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雖然對於劉辯沒有同意他們的建議而感到有些失望,但也都能夠體諒。


    因為劉辯對他們說過這樣一句話。


    “兩位的意思我很明白,但是我與二位不同。先生們計劃時,隻需要考慮如何達成目的。而我則需要衡量達成目的的時候的犧牲。貿然開啟亂世,非我所願。”


    劉辯有些擔心他表現拉跨,被嫌棄,所以繼續沉聲解釋:“並非是我優柔寡斷,實在是現在沒有必要立即決定。如今父皇名聲好轉,大漢隻要沒有再次天災就還能勉強穩定。所以我還想再試錯一次。就算沒有成功也可以積蓄力量,方便最後以雷霆手段整頓。況且我目前年齡尚小,還不足以代表父皇做決定。”


    李儒本還想再勸,可劉辯適時的打斷道:“我知道你得意思。誠然,有舍才有得,但是在此之前,我希望能夠做足準備,至少可以把損失降低一些。”


    他仰起頭帶著幾分感傷的迴憶著數年後的黃巾之亂,心不在焉的說:“天災啊,六七年後又要來了,我大漢為什麽這麽慘。真是麻繩專挑細處斷啊!”


    說罷,劉辯轉向李儒鄭重道:“文優先生且再觀察幾年,下次天災橫生之日我必給你準確答複。”


    聽聞此言,賈、李二人對視眼,交換著心中的驚疑情緒。


    雖然他們早就了解過劉辯的過往,但是仍然不敢確定他未卜先知的本事。


    最後,二人皆是微微作揖,說道:“殿下仁德!”


    他們對於時事的分析與劉辯相同,就目前局麵而言,短時間內天下不會亂。


    在沒有外力逼迫的情況下,他們確實也沒必要,主動把水攪渾,所以倒是也不著急。


    最關鍵,主動權掌握在劉辯手上。


    二人一個是想告訴劉辯需要打破現有平衡才有機會整治大漢局麵,另一人是給劉辯提出了打破平衡的辦法。


    而他們從劉辯的計劃中也看得出來,劉辯,想要實現自己名為‘宏觀調控’的目的,也得需要對全局有足夠的掌控力。


    不論事情怎麽發展,早晚也會出現一場,廟堂之高與地方之遠的對抗。


    劉辯所說的很正確,他們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催促劉辯做出決定,而是幫劉辯謀劃,在最終行動之日前,積蓄更多的力量。


    同時,他們三人都知道,自從劉辯給出這個模糊的答複之後,將來的發展就已經八九不離十。


    劉辯麵對任何事情的抉擇都會因此而改變,從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大家都很年輕,都還需要成長。就連最年長的賈詡也還沒有巔峰時期的老辣,積累是很有必要的。


    於是他們走了,沒有像劉辯擔心的那樣死諫,也沒有默默離開,而是臨走前留下幾句後續發展的建議建議,然後積極的融入部隊。


    劉辯長出一口氣,這一關算是邁過去了。終於算是在二人眼前混了個及格分。


    他還不知道自己有些妄自菲薄了,以目前表現而言,二人還算滿意,挺有盼頭的。


    並且偶爾的劇透未來,效果對這些頂尖人才來說幫助遠超想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東方並收藏重整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