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禦前會議 上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王章十三年五月末,楚王熊章於郢都郊外成功溝通天界,成功求雨,楚國得以天降甘霖。
而於甘霖同降的還有楚王熊章的嫡長子王子恆,楚國百姓聞言,都表示王子恆乃是楚國的福瑞,日後必能如同今上一般,造福楚人。
郢都下雨之後,楚國其他受災的郡縣陸續開始降雨,楚國的旱情得到緩解,舉國歡騰。
之後,楚王熊章為了安撫楚國百姓,決定對受災郡縣百姓免除一年賦稅,各郡縣百姓喜出望外,皆稱頌楚王熊章的仁德和賢明。
六月初,楚王熊章在勤政殿召開了禦前會議,參會的是幾位理政殿大臣還有禦史大夫。
令尹彌生總結了楚國目前的情況,現在楚國的旱災雖然有所緩解,但大部分地區的收成已經注定無望,這意味著楚國將麵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
而根據大司農樊須的估計,楚國今年的糧食收入可能僅為正常年份的三成左右,而可收取的賦稅也將大幅減少至不到六十萬石。
然而,楚國因為這次賑濟災民已耗費了八十萬石糧食,府庫中的存糧隻剩下二百四十萬石。
據統計,楚國人口約八百萬,但就有五百萬受災的百姓,百姓家裏沒有半點糧食,全靠朝堂賑濟,而朝堂需要持續賑濟這些百姓,至少需要持續到明年夏收時節。
根據大司農的計算,賑濟約摸五百萬百姓一年的時間,就算是以工代賑,隻給做工之人吃幹的,餘者都吃稀的,那也需要糧食數量至少為二百萬石。
這樣一來,府庫中將隻剩下四十萬石糧食可供使用。
如果熊章按照計劃在七月份對晉國發動戰爭,並動用十幾萬大軍,數十萬民夫,那麽每天的糧草消耗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大司農樊須認為,以目前的糧食儲備情況來看,楚國很難長期支撐這場戰爭。
所以樊須仍然堅決反對熊章進攻晉國,他擔心楚國無法承受戰爭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動蕩。
樊須始終堅持認為楚國現在放棄一切靡費,全力且優先解決國內的饑荒問題,確保人民的生計得到保障,然後再考慮對外擴張。
熊章默默地思考著樊須的建議,他知道樊須所言不無道理。
但作為一國之君,他也有自己的戰略考量。
這次攻打晉國不僅是為了擴大領土,更是為了維護楚國的安全與穩定,進一步削弱晉國的實力和潛力,然而,現實的困境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決策。
“王上,如今中原各國都有意控製本國糧食流入楚國,他們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削弱楚國,臣以為可以適當收斂鋒芒”,令尹彌生憂心忡忡地勸道。
楚王熊章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問道:“司馬,以如今楚國的府庫之中可以動用的糧食,能支持楚國大軍多久?”
司馬景琰一臉凝重地迴答:“王上,四十萬石糧食可以支撐楚軍攻打晉國六個月,但六個月後楚國必須要撤軍,否則將會麵臨斷糧的危險。”他也是支持楚王熊章的攻晉計劃的,但麵對現實情況也感到無奈。
楚王熊章麵色沉重地點點頭,轉頭問向上將軍孫念:“上將軍,楚軍能否在半年之內攻破晉國韓氏宜陽的防線?”
“王上,韓氏在宜陽有五萬駐軍,且有洛水為倚靠,後方有魏氏的澠池等要地,若是我軍攻打宜陽,魏氏一定會救援韓氏,所以楚軍想要正麵突破宜陽,很難,恐怕與韓氏拉鋸時間要超過半年”,上將軍孫念沉默片刻之後,說道。
“秦國呢,若是秦國出兵桃林之塞,魏氏恐怕也沒有足夠兵力支援宜陽了吧”,楚王熊章不甘心的問道。
“王上,桃林之塞綿延千裏,晉國在此地要塞不少,秦國以舉國之兵也隻能用人命一個一個的去將晉國要塞給拔除。”
“所以,臣以為真要指望魏氏兵力被秦國牽製,恐怕也要等秦國通過桃林塞再說,這個時間肯定是要超過半年的”,上將軍一臉無奈的說道。
楚王熊章聽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力感。
他深知造成楚國如今麵臨的困境,不僅是因為晉國的強大,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國內的這場旱災導致了糧食短缺和民生困苦,將楚國數年的積累全部耗盡。
“可惡!寡人本想利用這次秦楚聯合的機會給晉國一次重擊,沒想到……”,熊章憤怒地拍案而起,眼神中透露出失望與無奈。
少府雖然還有七十萬石糧食,但這些糧食是熊章特意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
他知道現在不是動用這批糧食的時候,必須謹慎行事,然而,麵對眼前的局勢,他又該如何抉擇呢?
此刻,楚王熊章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
他需要時間思考、權衡利弊,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而楚國的前途,似乎也在這一刻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左尹,陳國、宋國、衛國怎麽說?”楚王熊章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後,他的眼神轉向了一旁的左尹端木賜,似乎期待著從他那裏得到一些重要的消息。
“王上,陳、宋、衛三國已經明確表示他們願意聽從楚國的指揮,願意與我們一同出兵作戰。”左尹端木賜恭敬地迴答道。
聽到這個消息,楚王熊章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嗬嗬,看來這宋國新君還算識趣啊!”
宋國前任君主宋公欒自從兵敗楚國並且被迫割地求和之後,便一直處於鬱鬱寡歡的狀態。去年,他還是沒能堅持住,最終薨逝,宋公欒也被宋國新君尊稱為宋景公。
原本,宋景公可以算得上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曆史上的一代雄主,但在這個時空中,他不幸遇到了楚王熊章。
當他傾盡全國之力攻打楚國時,卻遭遇了慘敗並被迫割地求和的結局。這場失敗不僅令他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也讓他提前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然而,幸運的是,他的養子宋公德給他安了一個“景”的美諡。
否則,如果按照宋景公晚年的政績來評判,他很可能會得到一個惡諡。
“宋國新君年紀尚輕,國政都由戴氏主導,而戴氏是領略過楚國的兵鋒,所以宋國這些年都比較老實,而且宋國這些年跟在楚國後麵也算占了不少便宜”,左尹端木賜笑著說道。
楚王熊章聽著左尹端木賜的話,突然心中一動,問道:“宋國今年有沒有遭災?”
左尹端木賜乃是人精,一聽熊章的話,就知道自家大王打的是什麽主意,於是說道:
“宋國跟楚國接壤之地輕微受災,但於宋國並無太大影響,宋國還算是一個豐收之年,不僅宋國沒有受災,據臣所知,陳國、衛國都沒有遭災”。
熊章聽後,心裏瞬間不爽,天下諸國之中,合著就自己的楚國遭了災,損失慘重啊。
而於甘霖同降的還有楚王熊章的嫡長子王子恆,楚國百姓聞言,都表示王子恆乃是楚國的福瑞,日後必能如同今上一般,造福楚人。
郢都下雨之後,楚國其他受災的郡縣陸續開始降雨,楚國的旱情得到緩解,舉國歡騰。
之後,楚王熊章為了安撫楚國百姓,決定對受災郡縣百姓免除一年賦稅,各郡縣百姓喜出望外,皆稱頌楚王熊章的仁德和賢明。
六月初,楚王熊章在勤政殿召開了禦前會議,參會的是幾位理政殿大臣還有禦史大夫。
令尹彌生總結了楚國目前的情況,現在楚國的旱災雖然有所緩解,但大部分地區的收成已經注定無望,這意味著楚國將麵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
而根據大司農樊須的估計,楚國今年的糧食收入可能僅為正常年份的三成左右,而可收取的賦稅也將大幅減少至不到六十萬石。
然而,楚國因為這次賑濟災民已耗費了八十萬石糧食,府庫中的存糧隻剩下二百四十萬石。
據統計,楚國人口約八百萬,但就有五百萬受災的百姓,百姓家裏沒有半點糧食,全靠朝堂賑濟,而朝堂需要持續賑濟這些百姓,至少需要持續到明年夏收時節。
根據大司農的計算,賑濟約摸五百萬百姓一年的時間,就算是以工代賑,隻給做工之人吃幹的,餘者都吃稀的,那也需要糧食數量至少為二百萬石。
這樣一來,府庫中將隻剩下四十萬石糧食可供使用。
如果熊章按照計劃在七月份對晉國發動戰爭,並動用十幾萬大軍,數十萬民夫,那麽每天的糧草消耗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大司農樊須認為,以目前的糧食儲備情況來看,楚國很難長期支撐這場戰爭。
所以樊須仍然堅決反對熊章進攻晉國,他擔心楚國無法承受戰爭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動蕩。
樊須始終堅持認為楚國現在放棄一切靡費,全力且優先解決國內的饑荒問題,確保人民的生計得到保障,然後再考慮對外擴張。
熊章默默地思考著樊須的建議,他知道樊須所言不無道理。
但作為一國之君,他也有自己的戰略考量。
這次攻打晉國不僅是為了擴大領土,更是為了維護楚國的安全與穩定,進一步削弱晉國的實力和潛力,然而,現實的困境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決策。
“王上,如今中原各國都有意控製本國糧食流入楚國,他們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削弱楚國,臣以為可以適當收斂鋒芒”,令尹彌生憂心忡忡地勸道。
楚王熊章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問道:“司馬,以如今楚國的府庫之中可以動用的糧食,能支持楚國大軍多久?”
司馬景琰一臉凝重地迴答:“王上,四十萬石糧食可以支撐楚軍攻打晉國六個月,但六個月後楚國必須要撤軍,否則將會麵臨斷糧的危險。”他也是支持楚王熊章的攻晉計劃的,但麵對現實情況也感到無奈。
楚王熊章麵色沉重地點點頭,轉頭問向上將軍孫念:“上將軍,楚軍能否在半年之內攻破晉國韓氏宜陽的防線?”
“王上,韓氏在宜陽有五萬駐軍,且有洛水為倚靠,後方有魏氏的澠池等要地,若是我軍攻打宜陽,魏氏一定會救援韓氏,所以楚軍想要正麵突破宜陽,很難,恐怕與韓氏拉鋸時間要超過半年”,上將軍孫念沉默片刻之後,說道。
“秦國呢,若是秦國出兵桃林之塞,魏氏恐怕也沒有足夠兵力支援宜陽了吧”,楚王熊章不甘心的問道。
“王上,桃林之塞綿延千裏,晉國在此地要塞不少,秦國以舉國之兵也隻能用人命一個一個的去將晉國要塞給拔除。”
“所以,臣以為真要指望魏氏兵力被秦國牽製,恐怕也要等秦國通過桃林塞再說,這個時間肯定是要超過半年的”,上將軍一臉無奈的說道。
楚王熊章聽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力感。
他深知造成楚國如今麵臨的困境,不僅是因為晉國的強大,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國內的這場旱災導致了糧食短缺和民生困苦,將楚國數年的積累全部耗盡。
“可惡!寡人本想利用這次秦楚聯合的機會給晉國一次重擊,沒想到……”,熊章憤怒地拍案而起,眼神中透露出失望與無奈。
少府雖然還有七十萬石糧食,但這些糧食是熊章特意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
他知道現在不是動用這批糧食的時候,必須謹慎行事,然而,麵對眼前的局勢,他又該如何抉擇呢?
此刻,楚王熊章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
他需要時間思考、權衡利弊,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而楚國的前途,似乎也在這一刻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左尹,陳國、宋國、衛國怎麽說?”楚王熊章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後,他的眼神轉向了一旁的左尹端木賜,似乎期待著從他那裏得到一些重要的消息。
“王上,陳、宋、衛三國已經明確表示他們願意聽從楚國的指揮,願意與我們一同出兵作戰。”左尹端木賜恭敬地迴答道。
聽到這個消息,楚王熊章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嗬嗬,看來這宋國新君還算識趣啊!”
宋國前任君主宋公欒自從兵敗楚國並且被迫割地求和之後,便一直處於鬱鬱寡歡的狀態。去年,他還是沒能堅持住,最終薨逝,宋公欒也被宋國新君尊稱為宋景公。
原本,宋景公可以算得上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曆史上的一代雄主,但在這個時空中,他不幸遇到了楚王熊章。
當他傾盡全國之力攻打楚國時,卻遭遇了慘敗並被迫割地求和的結局。這場失敗不僅令他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也讓他提前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然而,幸運的是,他的養子宋公德給他安了一個“景”的美諡。
否則,如果按照宋景公晚年的政績來評判,他很可能會得到一個惡諡。
“宋國新君年紀尚輕,國政都由戴氏主導,而戴氏是領略過楚國的兵鋒,所以宋國這些年都比較老實,而且宋國這些年跟在楚國後麵也算占了不少便宜”,左尹端木賜笑著說道。
楚王熊章聽著左尹端木賜的話,突然心中一動,問道:“宋國今年有沒有遭災?”
左尹端木賜乃是人精,一聽熊章的話,就知道自家大王打的是什麽主意,於是說道:
“宋國跟楚國接壤之地輕微受災,但於宋國並無太大影響,宋國還算是一個豐收之年,不僅宋國沒有受災,據臣所知,陳國、衛國都沒有遭災”。
熊章聽後,心裏瞬間不爽,天下諸國之中,合著就自己的楚國遭了災,損失慘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