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沉聲說道:“當年父皇剛剛,入京登基不久。根基不穩,此時最需要的便是朝堂內的穩定。” “但是先帝留下的局麵您也知道。當時世家各派係雖然不團結,有所內鬥,但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大將軍一係雖說屬於外戚,但也就是特殊一點的世家。並且作為先帝留下的外戚,也不和為父皇的命令馬首是瞻。沉迷於他們各自之間的爭鬥。可以說父皇完全無法沒有一點實權。”


    “當時父皇也不知道能信任誰。和他最熟悉的人就是將他迎進宮的太監們。所以扶持身邊的宦官,借助他們的力量維持三方相互製衡,這才避免了兩相爭鬥,最後一家獨大。”


    “僅管朝堂上用過量的平衡之術,並且縱容內鬥是很不智的行為。但是父皇那時無依無靠,他又能怎麽辦呢?盡管這些人都不是啥好東西,但是卻使得朝堂上所有人相互鬥爭的時候都有所顧忌。確實維持住了當時局麵的穩定。做出那種選擇也算是可以理解吧。”


    張奐本來想反駁劉辯,他認為扶持宦官本身是不正確的。但是聽劉辯說完,他也隻好沉默下來,盡管還是不讚同這種做法,但還是認可了劉辯所謂的存在即合理。


    劉辯見到對方反應並不激烈,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已經邁了出去。打消了一部分,張奐對於宦官的執念。


    接著他就說:“再往後,然明公可記得朝堂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也不等張奐仔細迴憶,劉辯就直接揭曉了答案。


    “如果朝堂繼續那樣發展下去的話,父皇肯定也會因為宦官的勢大稍作打壓。但是,時間卻根本沒有給父皇留下任何餘地。世家不願看到任何一股他們掌控不了的權力膨脹。”


    這個猜想雖然已經無法證實,但是根據劉辯的觀察他有八成把握漢靈帝會這麽做。畢竟漢靈帝現在就在削弱宦官的力量。


    隻可惜,就像他說的那樣,世家對權力的渴望實在是太強了。不管他們有何功績,忠心與否,爭權奪利永遠是躲不開的話題。


    “陳番等人認為宦官勢大,便聯合了大將軍竇武,試圖一同剿滅宦官。對於這幾人功績如何?品性如何?忠心如何?我沒有見過真人,也沒有資格評價。但是你有想過他們的做法代表著什麽嗎?代表著世家一係和大將軍一係的聯合。這種權力的聯合,在父皇的眼中又會如何理解呢?”


    他的聲音有些低沉,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把竇武滅亡的本質放在張奐麵前。


    張奐並非蠢人。否則也不可能久居高位。


    他站在漢靈帝的角度上一想,冷汗就開始刷刷的往出冒。


    怪不得漢靈帝的反應會如此激烈。怪不得在誅殺竇武的過程中,漢靈帝會如此的支持。


    原來,在站漢靈帝的視角裏俯視全局,這些人的權柄已經大到這種程度了嗎?


    雖然三方之間,保持著對立關係,並不利於朝堂的和諧,但是兩個不屬於漢靈帝掌控的龐大利益集團聯合真的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漢靈帝的做法雖然談不上正確,世家與大將軍聯合也說不上好壞,但是站在各自的立場都是完全可以理解。君臣之爭又不是隻在最近才開始。


    當時的悲劇發生隻能說是曆史推進中的一個必然結果。


    如果讓張奐重來一次,他也無法抉擇到底是提前阻止雙方聯合;還是促成聯合保護竇武;又或者幫助漢靈帝鎮壓聯合的雙方;再或者幹脆作壁上觀默默的守護著大漢邊疆。


    想來想去,張奐發現不論他怎麽做都無法改變當年的結局,最多隻能拖延矛盾爆發的時間。


    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想通了一切,張奐對竇武的死抱有的負罪感也少了許多。


    但是他依然無法原諒自己,畢竟竇武是因為誤會了他出兵的原因才選擇自殺的。


    行百裏者半九十。


    劉辯看到張奐的意誌越來越鬆動,顯然是快要鬆口了。


    他拿出了最終的殺手鐧,準備來一下狠的。


    劉辯一聲輕喝:“護匈奴中郎將張奐。”


    張奐聽到這一稱唿,身體忽然緊繃起來。


    雖然他在那個職位之後又升遷成為了大司農、太長卿等職。但是最讓他感到驕傲的職位依然是護匈奴中郎將。


    在那段時間裏,他守衛著北境的安寧,平定了無數次胡患,是邊疆百姓眼中的神,大漢子民心中的驕傲。


    這個職稱激起了他所有熱血的迴憶。


    感受到張奐被自己的唿喚叫醒,劉辯又十分柔和且誠懇的說了:“一句大漢需要您。國家的邊疆還需要您來鎮守。”


    接著劉辯語氣逐漸變得激動起來,他以自己的演講帶動著張奐的情緒。


    “如今,大漢內憂外患,危如累卵。外部,有異族休養生息多年。近年來不斷劫掠邊境,邊疆百姓流離失所,無數苦命的百姓淪落為奴隸。而這個時候內部權力鬥爭卻愈發激烈。”


    越說他的語速越快,營造出了一股緊張、壓迫的氛圍。


    “為今之計,必須要做的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守護住邊境。然後趁此機會壯士斷腕,拚著元氣大傷也要肅清內部,把我大漢重新打造成鐵板一塊。最後再平定邊疆一族。”


    “這一切的開始,都需要仰仗如同然明公您這般聲名遠揚又忠心耿耿的能臣猛將。”說到這一句的時候,劉辯逐漸放慢了語速,但是他口中的每一個字都咬的極重,仿佛寄托著無盡的情感。


    最後,劉辯起身深深的作了一揖,高聲說道:“還請您屏棄前嫌,出山相助。”


    張奐聽了之後,體內沉寂已久的熱血終於沸騰起來。


    他跪在地上,激動的說:“殿下有此壯誌,老朽願舍命相隨。”


    劉辯此時卻有點尷尬了。幸虧張奐後腦勺沒長眼,否則一定能看到劉辯僵硬且為難的表情。


    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張奐,這聲老朽叫的一點都不謙虛。


    在劉辯見過的遊戲形象中,張奐都是以一個,中年將軍的形象展現在他人麵前。


    所以劉辯一直都以為,能夠在三國題材的遊戲中以中年人的形象示人,張奐現在年齡就算是大,應該也不超過50歲。就算再不濟,也不會比遊戲裏白發蒼蒼的盧植老。


    可是當他見到張奐時,卻發現是一位白胡子老頭。盧植可比他年輕多了。


    然而,自己卻要忽悠這位都可以做自己太爺爺的人去邊疆苦寒之地鎮守,實在是有些負罪感。


    如果不是騎虎難下,劉辯見到張奐的第一麵時真的想掉頭就走。


    最後,劉辯還是收拾好了心情。大罵著遊戲誤我開導自己。(遊戲:我們畫的是經典形象,你咋不拿曹衝和盧植比)


    與此同時,他把張奐扶了起來,真誠的說道:“明然公,您可不要這麽說。父皇和我都希望您長命百歲呢。隻要有您坐鎮,邊疆的異族,就不敢輕易來冒犯。我大漢邊疆的士兵們也更加有凝聚力。您健康的身體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他是真的不忍心張奐受苦,已經打算送去之後好好保護,當成吉祥物供著了。


    張奐也聽出了劉辯的言外之意,但是他似乎有些誤會,眼神暗淡下來,說道:“可惜老臣年事已高,恐怕不能為殿下衝鋒陷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東方並收藏重整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