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讓慶國公當活靶子?
大唐:開局發老婆,我賺大了 作者:一頭大鯊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慶修看著眼前這座高大的城牆,確實有些震驚。
他沒想到以吐蕃人的建築能力,竟然能打造出這種高度將近一丈的城牆。
雖然相對於中原來說,這種城牆算不得多麽稀奇,甚至還算得上寒酸。
可在慶修的理解中,這恐怕是吐蕃人的城建能力極限了。
若是在中原,各種攻城器械招唿一輪下來,這城牆基本上就得報銷一大半。
然而如今慶修所攜帶的,僅僅隻有三門神機炮,炮彈總共才十發。
雖說他有信心憑這些炮火把城牆轟破,但是後續攻城,仍舊死傷難免。
不過也好在,他們不必攻打這座城池。
就在慶修心下盤算時,城門開啟,王玄策春風滿麵的從城池裏走出來。
在他身後則是緊跟著十幾名吐蕃權貴,僧侶等貴族 。
這些人看到麵前唐軍威風凜凜的軍勢,頓時極為震撼,當場跪拜!
“我等情願投降,恭迎唐軍入城!”
他們把城中所有的守軍全部派出來,陣列在道路兩側,“恭迎”唐軍入境。
這條被吐蕃軍圍起來的道路極長,從城外一直蔓延到城內。
若是將軍想穿過去,則隻能三兩並作一排,排成狹長的長蛇隊穿過去。
與其說這是表誠意,反而更不如說他們是在示威。
他們城中有士兵萬名,全都是能戰之士,憑什麽就向你這三千人投降?
縱然有王玄策給的許諾,可你要是連這一關都不敢過,縱然你許下驚天的承諾,誰能相信你可以兌現?
王玄策看到這一幕頓時麵色鐵青,他猛然迴頭去看那些投降的貴族,然而這些人卻都極力避免和他對視。
“你們這是什麽意思?”王玄策的語氣居高臨下,如同上司責問下屬。
這些人都在迴避王玄策的視線,沒人與他迴應。
他當場勃然大怒,正要繼續質問,慶修卻攔住了他。
“你生什麽氣?如此隆重的歡迎儀式,你還覺得不夠!”
慶修豪邁的大笑一聲,他當場翻身上馬,直接走在隊伍最前列,從這條敵軍陣列的甬道直接過去。
他身邊甚至不用任何一名衛兵包圍,任由這些人堵在身旁,非但沒有半點懼色,反而還怡然自得的打量起來這些人。
仿佛他才是吐蕃國王,像這般也是理所應當的。
有慶修走在最前,其他人自是渾然不懼,同樣騎乘著馬匹居高臨下的走過。
這條狹窄的路並不算漫長,但那些吐蕃權貴都死死的盯著慶修,反而是最緊張的。
大軍一路走來,這城池中的吐蕃百姓都完全看清楚了唐軍的身姿和氣魄,不免驚歎。
直到他們完全穿過這條路徑之後,士兵們全部集結於身後。
這些城池衛兵看上去似乎也不再警惕,正等著下令讓他們退去。
可出人意料的是,慶修竟然搶先在他們的將帥下令之前,厲聲喝令:“全都退下!”
這一聲喝令來的突然,當場讓所有人都倍感震撼。
他還真的是在命令這不受他控製的吐蕃軍隊!
就算他們現在已經投降,可從紙麵上看來,慶修的軍力也完全不占優,隻不過是他的聲望太高,能將他們鎮住而已。
如果他們現在就動起刀兵,恐怕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至少他們一方是如此想的。
眼看這些人竟渾然不動,慶修再度喝令:“爾等口口聲聲說真心實意投降,如今竟無一人願聽從我號令,這是爾等的誠意?”
“剛投降就不聽號令,若是時間過得久了,你們還能臣服?如何讓本國公信的過!”
“若是還有不服者,本國公大可與你們再戰一場,生死盡看你們自己!”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下意識的麵麵相覷,誰也不敢真的和他們打一場。
王玄策的神色極為不滿,他看向身旁那些吐蕃權貴,“爾等還在等什麽!”
他們這才當場醒悟,馬上帶頭向慶修再度跪拜。
這次不同於之前在大門外的跪拜儀式,他們是當著全城的百姓、農奴以及地主麵前,向慶修表示心悅誠服的跪拜。
連話事人都跪拜,無需多言,他們此刻也明白,換老板了!
眾士兵們當即對慶修齊刷刷的行禮,隨後退去,不再廢話。
“我等遵命!”
眾人齊刷刷的應聲,也昭示著慶修至此完全接管了這座大城。
對城池中的老百姓而言,他們並不受任何影響,甚至賦稅還降低了,至於其他王公貴族則仍然保持原有的地位,甚至還甩掉了一直壓在頭上的國王。
堪稱是皆大歡喜。
慶修在兵不血刃的拿下此城之後,又馬不停蹄派遣王玄策將附近一帶所有能招降的,全都收納下來。
而且這次慶修並未主動出軍,隻不過是給予他一個名頭,以及幾名侍從。
這任務看似是艱巨,但實則對王玄策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大麻煩。
他的背後有慶修背書,接連投降幾座城池後,如今慶修的軍力已經極其強盛,至少對付那些零散的城池部落輕而易舉,甚至還不需要本部的騎兵動手。
如此一來,王玄策隻需要到地方裝模作樣的恐嚇幾句,就能嚇得他們輕易倒戈投降。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層原因則是,他們早就想擺脫倉多真讚控製,眼下正是好機會。
按照唐朝人的許諾,吐蕃滅國之後他們可以仍舊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地頭蛇,還少了一個壓在頭上的國王,如此何樂不為?
才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大片區域的部落牧民被慶修勸降,旗幟更易。
甚至還有一些奉命前來討伐唐軍的起義大軍,也立刻望風而降——他們拚死拚活打,就是為了能有條活路,給誰手下打工不是打?
這吐蕃境內頓時出現了一副極其奇怪的情景,從唐朝殺來的慶修,竟然能在吐蕃本土拉起來一支數量不亞於吐蕃國王的強大軍隊。
甚至隨著時間越來越長,那些一直在東張西望的吐蕃反叛軍,竟然大多數都選擇了投入慶修的手下。
原因很簡單,國王雖然一道命令赦免了他們的罪過,但倉多真讚是個記仇的人,怎麽可能輕而易舉的放下過往?
他沒想到以吐蕃人的建築能力,竟然能打造出這種高度將近一丈的城牆。
雖然相對於中原來說,這種城牆算不得多麽稀奇,甚至還算得上寒酸。
可在慶修的理解中,這恐怕是吐蕃人的城建能力極限了。
若是在中原,各種攻城器械招唿一輪下來,這城牆基本上就得報銷一大半。
然而如今慶修所攜帶的,僅僅隻有三門神機炮,炮彈總共才十發。
雖說他有信心憑這些炮火把城牆轟破,但是後續攻城,仍舊死傷難免。
不過也好在,他們不必攻打這座城池。
就在慶修心下盤算時,城門開啟,王玄策春風滿麵的從城池裏走出來。
在他身後則是緊跟著十幾名吐蕃權貴,僧侶等貴族 。
這些人看到麵前唐軍威風凜凜的軍勢,頓時極為震撼,當場跪拜!
“我等情願投降,恭迎唐軍入城!”
他們把城中所有的守軍全部派出來,陣列在道路兩側,“恭迎”唐軍入境。
這條被吐蕃軍圍起來的道路極長,從城外一直蔓延到城內。
若是將軍想穿過去,則隻能三兩並作一排,排成狹長的長蛇隊穿過去。
與其說這是表誠意,反而更不如說他們是在示威。
他們城中有士兵萬名,全都是能戰之士,憑什麽就向你這三千人投降?
縱然有王玄策給的許諾,可你要是連這一關都不敢過,縱然你許下驚天的承諾,誰能相信你可以兌現?
王玄策看到這一幕頓時麵色鐵青,他猛然迴頭去看那些投降的貴族,然而這些人卻都極力避免和他對視。
“你們這是什麽意思?”王玄策的語氣居高臨下,如同上司責問下屬。
這些人都在迴避王玄策的視線,沒人與他迴應。
他當場勃然大怒,正要繼續質問,慶修卻攔住了他。
“你生什麽氣?如此隆重的歡迎儀式,你還覺得不夠!”
慶修豪邁的大笑一聲,他當場翻身上馬,直接走在隊伍最前列,從這條敵軍陣列的甬道直接過去。
他身邊甚至不用任何一名衛兵包圍,任由這些人堵在身旁,非但沒有半點懼色,反而還怡然自得的打量起來這些人。
仿佛他才是吐蕃國王,像這般也是理所應當的。
有慶修走在最前,其他人自是渾然不懼,同樣騎乘著馬匹居高臨下的走過。
這條狹窄的路並不算漫長,但那些吐蕃權貴都死死的盯著慶修,反而是最緊張的。
大軍一路走來,這城池中的吐蕃百姓都完全看清楚了唐軍的身姿和氣魄,不免驚歎。
直到他們完全穿過這條路徑之後,士兵們全部集結於身後。
這些城池衛兵看上去似乎也不再警惕,正等著下令讓他們退去。
可出人意料的是,慶修竟然搶先在他們的將帥下令之前,厲聲喝令:“全都退下!”
這一聲喝令來的突然,當場讓所有人都倍感震撼。
他還真的是在命令這不受他控製的吐蕃軍隊!
就算他們現在已經投降,可從紙麵上看來,慶修的軍力也完全不占優,隻不過是他的聲望太高,能將他們鎮住而已。
如果他們現在就動起刀兵,恐怕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至少他們一方是如此想的。
眼看這些人竟渾然不動,慶修再度喝令:“爾等口口聲聲說真心實意投降,如今竟無一人願聽從我號令,這是爾等的誠意?”
“剛投降就不聽號令,若是時間過得久了,你們還能臣服?如何讓本國公信的過!”
“若是還有不服者,本國公大可與你們再戰一場,生死盡看你們自己!”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下意識的麵麵相覷,誰也不敢真的和他們打一場。
王玄策的神色極為不滿,他看向身旁那些吐蕃權貴,“爾等還在等什麽!”
他們這才當場醒悟,馬上帶頭向慶修再度跪拜。
這次不同於之前在大門外的跪拜儀式,他們是當著全城的百姓、農奴以及地主麵前,向慶修表示心悅誠服的跪拜。
連話事人都跪拜,無需多言,他們此刻也明白,換老板了!
眾士兵們當即對慶修齊刷刷的行禮,隨後退去,不再廢話。
“我等遵命!”
眾人齊刷刷的應聲,也昭示著慶修至此完全接管了這座大城。
對城池中的老百姓而言,他們並不受任何影響,甚至賦稅還降低了,至於其他王公貴族則仍然保持原有的地位,甚至還甩掉了一直壓在頭上的國王。
堪稱是皆大歡喜。
慶修在兵不血刃的拿下此城之後,又馬不停蹄派遣王玄策將附近一帶所有能招降的,全都收納下來。
而且這次慶修並未主動出軍,隻不過是給予他一個名頭,以及幾名侍從。
這任務看似是艱巨,但實則對王玄策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大麻煩。
他的背後有慶修背書,接連投降幾座城池後,如今慶修的軍力已經極其強盛,至少對付那些零散的城池部落輕而易舉,甚至還不需要本部的騎兵動手。
如此一來,王玄策隻需要到地方裝模作樣的恐嚇幾句,就能嚇得他們輕易倒戈投降。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層原因則是,他們早就想擺脫倉多真讚控製,眼下正是好機會。
按照唐朝人的許諾,吐蕃滅國之後他們可以仍舊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地頭蛇,還少了一個壓在頭上的國王,如此何樂不為?
才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大片區域的部落牧民被慶修勸降,旗幟更易。
甚至還有一些奉命前來討伐唐軍的起義大軍,也立刻望風而降——他們拚死拚活打,就是為了能有條活路,給誰手下打工不是打?
這吐蕃境內頓時出現了一副極其奇怪的情景,從唐朝殺來的慶修,竟然能在吐蕃本土拉起來一支數量不亞於吐蕃國王的強大軍隊。
甚至隨著時間越來越長,那些一直在東張西望的吐蕃反叛軍,竟然大多數都選擇了投入慶修的手下。
原因很簡單,國王雖然一道命令赦免了他們的罪過,但倉多真讚是個記仇的人,怎麽可能輕而易舉的放下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