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陷入困境的秦君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既然明白,為何還要說出這樣的話,莫非你也投靠了那些人嗎”,秦君嬴刺目光如刀,落在荀聞的臉上,但荀聞卻一臉淡然。
“君上,臣於那些人而言乃是亂秦之人,這些人恨不能將臣生吞活剝,臣又怎麽會投靠那些人?”,荀聞自嘲一聲,然後繼續說道:“以如今的局麵,君上恐怕已經想著動用軍隊與那些人開戰吧”
聽到荀聞的話,秦君嬴刺臉色微變。
看到秦君的神色,荀聞心中已經確定了嬴刺的打算,而後一臉肅然的說道:“既然君上想要用武力解決老貴族,那不知道君上有幾分勝算呢?”
嬴刺聽到荀聞的話,神色十分淡漠,嘴裏冷冷的吐出兩個字:“五分”。
就是因為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秦君嬴刺才會遲遲不敢掀桌子。
“五分?”,荀聞聽到自家君上的話,露出無奈的神色,說道:“君上,可曾想過,一旦秦國長時間陷入內亂,楚國會怎麽做?那晉國又會怎麽做?”
聽到左庶長的這番話,嬴刺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慌亂。
他的確沒有想過周邊鄰國的態度。
不過也不需要仔細的想,一年前晉國內亂,楚國和自己的秦國不就在晉國身上咬下了一塊肥肉嗎?
自己若是用武力打敗國內貴族,一旦無法速勝,那反應過來的晉楚兩國恐怕就要對秦國出手了。
晉國是必定會出手,楚國大概率會動手。
秦楚兩國關係已經因為巴蜀而產生了裂痕,楚國對於漢中之地未必沒有想法,秦國可不敢賭楚國是否執行對秦國的盟約。
“所以你就讓寡人唾麵自幹,廢除自己親自頒布的廢奴令?你可知君無戲言?”,秦君嬴刺冷聲問道,但荀聞在他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了那堅決的表情。
“廢除廢奴令,君上的顏麵大損,秦國貴族必定會輕視君上,時間一長,那些人的聯盟也會分開,那時再實行招賢考試,慢慢改變地方,如此,秦國的變法才有機會完成”,左庶長荀聞對著秦君嬴刺說道。
“是寡人心急,沒有聽從先生之言,才會讓秦國變法局麵險先崩壞,這次寡人定會采納先生的計策,明日早朝的時候就明詔廢除廢奴令”,秦君嬴刺一臉肅然的對荀聞說道。
聽到秦君嬴刺的話,荀聞臉上露出欣慰之色,而後又躬身對嬴刺說道:“那請君上在明日早朝之時,以誤聽奸佞荀聞之言,頒布了廢奴令,今幡然醒悟,廢除惡法,將奸佞荀聞梟首,以警示後人”。
聽到荀聞的這話,秦君嬴刺先是一臉愕然,而後大驚失色,連忙起身扶起荀聞,說道:“變法乃是寡人之意,頒布廢奴令也是寡人獨斷專行,豈能讓先生來承擔後果”。
“君上,為君者怎麽能有錯?日後君上執掌秦國,有臣子以此借口不服於君上,那該如何,所以一切過錯都由臣下承擔,君上最多落一個誤信讒言的名聲,而區區佞臣之名,臣還是可以擔待得起的”,荀聞笑著說道。
“先生要用性命給寡人承擔過錯,寡人萬萬不能同意”,秦君嬴刺看著荀聞,堅決的搖著頭說道。
“不如此,如何能讓那些人泄憤?”,荀聞無奈的說道。
“先生可以為寡人舍去性命,寡人難道就護不住忠臣嗎”,秦君嬴刺搖著頭說道:“他們想讓你死,但寡人可以讓你假死,到時候交給他們一個麵容具毀的屍體便可,若是他們還不願意退讓,那就開戰”。
聽到秦君嬴刺的話,荀聞麵露感動之色。
既然可以假死,那他荀聞也不願意真死。
“你說,晉楚兩國變法,順利異常,怎麽到了秦國就這麽難?”,秦君嬴刺問道。
楚國的變法在楚王熊章的強行推行下,並沒有出現過什麽動亂。
隔壁晉國趙氏最先頒布的變法政令就是廢奴令,晉國趙氏得了大量的人口。
為什麽在秦國,實行廢奴令就這麽難。
秦君嬴刺心有不甘。
“君上!這楚國乃是這天下諸多國家當中,首個實行變法之舉的,如今晉國、齊國以及秦國等國所施行的各種變法策略,無一不是參照著楚法逐步演化而來的。”
“據臣所知楚國在開始變法之時,距今已然快要過去整整二十個年頭!表麵上看,楚國的變法措施似乎推進得頗為順利。”
“然而,其中緣由卻並非如此簡單,要知道,楚王熊章麾下可是擁有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大軍隊!再者而言,曾經在楚國境內那些冥頑不靈的守舊頑固派勢力,皆已在一場場叛亂之中被誅殺殆盡。”
“正因如此,當下的楚國領土之上,再也無人膽敢站出來公然阻攔楚王的變法大業了。”
“聽說當年足足有十萬人馬組成的叛軍大軍將圍攻楚國郢都,此等局勢是何其兇險!”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叛亂之中,無數貴族死於刀兵之下,郢都內外血流成河,郢都貴族在那一戰之中死去了七成,這般慘烈景象,又怎能輕言楚國的變法之路一帆風順、毫無波瀾呢?”
荀聞一臉認真地向秦君嬴刺詳細講述著當年楚國所經曆過的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而這些過往對於嬴刺來說卻是全然不知。
嬴刺聽完這番敘述之後,方才如夢初醒般恍然大悟。
“那晉國趙氏呢?”秦君再次開口問道。
一旁的荀聞緩緩迴答道:“趙氏當年由於小宗邯鄲氏的叛亂,導致趙氏內部遭受了嚴重的衝擊。不過,也正因如此,趙氏趁機對其內部進行了徹底的清洗。”
“如今,在趙無恤的精心治理下,趙氏宛如一隻堅不可摧的鐵桶,內部緊密團結,所以,趙無恤在趙氏內部推行變法時幾乎未遇到任何阻礙”
“之後,趙氏更是勢如破竹,一舉覆滅了強大的魏氏,壓製住了韓氏,成為晉國境內最強大的勢力,晉國其他家族要麽選擇依附於趙氏以求生存,要麽隻能黯然離開晉國另尋出路。”
“也正因為如此,晉國內部已再無能夠阻擋趙氏變法之人,這才使得趙氏在晉國得以順利地將變法持續推進下去。”
說到這裏,荀聞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感慨道:“反觀我們秦國,情況則大不相同。與楚、晉兩國相比,秦國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動亂事件,各方勢力始終維持著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種表麵上的穩定局麵看似平和,但實際上卻給秦國的變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要知道,在一個相對平靜的環境中推動變革,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神經,從而引發強烈的抵製和反對。”
“而楚、晉兩國之所以能在變法之初便迅速取得成效,關鍵就在於它們果斷地進行了必要的清理行動,通過打破舊有格局來為變法鋪平道路。”
其實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其中緣由,那便是秦國的上層流血實在是太少了。
“君上,臣於那些人而言乃是亂秦之人,這些人恨不能將臣生吞活剝,臣又怎麽會投靠那些人?”,荀聞自嘲一聲,然後繼續說道:“以如今的局麵,君上恐怕已經想著動用軍隊與那些人開戰吧”
聽到荀聞的話,秦君嬴刺臉色微變。
看到秦君的神色,荀聞心中已經確定了嬴刺的打算,而後一臉肅然的說道:“既然君上想要用武力解決老貴族,那不知道君上有幾分勝算呢?”
嬴刺聽到荀聞的話,神色十分淡漠,嘴裏冷冷的吐出兩個字:“五分”。
就是因為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秦君嬴刺才會遲遲不敢掀桌子。
“五分?”,荀聞聽到自家君上的話,露出無奈的神色,說道:“君上,可曾想過,一旦秦國長時間陷入內亂,楚國會怎麽做?那晉國又會怎麽做?”
聽到左庶長的這番話,嬴刺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慌亂。
他的確沒有想過周邊鄰國的態度。
不過也不需要仔細的想,一年前晉國內亂,楚國和自己的秦國不就在晉國身上咬下了一塊肥肉嗎?
自己若是用武力打敗國內貴族,一旦無法速勝,那反應過來的晉楚兩國恐怕就要對秦國出手了。
晉國是必定會出手,楚國大概率會動手。
秦楚兩國關係已經因為巴蜀而產生了裂痕,楚國對於漢中之地未必沒有想法,秦國可不敢賭楚國是否執行對秦國的盟約。
“所以你就讓寡人唾麵自幹,廢除自己親自頒布的廢奴令?你可知君無戲言?”,秦君嬴刺冷聲問道,但荀聞在他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了那堅決的表情。
“廢除廢奴令,君上的顏麵大損,秦國貴族必定會輕視君上,時間一長,那些人的聯盟也會分開,那時再實行招賢考試,慢慢改變地方,如此,秦國的變法才有機會完成”,左庶長荀聞對著秦君嬴刺說道。
“是寡人心急,沒有聽從先生之言,才會讓秦國變法局麵險先崩壞,這次寡人定會采納先生的計策,明日早朝的時候就明詔廢除廢奴令”,秦君嬴刺一臉肅然的對荀聞說道。
聽到秦君嬴刺的話,荀聞臉上露出欣慰之色,而後又躬身對嬴刺說道:“那請君上在明日早朝之時,以誤聽奸佞荀聞之言,頒布了廢奴令,今幡然醒悟,廢除惡法,將奸佞荀聞梟首,以警示後人”。
聽到荀聞的這話,秦君嬴刺先是一臉愕然,而後大驚失色,連忙起身扶起荀聞,說道:“變法乃是寡人之意,頒布廢奴令也是寡人獨斷專行,豈能讓先生來承擔後果”。
“君上,為君者怎麽能有錯?日後君上執掌秦國,有臣子以此借口不服於君上,那該如何,所以一切過錯都由臣下承擔,君上最多落一個誤信讒言的名聲,而區區佞臣之名,臣還是可以擔待得起的”,荀聞笑著說道。
“先生要用性命給寡人承擔過錯,寡人萬萬不能同意”,秦君嬴刺看著荀聞,堅決的搖著頭說道。
“不如此,如何能讓那些人泄憤?”,荀聞無奈的說道。
“先生可以為寡人舍去性命,寡人難道就護不住忠臣嗎”,秦君嬴刺搖著頭說道:“他們想讓你死,但寡人可以讓你假死,到時候交給他們一個麵容具毀的屍體便可,若是他們還不願意退讓,那就開戰”。
聽到秦君嬴刺的話,荀聞麵露感動之色。
既然可以假死,那他荀聞也不願意真死。
“你說,晉楚兩國變法,順利異常,怎麽到了秦國就這麽難?”,秦君嬴刺問道。
楚國的變法在楚王熊章的強行推行下,並沒有出現過什麽動亂。
隔壁晉國趙氏最先頒布的變法政令就是廢奴令,晉國趙氏得了大量的人口。
為什麽在秦國,實行廢奴令就這麽難。
秦君嬴刺心有不甘。
“君上!這楚國乃是這天下諸多國家當中,首個實行變法之舉的,如今晉國、齊國以及秦國等國所施行的各種變法策略,無一不是參照著楚法逐步演化而來的。”
“據臣所知楚國在開始變法之時,距今已然快要過去整整二十個年頭!表麵上看,楚國的變法措施似乎推進得頗為順利。”
“然而,其中緣由卻並非如此簡單,要知道,楚王熊章麾下可是擁有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大軍隊!再者而言,曾經在楚國境內那些冥頑不靈的守舊頑固派勢力,皆已在一場場叛亂之中被誅殺殆盡。”
“正因如此,當下的楚國領土之上,再也無人膽敢站出來公然阻攔楚王的變法大業了。”
“聽說當年足足有十萬人馬組成的叛軍大軍將圍攻楚國郢都,此等局勢是何其兇險!”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叛亂之中,無數貴族死於刀兵之下,郢都內外血流成河,郢都貴族在那一戰之中死去了七成,這般慘烈景象,又怎能輕言楚國的變法之路一帆風順、毫無波瀾呢?”
荀聞一臉認真地向秦君嬴刺詳細講述著當年楚國所經曆過的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而這些過往對於嬴刺來說卻是全然不知。
嬴刺聽完這番敘述之後,方才如夢初醒般恍然大悟。
“那晉國趙氏呢?”秦君再次開口問道。
一旁的荀聞緩緩迴答道:“趙氏當年由於小宗邯鄲氏的叛亂,導致趙氏內部遭受了嚴重的衝擊。不過,也正因如此,趙氏趁機對其內部進行了徹底的清洗。”
“如今,在趙無恤的精心治理下,趙氏宛如一隻堅不可摧的鐵桶,內部緊密團結,所以,趙無恤在趙氏內部推行變法時幾乎未遇到任何阻礙”
“之後,趙氏更是勢如破竹,一舉覆滅了強大的魏氏,壓製住了韓氏,成為晉國境內最強大的勢力,晉國其他家族要麽選擇依附於趙氏以求生存,要麽隻能黯然離開晉國另尋出路。”
“也正因為如此,晉國內部已再無能夠阻擋趙氏變法之人,這才使得趙氏在晉國得以順利地將變法持續推進下去。”
說到這裏,荀聞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感慨道:“反觀我們秦國,情況則大不相同。與楚、晉兩國相比,秦國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動亂事件,各方勢力始終維持著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種表麵上的穩定局麵看似平和,但實際上卻給秦國的變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要知道,在一個相對平靜的環境中推動變革,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神經,從而引發強烈的抵製和反對。”
“而楚、晉兩國之所以能在變法之初便迅速取得成效,關鍵就在於它們果斷地進行了必要的清理行動,通過打破舊有格局來為變法鋪平道路。”
其實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其中緣由,那便是秦國的上層流血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