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無其實說的沒錯,實戰和推演完全是兩碼事,大軍作戰不僅僅是比誰人多,裝備精良就能贏,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士兵們在麵對超出理解的敵人後,絕對會出現大問題,
但呂無沒有考慮到另一點,安西士兵是見過頂級高手對戰的,無論是方迴那驚世駭俗的一劍,還是顧劍升千劍擋萬騎的壯舉,都已經深深地刻在安西士兵的心中,
楊秋和女帝談判時,八位頂級高手在兩軍陣前交手,當時幾十萬人親眼看過人力能夠創造的神跡,
北原鐵騎之所以敗的那麽徹底,還是敵人突然性的詭異進攻方式將他們打懵了,
現在敵人的手段已經暴露,若僅僅隻是這種程度,楊秋絕對有把握可以幹掉這支敵軍,
除非對麵一百人各個都是方迴和顧劍升這樣的高手,可以端著步槍在大軍中肆意衝殺,楊秋絕對不反抗,立刻舉旗投降。
但若是都跟呂無一樣隻是普通人,哪怕是強一點的普通人,隻要他們也會死,別說是楊秋,任何一位帶兵十年以上的老將,都有把握幹掉這群人。
呂芩潔總說中原太過落後,但落後不代表著中原人是傻子,人類這種動物,最強悍的天賦就是適應性。
退一萬步來說,真的打不過又能怎麽樣,大不了再決一次堤,大不了來一次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堅壁清野,餓也餓死這群王八蛋。
要是把楊秋和齊正初給逼急了,兩個人砸鍋賣鐵把中原所有的頂級高手,全都聚集到一起,不用多,就拚著一換十,哪怕一換五換三,中原也不虧,
他們的人死一個少一個,但中原就是人多。
所以楊秋並沒有跟呂無掰扯那麽多,沒啥用,就像當初楊秋跟呂芩潔爭辯了三天都沒有爭辯出一個結果一樣。
事後楊秋把方迴顧劍升他們聚集到了一起,將敵人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後,眾人的反應皆不相同,
方迴的意思,管他什麽來路,到時候大不了上去一劍斬之,
顧劍升則搖搖頭,說要以和為貴,大家先坐下來談談,麵對這種未知的對手,能不打就不打,
蕭風讚同顧劍升,不過他的意思是先摸清楚對方的底細,然後想辦法拉攏或者直接挖坑,
老穀沒意見,楊秋讓他咋幹他就咋幹,
最後眾人看向了白鶴老人,老家夥一臉高深莫測的說道:
“順其自然。”
說了跟沒說一樣,但楊秋從白鶴老人的態度中察覺到了什麽,這老家夥絕對知道一些東西,不然不會如此風輕雲淡。
但老家夥不說,楊秋絕對問不出來,畢竟打不過,以勢壓人還怕老家夥直接撂挑子走人,
雖然現在沒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楊秋還是叮囑眾人,這件事不要傳出去,免得人心惶惶,自從百姓和士兵們聽說有這麽一支大軍正在東行後,
百姓多少有些擔憂,而士兵們則表現的很平淡,當兵打仗,若是沒仗打,怎麽搞軍功,
管他什麽樣的敵人,隻要來了中原,在士兵眼中就是一大群軍功。
但若是讓他們知道敵人離譜到這種程度,對士氣絕對打擊很大,到時候誰也不願意衝在最前麵做炮灰,這仗還怎麽打。
好處還是有的,楊秋既然能夠收到這些消息,齊正初肯定也能收到,
兩個人的想法肯定會不謀而合,大隋對待安西和楊秋的態度絕對會出現巨大的轉變,
楊秋的輕鬆隻是表麵上,心中的擔憂並不少,他的推測都是按照最好的想法,若是真的在交戰中士兵崩潰,中原將會麵對兵敗如山倒的局麵,
到時候再想組織起來有效的反抗,就需要大量的時間,但敵人肯定不會這麽好心等他們重新組織兵力。
所以齊正初肯定也會考慮這一點,安西和大隋這個時候必須抱團,隻要大隋和齊正初別跟楊秋搞什麽幺蛾子,安西甚至現在就能承認歸屬大隋,
等滅了這支敵軍,再反了大隋也一樣。
出了這檔子事後,楊秋自然沒了繼續遊玩的心情,而是快馬加鞭的往上安城趕,
齊正初的反應和楊秋預料的差不多,上安城主城門外,齊弘晝和齊正初率領大隋眾臣,早早的等候在門外,迎接靖王楊秋。
王老二跟齊弘晝就像兩個多年不見的好友,見了麵連禮節都沒顧,勾肩搭背的就開心的聊了起來,
惹得一眾大臣是眉頭緊皺,唉聲歎氣。
幸虧太子殿下顧全大局,按照禮製和楊秋見禮,但還沒等大臣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王老二就摟住齊弘晝的肩膀罵罵咧咧道:
“行了都別扯淡了,趕緊進城吧,這大熱天的。”
若是換成別人,大臣們早就痛斥王老二的無禮,但王老二身邊的人是誰,當朝皇帝齊弘晝,這主荒唐起來比王老二還過分,拉著大臣們看他跟妃子亂搞都是常事。
所以啊大臣們早就習以為常,說的直白點,齊弘晝就是個擺設,他愛怎麽樣怎麽樣,大臣們也不在意。
大隋私底下都默認真正的皇帝其實是太子殿下,齊正初才能代表大隋皇室的臉麵。
“靖王殿下,請。”
“太子,請。”
真正讓齊正初和諸位大臣們詫異的還是楊秋,世人都說楊秋囂張跋扈,王老二都是跟著楊秋學的,當初在北明的時候,楊秋就經常打北明皇室的臉。
齊正初甚至做好了楊秋拿他難看的準備,但現在楊秋的表現卻挑不出一點毛病,甚至有些身為下臣的意思。
原本按照禮節楊秋應該是和齊弘晝一個馬車的,但王老二跟齊弘晝兩個人嘀嘀咕咕的就上了龍攆,直接將楊秋晾在了原地,
所以齊正初隻能無奈讓楊秋跟他同乘一架,兩人坐定之後,齊正初開口道:
“我想我就沒必要給靖王介紹上安城的風光了,這裏你還是很熟悉的。”
楊秋看著馬車外的景色,有些唏噓的說道:
“這麽多年了,上安城還是老樣子。”
齊正初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
“還是有些變化的,但放在五百年的變遷中,顯得有些不起眼罷了。”
士兵們在麵對超出理解的敵人後,絕對會出現大問題,
但呂無沒有考慮到另一點,安西士兵是見過頂級高手對戰的,無論是方迴那驚世駭俗的一劍,還是顧劍升千劍擋萬騎的壯舉,都已經深深地刻在安西士兵的心中,
楊秋和女帝談判時,八位頂級高手在兩軍陣前交手,當時幾十萬人親眼看過人力能夠創造的神跡,
北原鐵騎之所以敗的那麽徹底,還是敵人突然性的詭異進攻方式將他們打懵了,
現在敵人的手段已經暴露,若僅僅隻是這種程度,楊秋絕對有把握可以幹掉這支敵軍,
除非對麵一百人各個都是方迴和顧劍升這樣的高手,可以端著步槍在大軍中肆意衝殺,楊秋絕對不反抗,立刻舉旗投降。
但若是都跟呂無一樣隻是普通人,哪怕是強一點的普通人,隻要他們也會死,別說是楊秋,任何一位帶兵十年以上的老將,都有把握幹掉這群人。
呂芩潔總說中原太過落後,但落後不代表著中原人是傻子,人類這種動物,最強悍的天賦就是適應性。
退一萬步來說,真的打不過又能怎麽樣,大不了再決一次堤,大不了來一次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堅壁清野,餓也餓死這群王八蛋。
要是把楊秋和齊正初給逼急了,兩個人砸鍋賣鐵把中原所有的頂級高手,全都聚集到一起,不用多,就拚著一換十,哪怕一換五換三,中原也不虧,
他們的人死一個少一個,但中原就是人多。
所以楊秋並沒有跟呂無掰扯那麽多,沒啥用,就像當初楊秋跟呂芩潔爭辯了三天都沒有爭辯出一個結果一樣。
事後楊秋把方迴顧劍升他們聚集到了一起,將敵人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後,眾人的反應皆不相同,
方迴的意思,管他什麽來路,到時候大不了上去一劍斬之,
顧劍升則搖搖頭,說要以和為貴,大家先坐下來談談,麵對這種未知的對手,能不打就不打,
蕭風讚同顧劍升,不過他的意思是先摸清楚對方的底細,然後想辦法拉攏或者直接挖坑,
老穀沒意見,楊秋讓他咋幹他就咋幹,
最後眾人看向了白鶴老人,老家夥一臉高深莫測的說道:
“順其自然。”
說了跟沒說一樣,但楊秋從白鶴老人的態度中察覺到了什麽,這老家夥絕對知道一些東西,不然不會如此風輕雲淡。
但老家夥不說,楊秋絕對問不出來,畢竟打不過,以勢壓人還怕老家夥直接撂挑子走人,
雖然現在沒有什麽好的解決辦法,楊秋還是叮囑眾人,這件事不要傳出去,免得人心惶惶,自從百姓和士兵們聽說有這麽一支大軍正在東行後,
百姓多少有些擔憂,而士兵們則表現的很平淡,當兵打仗,若是沒仗打,怎麽搞軍功,
管他什麽樣的敵人,隻要來了中原,在士兵眼中就是一大群軍功。
但若是讓他們知道敵人離譜到這種程度,對士氣絕對打擊很大,到時候誰也不願意衝在最前麵做炮灰,這仗還怎麽打。
好處還是有的,楊秋既然能夠收到這些消息,齊正初肯定也能收到,
兩個人的想法肯定會不謀而合,大隋對待安西和楊秋的態度絕對會出現巨大的轉變,
楊秋的輕鬆隻是表麵上,心中的擔憂並不少,他的推測都是按照最好的想法,若是真的在交戰中士兵崩潰,中原將會麵對兵敗如山倒的局麵,
到時候再想組織起來有效的反抗,就需要大量的時間,但敵人肯定不會這麽好心等他們重新組織兵力。
所以齊正初肯定也會考慮這一點,安西和大隋這個時候必須抱團,隻要大隋和齊正初別跟楊秋搞什麽幺蛾子,安西甚至現在就能承認歸屬大隋,
等滅了這支敵軍,再反了大隋也一樣。
出了這檔子事後,楊秋自然沒了繼續遊玩的心情,而是快馬加鞭的往上安城趕,
齊正初的反應和楊秋預料的差不多,上安城主城門外,齊弘晝和齊正初率領大隋眾臣,早早的等候在門外,迎接靖王楊秋。
王老二跟齊弘晝就像兩個多年不見的好友,見了麵連禮節都沒顧,勾肩搭背的就開心的聊了起來,
惹得一眾大臣是眉頭緊皺,唉聲歎氣。
幸虧太子殿下顧全大局,按照禮製和楊秋見禮,但還沒等大臣們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王老二就摟住齊弘晝的肩膀罵罵咧咧道:
“行了都別扯淡了,趕緊進城吧,這大熱天的。”
若是換成別人,大臣們早就痛斥王老二的無禮,但王老二身邊的人是誰,當朝皇帝齊弘晝,這主荒唐起來比王老二還過分,拉著大臣們看他跟妃子亂搞都是常事。
所以啊大臣們早就習以為常,說的直白點,齊弘晝就是個擺設,他愛怎麽樣怎麽樣,大臣們也不在意。
大隋私底下都默認真正的皇帝其實是太子殿下,齊正初才能代表大隋皇室的臉麵。
“靖王殿下,請。”
“太子,請。”
真正讓齊正初和諸位大臣們詫異的還是楊秋,世人都說楊秋囂張跋扈,王老二都是跟著楊秋學的,當初在北明的時候,楊秋就經常打北明皇室的臉。
齊正初甚至做好了楊秋拿他難看的準備,但現在楊秋的表現卻挑不出一點毛病,甚至有些身為下臣的意思。
原本按照禮節楊秋應該是和齊弘晝一個馬車的,但王老二跟齊弘晝兩個人嘀嘀咕咕的就上了龍攆,直接將楊秋晾在了原地,
所以齊正初隻能無奈讓楊秋跟他同乘一架,兩人坐定之後,齊正初開口道:
“我想我就沒必要給靖王介紹上安城的風光了,這裏你還是很熟悉的。”
楊秋看著馬車外的景色,有些唏噓的說道:
“這麽多年了,上安城還是老樣子。”
齊正初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
“還是有些變化的,但放在五百年的變遷中,顯得有些不起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