相熟的小夥伴們,可早就坐不住了躍躍欲試,但朋哥一直沒鬆口。
初期的核心團隊,人貴精、不貴多!
再說了,人少好吃飯,人多瞎操蛋。
小舅李誠倒是有些緊張,家中僅有的二十幾貫一旦花完,大夥兒總不能站在海邊喝風不是?
在拿了錢手軟的家仆甘富貴協助下,買房置地後續的手續很是順利。
正式落籍,戶主李誠,劃了個三等戶,下田十五畝,名下客戶一家,主客共有三丁。
親自把相關契書送上門的甘富貴,自然得到了穿越二人組熱情的款待,除了好酒好菜,自然還有“足陌肉好”送上。
這點付出都是應該的人情世故,不然自己跑,費時費事,提著豬頭都找不到廟門。
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甘富貴熱心的幫算了一下,田賦是跑不了的,一年分夏、秋兩次收取,稅率是“田畝收一石,輸官一鬥”。
(宋朝的田賦承自晚唐兩稅法,也就是“什一稅”,比漢朝的“三十稅一”要高得多,比盛唐“十五稅一”也要高。)
正賦交了,還有名目繁多的附加稅,什麽“曲錢”、“牛皮錢”、“鹽錢”、“鞋錢”、“腳錢”、“農具錢”、“公用錢”……
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官府不敢收,這些全加起來,大體上和收取的正賦差不多,這就是百分之二十了。
李誠心中毫無波瀾,這算啥啊,之前某一個撲街寫手,不也要交百分之二十的個人所得稅?
轉念一想,年收入不到六萬,每年三月不又給退了嗎?嗯嗯!還是現代好,隻怪自己水平次,人家“會捉小雞那個大神”補了近五百萬稅,你敢信?
他以為這就完了,有點走神的時候,誰知道這還沒完。
還有所謂“身丁錢”,也就是俗稱的“人頭稅”,大宋規定男子二十歲為丁,六十歲為老。
也就是說二十歲至五十九歲之間皆為丁,每年按戶每丁交納或錢或米或絹,總稱身丁錢。
無論自耕農還是“客戶”(佃戶),家裏符合這個年齡段的男丁,有一個算一個,都要交,注意!是每年!
各地數額不等,海州這邊“歲納丁錢兩陌”,主家李誠一個,趙老實家兩個(趙老實其實才五十多,華哥他爹算一個)也就是六百文。
每年丁稅、夏秋稅、免疫錢等五花八門全加起來,李誠這三等民戶,一年不少於三貫錢。
大宋萬稅!
……
穿越二人組來時撞毀在礁石上的那輛車,一直牽腸掛肚,為此抽個空閑,讓徐大海租了艘快船還載著他們去尋過。
可惜大海茫茫,連那個忽隱忽現的“鬼台礁”都沒找到,兩人都很懊惱,事發突然,早知道掰一個後視鏡也好啊!
那一小袋出芽土豆,李誠也“指導”趙老實切好帶芽的莖塊,裹上鍋底灰種到最好的地塊上。
“李郎君”煞有其事的關照過他,這是非常貴重的藥材,趙老實認認真真、日日看顧,還在這巴掌大的一小塊地上,圍了一圈竹籬。
即使成熟,也隻能大部分留著做種,小部分嚐嚐鮮,等真正成規模種植,沒個幾年發展,暫時想都不要想。
倒是在裝土豆的袋子裏,發現了一塑料袋幹辣椒,讓舅甥倆驚喜之餘,也是百感交集。
汪朋喜歡吃辣,外公在土豆袋子裏特意放了幹辣椒,酸辣土豆絲可是下飯佳肴。
兩人用把幹辣椒籽仔細的挑撿出來,這個時空除了西南山區,據說有原產的辣椒,但是真正普及還要等明代中期,才從美洲傳到中國。
大宋時期,能在菜肴中提供辣味,隻有芥辣、蒜辣、薑辣、茱萸辣、胡椒辣等。
一想到今後能吃上川辣火鍋,兩人都忍不住直咽口水,立馬把辣椒籽都交給趙老實,統統種上。
剛入住海邊小院時,李誠就指望他現代釣具從海裏撈食,可惜相對平靜水麵的淡水釣,和海浪起伏的海釣完全兩碼事。
要不說寫手的肚、雜貨鋪,一根杆子甩不動,那就一根長繩掛上一排鉤,以量取勝。
雖然正經的“延繩釣”他也沒玩過,但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有線有鉤,尤其是現代工藝的魚鉤,在這時代就是神器,主要是保持掛著排鉤和魚餌的長線,如何保證漂在海麵上,讓他頭疼。
還是華哥而機靈,直接拿出一個葫蘆,一切解決的如此簡單,此後海邊小院就沒缺過魚吃,還都是大魚。
人多之後,李誠把這套操作方法,教給了徐大海和林風,每天搞下來留下小一點的或是死了的,留著自己吃。
大部分品相好的漁獲,都拿到草市上賣錢,或是換成其他物資。
就很棒!
……
而“海易風”三個把兄弟,加上新入夥的華哥兒,四個年齡相差不大的年輕人,原本按部就班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被徹底改變。
剛開始汪朋可沒對“四人組”透露一絲真實計劃,一邊教他們拳腳功夫,一邊考察他們的品性。
確認自己要求能得到認真的執行,汪朋才讓他們住進小院,收拾出兩間“宿舍”,開始同吃同住同幹活的“同居生活”。
汪朋“傳功授藝”時很是嚴厲,拳路會打後,做了些竹木護具,讓他們對練實戰,興致高時,還會親自下場,一個打他們四個。
暴揍!
四人硬是被揍的沒脾氣,真服了!
雖然每天鼻青臉腫、渾身酸痛,但是幾人實戰水平提升的很快,搏擊新人都這樣。
原來一打起來張牙舞爪,被汪朋笑罵“王八拳”,沒打中對手先把自己累個不輕。
如今也知道側麵對敵、收下顎、拳架不能掉、以輕傷換重傷等,這些基本的搏擊常識。
練過和沒練過完全兩迴事,徐大海感覺自己要是跟過去比起來,一個打兩三個都不成問題。
能真正學到東西,四人自然對朋哥感激不盡,更何況每天三頓,頓頓管飽,一開始幾人還有些矜持,碗裏吃完就不好意思再裝。
兩三天下來後,發現李叔和朋哥真不是假客套,也就放開肚皮吃個痛快。
在不用擔心溫飽的前提下,四個年輕人,很快適應了這種有規律的生活節奏。
四人組在這邊學拳腳槍棒,雖然沒有對外宣揚,但是村裏相熟的小夥伴們,可早就坐不住了躍躍欲試,但朋哥一直沒鬆口。
初期的核心團隊,人貴精、不貴多!
再說了,人少好吃飯,人多瞎操蛋。
小舅李誠倒是有些緊張,家中僅有的二十幾貫一旦花完,大夥兒總不能站在海邊喝風不是?
在拿了錢手軟的家仆甘富貴協助下,買房置地後續的手續很是順利。
正式落籍,戶主李誠,劃了個三等戶,下田十五畝,名下客戶一家,主客共有三丁。
親自把相關契書送上門的甘富貴,自然得到了穿越二人組熱情的款待,除了好酒好菜,自然還有“足陌肉好”送上。
這點付出都是應該的人情世故,不然自己跑,費時費事,提著豬頭都找不到廟門。
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甘富貴熱心的幫算了一下,田賦是跑不了的,一年分夏、秋兩次收取,稅率是“田畝收一石,輸官一鬥”。
(宋朝的田賦承自晚唐兩稅法,也就是“什一稅”,比漢朝的“三十稅一”要高得多,比盛唐“十五稅一”也要高。)
正賦交了,還有名目繁多的附加稅,什麽“曲錢”、“牛皮錢”、“鹽錢”、“鞋錢”、“腳錢”、“農具錢”、“公用錢”……
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官府不敢收,這些全加起來,大體上和收取的正賦差不多,這就是百分之二十了。
李誠心中毫無波瀾,這算啥啊,之前某一個撲街寫手,不也要交百分之二十的個人所得稅?
轉念一想,年收入不到六萬,每年三月不又給退了嗎?嗯嗯!還是現代好,隻怪自己水平次,人家“會捉小雞那個大神”補了近五百萬稅,你敢信?
他以為這就完了,有點走神的時候,誰知道這還沒完。
還有所謂“身丁錢”,也就是俗稱的“人頭稅”,大宋規定男子二十歲為丁,六十歲為老。
也就是說二十歲至五十九歲之間皆為丁,每年按戶每丁交納或錢或米或絹,總稱身丁錢。
無論自耕農還是“客戶”(佃戶),家裏符合這個年齡段的男丁,有一個算一個,都要交,注意!是每年!
各地數額不等,海州這邊“歲納丁錢兩陌”,主家李誠一個,趙老實家兩個(趙老實其實才五十多,華哥他爹算一個)也就是六百文。
每年丁稅、夏秋稅、免疫錢等五花八門全加起來,李誠這三等民戶,一年不少於三貫錢。
大宋萬稅!
……
穿越二人組來時撞毀在礁石上的那輛車,一直牽腸掛肚,為此抽個空閑,讓徐大海租了艘快船還載著他們去尋過。
可惜大海茫茫,連那個忽隱忽現的“鬼台礁”都沒找到,兩人都很懊惱,事發突然,早知道掰一個後視鏡也好啊!
那一小袋出芽土豆,李誠也“指導”趙老實切好帶芽的莖塊,裹上鍋底灰種到最好的地塊上。
“李郎君”煞有其事的關照過他,這是非常貴重的藥材,趙老實認認真真、日日看顧,還在這巴掌大的一小塊地上,圍了一圈竹籬。
即使成熟,也隻能大部分留著做種,小部分嚐嚐鮮,等真正成規模種植,沒個幾年發展,暫時想都不要想。
倒是在裝土豆的袋子裏,發現了一塑料袋幹辣椒,讓舅甥倆驚喜之餘,也是百感交集。
汪朋喜歡吃辣,外公在土豆袋子裏特意放了幹辣椒,酸辣土豆絲可是下飯佳肴。
兩人用把幹辣椒籽仔細的挑撿出來,這個時空除了西南山區,據說有原產的辣椒,但是真正普及還要等明代中期,才從美洲傳到中國。
大宋時期,能在菜肴中提供辣味,隻有芥辣、蒜辣、薑辣、茱萸辣、胡椒辣等。
一想到今後能吃上川辣火鍋,兩人都忍不住直咽口水,立馬把辣椒籽都交給趙老實,統統種上。
剛入住海邊小院時,李誠就指望他現代釣具從海裏撈食,可惜相對平靜水麵的淡水釣,和海浪起伏的海釣完全兩碼事。
要不說寫手的肚、雜貨鋪,一根杆子甩不動,那就一根長繩掛上一排鉤,以量取勝。
雖然正經的“延繩釣”他也沒玩過,但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有線有鉤,尤其是現代工藝的魚鉤,在這時代就是神器,主要是保持掛著排鉤和魚餌的長線,如何保證漂在海麵上,讓他頭疼。
還是華哥而機靈,直接拿出一個葫蘆,一切解決的如此簡單,此後海邊小院就沒缺過魚吃,還都是大魚。
人多之後,李誠把這套操作方法,教給了徐大海和林風,每天搞下來留下小一點的或是死了的,留著自己吃。
大部分品相好的漁獲,都拿到草市上賣錢,或是換成其他物資。
就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