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策是無法破的,再怎麽思索都是徒勞。
本來這場戰爭已經沒有懸念,如果不是漢軍又收到新的密信。
是一張空白的帛書。空白的意思是:趙王不用李左車之計。
可這樣的計策有可能不被用嗎?
怎麽可能?
一堆浩如煙海的信息裏,怎麽選出來最有用的,並且以最快的速度確認,這就是為將者的日常。
韓信就張蒼手裏掃了一眼那一塊空白的帛書,看了一眼外邊那個徘徊的身影,若有所思:“常山王是漢王執意派來的?”
他吩咐:“來人,有請張將軍。
張耳一邊走,一邊擦汗,他太緊張。他一直認為漢王想借韓信這把刀殺了自己,理由是漢王跟自己早年相識不好意思自己動手,拿假的首級糊弄陳餘又沒有糊弄過去。
張耳來到,賓主剛落座。韓信連一句客套話都沒有直接問:“請教將軍破趙有何良策?”
張耳汗出如漿。躊躇半晌,還是艱難的說:“實無良策。”
韓信又問了一句:“可是漢王執意讓張將軍來的嗎?”
張耳連忙說:“不瞞著大將軍,張耳被漢王派來的時候著實心裏忐忑的很,不想大將軍真如漢王所言對末將禮遇有佳,看來到底是大將軍與漢王心心相知,倒是張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了。”
韓信:“漢王用人如同韓信用兵,此刻既然是派將軍而非別人,定是因為將軍有破趙之策。”
張耳指著自己,對著這樣一個結論張口結舌,不知道說什麽好。
“如果張將軍確定是漢王執意派來的,我想這是唯一的可能。”韓信根本不管張耳都緊張到什麽地步了,隻管把李左車的策論遞過去,同時問道:“堅壁清野,奇兵絕後,老實說我對李左車這樣的打法還真的沒有辦法,張將軍有什麽妙計教我嗎?”
那個韓信琢磨半個晚上的策論張耳隻看了一眼,立即說:“陳餘是不會用這個法子對付我們的。”
現在趙國城池裏,真正說話算數的正是相國陳餘,陳餘不用就等於趙王不用。
這樣的軍策也有可能不用?
韓信刀鋒一樣的目光直直的盯著張耳,幾乎迫不及待的要看清楚他的五髒六腑。
張耳給他看得心裏毛毛的,話都說得不那麽流利了:“他狠我入骨,當初答應和漢王合作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漢王處死我,漢王又用一顆假的首級欺騙了他,陳餘覺得我就是卑鄙小人------他要光明正大的置我於死地。”他看了一眼韓信專注到底目光,歎氣:“我們的半生恩怨比你年齡都大,將軍真的有空聽嗎?”
韓信點點頭。
張耳說下去:“在張耳還像將軍這般年齡的時候,是在信陵君門下做門客的。後來信陵君死了,魏國破了,秦滅六國,我也就亡命天下,再後來,我被張負招為婿,張家頗有資財,我就用此為資效仿信陵君的行事,門客中就有陳餘。那時候的陳餘真是-----慷慨少年。當時,我不顧主仆之分,貧富之差,長幼之序和他結為了忘年之交?不,確切的說是生死兄弟。後來陳勝吳廣起事,我便和陳餘攜家資相隨,後來陳勝為章邯所滅,我和陳餘更性命而亡鄉邑。記得有一迴,陳餘喝醉了,得罪了下吏,那個小吏要鞭笞他,將軍試想,陳餘一向孤傲,又是豪傑英雄都不屑於為伍的人,如何肯被區區門吏之手?更何況當時他還那麽年輕,血氣方剛的,當下就要宰了他 ,是我勸他的,說無故加之而不怒才是真的勇士,也是我勸他受了鞭笞,繼續隱姓埋名-----”
張耳說到後來,已經不管對方聽不聽,他忍不住想要傾訴半生恩怨:“我們的忘年之交一直持續到這裏。我今生都忘不了這裏的,巨鹿解圍,我的命是保住了,我和陳餘的怨也就結下來了。我在裏麵盼著救兵時候,別人不敢去也就罷了,可是他是我的生死兄弟呀,他也不管我的死活。我派人去好容易突圍了去求他,救兵沒有來,派的人也沒有迴來,還聽人說派去的人是被他殺害了,我為什麽不去質問,我一問,他就惱了,說我看得他就是苟且性命貪圖富貴的人,然後就把項王封的金印丟給我,就走了。我當時是覺得自己也是辛苦一場,命都差點兒搭進去到頭來一無所得很是委屈,又實在是惱他不顧舊情,又聽到傍邊人勸的也是“天與不取,必為所害。就接下了他的金印。後來他沒有地方可去,自然是惱我,後來就集兵來奪了常山王,我們就不見情誼了,再後來提出來要漢王殺了我才肯與漢王合作就是恨我入骨了,漢王還又用假的人頭騙了他一次,簡直是舊又加了新恨,這一次,漢王命令我來這裏,大將軍覺得想不想上天給了他一個複仇的機會?”
張耳說完,沒有聽到迴答,自己苦笑了一下:“大將軍想什麽?到底情誼敵不過利益是嗎?”
韓信出了一會兒神,問:“所以,他不隻是想殺了你,還想堂堂正正的殺了你是嗎?”
自始至終,韓信不過是確認趙王不用李左車計策的可信度而已。故事裏的恩怨情仇對於他,沒有絲毫意義。
張耳歎息:“現在,他是想讓我死的身敗名裂才算解了心頭之恨。如果是用李左車的主意,就算是勝了,又怎麽能顯出來他的君子之風?再說現在是他用二十萬對我們兩萬人,怎麽打不是贏?他自然要讓我的死再揚一次他的美名。”
那晚,可能是因為往事的原因,張耳將軍很悲傷,一直到張蒼送他出去,他還拉著張蒼說:“年輕人,這兩天想吃點啥好的就吃點吧。”聽到這句話,張蒼忽然想到張耳將軍這麽悲傷也可能不緊緊是因為往事,也可能是因為這場仗開打就意味著死亡。
畢竟這樣的結局,連張蒼都能看出來。但張蒼顧不上悲傷。
他想的是:“大將軍既然有空聽張耳和陳餘的故事,那他這兩天應該不至於像以前那麽忙,自己那件想問的事,不能再拖。”
本來這場戰爭已經沒有懸念,如果不是漢軍又收到新的密信。
是一張空白的帛書。空白的意思是:趙王不用李左車之計。
可這樣的計策有可能不被用嗎?
怎麽可能?
一堆浩如煙海的信息裏,怎麽選出來最有用的,並且以最快的速度確認,這就是為將者的日常。
韓信就張蒼手裏掃了一眼那一塊空白的帛書,看了一眼外邊那個徘徊的身影,若有所思:“常山王是漢王執意派來的?”
他吩咐:“來人,有請張將軍。
張耳一邊走,一邊擦汗,他太緊張。他一直認為漢王想借韓信這把刀殺了自己,理由是漢王跟自己早年相識不好意思自己動手,拿假的首級糊弄陳餘又沒有糊弄過去。
張耳來到,賓主剛落座。韓信連一句客套話都沒有直接問:“請教將軍破趙有何良策?”
張耳汗出如漿。躊躇半晌,還是艱難的說:“實無良策。”
韓信又問了一句:“可是漢王執意讓張將軍來的嗎?”
張耳連忙說:“不瞞著大將軍,張耳被漢王派來的時候著實心裏忐忑的很,不想大將軍真如漢王所言對末將禮遇有佳,看來到底是大將軍與漢王心心相知,倒是張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了。”
韓信:“漢王用人如同韓信用兵,此刻既然是派將軍而非別人,定是因為將軍有破趙之策。”
張耳指著自己,對著這樣一個結論張口結舌,不知道說什麽好。
“如果張將軍確定是漢王執意派來的,我想這是唯一的可能。”韓信根本不管張耳都緊張到什麽地步了,隻管把李左車的策論遞過去,同時問道:“堅壁清野,奇兵絕後,老實說我對李左車這樣的打法還真的沒有辦法,張將軍有什麽妙計教我嗎?”
那個韓信琢磨半個晚上的策論張耳隻看了一眼,立即說:“陳餘是不會用這個法子對付我們的。”
現在趙國城池裏,真正說話算數的正是相國陳餘,陳餘不用就等於趙王不用。
這樣的軍策也有可能不用?
韓信刀鋒一樣的目光直直的盯著張耳,幾乎迫不及待的要看清楚他的五髒六腑。
張耳給他看得心裏毛毛的,話都說得不那麽流利了:“他狠我入骨,當初答應和漢王合作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漢王處死我,漢王又用一顆假的首級欺騙了他,陳餘覺得我就是卑鄙小人------他要光明正大的置我於死地。”他看了一眼韓信專注到底目光,歎氣:“我們的半生恩怨比你年齡都大,將軍真的有空聽嗎?”
韓信點點頭。
張耳說下去:“在張耳還像將軍這般年齡的時候,是在信陵君門下做門客的。後來信陵君死了,魏國破了,秦滅六國,我也就亡命天下,再後來,我被張負招為婿,張家頗有資財,我就用此為資效仿信陵君的行事,門客中就有陳餘。那時候的陳餘真是-----慷慨少年。當時,我不顧主仆之分,貧富之差,長幼之序和他結為了忘年之交?不,確切的說是生死兄弟。後來陳勝吳廣起事,我便和陳餘攜家資相隨,後來陳勝為章邯所滅,我和陳餘更性命而亡鄉邑。記得有一迴,陳餘喝醉了,得罪了下吏,那個小吏要鞭笞他,將軍試想,陳餘一向孤傲,又是豪傑英雄都不屑於為伍的人,如何肯被區區門吏之手?更何況當時他還那麽年輕,血氣方剛的,當下就要宰了他 ,是我勸他的,說無故加之而不怒才是真的勇士,也是我勸他受了鞭笞,繼續隱姓埋名-----”
張耳說到後來,已經不管對方聽不聽,他忍不住想要傾訴半生恩怨:“我們的忘年之交一直持續到這裏。我今生都忘不了這裏的,巨鹿解圍,我的命是保住了,我和陳餘的怨也就結下來了。我在裏麵盼著救兵時候,別人不敢去也就罷了,可是他是我的生死兄弟呀,他也不管我的死活。我派人去好容易突圍了去求他,救兵沒有來,派的人也沒有迴來,還聽人說派去的人是被他殺害了,我為什麽不去質問,我一問,他就惱了,說我看得他就是苟且性命貪圖富貴的人,然後就把項王封的金印丟給我,就走了。我當時是覺得自己也是辛苦一場,命都差點兒搭進去到頭來一無所得很是委屈,又實在是惱他不顧舊情,又聽到傍邊人勸的也是“天與不取,必為所害。就接下了他的金印。後來他沒有地方可去,自然是惱我,後來就集兵來奪了常山王,我們就不見情誼了,再後來提出來要漢王殺了我才肯與漢王合作就是恨我入骨了,漢王還又用假的人頭騙了他一次,簡直是舊又加了新恨,這一次,漢王命令我來這裏,大將軍覺得想不想上天給了他一個複仇的機會?”
張耳說完,沒有聽到迴答,自己苦笑了一下:“大將軍想什麽?到底情誼敵不過利益是嗎?”
韓信出了一會兒神,問:“所以,他不隻是想殺了你,還想堂堂正正的殺了你是嗎?”
自始至終,韓信不過是確認趙王不用李左車計策的可信度而已。故事裏的恩怨情仇對於他,沒有絲毫意義。
張耳歎息:“現在,他是想讓我死的身敗名裂才算解了心頭之恨。如果是用李左車的主意,就算是勝了,又怎麽能顯出來他的君子之風?再說現在是他用二十萬對我們兩萬人,怎麽打不是贏?他自然要讓我的死再揚一次他的美名。”
那晚,可能是因為往事的原因,張耳將軍很悲傷,一直到張蒼送他出去,他還拉著張蒼說:“年輕人,這兩天想吃點啥好的就吃點吧。”聽到這句話,張蒼忽然想到張耳將軍這麽悲傷也可能不緊緊是因為往事,也可能是因為這場仗開打就意味著死亡。
畢竟這樣的結局,連張蒼都能看出來。但張蒼顧不上悲傷。
他想的是:“大將軍既然有空聽張耳和陳餘的故事,那他這兩天應該不至於像以前那麽忙,自己那件想問的事,不能再拖。”