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消息的劉合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他同樣向漢靈帝上書彈劾蔡邕以及蔡質。


    相比於蔡邕,他的理由正當一些。先是強烈的譴責了蔡邕隨意攀咬,隨後又指出蔡質辦事不力,多日查案無果。


    雖然沒有正麵迴應蔡邕叔侄的動作,但是也算是擺明了車馬了,把雙方的矛盾放在了台麵上。


    身在宦官心在漢的劉合內心是挺擔心蔡質因此被牽連而免去官職的。因為目前查案掌握信息最多的人就是他,如果把他換下來,能查到的東西就更少了。為了皇宮內的安全,為了搞掉一批宦官在宮中的潛藏力量,蔡質不應該被換掉。


    但是,現在還沒有一擊必殺的機會啊。劉合也不愧是和漢靈帝具有同樣的祖先血脈,憋氣功夫了得。


    為了等待時機一舉鏟除宦官,他不得不隱忍。既然已經選擇了背刺路線,那麽在正式出手之前就應該清楚自己的立場。


    劉合知道,自己目前做的行為越是偏袒宦官,他就越容易被信任,能夠接觸的秘密就更多,將來斬草除根的幾率就越大。


    他為了目標已經放棄了太多,再做幾件違心之事也隻是多了幾分負罪感而已。


    好在這一次,宦官的目標本身也不是要傷害誰?因此,劉合才頂住了內心的煎熬。


    隨著劉合的這一次行動,宮裏宮外都產生了流言蜚語。


    二人的矛盾被傳播出去之後,口口相傳的版本比真實情況要嚴重無數倍,幾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到了這個時候,宦官們正式開始了誣陷的收尾工作。


    這一天,宦官們以及劉合帶著一位仆人打扮的人,進入了皇宮。實名舉報蔡邕、蔡質二人以權謀私,構害忠良。


    隨後就把這名早就被收買的蔡府家仆拉了出來。


    此人自述乃是蔡質府上的一名雜役仆人,昨日打掃衛生的時候不小心聽到了蔡邕與蔡質二人的密謀。仆人不願參與到大人物之間的博弈中,但是經過一晚上良心不安的煎熬,還是決定去劉合府上提前告知,阻止劉合遭難。


    在這名仆人哆哆嗦嗦的描述下,故事逐漸的成型。由於蔡邕、蔡質二人與劉合楊求的矛盾加劇。蔡邕叔侄決定利用手上的權力,誣陷劉合參與到了謀害劉辯的案件之中。


    見到仆人麵對自己的時的表現,不似作偽。漢靈帝忍不住升起了一絲疑心,都嚇成這樣了應該不敢說假話吧。


    這要是被當事人知道了,高低要提醒一句,“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說假話才怕成這樣。”


    帶著心中的疑慮,漢靈帝送走了幾人。之後便找來蔡邕、蔡質詢問情況。


    兩人對此事都很茫然,想到可能是有人陷害之後連忙矢口否認。並要求找來那位仆人當麵對證。


    結果這名仆人剛出宮不久,就遭到了刺殺。


    第一次來還能表演舌頭打結兒,再次來的時候隻能被抬著過來了。


    既然人已經死了,那麽蔡質的辯解便根本無從對證了。如今現狀是,昨日叔侄二人卻有會麵,死者也是他家的仆人,嫌疑根本洗不清。


    太監們在此時先發製人,裝出一副悲戚的樣子,在旁邊煽風點火。


    他們替死去的仆人哭訴,說都是他們急於揭露蔡邕、蔡質之後又保護不力才害他丟了性命。鱷魚的眼淚嘩嘩的流了一地。


    感覺時候差不多了,他們再次把矛頭指向蔡質二人。說一定是他們為了消滅證據,才如此做的。隻有死無對證才能方便他們在這裏活稀泥,才讓他們有機會狡辯。


    而蔡質則解釋說,一定是有人在陷害他。他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找人來對質,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反倒是真正刺殺的人,才是不希望此人來對證的一方。


    太監們咬定蔡質在狡辯。


    蔡質則提出關鍵性理由,為自己證明。


    既然這名仆人有機會來作證,就說明他不知道仆人會來。


    如果他提前知道這名仆人的存在,他就根本出來。


    也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仆人的存在,才不可能在被漢靈帝召喚過來之際,用這麽短的時間內提前了解情況並找到仆人的位置派人刺殺。


    既然不知道,就沒有殺人滅口。既然沒有殺人滅口就說明他們不怕當堂對證。因此他們是無罪的。


    這樣的推理環環相扣,十分合理。


    可惜證明這件事情向來是證有不證無。想要說清楚沒做什麽簡直難如登天。


    太監們也是接著這個勢頭站住的腳跟。


    他們聽了蔡質的辯解後反應迅速,認為蔡質定是察覺到異樣,早就派人搜索。這才能趕在當堂對質之前找到仆人的位置並滅口,甚至有可能是故意蹲守在皇宮外伏殺。


    雙方開始打起了正反邏輯,正反心態。之後又拿出了不少細節,最後誰也沒辦法壓倒另一方。


    宦官們很急,他們沒想到蔡質反應竟然如此迅速。


    急到口不擇言的他們甚至說出了“你們這樣做遲早會遭報應的。”之類毫無意義的話。


    不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漢靈帝總覺得這些宦官在暗示些什麽。


    因此,雙方的吵鬧最後被漢靈帝壓了下來,說是要等事情查清楚之後再做定論。


    雙方得到漢靈帝的迴應後都帶著幾分不甘一同推走。


    一方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自證清白了,另一方覺得遲則生變,過了這個機會再想扳倒蔡邕又要費一番手腳。


    他們內心不愉快,漢靈帝心裏更是煩躁。


    等到所有人都離開之後,漢靈帝獨自歎起氣來。


    你說他相信蔡邕會做出這種事情嗎?


    從理性分析的角度上來說,漢靈帝覺得他不會,他覺得蔡邕不是這樣的人。


    從理智的角度上來分析,漢靈帝覺得也說不通。陷害一名司徒,其實並沒有什麽實質的收益。因此,漢靈帝覺得二人的矛盾不可能發展到這份上。


    但是,事情都已經鬧到這個程度了,漢靈帝不可避免多出了一絲遲疑,覺得還是有那麽一點點可能。


    不過就這微量的懷疑並不能妨礙他對蔡邕的信任。隻是會使漢靈帝在思考與蔡邕相關的問題時,判斷出現一些些微妙的變化。


    在漢靈帝看來,這次鬧劇極大可能是宦官針對蔡邕的一次陰謀。


    如果這一次被他壓了下來,肯定還會有下一次和下下次。甚至有可能會對蔡邕直接動手。


    就像他們說的,蔡邕遲早會遭難。


    他現在連自家這一畝三分地盯著都費勁,哪有精力去管蔡邕啊?


    比起蔡邕被這些人報複而落難,甚至喪命,不如自己主動把蔡邕給送走。


    這樣一來,也省的蔡邕天天喊著誅滅宦官,與他們產生矛盾。


    自己也省點心,大不了等到他把局勢收拾好再把蔡邕請迴來便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東方並收藏重整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