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吳郡的發展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郡郡守乃是昭信,自吳國被滅之後,吳地被改為楚國的吳郡之後,昭信擔任吳郡郡守的時間已經超過十年了。
吳王宮雖然被越人毀壞了一部分,但這麽多年早就被修繕完成。
熊章進入姑蘇之後就召見了吳郡郡守昭信。
時間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輕輕一揮,那歲月便如白駒過隙般匆匆而過。
熊章望著眼前的昭信,眼中閃過一絲感慨,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輕聲問道:“你我之間,應該有四年沒有見過了吧?”
昭信雖非出身於那演武堂,但當初為了能妥善安撫昭氏一族,彰顯熊章這個新王對昭氏的重視之意,故而特意重用了昭氏族長之子昭信。
那時的昭信,不過才十幾歲的年紀,卻已然展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沉穩與聰慧。
他在勤政殿擔任行走的時候,每日兢兢業業地處理著諸多事務,對於熊章的問題每次都能很好給予答複,深得熊章的器重。
也正因如此,熊章與昭信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不知不覺間竟積累下了一份真摯而深厚的友情。
這麽多年過去,曾經的昭氏族長已然離世,而如今的昭氏當家人,正是眼前的昭信。
“臣與大王最近的一次相見,還是在那四年前,臣前往郢都向王上述職的時候。”昭信麵帶微笑,緩緩說道,那眼神中透露出些許懷念與感慨。
“你如今已經三十好幾了,成家立業也已有好多年了,家中的兒女們如今都多大了呀?”熊章笑問道。
麵對熊章這般如同家常般的關切,昭信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他輕聲迴道:“臣家中有兩子一女,長子如今已經有七歲了,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紀,幼子則剛剛三歲,甚是可愛。”
說著,昭信的眼神中閃爍著為人父的驕傲與滿足之情。
“你的妻兒現在是在襄郢還是在姑蘇?”,熊章問道。
“他們都隨臣居住在姑蘇”,昭信笑著迴道。
“明日寡人要在宮中設宴,你將你家裏的幾個小家夥帶來,讓寡人瞧瞧”,熊章笑著對昭信說道。
“臣謝過王上”,昭信明白這是王上想給自己兒子一個機會。
“你治理吳郡也有十年了,說說看,現在吳郡是什麽情況了?”,熊章問道。
聽到熊章的問話,昭信神色變得鄭重起來,進入君臣奏對的模式。
“王上,吳郡休養生息的時間已經長達十數年之久。此期間,因為沒有戰亂的侵擾與災害的破壞,加之楚國所推行的生育獎勵法發揮出了極為顯著的效用,現如今,這吳郡之人口竟已突破至兩百萬三十萬之多”
“這些人口相較於十年之前,足足增長了整整一倍之多啊!而且吳郡乃是少山多水且多平原的地勢,其土壤肥沃至極,隻需稍加一番開墾,便即刻能化為難得一見之良田。”
“在這十餘年裏,吳郡的耕地麵積已然大幅度地增加了三百萬畝之巨,每年都糧食產出居於楚國各郡的首位。”
“由於吳郡之百姓這些年的生活好過許多,所以自從吳郡創辦起郡學之後,報名進入郡學學習的百姓子弟日益增多。”
“基於此等緣故,所以臣方才特意在姑蘇以及金陵這兩處重要之地分別設立了郡學。而這兩座郡學匯聚在一起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三千人之多,其規模之大,已然絲毫不遜色於章華學宮!”
吳郡郡守昭信神情鄭重地、一字一頓地向楚王熊章細細訴說著吳郡這些年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之變化。
對於吳郡的變化,熊章聽得很認真,至於那金陵這座城池的提前現世之事,楚王熊章心中並未感到絲毫驚訝。
要知道,隨著楚國對吳郡掌控力度的不斷加強,再加上吳郡人口激增,如此情形之下,金陵這座城邑自然是必定會應運而生的。
隻是對於金陵這座城池,楚王熊章內心之中並未滋生出過多的情感波動,隻是以一種淡然的心態默默注視著它的逐漸崛起與發展。
金陵的重要性是要等政治和經濟重心南移的時候才會顯現。
現在就是一座普通的城邑。
“邗溝這個工程進行得怎麽樣了?”,熊章對昭信繼續問道。
“王上,之前吳國就對邗溝就有所規劃,並已經在廣陵開建了一部分,之後就停工了,五年前,治河大營開始對邗溝繼續施工,這條運河南起廣陵邗地,北至淮北,聯通長江和淮河,全場差不多三百四十餘裏,動用了二十萬的勞力,如今已經算是初步挖成,若想在這運河中行駛大船,臣預計還尚需要三年左右”,昭信認真的說道。
對於邗溝徹底建成還需要三年的時間,熊章是有所預料的,楚國動用二十多萬勞力,前後花費八年的時間,這條邗溝的規模是要比吳王夫差設計還要寬廣一些。
畢竟邗溝在吳王夫差的眼裏隻是一條便於運糧北上的後勤通道,但楚王熊章更多的是要利用這條水道發展江淮地區的經濟。
“姬友現在在做什麽?”,熊章話鋒突然一轉,對昭信問道。
姬友就是原吳國太子,之前為了安定吳郡,讓姬友擔任吳郡郡丞,代行郡守之職,後來楚國攻打越國之時,姬友為了給吳王夫差報仇,他帶著三千原吳軍跟著上將軍孫念伐越。
越國被滅之後,姬友就向熊章辭去了吳郡郡丞之職,而是在姑蘇城外結廬而居,在吳王夫差的墓前守孝。
熊章見姬友態度堅決,隻得同意,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十年。
“姬友如今在姑蘇郡學擔任教習,已經有三年了”,昭信說到這裏,偷偷的瞄了熊章的臉色,見其神色並沒有變化,心裏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姬友身份特殊,就算不能為楚國效力,但也會被納入監管的範疇,因為昭信感激其穩定姑蘇的功績,與其來往頗多,一來一去,他們兩人倒是成為了好友。
前些年,姬友和其家人生活困頓,所以在昭信的安排下,就讓其成為了郡學的教習,以姬友的才幹,教導學子還是很容易的。
聽到昭信的話,熊章深深的看了昭信一眼,而後問道:“你乃是郡守,你為何不直接征辟其為官?”
昭信看了看楚王熊章,如實說道:“姬友此人無心為官”。
聽到昭信的話,熊章臉上露出冷笑,說道:“恐怕是心中對楚國有所怨懟吧”。
“姬友此人對楚國並無怨懟,隻是有所心結罷了”,昭信替姬友在熊章麵前辯駁了一聲。
姬友當初因為氣憤吳國被越國所滅,其父夫差被越王勾踐所殺,所以他才果斷投靠楚國,向越國複仇,這麽多年來,料想應該是想明白了吳越大戰楚國扮演了什麽角色,所以不願意再在楚國出仕為官了。
“姬友之能隻擔任郡學教習實在太過屈才了,讓其直接去襄郢的章華學宮吧,擔任政務學院的博士”,熊章對昭信說道。
“臣明白了”,昭信聽到熊章的話,心裏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看來自家大王對姬友這個人並沒有殺心。
吳王宮雖然被越人毀壞了一部分,但這麽多年早就被修繕完成。
熊章進入姑蘇之後就召見了吳郡郡守昭信。
時間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輕輕一揮,那歲月便如白駒過隙般匆匆而過。
熊章望著眼前的昭信,眼中閃過一絲感慨,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輕聲問道:“你我之間,應該有四年沒有見過了吧?”
昭信雖非出身於那演武堂,但當初為了能妥善安撫昭氏一族,彰顯熊章這個新王對昭氏的重視之意,故而特意重用了昭氏族長之子昭信。
那時的昭信,不過才十幾歲的年紀,卻已然展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沉穩與聰慧。
他在勤政殿擔任行走的時候,每日兢兢業業地處理著諸多事務,對於熊章的問題每次都能很好給予答複,深得熊章的器重。
也正因如此,熊章與昭信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不知不覺間竟積累下了一份真摯而深厚的友情。
這麽多年過去,曾經的昭氏族長已然離世,而如今的昭氏當家人,正是眼前的昭信。
“臣與大王最近的一次相見,還是在那四年前,臣前往郢都向王上述職的時候。”昭信麵帶微笑,緩緩說道,那眼神中透露出些許懷念與感慨。
“你如今已經三十好幾了,成家立業也已有好多年了,家中的兒女們如今都多大了呀?”熊章笑問道。
麵對熊章這般如同家常般的關切,昭信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他輕聲迴道:“臣家中有兩子一女,長子如今已經有七歲了,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紀,幼子則剛剛三歲,甚是可愛。”
說著,昭信的眼神中閃爍著為人父的驕傲與滿足之情。
“你的妻兒現在是在襄郢還是在姑蘇?”,熊章問道。
“他們都隨臣居住在姑蘇”,昭信笑著迴道。
“明日寡人要在宮中設宴,你將你家裏的幾個小家夥帶來,讓寡人瞧瞧”,熊章笑著對昭信說道。
“臣謝過王上”,昭信明白這是王上想給自己兒子一個機會。
“你治理吳郡也有十年了,說說看,現在吳郡是什麽情況了?”,熊章問道。
聽到熊章的問話,昭信神色變得鄭重起來,進入君臣奏對的模式。
“王上,吳郡休養生息的時間已經長達十數年之久。此期間,因為沒有戰亂的侵擾與災害的破壞,加之楚國所推行的生育獎勵法發揮出了極為顯著的效用,現如今,這吳郡之人口竟已突破至兩百萬三十萬之多”
“這些人口相較於十年之前,足足增長了整整一倍之多啊!而且吳郡乃是少山多水且多平原的地勢,其土壤肥沃至極,隻需稍加一番開墾,便即刻能化為難得一見之良田。”
“在這十餘年裏,吳郡的耕地麵積已然大幅度地增加了三百萬畝之巨,每年都糧食產出居於楚國各郡的首位。”
“由於吳郡之百姓這些年的生活好過許多,所以自從吳郡創辦起郡學之後,報名進入郡學學習的百姓子弟日益增多。”
“基於此等緣故,所以臣方才特意在姑蘇以及金陵這兩處重要之地分別設立了郡學。而這兩座郡學匯聚在一起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三千人之多,其規模之大,已然絲毫不遜色於章華學宮!”
吳郡郡守昭信神情鄭重地、一字一頓地向楚王熊章細細訴說著吳郡這些年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之變化。
對於吳郡的變化,熊章聽得很認真,至於那金陵這座城池的提前現世之事,楚王熊章心中並未感到絲毫驚訝。
要知道,隨著楚國對吳郡掌控力度的不斷加強,再加上吳郡人口激增,如此情形之下,金陵這座城邑自然是必定會應運而生的。
隻是對於金陵這座城池,楚王熊章內心之中並未滋生出過多的情感波動,隻是以一種淡然的心態默默注視著它的逐漸崛起與發展。
金陵的重要性是要等政治和經濟重心南移的時候才會顯現。
現在就是一座普通的城邑。
“邗溝這個工程進行得怎麽樣了?”,熊章對昭信繼續問道。
“王上,之前吳國就對邗溝就有所規劃,並已經在廣陵開建了一部分,之後就停工了,五年前,治河大營開始對邗溝繼續施工,這條運河南起廣陵邗地,北至淮北,聯通長江和淮河,全場差不多三百四十餘裏,動用了二十萬的勞力,如今已經算是初步挖成,若想在這運河中行駛大船,臣預計還尚需要三年左右”,昭信認真的說道。
對於邗溝徹底建成還需要三年的時間,熊章是有所預料的,楚國動用二十多萬勞力,前後花費八年的時間,這條邗溝的規模是要比吳王夫差設計還要寬廣一些。
畢竟邗溝在吳王夫差的眼裏隻是一條便於運糧北上的後勤通道,但楚王熊章更多的是要利用這條水道發展江淮地區的經濟。
“姬友現在在做什麽?”,熊章話鋒突然一轉,對昭信問道。
姬友就是原吳國太子,之前為了安定吳郡,讓姬友擔任吳郡郡丞,代行郡守之職,後來楚國攻打越國之時,姬友為了給吳王夫差報仇,他帶著三千原吳軍跟著上將軍孫念伐越。
越國被滅之後,姬友就向熊章辭去了吳郡郡丞之職,而是在姑蘇城外結廬而居,在吳王夫差的墓前守孝。
熊章見姬友態度堅決,隻得同意,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十年。
“姬友如今在姑蘇郡學擔任教習,已經有三年了”,昭信說到這裏,偷偷的瞄了熊章的臉色,見其神色並沒有變化,心裏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姬友身份特殊,就算不能為楚國效力,但也會被納入監管的範疇,因為昭信感激其穩定姑蘇的功績,與其來往頗多,一來一去,他們兩人倒是成為了好友。
前些年,姬友和其家人生活困頓,所以在昭信的安排下,就讓其成為了郡學的教習,以姬友的才幹,教導學子還是很容易的。
聽到昭信的話,熊章深深的看了昭信一眼,而後問道:“你乃是郡守,你為何不直接征辟其為官?”
昭信看了看楚王熊章,如實說道:“姬友此人無心為官”。
聽到昭信的話,熊章臉上露出冷笑,說道:“恐怕是心中對楚國有所怨懟吧”。
“姬友此人對楚國並無怨懟,隻是有所心結罷了”,昭信替姬友在熊章麵前辯駁了一聲。
姬友當初因為氣憤吳國被越國所滅,其父夫差被越王勾踐所殺,所以他才果斷投靠楚國,向越國複仇,這麽多年來,料想應該是想明白了吳越大戰楚國扮演了什麽角色,所以不願意再在楚國出仕為官了。
“姬友之能隻擔任郡學教習實在太過屈才了,讓其直接去襄郢的章華學宮吧,擔任政務學院的博士”,熊章對昭信說道。
“臣明白了”,昭信聽到熊章的話,心裏也稍微鬆了一口氣。
看來自家大王對姬友這個人並沒有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